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园地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和次。
教师要紧扣“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这个关键句来引导分析。
明确:《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详略得当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语文园地一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6分)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bǎi tān()了。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i) 蜜饯.(xiàn) 娴.熟(xián )B..骡.马(luo) 吞噬.(sì)唾.沫(tuò)C.焖.饭(mèn)擢.素手(zhuó)掺.和(chān)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机杼.(shù)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截然肿怅分外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3.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纱灯,有的通通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
知识点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所以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语文要素】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重难点]1.交流并总结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重点)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一、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1)提问: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在班内自由交流。
预设:了解了很多民俗风情;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民俗中的人情美;能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到了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2.阅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1)自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2)回顾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3.先回忆再交流:本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的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课件出示:我在读《×××》一课时,发现……写得详细,而……写得简略,这让我读懂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是……教师围绕“分清主次促阅读”来适时地帮助学生总结。
4.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习作,你选择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教师围绕“详略得当助表达”来帮助学生提出建议。
5.教师借助以下图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读分清楚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安排好详略/把自己习作的中心表达清楚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一)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学生自读句子,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短语或词语来概括句义,如“灯的种类多”“比赛取得好成绩”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包含了对古典诗词的欣赏、文言文的阅读、以及现代白话文的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文章,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江南春》、《春日》、《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现代白话文,还有《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同时也能够运用现代白话文进行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欣赏本单元中的诗词、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
2.难点: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学生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进行重点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江南春》等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理解诗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时间:2021年6月15日上午第1-3节课地点: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授课教师:王老师总人数:40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语文园地一2)学习文章“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中的词语3)了解流水账的写法4)掌握通过流水账方式来叙述事件的方法2. 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心2)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情感表达3)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的标题2. 老师分发课文,要求学生预习3. 老师准备活动道具和素材二、引入老师进入教室后,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过“流水账”这个词吗?(学生们纷纷摇头)那我们来学习一下。
其实,流水账是一种写账的方式,用于记录各种事情。
就比如说,某天你拿到一本日记本,你在里面记录下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是流水账。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利用流水账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的。
三、讲解1. 老师呈现标题“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并介绍一些相关词汇。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标题,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汇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流水账”,即日记的一种写法,主要是记录各种事情。
第二个是“选上”,意思是被选择,被要求去进行一件事情。
同学们,你们都想被选上吗?(学生们纷纷点头)2. 老师对课文进行逐一解读并进行讲解。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小学语文下册》中的第一篇文章《利用流水账,我被选上了》。
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明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写了很多流水账,让文章更加生动、直观。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热身运动。
我认真地跟随老师进行了热身运动,了解了队员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