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x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2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有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我通过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体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作用;积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我采用比赛说近义词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用补充资料的方式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书写提示”重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我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学生不仅掌握了书写技巧,而且增强了写好汉字的信心。
在“日积月累”中,由于古诗比较长,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通过引导,学生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这节课zui大的收获。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重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通过回顾《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交流领悟到详略得当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妙处,并做了拓展练习。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活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提高书写速度和领悟诗歌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学习形式,我采用了大情景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书写比赛和剧目表演两个活动,让同学对于书写和《长歌行》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
如此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写作例文来自课内,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课文作例子,教学生认识了解知识和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课的zui大特色。
学生活动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很多知识和技巧显得简单容易,学生掌握起来也异常轻松,但明显的不足是材料例文的选用太过“丰富”,尺度的把握不过恰当。
同时,对写作练笔的引导还不够。
语文园地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和次。
教师要紧扣“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个关键句来引导分析。
明确:《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详略得当的好处。
知识点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所以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篇1)天,阴沉沉的,树,光秃秃的,风,凶狠狠的吹刮着,吹散了天的蔚蓝,吹散了水的澄澈,带着苍黄,一点一点的掠过时间的轨迹。
独自坐在水池前,看着满地的垃圾,一种凄凉的感觉不禁涌上心头。
默默回想着:曾经这里,池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弋,水藻随意摇曳。
荷花绽开,芳香四溢。
那时水绿,那时花红,那时的鱼儿金黄,那时的颜色是我们想要的,是幸福的颜色。
走在无边的荒山上,天是萧索的,风是凄凉的,不知何时,这里的天地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曾经的这里是小草的天堂,是野花的乐园。
也是风筝自由翱翔的舞台。
原来一望无际的绿毯,色彩缤纷的野花,如今只剩荒芜一片,记忆里那些漫天飞舞的风筝,早已被随风打转的落叶所取代,欢声笑语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环境的变迁隐形遁迹……曾经的那里是自然的颜色,是幸福的颜色。
一个人漫步在山野间,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吗?我看不到曾经的苍翠,享受不到原来的清新,清脆的鸟鸣不见了,翻滚的绿浪不见了,路旁的野花不见了,山间的野菜消亡了……我看见了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不知不觉,眼前出现了一座诺大的垃圾山,它无情的挡住了我的去路,举目远眺,前方的树木在风中干枯的瑟缩着,没有花红柳绿,没有山清水秀,没有我期待的优美环境,也没有人们所希望的生态平衡。
我们幸福的自然颜色被无情的夺走了。
幸福的颜色,是绿色,是红色,还是色彩缤纷?其实,大自然的本色,才是我们人类的幸福根基,是我们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朋友,让我们吟唱一首希望之歌,让无数充满爱心的双手共同行动起来吧,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为重建我们幸福的自然颜色努力奋斗吧!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篇2)飘雪之晨,我倚窗而坐,柔荑托颚,静观雪景。
雪零星落下,如窗花飘零,而天公并不作美,接之遂化无;似美人,伊着一袭素衣,袅娜身姿舞,款款而至;如无香之梨花,但雪因无香,平添了几分素净,安宁,淡雅,清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娥。
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家乡的风俗》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
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
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
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
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
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
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
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作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家乡的风俗》2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游子吟/(唐)孟郊课题:《游子吟》——感受母爱教材版本: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东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背景和课程简介: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
我所任教的华北油田东风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游子吟》就是国学经典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的一篇,通过《游子吟》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内容分析:《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诗人只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场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
通过对母亲缝衣的细节和缘由,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人皆知的伟大母爱。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授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学前知识储备差异大。
有的孩子学前基础好,在入学前已经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对语文的了解不多,字词理解力相对较差。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自制的精美课件,吸引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作文600字优秀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作文字优秀作文篇1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
像天上的点点繁星;像果园的串串葡萄。
就让我从记忆的相册翻出一页来,与你们共享吧!那是在我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去乡下了,爸爸也去上班了。
家里留下一大锅饭。
临走前,爸爸对我说:“儿子,中午回来我们吃炒饭”。
我一个人在家实在无聊,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
眼看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半了,我那不争气的肚子竟“咕~咕~”地叫了起来。
我立刻来到厨房,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填饱肚子。
我看了那一大锅饭,想起爸爸早上对我说的话,我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自己抄这一锅饭,也好犒劳犒劳爸爸,爸爸看到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边说边得意地笑了出来。
我说干就干,立刻系好围裙,准备好鸡蛋。
我深吸了一口气,打开煤气闸门,打好火,准备炒饭。
我脑子里回忆起爸爸前几天教我抄蛋的方法,倒好油,就立刻把打好的鸡蛋倒进锅里。
啊哦~随着锅了传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油珠向雨点似的朝我的手上飞来。
我竟忘了油还要预热一下!我赶紧往后退,可是还是有几滴油珠溅到我的手上,我立刻打开水龙头,把手放进去。
我正沉浸在这凉爽之中,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锅里的蛋······我又冲到锅前,把蛋翻了个身,蛋的正面已经黑了,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把蛋碎了,我又把饭倒进锅里,快速翻炒起来,又陆续放了盐、味精、酱油。
酱油放得太多了,饭成了黑糊糊的。
我尝了一口,有点苦,但勉强吃得下去。
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我向他炫耀我的“光荣战绩”。
爸爸皱着眉头吃了一口,大“夸”我的饭难吃,将一大锅饭倒了,把原本准备晚上吃的菜下锅。
虽然这次我的成果付之一炬,但我还是很快乐,因为我直正尝到了当家的快乐。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作文字优秀作文篇2在人生中有许多,但令我最难忘的是骑车。
那是一年级的时候,我看见许多与我同龄的小孩都会骑自行车,而且骑自行车的样子自由自在,很酷,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学车之旅。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重点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出示: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学完之后,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咱们来个快速抢答,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预设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预设2 :《腊八粥》对八儿等粥的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全家人喝粥的部分则略写,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预设3 :《藏戏》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剧情等都是略写,突出了藏戏的特点。
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所以在写作时,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一些,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内容。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全部。
(2)取得第一。
2.师:请同学们把加点的词都换成一样的词语,然后再来读一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预设:我更喜欢课本上的表达方式。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仅可以构成排比句,还能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语文园地一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二.课文内容回顾。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________画。
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__________、逛庙会、__________;每当夏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戏呢,更是别具特色,它那______________的脸谱、______________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去看一看。
三.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节日名称或诗句。
1.春节: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节: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3.___________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节: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于尾页5.中秋节: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6.___________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古诗两首》、《文言文两则》;写作训练:写人、写景、写物;口语交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语文园地:汉字听写、词语解释、成语接龙、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探究学习: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下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点1:体会相同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同样的意思有多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文字语言丰富,而且富有变化)考点2:语境运用(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刹海熙熙攘攘。
(2)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喇叭;五点左右,蔷薇绽开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展开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吐露芬芳;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一碧千里,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翠色欲流……(4)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困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考点:习俗的寓意(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2)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3)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4)过年的时候大门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气已到”(5)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考点1: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句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描述都超越了客观事实,都将人物或者事物的情态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眨眼就到了”,并不是真的眨眼就到了,而是表现春节来临之快。
(2)“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将人们得知孩子获救后高兴和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文笔记
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文笔记,供您参考:
一、知识点梳理
1. 课文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课文内容:《古诗三首》选取了《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三首古代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节令、景物和情感,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特点,表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宇宙生命之谜》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
3. 重点词语: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如“迢迢”、“皎皎”、“拜见”、“行当”、“神通”等,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4. 句子理解: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等,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者、作品及文化背景,如《古诗三首》的作者杜牧、杜甫、苏轼等,藏戏的形成和发展等。
二、学习建议
1. 朗读与背诵:多读、多背课文,尤其是诗歌部分,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深入理解: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
4. 实践与探究:开展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古诗朗诵会、戏剧表演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5. 写作练习:尝试写一些简单的说明文或议论文,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