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硅藻分类鉴定(一)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6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法医硅藻检验技术,对疑似溺死尸体进行硅藻检测,以验证其是否生前溺水,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疑似溺死尸体内脏组织(肝脏、肾脏、肺脏等)。
2. 实验试剂:硝酸、盐酸、蛋白酶K、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培养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烧瓶等。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内脏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表面杂质,然后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离心管中。
2. 硅藻提取: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硝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然后加入适量盐酸,继续搅拌。
将混合液煮沸,使其中的硅藻溶解。
煮沸完成后,将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蛋白酶K,在室温下孵育过夜。
3. 离心:将孵育好的混合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物。
4. 硅藻鉴定:将沉淀物用蒸馏水冲洗,去除杂质。
将冲洗后的沉淀物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显微镜观察硅藻形态。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观察到的硅藻种类、数量等信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观察到疑似溺死尸体内脏组织中存在硅藻,且种类较多。
2. 通过对硅藻形态的观察,初步判断硅藻为淡水硅藻,可能与溺死环境有关。
3. 实验结果与尸检结果相符,支持该尸体生前溺死的结论。
五、实验讨论1. 硅藻检验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硅藻检验是法医学中诊断溺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尸体内脏组织中的硅藻种类和数量,可以推断死者生前所处的环境,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中,观察到疑似溺死尸体内脏组织中存在多种硅藻,且种类较多。
这可能与死者生前所处的溺死环境有关。
通过对比不同溺死环境的硅藻种类,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
3.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针对一例疑似溺死尸体进行硅藻检验,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疑似溺死尸体内脏组织进行硅藻检验,成功检测到多种硅藻,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科学依据。
硅藻鉴定方法
硅藻鉴定方法
硅藻是一类单细胞的海洋浮游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中。
硅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硅藻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硅藻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两种方法。
形态学鉴定是硅藻鉴定的传统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硅藻的形态特征来
进行鉴定。
硅藻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大小、壳形、壳纹、壳孔等。
形态学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和高倍镜等仪器,对硅藻进行观察和
比较。
硅藻的形态特征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因此形态学鉴定
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硅藻鉴定方法。
分子生
物学鉴定主要通过分析硅藻的DNA序列来进行鉴定。
硅藻的DNA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多样性,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硅藻的DNA序列来进行鉴定和分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需要使用PCR扩增、DNA测序等
技术,对硅藻的DNA进行分析和比较。
分子生物学鉴定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需要具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实验技能。
总的来说,硅藻的鉴定方法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鉴定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同时,需要不断加强硅藻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藻类植物观察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水生和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了解其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采集的藻类植物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蒸馏水、碘液、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植物样本采集:在池塘、溪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采集藻类植物样本,注意采集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藻类。
2. 藻类植物观察:1. 取一小块藻类植物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载玻片中。
2.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样本充分展平。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繁殖方式等。
3. 藻类植物鉴定:1. 根据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等,参考藻类植物分类学资料,对采集的藻类植物进行鉴定。
2. 记录鉴定结果,包括藻类植物的学名、门、纲、目、科、属、种等信息。
4. 藻类植物生长环境调查:1. 对采集藻类植物的水体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底质等。
2. 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与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观察结果:1. 观察到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藻类。
2.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如水绵、丝藻等。
3.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特殊繁殖方式,如轮藻的精囊、卵囊等。
2. 藻类植物鉴定结果:1. 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共鉴定出10种,包括蓝藻、绿藻、硅藻、金藻等。
2. 其中,蓝藻门的颤藻、绿藻门的衣藻、硅藻门的硅藻等是常见种类。
溺死及硅藻检验动物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溺死过程和尸体征象。
2、掌握溺死时内脏硅藻检验的一般方法及意义。
3、判断不同水流中硅藻的区别。
实验材料:(一)实验动物:大白鼠2只(二)药品器材:1、大标本缸2个。
2、姚江的水1000ml,甬江的水1000ml。
3、浓硝酸、乙醚各一瓶。
4、酒精灯、石棉网、打火机各一个。
5、烧杯2个。
6、试管及吸管若干,载玻片若干。
7、实验小动物解剖台一个,解剖器械一套。
8、离心机一台。
实验方法、步骤:1、将姚江的水和甬江的水分别盛于大标本缸内。
2、观察大白鼠的一般情况,特别注意瞳孔、口鼻部及呼吸和肢体活动情况。
3、分别将两只大白鼠用血管钳夹住颈部分别投入姚江与甬江的水中,反复沉没,直至溺死,同时观察其反应、溺死过程。
4、同时取出大白鼠,分别进行尸体表面检验及解剖。
注意边观察边比较。
特别注意观察口鼻部情况,气管、支气管内有无泡沫性液体,肺的形状和体积,肺膜上有无出血点。
5、用蒸馏水认真清洗器械,分别取出大白鼠的肺,置于烧杯中剪碎。
6、将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加烘烤,使肺组织碎块干燥无水,并不断搅动以防炭化。
7、冷却后加3ml乙醚,搅匀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浓硝酸10ml,直至组织液化呈透明的淡黄色。
8、将上述肺组织消化液分别置于4只试管,离心3000转/分×10分钟,小心吸出试管上层酸液弃入水池中,在反复加蒸馏水离心2000转/分×10分钟2~3次,小心吸出上清液弃去,留管底约两滴液体,振摇。
9、吸出管底的液体,滴于玻片凹面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片有无硅藻及其种类、形态、数量,并绘图、描述所检硅藻。
实验结果:(1)姚江(2)姚江(3)甬江(4)甬江实验分析:分析大白鼠溺死过程和尸体征象以及比较姚江和甬江硅藻的特点。
1、大白鼠在溺死过程中不断挣扎抽搐,最后死亡。
2、大白鼠死后口鼻有泡沫,解剖后可见肺部水肿,呈粉红色,有泡沫。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姚江的水中溺死的大白鼠分离得到的硅藻以圆形为主,有少量的为梭形和棒状,而甬江的硅藻多为长条形,且多不规则。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鉴定和分析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而推测其水质状况。
实验分别对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结果1.藻类种类组成在两个调查地点,共采集到藻类植物18种,其中浮游藻类15种,沉水藻类3种。
其中,小球藻(Chlorell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为主要优势种。
2.藻类数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藻类数量差异较大。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数量较多,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3.2×10^5个/L和1.5×10^6个/L;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数量较少,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1.0×10^4个/L 和2.0×10^5个/L。
3.藻类群落特征通过对藻类群落的分析,发现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优势种较多,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较少,且数量分布不均匀。
4.水质状况根据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对两个地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水质较差,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三、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并鉴定了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掌握了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
2.两个调查地点的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水质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3.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质较好;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质较差。
4.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状况。
5.为改善水质,建议对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进行水质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硅藻【摘要】硅藻是真核藻类的主要类群之一,是常见浮游植物。
硅藻是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藻类,属金藻门,硅藻纲,个体微小,约1-2000μm。
硅藻大多都是自养,繁殖能力强,体内储存的养分为脂肪和金藻淀粉,油类常多于淀粉,所以死后容易使水体腥臭。
当大量繁殖时可使海水变红形成“赤潮”——藻华。
地质时期硅藻残骸沉积水底,构成硅藻土。
本文主要从硅藻的形态结构与特征、生殖方式、硅藻的分类、硅藻的生态分布以及其应用和作用方面对硅藻做一个总体的了解,文章会对硅藻的作用做一个比较详尽的阐述。
1 硅藻的形态结构与特征1.1硅藻的细胞壁结构硅藻的细胞壁薄而透明,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硅藻形态多样,但其结构基本一致。
每个细胞的壁由大小两个壳片互相套合而成,类似于肥皂盒或培养皿的形态。
上面较大的壳片为上壳,套在里面较小的壳片为下壳。
两个壳片又可以分为盖面和侧面。
上下壳的盖面分别为顶、底面,上下壳之间的侧面称为壳环或壳环带,壳面周边向侧面弯曲的部分为壳套,上下壳互相套合的壳环部分为相连带(图1-1细胞壁结构)。
图中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心目硅藻与羽纹目硅藻的细胞壁结构构造模式图。
图1-1 硅藻细胞壁结构 1.2 硅藻的细胞壁构造硅藻的细胞壁构造(图1-2)主要指的是硅藻所具有的壳面纹饰、纵沟、间插带。
壳面纹饰有点纹、线纹、肋纹、孔纹。
点纹包括真孔和拟孔,都可分泌胶质。
细的点纹紧密排列成为线纹,粗的点纹排列成为肋纹,孔纹为蜂窝状。
多数硅藻两壳面皆具有纵沟。
间插带是在壳面与相连带之间发育的一种环状片。
1.3 硅藻的体形及定向硅藻多数表现为单细胞,也有许多种类借由细胞分泌的胶质形成丝状体、群体,形状有纺锤体、弓形、舟形、线性、圆柱形、提琴形、新月形、圆形和椭圆形。
为了正确地观察和描述硅藻,确定了3个基本轴向,分别是长轴(纵轴)、切顶轴(短轴)、贯穿轴。
分别相当于几何坐标系中的Y 、X 、Z 轴。
海产硅藻的分类与生态-回复海产硅藻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属于硅质浮游植物中最为丰富的一类。
它们以硅酸盐为主要构成物质,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类和生态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海产硅藻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一、分类1. 硅藻的基本特征硅藻是一类单细胞的浮游植物,其细胞壁主要由硅质构成,呈现出各种美丽的形态。
根据细胞形貌和孔纹结构等特征,硅藻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群。
2. 扁形硅藻扁形硅藻是一类体型扁平、结构简单的硅藻。
其细胞壁由两片称为“防具”的硅质甲壳构成,内部含有叶状叶绿体。
扁形硅藻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海洋分类单元,如硅藻纲、网藻纲等。
3. 中高形态硅藻中高形态硅藻是一类体型相对较大且形态复杂的硅藻。
它们常以链或丝状形态存在,细胞壁由硅酸盐构成,外形多样。
这类硅藻中,一些具有菲伯蓝褪色作用的种类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上有一定的价值。
4. 圆形硅藻圆形硅藻是一类细胞形状较为圆球状的硅藻。
它们主要以个体独立存在,并分为两种主要的分类单元:不等孔纹硅藻和等孔纹硅藻。
其中不等孔纹硅藻常以团块状存在,对浮游动物起到重要的食物基础作用。
5. 硅质甲藻硅质甲藻是一类特殊的硅藻,其细胞壁分为几个相互连接的部分。
它们适应于生活在湖泊、浅海等水域中,对水体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起到很好的吸收和沉淀作用。
二、生态1. 海产硅藻的生境海产硅藻主要生活在海洋水体中,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的表层水体和沉积物表面。
由于其对光照、温度、盐度等生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硅藻可以在不同水域中繁衍生息。
2. 硅藻的生态功能(1)初级生产者:硅藻通过光合作用将碳、氮、磷等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
(2)生态基础:硅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食物链的形成和稳定提供了基础。
(3)氧气产生者:硅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对维持海洋中的氧气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4)钓鱼:硅藻在海底沉积物表面残留下来的硅酸盐形成硅岩,为海洋沉积物的演化提供了媒介。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湖泊,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其硅藻种类对研究青海湖生态环境有一定意义。
本文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提取硅藻并对其进行初步种属鉴定。
根据显微镜镜下检验,发现青海湖主要藻类主要有双菱藻属、异菱藻属、布纹藻属、双眉藻属、菱形藻属、窗纹藻属、小环藻属、舟形藻属及脆杆藻属。
标签:青海湖硅藻沉积物一、前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36°32′~37°15′N,99°36′~100°47′E,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湖面海拔约3200m,现代湖泊面积约4200km2,流域面积约29660km2[1]。
湖盆平均水深17.9米,最大水深27米。
青海湖湖区年降水量300~400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2]。
青海湖属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青海湖流域及周围山体岩性以变质岩、酸性岩浆岩为主,西部有碳酸岩露头出露[3]。
青海湖常见浮游生物包括35属,其中每年都出现的种类有9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4]。
硅藻是具有色素体的一种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
硅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
由于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主要特点是硅藻细胞外覆硅质(主要是二氧化硅)的细胞壁。
硅藻在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它们靠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
硅藻一直以来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其对水体酸碱性、盐度和营养物质浓度等非常敏感,因此常被用于水质研究。
二、样品采集与试验方法本人利用自制重力采样器采集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以研究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种类,具体采样点见图1。
图1 青海湖采样点示意图(引自徐海等,2010[2])所采集样品沉积物-水界面清晰,表明样品未受扰动,符合后续试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溺死硅藻在法医学溺死鉴定中的应用;2. 掌握酶消化法提取硅藻的技术;3. 熟悉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在硅藻鉴定中的应用;4. 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溺死硅藻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溺死硅藻是溺死者肺组织中的特有成分,其鉴定对于溺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酶消化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的硅藻提取方法,通过消化肺组织,使硅藻释放出来。
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硅藻,提高鉴定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利用大量硅藻图像数据,训练出具有较高识别率的模型,从而实现自动化硅藻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6例溺死尸体的肺组织;2. 试剂与仪器:蛋白酶K、硅藻染色剂、显微镜、数字化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等;3. 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深度学习平台等。
四、实验方法1. 硅藻提取:将肺组织置于蛋白酶K溶液中,在37℃条件下消化1小时,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2. 硅藻染色:将上清液滴在载玻片上,加入硅藻染色剂,染色5分钟;3. 图像采集:利用数字化图像采集系统对染色后的硅藻进行图像采集;4. 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硅藻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二值化等;5. 模型训练:将预处理后的硅藻图像数据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利用深度学习平台对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进行训练和内部验证;6. 模型测试:将测试集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模型,计算模型的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硅藻提取结果:酶消化法成功提取出6例溺死尸体肺组织中的硅藻;2. 图像处理结果:经过预处理,硅藻图像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后续的模型训练;3. 模型训练结果:经过训练,CNN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7.65%,且模型特征提取区域即为硅藻所在区域;4. 模型测试结果:实际应用中,最佳的CNN模型对溺水尸体的硅藻检测精准率高达80%以上。
六、实验结论1. 酶消化法结合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成功提取和鉴定溺死硅藻;2. 人工智能技术在溺死硅藻鉴定中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准确性;3.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法医学溺死鉴定,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