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来源学科网]二、发展阶段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描绘我们的校园》,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主要是通过讲解透视,构图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畅想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启发性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一、认知、激趣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诗:(幻灯片播放校园小诗春来道边桃李艳秋至院庭丹桂香修竹依依雪松翠鸟鸣四季书声扬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学生回答)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
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
(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现在可以回想从你第一次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在这所建校近四十年,即将陪伴你走过中学三年时光的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难忘的风景?(学生回答)同学们讲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可语言好象没法将我们的喜爱之情完全表达出来,怎么办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语言将它记录下来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课题)二、探索、整合下面老师呢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快速的画出,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校园,拿出纸和笔,不要要画的很仔细,脑袋里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计时开始。
描写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精选27篇)描写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精选2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开学第一课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篇1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主要为我们讲了“孝”“爱”“礼”这有关系的事例。
而我最为感动的是一对父子。
父亲叫秦勇,十年前是黑豹乐队的主唱。
它的儿子“大珍珠”1996年出生,4岁时被确诊为重度感失调症。
为了帮“大珍珠”治疗,秦勇离开了乐队。
别的孩子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大珍珠要花上比别的孩子多成千上万倍的时间才能完成。
最后,大珍珠为自己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当读到最后一句话“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儿子,好吗?真的,那一刻,我哭了。
爸爸妈妈抚育我们一辈子,也许,那就为了我们的这一句话。
秦勇的一句话让我很触动。
”有爱就要表达,不能再等待。
“《开学第一课》播完了,我反思了很久,很久,是不是我对父母亲还不够孝顺,不够听话呢?想想小时候,教会我走路的,是爸爸妈妈;第一次抱我的,是爸爸妈妈;第一次给我们爱的,是爸爸妈妈。
想想每一次,爸爸妈妈把好吃的菜留给我们;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总是认为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父亲、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而我又是怎么回报他们的。
发脾气,嫌他们太啰嗦?想想这些我就惭愧。
从今天起,我就暗暗下决心。
一定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轻松一下。
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反思了很久。
描写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篇2开学了,又一新学期开始了,崭新的开始。
这一学期我就是初二的学生了。
老师常说:“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冲刺。
”这个形容是正确的。
我希望在这新学期当中我能努力把这“关键”把握好,各学科成绩有大的进步,尤其是数学。
说完了本学期的目标,就来说说开学吧。
说到开学,我就很兴奋。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5、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我们的校园》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一课,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及学校空间布局和相关功能,知道使用各个空间的基本注意事项,通过活动寻找自己在学校的特殊空间,为学生逐步产生亲近、热爱新学校的情感,安全、愉快地开始新生活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的“校园探秘”板块以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为视角,展现校园基本标志和周边环境特征,设置了学生开展“校园探秘”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校园设施,并了解它们所在的位置、功能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文明地参观,尊重、感谢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在参观一些特殊场所时,如“阅览室”等,更要让学生了解参观时所必备的行为规范。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刚入学的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小学生这个陌生的角色充满新鲜与好奇,他们的内心满是期待与喜悦。
但同时,也会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而感到不安,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处在一种懵懂无知的境地,需要很好的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一年级的小学生有些没有上过幼儿园,对校园这种集体生活没有相关体验。
当他们初次进入校园这一陌生的领域时,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
他们对于学校生活的认识与概念,可能仅仅来自于年长的已入学的同村孩子的生活经验。
许多农村新生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教育。
农村小学新生能否快速适应校园新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老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新生入学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与无助的地位,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他们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在新环境中开始学生生活。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校园环境,通过了解校园的空间布局和相关设施,认识与自己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或场所,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问题。
2.通过“校园探秘”活动,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学会文明有序地探索校园环境,逐步产生亲近、热爱新学校的感情。
3.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材分析:《我们的校园》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一课,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及学校空间布局和相关功能,知道使用各个空间的基本注意事项,通过活动寻找自己在学校的特殊空间,为学生逐步产生亲近、热爱新学校的情感,安全、愉快地开始新生活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的“校园探秘”板块以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为视角,展现校园基本标志和周边环境特征,设置了学生开展“校园探秘”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校园设施,并了解它们所在的位置、功能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文明地参观,尊重、感谢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在参观一些特殊场所时,如“阅览室”等,更要让学生了解参观时所必备的行为规范。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校园,将面临全新的学校环境、改变了的生活秩序、不一样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让他们在好奇、兴奋的同时,感到胆怯和不安。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等原因,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较慢,熟悉周围的环境需要时间,虽然他们在校生活已有一个月左右,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操场和教室附近,对学校的许多地方仍非常陌生。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远未建立起的空间概念,辨识校园各种设施及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帮助学生全面探索校园环境,熟悉各种设施的使用规则,并体验安全文明地使用设施的快乐,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十分有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熟悉校园环境,能利用校园里的各种设施解决问题。
《我们的校园》教学反思
《我们的校园》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育意图在于,通过对校园环境与新生活的形式与要求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校园学校生活的亲近感,为学生愉快、积极地适应制度化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我们的校园》作为第二单元第一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学校空间布局及其相关功能,知道使用各个空间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学校某一空间,使学生逐步产生亲近、热爱新学校的情感,安全、愉快地开始小学新生活。
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进校快两个月了,但对校园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进行必要的校园参观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学习环境,为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学校打下基础。
从学生自身考虑,对学校的了解可以增进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增进师生之情,增进安全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熟悉校园环境,通过了解校园的空间布局和相关设施,认识与自己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或场所,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投屏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校园全景VR视频,让学生对校园的空间布局及设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着,创设情境:带朱迪参观校园,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相关设施的使用规则,能利用相关设施解决问题。
最后,在本课的细节打磨处,还可以精细一些,板书可以设计的丰富些。
我们的校园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校园》。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们校园的美景,包括花房、操场、实验室、图书馆等地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我们校园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们校园的美景。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们校园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书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们校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对校园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们校园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4.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5. 随堂练习(5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我们的校园,保护校园环境。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我们校园的美景1. 花房2. 操场3. 实验室4. 图书馆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流畅的语言写一写你对校园的印象。
答案:略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爱护我们的校园。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朗读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们校园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朗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语气、情感把握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学校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课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校园的各项设施,增加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篇一:《第一课_描绘我们的校园》篇二:《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篇三:《描绘我们的校园》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描绘我们的校园》,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主要是通过讲解透视,构图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畅想美好生活。
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景色特点,让学生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启发性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诗(幻灯片播放校园小诗)春来道边桃李艳秋至院庭丹桂香修竹依依雪松翠鸟鸣四季书声扬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学生回答)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
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
(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现在可以回想从你第一次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在这所建校近四十年,即将陪伴你走过中学三年时光的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难忘的风景?(学生回答)同学们讲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可语言好象没法将我们的喜爱之情完全表达出来,怎么办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语言将它记录下来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下面老师呢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快速的画出,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校园,拿出纸和笔,不要要画的很仔细,脑袋里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