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健康教育
- 格式:pptx
- 大小:45.21 KB
- 文档页数:7
先天性巨结肠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和直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巨大的扩张段,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观察要点】1、术前洗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情,有疲乏现象要立即停止。
2、观察有无顽固性腹胀,经灌肠后不减轻并伴高热,突然由便秘转为腹泻,排大量奇臭样水便,为小肠结肠炎表现。
术前术后均可发生。
3、术后观察肛管引流及腹腔引流液量、性质、颜色;肛门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是否有效、有无腹胀。
拔出引流管后注意观察管口有无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做好记录。
4、肛门安置环形钳者,观察环钳自然脱落时间。
进食后注意有无腹胀、排便是否正常,有无便秘或失禁。
【术前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前两周开始温生理盐水回流灌肠,术前一天下午及术晨清洁灌肠。
洗肠期间注意保暖,防感冒。
4、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食物,以改善营养状态,便于肠道清洗。
术前两天改流质饮食。
术前一天禁食,予静脉输液。
5、术前三天按医嘱口服抑制肠道细菌药物及维生素K。
附:回流灌肠注意事项1、选择大小合适的肛管,插入长度应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的结肠腔内。
插入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猛,遇有阻力时,可边注水边插入,以免损伤肠壁造成穿孔。
2、须用温生理盐水洗肠,每次注入量必须使之全部回流排出,防止水中毒。
灌注水量根据年龄病情而定,一般100—150ml/kg。
3、灌肠过程中应配合腹部挤压按摩,以助粪便气体排出,近直肠处有粪石,应给予挖出。
4、入院患儿腹部高度膨隆,经灌肠后腹压骤降,可致循环灌注不足低血压,应立即以腹带包扎。
5、冬天灌肠时,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延误手术时间。
【术后护理措施】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注意保持通畅,每2小时抽吸胃液一次,并记录。
3、术后取平卧位,下肢略外展,必要时约束双下肢,保护好肛门引流管或环钳,防止翻身时牵拉脱落,拔管后注意保持肛门口清洁,如有湿疹,局部可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前后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治疗过程的作用。
方法:对我院2010年以来开展20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 根治术患儿家长进行专业性健康指导:术前疾病知识宣教、教会清洁回流灌肠、术后肛门护理、饮食指导、随访指导等。
结果:20例术后出院随访18例患者排大便于6个月~1年恢复正常,1例患者有污粪现象,1例患儿于术后一年治疗中能改善患儿营养及发育,为手术根治提供较好的耐受条件,缩短手术住院时间,但大便次数仍较多,无肛门狭窄、肛周皮肤溃疡现象。
结论:专业性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巨结肠减少了医疗费用,为疾病的治愈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先天性巨结肠;应用【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64-011 临床资料2010—2012年我院开展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根治术20例,男18例,女2例;患儿首次入院确诊为hd时年龄:新生儿5例,1~11个月10例,1~3岁3例,4~6岁2例,均给予回流灌肠、对症治疗、指导患儿家属掌握灌肠方法后出院行家庭治疗护理,择期手术,于手术前2~3天再次入院行经肛门soave根治术,手术年龄3~11个月12例,1~3岁6例,4~6岁2例,手术住院时间为10~15天,全部治愈出院。
2 健康教育方法2.1 说明协助患儿排便的目的用通俗的语言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腹胀、呕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粪便排出受阻引起,说明协助患儿排便的目的:消除腹胀、促进食欲、防止肠炎、维持正常营养,为手术治疗提供较好的耐受能力。
2.2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说明疾病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是可以治愈的,并指导做好婴幼儿安抚护理,婴幼儿常因腹胀、灌肠过程不适等出现哭闹不安,让家长抱住患儿并予爱抚及安慰,多数患儿经洗肠后腹胀减轻即转安静;较大患儿应耐心劝说,使其知道疾病的主要问题是大便不能排出,从而自愿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