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0
广深珠三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与细胞核的一些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B. 有双层膜结构,能合成生物大分子C. 内有DNA和RNA,能合成和消耗ATPD. 同时存在于除根细胞之外的其他植物细胞中【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中不能进行翻译过程,A错误;B、叶绿体和细胞核都有双层膜结构,都能合成生物大分子,如都能合成DNA,B正确;C、细胞核不能合成ATP,C错误;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不含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减少Na+对植物细胞的毒害。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Na+排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及消耗能量B. 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会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C. 该转运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 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答案】B【解析】【分析】题中指出“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从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Na+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B、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C、Na+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所以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D正确。
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o-59 H-1 C-12 O-16 N-14 Na-23 Cu-64一.选择题(1-18为单选题,19-21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计126分)1.蓝球藻和小球藻在细胞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下列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B.均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C.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有丝分裂过程中均会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壁2.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本实验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B. 该酶在温度为20℃、pH为7时活性最高C. 图1和图2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D. 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
以上两个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A.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B.质子泵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C.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4.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丁B.图丁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图乙、丙、丁所示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5.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B. 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D. 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6.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5%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广深珠三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共12页,38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日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与细胞核的一些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B.有双层膜结构,能合成生物大分子C.内有DNA和RNA,能合成和消耗A TPD.同时存在于除根细胞之外的其他植物细胞中2.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耐盐碱“海水稻”,依靠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内的Na+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或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减少Na+对植物细胞的毒害。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Na+排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及消耗能量B.将Na+区隔化于液泡中会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C.该转运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提高该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以获得纯合的多倍体植株B.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固定后,可用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C.统计视野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数,可用于估算各时期的时长比例D.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色,可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4.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
2020年深圳实验中学中学部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2. 由COVID-19病毒引发的疾病至今仍在全球肆虐,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COVID-19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有极强的结合力,是病毒锚定侵入细胞的关键。
该病毒可以攻击人体的肺泡、心脏、血管、肾脏及中枢神经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内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存在差异,但其DNA上都存在编码ACE2的基因B.病毒通过识别ACE2入侵细胞,体现了细胞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C.ACE2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参与才能完成D.宿主细胞的溶酶体能够将侵入的COVID-19病毒吞噬、分解,分解产物被排出细胞或再利用3.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大豆种子萌发至幼苗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纵轴)变化的是()A.aB.bC.cD.d4. 固醇类物质中不包括()A. 维生素DB. 性激素C. 磷脂D. 胆固醇5.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①稀盐酸→静脉血液→不分泌胰液①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①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①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①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①①①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6.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A. 有丝分裂中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 有丝分裂后期7. 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A. B. C. D.8. 下图为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再变化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9.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
2020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无关的实例是A.用台盼蓝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B.海带中碘离子的含量高于海水C.胰岛素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D.氨基酸借助转运蛋白进入细胞2.充分研磨慕尼黑酵母,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汁液,往其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密封段时间后,发现有气泡冒出和酒精产生。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气泡中的主要成分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B.在正常酵母细胞中,酒精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研磨过程破坏细胞结构,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实验说明酶可以在缺乏活细胞的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3.当人体严重饮水不足时,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②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③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④下丘脑产生渴觉;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大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4.用标记的尿嘧啶合成核糖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跟踪研究A.DNA复制的过程和场所B.DNA双螺旋结构的伸展方向C.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D.RNA合成位置和多肽合成场所5.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该昆虫的幼虫有两种体壁,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
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幼虫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幼虫中B.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油质体壁雌性C.若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体壁,则亲本雄性是纯合子D.油质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6.为了探究向光性是否都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科学家对向光弯曲生长的绿色向日葵下胚轴(a)和黄化燕麦胚芽鞘(b)进行生长素含量测定,结果如下表。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有利于其适应环境的变化B.胚芽鞘尖端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合成IAAC.向光性的原因是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29.(10分)植物光合作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试卷类型:A 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学2024.2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2.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3.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16 小题,共40 分。
第1~12 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 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体现了中国在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的大国担当。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红树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A.是防风固堤的“海岸卫士”B.是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C.具有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功能D.是进行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资源2.某林场采用板栗和茶树的套种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板栗是一种深根喜光树种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
下列对该套种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植物会季节性更替种植B.地下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合理地利用了无机盐和光能D.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完全相同3.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被早期细胞吞的光合细菌演化而来,如图1所示。
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吞噬光合细菌的早期细胞是一种原核细胞B.叶绿体内应该也会含有DNA、RNA和核糖体C.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主要由早期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构成D.真核细胞的进化历程中叶绿体出现的时间要早于线粒体4.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繁殖杜泊羊,需要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当地普通绵羊进行分娩,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杜泊羊的A.存活率B.遗传特性C.繁殖潜力D.免疫耐受5.基因工程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o-59 H-1 C-12 O-16 N-14 Na-23 Cu-64 一.选择题(1-18为单选题,19-21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计126分) 1.蓝球藻和小球藻在细胞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列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B.均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C.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有丝分裂过程中均会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壁 2.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 B. 该酶在温度为20℃、pH为7时活性最高 C. 图1和图2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D. 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上两个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B.质子泵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C.H+从细胞内运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4.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丁 B.图丁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C.图乙、丙、丁所示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 B. 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 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 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6.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5%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9. (11分)在农业生产中,高温胁迫会对黄瓜栽培造成一定的危害。以下是关于不同高温胁迫程度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25 20 15 10 5 0 叶片
净
光合速率 μmol/m2/s
) 32℃
34℃ 36℃ 38℃ 40℃
对照(25℃) (1)光合作用包括 阶段。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黄瓜叶片 ,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2)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积累使膜脂过氧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产生H2O2;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具有分解H2O2的作用。 ①加入一定量H2O2,通过检测 可测定POD和CAT活性。 ②SOD、POD、CAT协同作用可以减轻高温胁迫对细胞中 系统的危害。 ③高温处理某品系的黄瓜苗,测定叶片内SOD、POD、CAT的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 图中 的活性变化有利于黄瓜抵抗高温胁迫。
(3)热激蛋白(HSP)是机体受到高温胁迫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应激蛋白。研究发现,一方面HSP可以帮助变性的蛋白质恢复 进而恢复功能,或者促进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另一方面,一些HSP与膜脂结合,限制了膜脂分子的运动,降低膜的 性,以稳固膜的结构。由此可见,HSP可以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30.(9分)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O4)对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
1 0 2
2
图2 SOD、POD、CAT酶活性 处理时间(天) SO
D/POD/CAT活性相对值 2 CAT POD SOD 影响。 (1)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 压片后制成装片 B. 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8~12min C. 用龙胆紫溶液对根尖染色3min D. 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 (2)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在绝大多数细胞中可以看到的结构有 。 A.核仁 B.核孔 C.染色体 D.纺锤体 (3)不同浓度K2CrO4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如下图(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总数/总细胞数)。
由上图可知:对有丝分裂促进作用最强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K2CrO4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 如下图所示。
A、B、C均为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像是_________。断裂后,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 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 31. (9分)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 。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如表所示: SW 癌细胞数目 凋亡细胞数目 Bax蛋白 Bcl-2蛋白 2ug/mL ﹢ ﹢﹢﹢ ﹢﹢﹢﹢﹢ ﹢ 1 ug/mL ﹢﹢ ﹢﹢﹢ ﹢﹢﹢ ﹢﹢ 0.5 ug/mL ﹢﹢﹢ ﹢﹢ ﹢﹢ ﹢﹢﹢ 0 ug/mL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 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 的表达。该生理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意义 。
32.(10分)某二倍体植物具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开白花 一株开白花 开红花、开白花(数量未统计) 第2组 一株开红花 —株开红花 305开红花、98开白花
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1)假说一: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开白花,其他情况均为开红花,A相对于 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红花:白花为____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假说二: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开红花,A+和 a都决定开白花,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开白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花色和数量。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开红花与开白花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38. (15分)R7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U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为研究R7是否影响家蚕基因B(调控家蚕眼睛发育)的表达,科研人员将基因B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R7不影响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重组后导入家蚕胚胎细胞观察其表达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__技术扩增基因B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先依据 合成引物。若对一个含基因B的DNA扩增n代,则共需消耗________对引物。 (2)图甲中对应3′UTR的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组载体中的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作为________。
(3)科研人员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提取蛋白质,经处理检测后获得相对荧光值(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其结果如图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