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1.4L TFSI发动机——一汽大众内部培训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56
理论制动下设计出的这款发动机将在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安全性方面给用户超乎想象的驾乘感觉。
这款发动机是在1.4TSI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因此虽然前者只使用了一个废气涡轮增压器,但技术和参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汽-大众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产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第一时间使用了这款发动机。
相信经过此次培训,这款发动机也将给您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
210magotan/sagitar champion 1.8T962.0l 103 kW TDI 4V 2.0l 100 kW TDI 4V 2.0l 96 kW TDI 4VBKD AZV BEE原发动机代码新的发动机四位代码CKDA CKDB CKDC•缸内直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中冷器排气进气增压压力调整电磁阀N7513断电时,通路2请将图中的1、2、3选项与右侧的连接端正确的连接起来改进•水冷增压气体•双压力传感器控制•涡轮、叶轮的直径分别达到37和41mm,响应速度更快•旁通阀直径达到26mm •1250rpm就可达到最大扭矩的80%,1500rpm 就达到最大扭矩•最大有效增压压力是1.8bar•控制元件可单独更换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特点A BD C 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温差大根据发动机负荷来控制冷却液循环量减小进气道容积至大负荷时,与外界冷却管路分布进气歧管的密封增压器的冷却和润滑Ø排气管可以承受高达1050度的排气高温Ø发动机关闭后,冷却液循环泵会工作最大时长480s,防止涡轮增压冷却循环管路内产生气阻。
信号作用l监控增压压力,控制增压压力l保护发动机,温度超差后,降低增压压力l控制冷却液循环泵,两个温度传感器温差小于8°C,循环泵被激活l监控循环泵的工作情况,温差小于2°C,OBD灯亮G31和G299失效影响同时失效,用默认值替代,增压压力和动力性下降信号作用l监控进气量l控制冷却液循环泵,两个温度传感器温差小于8°C,循环泵被激活l监控循环泵的工作情况,温差小于2°C,OBD灯亮G71和G42失效影响用节流阀体和G299信号来替代,涡轮增压使用默认值控制作用l控制冷却液循环泵的工作冷却液循环泵继电器J496失效影响冷却液循环泵无法工作,增压压力下降,动力损失,OBD报警作用l为增压气体冷却系统循环提供动力l冷却增压气体l冷却涡轮增压冷却液循环泵V50失效影响系统很可能过热,增压压力下降,动力损失,OBDV50输出扭矩持续在100Nm 上输出扭矩持续在100Nm 上启动发动机后短时内启动发动机后短时内G42持续超过50°CG42持续超过50°C发动机每工作120s,工作10s发动机每工作120s,工作10s熄火后,工作0~480s熄火后,工作0~480s 温差小于8°C温差小于8°CT94/27SB24642冷却系统的排气(方法一)3 12作用l控制增压压力l将压力气体引到压力单元来打开旁通阀,降低增压压力l R=23欧姆增压压力调整电磁阀N75失效影响压力单元常通增压气体,增压压力降低,功率下降作用l避免收油时产生气体噪音和造成叶轮击伤l将涡轮增压前后导通来保持压力平衡l防止增压腔内压力背压过高,形成倒拖制动l R=13.6欧姆增压压力再循环电磁阀N249失效影响常开会造成压力和动力的损失,断路会造成增压噪音。
售后服务培训奥迪1.4l TFSI发动机自学手册432432_072借用1.4l TFSI发动机,奥迪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用于入门级别的先进的动力系统平台。
这个全新发动机是在“Downsizing”*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开发得到的。
主要表现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都有显著的进步。
不久的将来,或许非涡轮增压的发动机都会被更轻巧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所替代。
由此可见,“Downsizing”的目的就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将摩擦降至最低,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达到更高的排放要求,当然还包括更紧凑的结构占用更小的空间。
这在强调车辆空间利用率的车上更有优势。
1.4l TFSI发动机是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联合开发的,将在整个集团共同使用。
这个项目的合作开发基础是大众品牌研发的1.4L TSI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将在奥迪A3和A3运动版上使用。
它的定位是介于1.6l MPI(75 kW)发动机和1.8l TFSI (118 kW)发动机之间。
对于这个尺寸的发动机拥有最大 92 kW (125 bhp)的输出功率,最大200 Nm的输出扭矩和异常优异的燃油经济性,用户完全可以期待这个动力平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这款发动机可以搭配6速手动变速箱或者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创造了一个绝伦的动力理念,将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驾乘感觉。
432_071自学手册的目标在这本自学手册中,你将了解到关于这款发动机设计和操作方面的知识。
只要你认真学习了这本自学手册,你将能轻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机械部分的设计特点供油系统如何工作进气系统的特点冷却系统如何工作以及维修保养时的注意事项改进后的供油系统的特点废气涡轮增压的设计特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特点维修保养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目录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机械部分缸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曲柄连杆机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曲轴箱通气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活性碳罐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缸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多楔带传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正时链条传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润滑系统油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供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可更换的机油滤清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可自调整的双中心机油泵(Duocentric oil pum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冷却系统双循环的冷却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温度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节温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供油系统供油系统概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系统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混合气形成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进排气系统废气涡轮增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进气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涡轮增压器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增压气体的冷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发动机管理系统1.4l TFSI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发动机控制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维修保养维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专用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其他术语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自我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相关自学手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自学手册主要是介绍新车型、新系统或者新技术的设计和功能。
奥迪发动机高级培训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奥迪汽油发动机培训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学习目的:学习奥迪用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检测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工作行程进气冲程进气阀打开:最大45°上止点前ANQ 16°上止点后AWL 18°上止点后APS 12°上止点后ATX 12°上止点后进气阀关闭:35°-90°下止点后ANQ 38°下止点后AWL 28??下止点后APS 42°下止点后ATX 36°下止点后占空系数:max. 80%空气流速:约. 100m/s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压缩冲程压缩比: ANQ 10,3:1AWL 9.5:1 APS 10,5:1 ATX 10,1:1气流速: 约. 100m/s压缩压力: max. 18bar 起动时,压缩压力: ANQ: 9 ~14 barAWL: 9 ~14 bar APS: 9 ~14 bar ATX: 9 ~14 bar 燃气温度:400°-500°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工作冲程点火时刻:由特性曲线控制燃烧速度:约. 20m/s燃烧温度°-2500°燃烧最高压力:30bar -60 bar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排气冲程排气阀打开:40°-90°下止点前ANQ 38°下止点前AWL 28??下止点前APS 38°下止点前ATX 38°下止点前排气阀关闭:上止点后ANQ 8°上止点前AWL 8°上止点前APS 8°上止点前ATX 8°上止点前气流速:约为音速尾气温度:约900°C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发动机内充分燃烧点火空气最佳燃烧燃油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燃油空气1 kg14,8 kg空气系数:空气与燃油混合气只有在特定的混合比例下,才能充分点火燃烧3充分燃烧1kg 汽油,需14.8kg(约12m)空气(指化学比例)在此比例时,空气系数空气供给量z= =1理论需求量z >1 空气过多,稀混合气z<1 空气过少,浓混合气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燃油空气空气系数:1 kg14,8 kg空气不足0-10%时,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z = 1.....0,9在空气过剩约10%时,油耗最小z ~ 1,1空气不足时燃油不能充分燃烧因此,废气中有害物质增多.空气过剩时,功率下降,燃烧温度升高内容一汽-大众一、外部轮系的组成、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调整方法及要求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二、机体及曲柄连杆机构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缸盖螺栓缸套螺纹金属缸垫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三、混合气形成及进气系统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内容一汽-大众发动机高级培训(AB025)可变进气道长进气道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空气经过长的进气道,使气缸充气最佳,且扭矩增大。
虽然速腾1.4TSI的发动机的排量仅有1.4L,但是在先进的燃油直喷系统和涡轮增压的帮助下,最大功率为96Kw/5000rpm,最大扭矩为220Nm的扭矩输出,可以在1750-3500转/分钟的转速范围内保持持续输出。
此外速腾1.8TSI车型的最大功率与最大扭矩,也分别达到118Kw与250Nm。
而速腾2.0L与1.8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仅为85 Kw与110 Kw,最大扭矩仅为170Nm与220Nm,均落后于1.4TSI与1.8TSI。
恐怕还有很多人无法弄清大众在中国的TSI引擎与欧洲的那台简称相同的TSI双增压汽油直喷引擎间的区别。
其实这俩款引擎的区别还是很大,在中国的TSI等同于以前的TFSI 引擎,其中文含义是汽油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引擎。
为了拉开奥迪与大众之间的产品档次,便于两大品牌方便的宣传自身技术亮点,大众今年将在中国统一产品的名称,即在中国的奥迪系列采用的汽油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引擎依旧采用TFSI的简称,而大众系列的同型引擎将采用TSI的简称。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TSI引擎都不是大众在欧洲的TSI双增压汽油直喷引擎,欧洲的1.4升TSI引擎采用的是一个涡轮增压和一个机械增压的串联方式,功率更高但是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更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出于产品市场定位和中国国情的考虑,大众目前还没有引进欧洲的TSI双增压汽油直喷引擎的打算。
所以说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不存在双增压汽油直喷引擎与单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引擎因共用TSI标识而发生混淆的问题。
这款即将用在速腾上的新的1.4TSI引擎是一款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引擎,而并不是那款在欧洲用在Golf GT上的1.4TSI双增压汽油直喷引擎,但这并不等于这款引擎是特意为中国地区生产的“减配”产品,这台引擎也将在欧洲投产上市,为了适应欧洲更加严格的排放和环保法规,欧洲标准的单增压汽油直喷1.4升引擎最大功率传被设定为90Kw,略微低于在中国版本的96Kw。
减速燃油切断
-由于摩擦生热和膨胀,会造成压力至超过100bar
泄压后关闭发动机
-燃油受热膨胀,压力会迅速上升,需要尽快打开高压系统
1
2
作用
l油箱通风
l将油箱内燃油蒸汽引入汽缸内
燃烧,防止污染环境
l提高燃油利用率
l R=26欧姆
失效影响
阀常闭,油箱不能正常通风,可能会闻到汽油味
润滑系统
•主油压可调节到3.5bar左右;•减少30%的动力消耗
•流速减小,降低机油变质的可能性
•油压稳定,不产生泡沫
工作原理
冷却液孔
机油孔
进气口
机油回流口出气口
注意安装方向
压力平衡
实践部分
N205供油油道
延迟调整
提前调整
实现机内废气再循环
降低燃烧温度和NOx排放量
N205调整机构
工作过程
通过N205通断点的工作来控制机油压力到相应油路,实现配气相位的调整
作用
l调整进气的配气相位
l通过将缸盖上的不同油道打开
,将进气凸轮轴分别向推迟或
者提前方向调整
l调整范围40°曲轴转角
凸轮轴调整电磁阀N205
失效影响
配气相位无法调整,始终处于推迟状态,动力损失
机械部分
缸壁外壁
缸体。
黄金分割大众1.4TSI拆解之冷却、增压篇“1.4TSI+7速DSG”,一汽-大众这套被形容为“黄金”的动力总成,在国内车市一度掀起了消费者对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的热潮,众多厂商也纷纷效仿一汽-大众推出了自己的增压动力和双离合变速器。
但作为这项技术在国内引领者的一汽-大众,似乎只是一直在被追赶,却从未被超越。
近日,我们来到了一汽-大众长春的发动机制造厂,对一汽-大众的“黄金动力”——1.4TSI发动机进行了彻底的拆解和研究。
我们将按照拆解顺序,根据这台发动机的特点和大量网友们对它的疑问,分三篇为大家带来全面详尽且深入浅出的解读。
下面,我们就先一起来看看这台“传说中”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围绕着字母“T(涡轮增压)”究竟都有何过人之处吧。
● 进气冷却系统拆解我们本次拆解的这台1.4TSI是一台刚刚从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下线的全新发动机,在对这台发动机进行上台架等固定工序后,我们的拆解也正式开始。
首先将进行拆解的部分是这台发动机的独立循环冷却系统。
『刚刚走下生产线的EA111系列1.4TSI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彩色为独立的进气和涡轮循环冷却系统,灰色为发动机内的循环冷却系统(蓝色为低温冷却液,红色为高温冷却液)这款1.4TSI发动机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两套独立的冷却系统:一套主要用于发动机自身冷却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这套系统中的水泵通过皮带和曲轴相连接,直接靠发动机动力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也可称为主循环;另一套冷却系统主要用于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的冷却,是通过电动冷却液循环泵驱动冷却液实现的独立循环系统,也可称为副循环。
『副循环中冷却液循环泵位置示意图』1.4TSI发动机上的双循环冷却系统也是大众首次采用的发动机冷却方式。
其中独立的冷却液循环泵主要用于给增压系统冷却,包括两个循环通道:一个经过涡轮增压器,为涡轮系统冷却;另一个流经进气歧管内的气液热交换器(冷却器),为增压空气进行冷却。
两套独立冷却系统实现了缸盖和缸体温度的不同,在不同工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冷却。
多图详解大众1.4TSI发动机一款1.4L排量小型化的发动机是如何与“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缸内直喷“技术协调运用的?下面我们以多图来解读一下这款大众1.4TSI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大众1.4TSI发动机的数据非常简单,它是大众的一款1.4升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240Nm/1750rpm~4 500rpm,搭载这款发动机的大众高尔夫GT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7.2升,在优良路况中油耗甚至可降至5.9升。
——1.4L的排量油耗低而输出功率超过许多2.3L发动机。
在国外,这类强力发动机通常是用在性能版车型上的,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价格也不菲。
在大众,1.4TSI就被用在了强调操控性的高尔夫GT上。
红色的Golf在1.4TSI的驱动下,犹如红色旋风把它“掏出来”看清楚点(下图)——的确,它比普通发动机要复杂多了。
从前后两个方向看大众1.4TSI发动机为什么这款发动机会有这么复杂?因为这同它的功能有关。
首先来看TSI的组成,T代表Turbo-charging(废气涡轮增压),S代表Super-charging(机械增压),I代表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燃油分层直喷)。
“以最低的油耗获得最大的功率”是对 TSI发动机优点的准确概括,TSI发动机将小型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增压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巧妙组合,兼顾了低速时的扭矩输出和高速时的功率输出,解决了两种技术各自的不足。
也就是说,TSI比普通发动机多了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这两项配置,还包括燃油直喷的功能,所需的机件自然要多。
其次,为了让这些附加的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还会有其他附属零件的配置。
这样才能做到“1+1>2”,也难怪1.4TSI会比较复杂了。
那么它的内部结构如何呢?它又是怎么工作的呢?1.4TSI发动机几大部件分解图增压,顾名思义就是增加压力。
那么,它是增加哪里的压力,有什么作用,又是怎么增压的呢?1.4TSI上大名鼎鼎的废气涡轮增压套件涡轮增压。
1.4 L - Motronic/88 kW,发动机型号代码 CAXA 自 2008 年 7 月起提示:相关信息:♦继电器位置分配和保险丝位置分配♦多芯插头连接♦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接地连接⇒ 安装位置一览!相关信息:♦故障查询程序⇒ 引导型故障查询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蓄电池、起动机、三相交流发电机、保险丝A蓄电池B起动机C三相交流发电机C1电压调节器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SA1保险丝架 A 上的保险丝 1SA5保险丝架 A 上的保险丝 5SC12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12SC27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27T2 2 芯插头连接T2c 2 芯插头连接,在起动机附近(针对未配备空调的汽车)T3ba 3 芯插头连接T4t 4 芯插头连接,在起动机附近(针对配备空调的汽车)U11内部插座,230 V、110 V1接地带、蓄电池 - 车身12接地点,在发动机舱内左侧507螺栓连接(30),在蓄电池保险丝架上652变速箱和发动机接地的接地点A17连接(61),在仪表板线束中B169正极连接 1(30),在车内线束中91011121314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冷却液辅助泵继电器、车载电源控制单元、接线端 15 供电继电器 2、接线端 50 供电继电器G65高压传感器J496冷却液辅助泵继电器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81接线端 15 供电继电器 2J682接线端 50 供电继电器SB20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0SC2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2SC4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4T3c 3 芯插头连接T9b9 芯插头连接T14a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4040 芯插头连接V50冷却液循环泵A2正极连接(15) ,在仪表板线束中A20正极连接(15a),在仪表板线束中A41正极连接(50) ,在仪表板线束中A199正极连接 4(15a),在仪表板线束中-••-仅针对配备可变保养周期显示器的汽车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73839404142d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燃油存量表传感器、预供给燃油泵、车载电源控制单元、燃油泵控制单元G 燃油存量表传感器G6预供给燃油泵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538燃油泵控制单元,在燃油存量表传感器附近SB6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6SB15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5SB24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4SB28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8T3j 3 芯插头连接T5b 5 芯插头连接T10v 10 芯插头连接T4040 芯插头连接U512 V 插座78接地点,右侧 B 柱下部383接地连接 18,在主线束中E30接线(87a),在发动机线束中eD7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ddD182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Motronic 供电继电器J271Motronic 供电继电器,在电控箱上,在发动机舱内左侧 (100)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SB10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0SB13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3SB14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4SB22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2SB23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3T14a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4040 芯插头连接D78正极连接 1 (30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D182连接 3(87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仅针对配备手动变速箱的汽车D182eD78656667686970d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发动机控制单元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527转向柱电子装置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20d 20 芯插头连接T9494 芯插头连接131接地连接 2,在发动机舱线束中607接地点,在排水槽内左侧B508连接(DF),在车内线束中D78正极连接 1 (30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D182连接 3(87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798081828384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发动机控制单元、带功率输出级的点火线圈、火花塞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N70带功率输出级的点火线圈 1N127带功率输出级的点火线圈 2N291带功率输出级的点火线圈 3N292带功率输出级的点火线圈 4P火花塞插头Q火花塞T14a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6060 芯插头连接15接地点,在气缸盖上85接地连接 1,在发动机舱线束中281接地连接 1,在发动机敷设电缆线束中642EC 风扇接地点D20连接 (87a),在右前线束中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燃油压力传感器、节气门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G186电子油门操纵机构的节气门驱动装置G187电子油门操纵机构的节气门驱动装置角度传感器 1G188电子油门操纵机构的节气门驱动装置角度传感器 2G247燃油压力传感器J338节气门控制单元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6x 6 芯插头连接T6060 芯插头连接220接地连接(传感器接地),在发动机线束中D101连接 1,在发动机舱线束中220220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G 42G71G 40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霍尔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单元G40霍尔传感器G42进气温度传感器G71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3q 3 芯插头,在发动机前部T6060 芯插头连接D101连接 1,在发动机舱线束中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13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 2、发动机控制单元G2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31增压压力传感器G6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G299进气温度传感器 2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6060 芯插头连接220接地连接(传感器接地),在发动机线束中D107连接 5,在发动机舱线束中N30N31N32N33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爆震传感器 1、发动机控制单元、喷油嘴G61爆震传感器 1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N30气缸 1 喷油嘴N31气缸 2 喷油嘴N32气缸 3 喷油嘴N33气缸 4 喷油嘴T6060 芯插头连接D103连接 3,在发动机舱线束中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发动机控制单元、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涡轮增压器空气循环阀、冷却液循环泵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N75增压压力限制电磁阀N249涡轮增压器循环空气阀T4x 4 芯插头连接,在左下散热器风扇上T14a 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6060 芯插头连接T9494 芯插头连接A99连接 1(87),在仪表板线束中D181连接 2(87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散热器风扇接口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55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散热器出口上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单元、活性炭罐电磁阀 1 、凸轮轴调节阀 1 、燃油压力调节阀G83散热器出口上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N80活性炭罐电磁阀 1N205凸轮轴调节阀 1N276燃油压力调节阀T14a 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6060 芯插头连接T9494 芯插头连接D181连接 2(87a),在发动机舱线束中79185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691939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氧传感器、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 2 、发动机控制单元、氧传感器加热装置G39氧传感器G79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G185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 2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6h 6 芯插头连接T4am 4 芯插头连接,在发动机舱内前部T9494 芯插头连接Z19氧传感器加热装置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 183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制动灯开关、制动踏板开关、尾气催化净化器后氧传感器、车载电源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尾气催化净化器后氧传感器 1 的加热装置F制动灯开关F47制动踏板开关G130尾气催化净化器后氧传感器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排水槽内中部T4y 4 芯插头连接T4ao 4 芯插头连接,在发动机舱内前部T9494 芯插头连接Z29尾气催化净化器后氧传感器 1 的加热装置402接地连接(车内照明),在车内线束中B131连接(54),在车内线束中B383 B390J743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T9494 芯插头连接367接地连接 2,在主线束中602接地点,在左前脚部空间内605接地点,在转向柱上部B383连接 1(驱动 CAN 总线 High),在主线束中B390连接 1(驱动 CAN 总线 Low),在主线束中**仅针对配备手动变速箱的汽车-••-仅针对配备双离合器变速箱 0AM (DSG) 的汽车ws=白色sw=黑色ro=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ge=黄色多功能显示器、组合仪表控制单元、车载电源控制单元、数据总线诊断接口J119多功能显示器J285组合仪表控制单元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J527转向柱电子装置控制单元J533数据总线诊断接口,在左侧脚部空间内,中控台附近K132电子油门操纵机构故障指示灯T1616 芯插头连接,仪表板左下方的诊断接口T2020 芯插头连接T20d20 芯插头连接T3636 芯插头连接376接地连接 11,在主线束中381接地连接 16,在主线束中655接地点,在左大灯上B383连接 1(驱动 CAN 总线 High),在主线束中B390连接 1(驱动 CAN 总线 Low),在主线束中B397连接 1(舒适 CAN 总线 High),在主线束中B406连接 1(舒适 CAN 总线 Low),在主线束中-••-仅针对配备可变保养周期显示器的汽车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ge =黄色机油压力开关、燃油存量表、增压压力显示器、冷却液不足显示传感器、机油油位/机油温度传感器、组合仪表控制单元F1机油压力开关G1燃油存量表G30增压压力显示器G32冷却液不足显示传感器G266机油油位和机油温度传感器H3蜂鸣器和报警音J285组合仪表控制单元J519车载电源控制单元K3机油压力指示灯K31定速巡航装置指示灯K38机油油位指示灯K83废气警示灯K105燃油存量指示灯T6z 6 芯插头连接,在左大灯附近T14a 14 芯插头连接,在蓄电池附近T3636 芯插头连接410接地连接 1(传感器接地),在主线束中-••-仅针对配备可变保养周期显示器的汽车。
售后服务培训奥迪1.4l TFSI发动机自学手册432432_072借用1.4l TFSI发动机,奥迪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用于入门级别的先进的动力系统平台。
这个全新发动机是在“Downsizing”*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开发得到的。
主要表现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都有显著的进步。
不久的将来,或许非涡轮增压的发动机都会被更轻巧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所替代。
由此可见,“Downsizing”的目的就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将摩擦降至最低,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达到更高的排放要求,当然还包括更紧凑的结构占用更小的空间。
这在强调车辆空间利用率的车上更有优势。
1.4l TFSI发动机是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联合开发的,将在整个集团共同使用。
这个项目的合作开发基础是大众品牌研发的1.4L TSI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将在奥迪A3和A3运动版上使用。
它的定位是介于1.6l MPI(75 kW)发动机和1.8l TFSI (118 kW)发动机之间。
对于这个尺寸的发动机拥有最大 92 kW (125 bhp)的输出功率,最大200 Nm的输出扭矩和异常优异的燃油经济性,用户完全可以期待这个动力平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这款发动机可以搭配6速手动变速箱或者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创造了一个绝伦的动力理念,将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驾乘感觉。
432_071自学手册的目标在这本自学手册中,你将了解到关于这款发动机设计和操作方面的知识。
只要你认真学习了这本自学手册,你将能轻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机械部分的设计特点供油系统如何工作进气系统的特点冷却系统如何工作以及维修保养时的注意事项改进后的供油系统的特点废气涡轮增压的设计特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特点维修保养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目录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机械部分缸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曲柄连杆机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曲轴箱通气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活性碳罐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缸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多楔带传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正时链条传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润滑系统油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供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可更换的机油滤清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可自调整的双中心机油泵(Duocentric oil pum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冷却系统双循环的冷却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温度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节温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供油系统供油系统概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系统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混合气形成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进排气系统废气涡轮增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进气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涡轮增压器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增压气体的冷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发动机管理系统1.4l TFSI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发动机控制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维修保养维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专用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其他术语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自我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相关自学手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自学手册主要是介绍新车型、新系统或者新技术的设计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