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不到位,使得这一突出的法律问题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引入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行政申诉制度等几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受教育权;父母责任法

未成年人朝气蓬勃、接受力强,又有敏感、脆弱之不足。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而对减少其接触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实现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颇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但在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仍然相当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以大篇的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给予保护。在《总则》的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学校保护”这一块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义务教育法》则通篇都有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规范。各地为积极推进这些法律的实施,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法律的实施来看,其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当今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开始注重加强人才方面的投资,明确指出今后每年的教育支出平均增长2~3个百分点。但这与根本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相差甚远。在我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中,每年约有50余万贫困儿童失学,经过希望工程救助,仍有50%左右的学子不能恢复学业。

①因为贫困,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去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但是生活费的补助是很低的,对于贫困生来说,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支出,一旦没了生活费,他们仍然面临着辍学。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2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②另外,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部分城市还没有将流动学龄未成年人就学问题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一些

公办学校不愿接收外地生;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互脱节,流入地难以摸清流动学龄未成年人的情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一直很低,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与质量都偏低,部分县乡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使得残疾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差,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随处可见,致使一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依然突出,呈现出财产型犯罪比例大、团伙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的特点。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方面是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的,还有诸多需改善的地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管理部门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偏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在全球列入一百位以后,仅占GDP 的3%左右,③我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东西差距巨大,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基本上是靠政府投入。因此,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师资力量欠缺。七八十人的大班比比皆是。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严重不均衡。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比较差,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人口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颇深,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剥夺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使未成年女子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受打工潮的影响,有的父母强行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要求未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应试制度下学校忽略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目前我国高考、中考声势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是以学校的高考、中考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业绩。因此,学校都在忙忙碌碌的搞好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

以至于未成年人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以下这个案列触目惊心: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张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伍某某,男,汉族,16岁,初中文化,四川省人。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因丢失一部手机,怀疑与其曾同住的于某和覃某偷了其手机,于是在2004年12月31日晚上,纠集了犯罪嫌疑人张某、伍某某,对来其宿舍拿行李的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殴打,不让该二人离开。其间,余某某将于某的头打破,还用烟头烫伤覃某,以此来逼两被害人承认偷了手机,犯罪嫌疑人张某和伍某某帮助余某某对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看管,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将该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为止。④《四川法制报2005年12月4日》

2、教师素质的原因。有的教师法律意识差,随意殴打、侮辱、伤害学生,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或是品德差,就会受到老师的百般侮辱,最后恨透了学校,恨透了老师,愤而辍学。有的老师自己品行不端,做出许多违反法律的事情。据2004年6月17日《兰州晨报》报道,从2003年后半学期开始,陇西县福星镇初级中学体育老师杨世志以帮学生走后门上学为名,将该校12名初三女生强奸并致两名女生怀孕。⑤

3、学校利益的原因。有的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就撵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让他们参加考试,使学生的受教育权被强行剥夺。

三、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对策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通力协作,在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应当各尽其责。

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基本措施。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义务教育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家庭在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方面仍应承担一定费用。虽然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还是要承担不小的一笔作业本费、生活费,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仍然是难于承受的。另外,因父母离异等缺乏家庭管教,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某些教师缺乏师德,侮辱、责罚学生等也是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义务教育制度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对家庭、学校、政府等规定各自详尽的义务。而目前有关法律规定多为原

则性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13条2款)“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14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 15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第21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第23条),等等。但两部法律的有关法律责任部分太简略、语焉不详,造成难以操作的窘状。如上所述粗线条的规定,对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由谁协调,如何协调并不明确,无法制约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漏掉了各级人民政府这一执法主体的行政责任,使其置于法律监督之外。虽规定了处罚原则,但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给予补充,也就成了虚设。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8条针对某些教职员工“情节严重”的体罚行为,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保护老师,一般的处罚都是挺轻微的,起不到法律的威慑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9条针对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也只是由公安机关对其父母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而已。这种弹性的法律责任,根本不足以触动违法者本人。翻遍我国的刑法典,没有哪一条哪一款是对管教未成年人失职的父母处予刑罚的。因此,这样的法律是不足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我国2006年6月29日重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所确立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法律原则,所有适龄者应该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就学过程中应避免歧视现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造成未成年人的失学、辍学。为此,家庭、学校及各级政府均应承担一定责任:家长或监护人只图赚钱、娱乐等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致使未成年子女失学、辍学的,应予以训诫、罚款等处分,因此造成未成年人流落社会而违法犯罪的,则可以施以刑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未成年人管教的方法。比如,美国许多州施行的《父母责任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的《父母责任法》规定:“对于在未成年子女

管教中失职的父母,依据其严重程度可以让失职的父母代子女坐牢、高额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在借鉴的同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规定:因校方管教不当、乱收费等致使未成年人辍学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的责任,并由学校负责复学;对因家庭困难者,应减免其费用;学校应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汇报未成年人辍学的情况及救助措施,对隐情不报者应给以行政处分。当前,“重点学校”、“重点班”这些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单纯以分数划线、排名次,重智育、轻德育,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打着“先进教育单位”的幌子,办“重点班”、“补习班”为名大肆敛财。对于这种现象,于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种“重点”现象,屡教不改者取消其办学资格,对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严重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考虑追究刑事责任。政府在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责任重大,不可懈怠。对政府官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未成年人大量失学、辍学等严重后果的,政府部门擅自挪用教育基金、克扣拖欠教师工资因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应当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加强法制教育,遏制校园暴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刑事作案呈上升趋势。财产、性、暴力犯罪比较突出。据《2005年中国法律年鉴》统计,我国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达十多万件。兹举几例:2004年11月26日晚上,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在一起喝酒时,王某某提出说去抢点钱来花,于是当天晚上将近凌晨时,上述五人外出寻找目标,五人来到湖里兴隆路正遇上骑自行车下班回家的被害人林某,上述犯罪嫌疑人上前将林某的自行车踢倒,并将林某推倒,犯罪嫌疑人何某某还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林某的大腿捅伤,五人抢了林某身上的一部手机和200多元现金,逃离了现场,被害人林某因被捅伤后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事后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明知上述犯罪嫌疑人抢劫犯罪的情况下,还让上述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留宿。检察机关对该案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以抢劫罪批准逮捕,对犯罪嫌疑人张某以窝藏罪批准逮捕。⑥(《扬

州晨报》2004年12月1日)。许多未成年人犯罪后不知道自己已经犯罪,甚至认为“好玩”。鉴于应试教育的恶果,应予以摒弃。素质教育注重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包括受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把法制教育纳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轨道,在教学计划、考核内容、组织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8条),把“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列为职业培训的内容(第12条),等等。为实施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规划,首先应提高教育工作的法制观念,持久不懈地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对发生在校园周围的暴力犯罪等则应坚决惩治。目前,各地的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法治副校长,但法治副校长一般由当地派出所所长兼任,由于工作繁忙,因此,许多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作为公安局派出的机构本身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老师不可能都是法律通。因此,公安局考核兼任法治副校长的派出所所长时应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绩效纳入。不然,法治副校长就成了虚设。

(三)整顿职业、技术类学校,提高其办学质量,使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大量初、中级人才。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不可能使所有未成年人受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力量有很高要求,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必须具有前瞻性,使未成年人受到良好教育,掌握较高技术,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成功就业,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整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7条规定:“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这里虽没有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任务做出定位。实际上,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培训的重头任务。但目前这些学校或因技术老化,或因师资缺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缺乏竞争的活力。一些基本不具备办学能力的学校,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质量低劣、误人子弟。为此,国家应对职业技术类学校认真考核,及时予以调整,保障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的权利。对那些不能按照招生简章完成教学计划和

培训任务的学校,受害人有权索赔。赔偿范围可以包括“耽误青春费”、“精神损失费”等。要实现以法促教,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种人才的坚实基地。国务院已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各职业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贯彻好方针政策。努力培养合格人才。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督促检查,使《决定》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整顿文化市场。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管理十分混乱,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经常有媒体报道,未成年人因沉迷网吧而辍学逃学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而且极诱发犯罪。我国《刑法》中有关“传播淫秽物品罪”的规定不详细,使得执行中主观臆象太大,而且,对向未成年人传播的,也未区别对待。因此,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应加大查处的力度,及时关闭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法律援助的规定,这一制度在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和追索抚养费方面。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虐待、遗弃、教师体罚等原因造成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被侵害的案件为数不少。但是这些案件,却不在国家法律援助范围之内。未成年人也往往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没有能力聘请律师等原因,使得其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建议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独立的一项制度纳入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之中。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中规定法律援助内容,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将所有生活困难、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法律援助保护范围。同时,还应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建议作出这样的补充规定:如果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不愿或不能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本人或者其他近亲属及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村)委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机构均有权代为提出申请。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基金。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不仅可以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

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而且也可以对急需救助的未成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可以接受企业、社会的捐助。

(五)引入法律援助制度,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援助。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我国制定了法律援助制度。在《刑事诉讼法》和《法律援助条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对未成年人进行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向教育管理部门申诉的体制还不健全。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是保护学生的申诉权利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受“尊师重教”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校、老师三者之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由于社会、家庭以及教师本人对教育法、教师法等认识不足,导致学校和教师的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存在,并不时见诸报端。比如随意占用学生上课时间、要求或变相要求有缺点的学生退学、因迟到或未完成作业而不许学生听课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责打学生、代行体罚或自罚、罚打扫卫生、罚做体育动作、罚冻、罚值日、罚超量做作业等,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无故拖堂、限制学生正当活动、非法搜查等,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隐匿、毁弃或私自拆看学生信件,随意公开学生家庭隐私及成绩排行等,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损坏学生财物,乱罚款、乱收费或变相收费,变相向学生索礼索物,侵犯学生的财产权等等。这些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法》、《中学德育教育大纲》的规定,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尊重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权利,尊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发明创造权,尊重学生平等的学习权利;保护学生个人发表见解的权利,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保护学生的健康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靠侵犯学生的这些权益来达到某种教育效果,实际上是教育无能和教育倒退的表现,不是教育法治和教育进步的内容。学生也是公民,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申诉权。但是对于学生的申诉权,现有的法律只有实体上的规定而无程序上的说明。学生如何行使申诉权、向谁申诉、申诉的时效、申诉答复的期限,以及对申诉结果仍然不服又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做出过明确的规定。面对申诉途径的缺失和司法救济的无助,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申诉制度,借鉴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结构和框架,并以专门法的形式出台,在其中突出申诉的程序,并把学校的宣传责任列入其中。

(六)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申诉制度。对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的音像制品、图书的。视其影响程度,比照刑法中的传授犯罪方法罪施予刑罚。公安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这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净化文化市场,还未成年人一个宁静的空间。

注释:

①《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5日第四版。

②《中国‘普九’年报》,2006年出版,中国教育出版社,第76页。

③《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2日第三版。

④《四川法制报》2005年12月4日第二版

⑤《兰州晨报》2004年6月17日第一版

⑥《扬州晨报》2004年12月1日第二版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法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导小组,《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R],中国档案出版社:北京,2002年出版.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5年8月.

[3]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4]周振想主编.《青少年法规解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5]《中国法律年鉴》(2005年).法律年鉴社.2006年6月13日出版.

[6]高铭宣,赵秉志.《刑法论丛》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1日出版.

[7]关颖.《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群众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学校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吸烟、酗酒; 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未成年人旷课有哪些危害? 旷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上学的行为。未成年人旷课后,常常在外闲逛,或与有不良习气的人在一起鬼混,少数年龄较大的也可能外出打工。未成年人旷课不仅逃避了学校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直接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受到社区不良环境的感染,滋生不良的品德。有些未成年学生旷课后,涉入一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声场所,如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有的本来就沾有不良习气,脱离学校环境后会变得更加放纵,在不良团伙的教唆、引诱下,极其走向歧途。所以,未成年人旷课是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危险信号,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未成年人赌博有哪些危害? (1)、赌博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贪欲,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沦为金钱的奴隶。 (2)、赌博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妨碍休息,损坏身体。迷恋于打牌赌钱的人,想方设法凑齐牌友,一赌就没完,赢者还想赢,输家不服输,不思学习,不思工作,有学不上,有工不作。有的人白天晚上连轴转,高度兴奋,极度紧张,以致有的在牌桌旁猝死。 (3)赌博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赌博活动易使未成年人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4)赌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者夜不归宿,耗费钱财,变卖家产,搞的家庭不和,妻离子散。原本友善的邻居、朋友、同事,由于赌博争得脸红脖子粗,吵闹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5)赌博还诱发违法犯罪。赢家有了钱,随心所欲挥霍无度;输家耗尽钱财,往往债台高筑。经常赌博还会沾上吸烟、酗酒、偷窃、说谎、打架等恶习,有的为了还赌博之债,甚至铤而走险,实施诈骗、抢劫、伤害、杀人等犯罪行为,所以,犯罪学家常常把赌博看作是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四、未成年人吸烟有哪些危害? (1)吸烟损害身体健康。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吸烟可以导致心脏病、肺癌和多种多样的呼吸系统疾病。 (2)少数未成年学生误以为吸烟“像大人”、“够气派”、“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他们从模仿成人吸、背着教师吸、偷着家长吸到三五成群扎堆吸、厕所吸,最后吸上瘾。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分 值 类别等级标准得分 50分理 论 性 和 实 践 性 A 观点鲜明真确,符合教育方针,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针 对性,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能从理论事 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尊重客观事实,真实、可信;在 探索教育规律方面有独到见解。材料来自教学实际。数据准 确,丰富详实,真实可信,属于教学论文。 50-43 B 观点正确。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论文具 有针对性,能从理论事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对一些 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属于经验总结性文章。 43-38 C 观点正确。能谈一些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能举一些教育教 学中的事例,反应一般规律。属于一般性体会文章。 38-30 D 观点有偏颇或有待商榷,没有成熟的体系,理论及论据支持, 且泛泛其谈,联系实际不多,或举例不当,耽误错误。 30- 25分指 导 意 义 A 论文有较强的实践基础,能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有借鉴作用。 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 的提高,成效显著。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或教育教学中 某一问题的解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25-22 B 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证明其观点,做法在 教育教学中改革中有积极作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有较好成效。 22-19 C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9-15 D指导作用一般。15- 25分结 构 与 表 达 A 论证严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流畅,语言精辟,行 文简洁,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有一定文采。 25-22 B思路清晰,语言较通顺,析理较清楚。22-19 C语言基本通顺,能基本表达自己的观点。19-15 D结构松散,语病较多,辞不达意。15- 每篇论文位评委,取平均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分85分以上(含85)为A级,总分84-75(含75)为B级,总分74-60(含60)为C级。

浅论特殊教育的毕业论文

浅论特殊教育的毕业论文 《我国“特殊教育”初识》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年轻的生命。1874年至今,中国特殊教育 走过130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理论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的 问题。2021年我国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再一次把特殊教育提上议程,特殊教育迎来灿烂春天。 关键词:内涵必要性意义 2021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 议事日程”,这一制度安排必将开启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迎来特殊教育的 春天。 一、特殊教育的内涵 目前国内普遍引用的是我国著名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等人为特殊教育下的定义:特殊 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 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二、发展特殊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对特殊教育不理解的人常常抱有一种心态,认为先把普通教育办好,再办特殊教育,普通儿童教育工作比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重要。 按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大陆不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台湾省 共有126583万人,按残疾人占有人口的4.9%计算,共有六类残疾人约6203万;如果按儿 童占人口的29.17%计算,0—14岁的儿童为36924万,其中残疾儿童约为982万,包括智 力残疾儿童约646万、听力残疾儿童约103万、视力残疾儿童约21万、肢体残疾儿童约 74万、语言或言语障碍儿童约34万、精神病残疾约1.6万人,综合残疾约96万人。 仅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特殊教育的任务又是多 么艰巨。 三、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 经常听到一些特殊教育的人士说:“发展特殊教育,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尤其首 先解决领导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问题。”特殊教育在我国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100年中 真正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特殊教育还是1978年以后。究其原因就在于认识不足。我国 各省、市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追根究底还是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把发展特 殊教育的意义认真论述一番。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升高,未成年犯罪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容易受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鉴于此特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推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根据2010年《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依法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从而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至今也初见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还在形成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影响,因此,选择正确的矫正方式很重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目前最有效的制度。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一)定义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将犯罪人投入监狱进行改造而言的一种新型的行刑方式,可以定义为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有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活动。这是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可的定义方式,也切合我们国家的实际。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又是相对成年人社区矫正而言,是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而判处、裁定或决定要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安置在专门的社区中,在国家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借助社会团体、人民团体、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基层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通过国家机关规定的相应的矫正方法,在刑罚执行期间,教育和帮扶未成年人,消除其犯罪心理,纠正其行为缺点,使之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对象的特点 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社区矫正工作中未成年矫正对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小额抢劫等侵财型犯罪上。其中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成为主要的犯罪方式。2、未成年人作案的社会原因较重。70%以上的未成年人作案缘由皆为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孤僻,进而沉迷网络游戏,加之自身无经济来源,从而产生以盗窃、抢劫等手段获取自身消费的犯罪动机。3、受教育程度偏低,法律意识薄弱。从未成年被矫正对象来看,90%以上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青春期思想比较叛逆,有着强烈的反抗管教心理特点,再加上容易受到校外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意志不坚定,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答案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未成年法制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桑某出生于1987年10月1日,则到了2005年9月30日,则,桑某现在的实际年龄应当是( B ) A,16岁 B,17岁 C,18岁 D,19岁 2、( B )既是未成年人的权利又是未成年人的义务 A,劳动 B,受教育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宗教信仰 3、未成年人事件的分类不包括( D ) A,非行少年 B,虞犯少年 C,不良少年 D,边缘化少年4、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现象( A )犯罪活动。 A,远远高于 B,远远低于 C,差不多 D,无法比较 5、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肇始之地( B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国家 6、家庭不良教育方式的转变途径( A ) A,行政强制矫正教育 B,刑事强制矫正教育; C,家庭自愿矫正教育 D,社区强制矫正教育 7、( C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性挽救 A,社会环境的治理 B,依法控制文化市场

C,建立不良少年的救助机制 D,提高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 8、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C ) A,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B,道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 C,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D,道德教育可以带动法治教育 9、未成年人的理想教育与成长教育,应以( C )为主。 A,家庭 B,学校 C,家庭和学校 D,社会 10、未成年人的理想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 D ) A,是一回事 B,没有联系 C,可以相互替代 D,不能相互替代11、下列哪一项不是衡量未成年人健康的标准( C )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享受个人权利与自由 D,社会幸福感12、未成年人的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必须符合( C )的标准 A,法律 B,道德 C,德智体美劳 D,宗教 13、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在( B ) A,70年代中末期 B,70年代末8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中 D,80年代初中期 14、下列哪一项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原因( C ) A,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B,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 C,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 D,失学未成年人群体 15、在我国青少年基本上是指年龄在( D )阶段的人。 A,18岁以下 B,14-18周岁 C,18—25周岁 D,14-25周岁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分,共2题)

【K12学习】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未成年人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未成年人 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意义: 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体系。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 作用:①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是:家庭保护、学校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基本内容是: ①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监护的职责;②尊重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③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④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 ⑤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④营业性网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⑤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论文-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保护不到位,使得这一突出的法律问题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试图从完善法律制度、引入法律援助制度、未成年人行政申诉制度等几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受教育权;父母责任法 未成年人朝气蓬勃、接受力强,又有敏感、脆弱之不足。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而对减少其接触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实现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颇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但在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仍然相当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以大篇的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给予保护。在《总则》的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学校保护”这一块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优秀论文范例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论文范例一、教师教学论文格式要求 (1)完整的论文一般应包括:正文(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内容、参考文献)。 (2)正文格式要求 1)文章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 2)题目下空一行输内容提要,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3)内容提要下输入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4)关键词下空一行输入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5)文章中小标题用黑体、四号字; 6)参考文献的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3.0cm ,?? 下:2.0cm,?? 左:3.8 cm??? 右:2.2 cm.?? 2)行间距: 22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3)字间距: 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4)标题层次表述(正文中所有内容换行时请空两格) 一、?????? (一) 1.?? (1) (5)文章最后空一行,写作者简介,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6)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表中通常仅列出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引用文献出现先后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之前。正文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着或书;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报告;专利等。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如下: 1)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1】刘国,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5】成升魁,沈镭.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297~304. 3)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 1998-08-16/1998-10-16/2001-04-01. 二:论文范本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朱丽芳 (本文荣获“师陶杯”教师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发言稿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发言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向同学宣讲有关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其实,有些法制知识我也知道你们学习过,为什么呢?前不久,观看学生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也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使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且是你们内心深处法制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赌、令人沉思的真实故事。 事件发生上海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因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该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是全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法制教育的要求,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把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渠道建设好,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各项基础性建设。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都要为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制定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检查,

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的法制教育经验,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 (一)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未成年人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时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未成年人抵抗外部世界能力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做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未成年人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冲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已的价值观,过份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最新优秀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最新优秀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下面列举一些优秀的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特殊教育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 2、数学思想与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现实思考 3、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的思考 4、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5、特殊儿童教育困境原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6、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7、孤独症儿童特殊才能表现及教育建议探究 8、“依法治教”背景下特殊教育法制化发展研究 9、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影响研究 10、试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11、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现状及对策分析 12、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志愿者见习模式探析 13、律动教学表现性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4、从特殊教育心理视角解读电影《购物狂》 15、特殊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初探--以阜阳市为例 16、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应对 17、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18、特殊教育提升背景下残疾人人力资本开发体系研究 19、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台湾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1、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尝试与实践 22、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 23、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研团队类型的建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24、浙江省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原则及建设实践 25、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26、台湾特殊教育通报系统的特点及启示 27、特殊教育专业全学习生涯式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28、关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思考 29、特殊儿童生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 30、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探讨与创新 31、自然性和整体性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分析 32、谈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3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全日制托养机构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4、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环境建设和设备配置原则 35、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 36、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37、嘉兴市特殊教育教师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38、关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行为的伦理思考 39、如何有效关注发展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 40、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十一课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第十一课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有进学校学习的权利;学校、家长、社会也有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2、初步了解义务教育制度,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必须按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3、知道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即使是身体残疾也有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4、知道国家每年都要为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经费,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辜负国家、父母、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有进学校学习的权利;学校、家长、社会也有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发思考 1、同学们,当你们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有没有想到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不让你上学了你该怎么办?家住农村的小芳就遇到了这样的伤心事: 二、上学读书男女平等 1、指名读后讨论 2、大家讨论得很好。听听法博士是怎么说的吧!(出示P54法博士的话,指名读) 3、有了法博士的指点,你知道该怎样说服小芳的爸爸了吗?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凡”意味着所有,“应当”意味着必须,那么什么叫“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规定的年限又是几年呢?) 4、知识窗” a) 指名读 b) 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是什么?(重点理解“义务”二字:国家有提供教育机会的义务,适龄儿童有接受教育的义务,适龄儿童家长有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的义务。这种

教育带有强制性。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强制孩子们接受教育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5、出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受教育的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祖国。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残疾人也有权上学 1、可是对于张海迪、桑兰这样的残疾人,她们也能接受义务教育吗? 2、学生自学相关内容 3、哪位法博士、小法官能给我们讲讲? 四、不能把淘气的学生赶出课堂 1、出示P55卫卫的事例。 2、指名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卫卫上课调皮,老师又不能赶他出教室,那其他同学的受教育权不是受到侵害了吗?(让学生明白,扰乱课堂纪律,最吃亏的其实是自己。) 4、如果我们想到国家为了保证我们受教育的权利付出了多少代价,我们就更清楚该怎么做了。(出示“知识窗”及“小小论坛”、“法博士”) 5、看了这些,你想对卫卫这样的孩子说些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己的受教育权了解了多少? 2、你打算怎样珍惜国家法律赋予你的这项权利呢? 六、活动延伸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国家在教育方面投资的情况和国家为教育事业制定了哪些特殊政策。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论文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 钱青云 目录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二.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 三.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 四. 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趋势。本文根据自己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体会和对未成年人犯罪从事调查、帮教的工作实践,拟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内涵、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意义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并对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内涵和构成要件???法律意义???特殊规定? 完善法律规定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未成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制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称是犯罪。犯罪现象、犯罪行为千变万化,犯罪是有四个要件组成:一是客观方面;二是客体;三是主体,四是主观方面。 1、客观方面。具体讲就是事实上实施了犯罪,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危害,无论是侵犯财产,还是侵犯人身权利,事实上已经对财产和人身造成了损失,对财产上讲就是盗窃、损害公私财产、对财产的非法占有等现象,对人身权利讲就是杀人、把人打伤了,损害别的名誉了等,从客观方面讲就是造成了事实。 2、客体。客体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定保护的社会关系,法律所认定的一切合法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4a10464311.html,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对策 2、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3、音乐教育的教学阻隔——高校教师教育音乐专业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间的透析 4、从“教书匠”到“教育者”——谈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中学教师怎么选择网上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 6、以教育教学应用文档为纲,纲举目张——中小学教师Office应用能力培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7、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 8、初中教师资格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测试方案初探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10、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与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关系研究 11、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形成的个案研究 12、试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13、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14、浅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应用的思考 15、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16、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7、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18、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及其发展

https://www.doczj.com/doc/4a10464311.html, 19、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20、浅谈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二、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2、中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3、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5、信息技术下提高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对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6、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7、中学教师怎样选择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 8、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审视 10、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11、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的初中教师 12、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3、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责任与法律义务 14、初中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相关研究或者探索 15、中学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学"教学设计与应用 16、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教学浅见 17、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初探 18、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调查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学小论文

3.谈谈对特殊教育的认识 关于特殊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虽然上课前也有在学院义工协会接触到一些特殊儿童,但对特殊教育并没有很多了解。上课后,开始了解到我国的特殊教育目前的发展与存在问题,和我国的特殊教育与日本等国家的差距。 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因为人口基数大,我国的残疾儿童的绝对人数在世界上是最多的。但是,这群特殊儿童大部分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据资料显示:我国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其中,未加入普九义务教育的残疾学龄儿童大多数在农村。我一直在农村生活长大,十多年间,很少接触到残疾学龄儿童,能够上学随班就读的是肢体残疾程度低且智力正常的特殊儿童。智力低下或视障的基本读到小学毕业就无法读下去或者根本不能接受教育。或是家庭放弃的原因,也有的是乡镇中小学基于学生安全的原因不愿意接收特殊儿童。家庭学校也没有适合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所需的设备设施。还有些特殊儿童,一出生就被遗弃或者被留在家中,不能外出,无法接受教育。而且,我们的老师对特殊教育也没有很深刻的了解。我的妈妈就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只是近几年通过学校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知道一点点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老师不懂分辨学习障碍学生,也不能对特殊儿童提供指导和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整个县市,或许都找不到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更别说特殊教育学校了。 同样在其他城市,特殊儿童,如自闭症、智力低下、脑瘫等大部分是在特殊学校和康复训练机构接受教育。对比于日本和其他国家完善的融合教育,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一个方面是我们国家在特殊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现在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主要是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但是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54.5万人,特教学校专任教师3.8万人,师生比基本上是1:14.34。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1:4来计算,则需要特殊需要教师136250人。这说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任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我们国家特殊教育起步晚,在此上优秀的特殊教育专家少,这就导致了某些开设特教专业的学校无人教学的状况。特殊学校“供不应求”,本应小班教学的特殊学校因为庞大的特殊儿童数量不得不开成大班。另一方面是普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观念问题。老师认为,学校没有合适的设备设施,无法保证特殊儿童的人身安全。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有些学校对特殊儿童仍然按照正常学生的标准,只学习文化知识。家长认为,特殊儿童某些行为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还有会影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进度。还有特殊儿童可能会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嘲笑。 海伦凯勒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一个特殊儿童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安妮莎莉文老师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舟舟是个先天性愚型儿,最后却被誉为“指挥舞者”。然而,不是每个特殊儿童都能成为另一个“海伦凯勒”或“舟舟”。海伦凯勒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指导,舟舟则有着因为曝光后,社会对他的关爱和家庭的支持。 所以,以此为据,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到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设备设施的完善。可以向国外引进特殊教育学的专业教授,指导教学工作。也可以安排政策制定者去到国外考察他们的特殊教育制度,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制度的完善。最重要的是,要给予特殊教育学校更多的支持,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引进新型设备机器,建立资源教室,并且将特殊教育学校逐步扩展到边远地区。国家也可以加大对研制方便特殊人士的设备或机器的科研工作者的支持,因为对于一些学生,需要在教室里运用特殊的设备或技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未成年人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未成年人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2、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 (2)有助于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1)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体系。 (2)《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 (3)作用:①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4、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是:家庭保护、学校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家庭保护(是保护的基础)基本内容是:

①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监护的职责;②尊重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③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④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⑤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2)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3)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③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④营业性网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⑤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4)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审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在审理刑事案件各个环节(审理、判决)都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不公开审理、判决;不披露姓名、照片等)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 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群。近些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逐年增长,并且犯罪类型和作案方式多种多样,作案的手段更加残忍化,已经不是局限于过去的小偷小摸的行为而是由抢夺抢劫盗窃强奸杀人等取而代之,纠正未成年人畸形的犯罪心理,消除未成年人腐败的思想观念,有力的引导未成年人向着正确的法制道路前进,同时加强未成年人在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正确适当的指导是预防和避免犯罪的次发生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能够让未成年人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具体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性格思想认识意志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 2,未成年人所接触的群体 3,未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未成年人生活的三个环境 4,成年人知识文化的水平,具备的法律素养的程度 5,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正确的认识 ············ 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的起点,家长则在未成年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决定未成年人是否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第一责任人。未成年人因为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不能够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或者事情有一个较为清楚和准确的认识,同时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哪些事情该做与不该做不能够有一个标准和原则,这时候需要家长进行有效合理的正确引导,给未成年人心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未成年人远离糟粕,健康成长。 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很多种,特别到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家长在未成年成长过程中不能够做好一个表率作用,对孩子成长期犯的错误没有行之有效的及时纠正而是任由未成年人行为的放纵不予理睬,父母双方本身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从事非法活动和行业、一方曾受过刑事拘留、经常为小事和亲邻吵架以及爆发频繁的家庭矛盾、知识文化水平低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和存在消极心理···),未成年人在成长中的吃穿消费大而父母不仅不加以限制而最大程度的满足等等。以上因素会使未成年人思想出现偏于平常的状态,逐渐养成依靠父母的心理,或者善于抓住父母对自己不管不问而过于放纵的心理,或者对父母的说教根本就不看在眼里形成极强的叛逆心理。一旦未成年的的心智发展受到阻碍,他们就会把自身的满足欲伸向社会,首先是从日常行为不好的伙伴那里找到被父母忽视的安慰,并能够善于依附对方,形成所谓的“哥们义气”,只要犯意具备就会实施犯罪行为,进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另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未成年能够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学校这个中性环境有着很深的渊源。学校是国家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对社会的认识正是在学校里得以深处发展。然而,学校也是最让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恶劣场所。因为,作为未成年人,或者说是作为一个初中、高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只是来源于学校这个有局限的环境,接受的只是来自书本的理论,没有具备足够的社会洞察能力与切实可行的实践能力,对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的认识过于片面,同时对于善恶、是非混淆不清。 “哥们义气”则在学校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针对未成年的男性,“兄弟有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