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中国外贸的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经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年间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挑战。
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从贸易大国转型为贸易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时下最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标签:中国;外贸;贫困化一、如何界定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德国经济学家科拉迪尼于1947年对于国家的出口贸易条件恶劣而提出的一个名词。
其具体含义为:一国因经济增长而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导致本国福利水平下降,是一种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
一般认为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四种:1.增加的生产要素必须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产品的。
若一国的经济增长偏向于可出口部分,就会使该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可能大于世界总需求,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下降,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国外对该种商品的进口需求为价格无弹性。
此时,该国该种商品出口供给的扩大就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现象。
3.针对这一国家的出口贸易影响比较大,这个国家的贸易情况会影响国际市场。
4.出口贸易占该过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
二、中国“贫困化增长”现状及原因我国的国际贸易历经多年完善,现在已经可以支撑起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以及经济水平。
但中国的出口仍然是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多数都是加工类型,很少有自己的原创工业产业,所以我国的出口贸易虽然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
没有自主的技术就不能牢牢把握国际贸易的市场。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接近于贫困化增长。
导致我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大体包括:1.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且经济上对国际贸易有依赖性(1)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一,出口贫困化增长概述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
可以看出,从一定程度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时有可能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
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
各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一般在其充裕资源密集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商品。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显然,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二.我国的出口贫困化增长长期以来我国也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倚重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出口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日益发展为这类产品的供给大国,主导着世界上此类产品的生产.我国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给的大量增加,而这类行业中目前低价竞争严重,加之我国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我国很可能进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
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种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但是在贸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统计数据却显示纺织品服装行业的贸易条件正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具有出口偏向性,其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的行业,纺织品服装行业极有可能出现了“贫困化增长”。
中国纺织企业的最大比较优势就是丰富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低价竞争与低成本扩张是其基本发展路径;但如果继续过分仰仗这一比较优势,必然导致中国纺织企业丧失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的能力,不得不进一步以廉价优势竞争国外定单,不可避免地形成严重依赖价格竞争的发展路径。
我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摘要 “贫困化增长”命题由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提出后便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
命题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财富效应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贸易增长与贫困化增长的内在联系及生成条件。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并呈现巨额顺差。
一些数据表明,随着中国外贸规模和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贸易条件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中国是否也存在贫困化增长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阐明贫困化增长的内涵及判定依据。
其后从贫困化增长判定依据入手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实证分析中国是否存在或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得出中国具有贫困化增长倾向的基本结论。
最后,本文就如何减少外贸顺差,规避“贫困化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化增长,外贸顺差,贸易条件,倾向性 Abstract“Immiserizing Growth” came to high recognition by all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s long as it was put forward by Bhagwati, the economist from Ind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oth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swif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proposition aims to research into the wealth effect accompanied by fast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oreover, it reveal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inborn conditions between trade expansion and i m miserizing growth. As a matter of fact, due to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great expansion, substantive trade surplus existed. Virtually speaki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and amount of foreign trade, the NTT of our country has fallen into continual deterioration these years. Thus, whether immiserizing growth exists in China turns out to be the key point of this paper. Firs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mmiserizing growth theory with models, and it points out immiserizing growth’s intention and criterion. Then, this paper figures out the interior connection between substantive trade surplus and immiserizing growth from the aspects of both premise and Terms of Trade. Thus, it begins to carry on empirical analysis to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immiserizing growth in our country, and conclude the rough orient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policy advice and strategy choices about how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cuts down substantive trade surplus and evades immiserizing growth.Keywords: Immiserizing Growth, Substantive Trade Surplus, Terms of Trade, Orientation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近些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表现出贫困化增长现象。
本文重点对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出口贸易;贫困化;现状;对策1 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现状分析1.1 我国贸易发展速度较快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0-2015年期间GDP平均增长速率为9.7%,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汽车、家电以及棉花等产品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肉类以及煤炭等产品的消费国。
在该过程中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4万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我国2015年外汇储备规模为3.33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也有效满足了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2 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基于世界经济理论,通常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对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程度进行衡量。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经济的依赖性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一直维持在25%左右,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明显偏高,这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1.3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外贸企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但是这些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品等初级产品[1]。
中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形成机理探讨市场扭曲是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形成机理的根源,适当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培育市场体系,调整奖励性贸易政策,则是中国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的有效举措。
标签: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市场扭曲中国出口贸易2002年至2006年已经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市场扭曲的存在,我国经济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福利增长,进而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市场扭曲是中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形成机理的根源,消除市场扭曲是避免“贫困化增长”的关键。
一、中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形成机理中国为什么会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又是怎样导致这样的局面形成的,下面从出口贸易的角度对中国“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1.市场扭曲是“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宏观形成机理我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是市场扭曲的结果,如我国的市场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要素市场不完善,企业竞争不规范等造成的。
市场扭曲严重制约了外贸利益的获取,甚至导致了外贸利益的损失,使外贸效益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不协调。
虽然我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市场扭曲的存在,制约了出口贸易增长利益的充分实现,甚至可能导致福利恶化型贸易增长。
中国出口快速增长隐含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和政策支持成本,企业的低价出口,实质上是把企业的成本转移为社会成本,国民福利受损,而外国消费者获益。
2.过度竞争是“贫困化增长”陷阱的中观形成机理市场扭曲导致了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降低了出口贸易效益,使我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我国过度竞争产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制造业19个产业的集中度都低于10%。
如果在一个产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未能达到起始规模和合理的经济规模,则这个产业肯定不存在有效的产业组织规模。
从在过去的几年里行业进入平均增长速度可以看到,除纺织业和家具业因80年代的过度竞争陷入持续性困境而出现了企业数目减少外,其他行业都存在过度进入的问题。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贸易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近年来的贸易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成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福利提高的“引擎”。
但深入分析体现中国贸易利益的关键数据,可以发现存在出口结构低级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收入增加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加工贸易增值链较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福利的有效提高,使得经济在长期发展中有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或者说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可能。
关键词贸易条件贫困化增长贸易利益一、问题的提出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主流的经济理论都把对外贸易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福利提高的“加速器”,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也为此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持。
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地参与国际贸易。
在最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静态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借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增长对贸易的依赖程度。
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发展中国家的静态优势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等竞争优势交换中,逐渐失去了在贸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2期易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降低国内劳动报酬、限制能源价格等扭曲来维系自己的静态优势,从而保持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资源流失扩大,贸易利益在相对的减少,形成对国外的间接补贴,陷入“在资源、福利流失的同时,不得不依靠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参与国际经济和分工的加深。
无庸置疑,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负面效应具有隐蔽性,会对经济中存在着扭曲的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中国在发展国际贸易时迟迟不能摆脱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处于利益链分配的末端等不利处境,那么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就可能出现贫困化的问题。
贫困化增长”immiserzinggrowth JagdishBhagwati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原本用于描述一个国家过度出口可能对一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巴格瓦蒂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如果过度出口导致了该国贸易条件的极端恶化且这种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购买力的降低超过了增长所带来的财富这种增长就有可能使该国的净福利水平出现恶化。
这种增长被巴格瓦蒂称为“贫困化增长”。
出口贫困化增长可能是“由于一国出口导向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可能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要素的积累也可能是由于贸易壁垒的消除”1导致出口扩张所致。
巴格瓦蒂认为“贫困化增长”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
巴格瓦蒂从国家层面阐述了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这一结果也适用于行业层面上的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增长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出口扩张真正导致一国贫困化增长和福利水平下降的例子却很少而在行业层面上出现贫困化增长的例子则并不鲜见如中国的丝绸、稀土、钨产品等行业的出口情况就呈现出明显的出口贫困化增长的特征。
近年来中国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增长迅速多头出口和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出口企业之间“互相残杀”导致出口价格暴跌。
在产品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的同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 ol.31No.1Jan.2001时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这些行业同期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及利润并没有同比攀升增加幅度很小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导致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贸易结构方面的原因
出口贸易依靠初级产品作为主要支撑是造成贫困化增长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分别将污染严重、技术水平落后的产业或国内面临淘汰的夕阳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迁移,使初级产品的生产从饱和走向过剩。
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回落,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因出口而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由于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极易将加工贸易与贫困化增长关联起来。
(二)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
技术水平落后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贸易贫困化增长的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技术实力强大,自主研发能力强,几乎控制着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和把持着市场的主动权,在生产过程中占据了价值增值的最高端,生产利润丰厚。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加之资金和体制上的原因,企业普遍缺乏科技研发投入
(三)贸易政策方面的原因
导致贸易贫困化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贸易政策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重出口轻进口,采取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其中,以发展加工贸易标志的鼓励出口政策,推动了出口规模的扩张。
但由于忽视了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提升,引发了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一)品牌建设
1.自主品牌建设和政府扶持相结合。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自主品牌建设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是建设自主品牌的主体,而政府如何帮助企业导入观念,培育品牌,合力兴牌。
2.自主品牌建设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出口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出口品牌,必须围绕科技创新,依靠创新来提升品牌,首先科技部门要把支柱产业作为重点,为企业的研发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技术支持。
3.自主品牌建设和目标市场相结合。
4.自主品牌建设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我国不同区域特色产业明显,优势突出,在打好企业品牌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推出区域品牌。
(二)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地位,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新优势。
(三)、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突出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和调整产业升级的力度,突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发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政府引导作用,落实相关的财税、工商、土地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相关工作。
(四)、加强金融服务,促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1.要积极运用金融工具,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2.要突出信贷支持重点,促进外贸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3.要发挥金融保障功能,扶持外贸转型升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