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园地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和次。
教师要紧扣“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个关键句来引导分析。
明确:《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详略得当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语文园地一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6分)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bǎi tān()了。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i) 蜜饯.(xiàn) 娴.熟(xián )B..骡.马(luo) 吞噬.(sì)唾.沫(tuò)C.焖.饭(mèn)擢.素手(zhuó)掺.和(chān)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机杼.(shù)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截然肿怅分外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3.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纱灯,有的通通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
知识点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所以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语文要素】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重难点]1.交流并总结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重点)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一、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1)提问: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在班内自由交流。
预设:了解了很多民俗风情;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民俗中的人情美;能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到了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2.阅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1)自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2)回顾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3.先回忆再交流:本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的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课件出示:我在读《×××》一课时,发现……写得详细,而……写得简略,这让我读懂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是……教师围绕“分清主次促阅读”来适时地帮助学生总结。
4.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习作,你选择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教师围绕“详略得当助表达”来帮助学生提出建议。
5.教师借助以下图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读分清楚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安排好详略/把自己习作的中心表达清楚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一)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学生自读句子,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短语或词语来概括句义,如“灯的种类多”“比赛取得好成绩”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包含了对古典诗词的欣赏、文言文的阅读、以及现代白话文的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文章,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江南春》、《春日》、《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现代白话文,还有《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同时也能够运用现代白话文进行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
2.难点: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学生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进行重点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江南春》等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理解诗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时间:2021年6月15日上午第1-3节课地点: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授课教师:王老师总人数:40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语文园地一2)学习文章“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中的词语3)了解流水账的写法4)掌握通过流水账方式来叙述事件的方法2. 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心2)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情感表达3)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的标题2. 老师分发课文,要求学生预习3. 老师准备活动道具和素材二、引入老师进入教室后,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过“流水账”这个词吗?(学生们纷纷摇头)那我们来学习一下。
其实,流水账是一种写账的方式,用于记录各种事情。
就比如说,某天你拿到一本日记本,你在里面记录下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是流水账。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利用流水账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的。
三、讲解1. 老师呈现标题“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并介绍一些相关词汇。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标题,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汇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流水账”,即日记的一种写法,主要是记录各种事情。
第二个是“选上”,意思是被选择,被要求去进行一件事情。
同学们,你们都想被选上吗?(学生们纷纷点头)2. 老师对课文进行逐一解读并进行讲解。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小学语文下册》中的第一篇文章《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
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写了很多流水账,让文章更加生动、直观。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热身运动。
我认真地跟随老师进行了热身运动,了解了队员们的名字。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相同语境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特点对主要部分详细介绍的方法。
2.体会阅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收集关于风俗的资料。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1.朗读“交流平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联系自己本单元的习作,说一说你在习作中写了什么,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评价。
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还要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词句段运用1.习俗寓意。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习俗?(2)指名学生回答。
(3)自由读题,思考这些习俗都有什么寓意。
(4)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5)除了这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你还了解其他寓意吉祥的习俗吗?(查阅资料搜集)2.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重点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出示: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学完之后,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咱们来个快速抢答,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预设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预设2 :《腊八粥》对八儿等粥的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全家人喝粥的部分则略写,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预设3 :《藏戏》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剧情等都是略写,突出了藏戏的特点。
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所以在写作时,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一些,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内容。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全部。
(2)取得第一。
2.师:请同学们把加点的词都换成一样的词语,然后再来读一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预设:我更喜欢课本上的表达方式。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仅可以构成排比句,还能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六年级语文老师应该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善。
每个六年级语文老师都要知道如何写六年级语文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六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目标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
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略)第二课时一、复习,用中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
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
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二、主动探究,悟道理。
1、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实则从从容容。
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3、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预习单】【预习单参考答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预习单】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阅读15 页“交流平台”内容,说说为什么有的文章,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我知道:。
词句段运用2、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3、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书写提示4、先观察,再照着写一写。
看看你的书写速度有所提高吗?日积月累5、朗读背诵16 页古诗词《长歌行》,说说大意。
【预习单】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阅读15 页“交流平台”内容,说说为什么有的文章,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我知道:写文章先想好文章的主次,才能安排好详略,这样中心才会突出,表达才会清楚。
词句段运用2、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你从这几个加粗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得了第一”的意思。
3、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书写提示4、先观察,再照着写一写。
看看你的书写速度有所提高吗?5、朗读背诵16 页古诗词《长歌行》,说说大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
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
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本,该课本为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24个单元,是该学年的重点教材之一。
在本学期,学生需要学习该课本的前12个单元,本次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
该班级一共有50名学生,集中于城市中心,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比较高,希望学校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要点,让孩子们掌握核心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本学期《语文园地一》前6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2.掌握汉字、词语、语句的正确用法。
3.学会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章。
4.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2.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多元文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对策3.1 教学重点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尤其是核心内容的把握领会。
2.如何配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3.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化教育中获得成功。
2.学生撰写文章的机会较少,如何增加学生写作的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3.3 对策1.针对教学重点,提前准备并阅读好教材,准确捕捉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更加感知中华文化。
3.针对学生写作能力,设计更多的写作练习,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4.1 任务驱动教学法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任务建立和任务导向,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学习并思考。
4.2 交互式教学法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场景化的体验、口头、书面表达、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思维交流和文化交流。
语文园地一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二.课文内容回顾。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________画。
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__________、逛庙会、__________;每当夏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戏呢,更是别具特色,它那______________的脸谱、______________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去看一看。
三.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节日名称或诗句。
1.春节: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节: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3.___________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节: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于尾页5.中秋节: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6.___________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古诗两首》、《文言文两则》;写作训练:写人、写景、写物;口语交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语文园地:汉字听写、词语解释、成语接龙、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探究学习: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