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14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6•【字号】市政办发〔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7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7月6日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为进一步加快商圈建设,繁荣市场、促进消费,助力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推进国际化进程,按照追赶超越要求和全市“十个一”民生工程安排部署,制定我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商贸物流枢纽城市为定位,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坚持新建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外来消费并重,构建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市商圈体系。
从2018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以钟楼国际消费中心为引领,小寨、高新、曲江、经开、西咸、浐灞6个城市商业中心为骨干,三桥商圈、高新路商圈、长乐路商圈、土门商圈、张家堡商圈、西部大道商圈、大明宫商圈等28个区域商圈为支撑,堡子村商圈、鹿苑商圈、千禧商圈等社区便民商圈为辅的商圈发展布局结构。
到2020年,全市建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级的商圈3个以上,500亿级的商圈1个以上。
二、基本原则(一)聚集要素。
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改造交通环境、商业环境、商务环境、生活环境,集聚零售、批发、商务、文旅、物流等要素,打造商圈品牌,培育特色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城市高效、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第一大内陆港作者:肖燕仲徳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06期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备受关注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共签约成交项目24个,签约投资额达951.6亿元,自贸区内陆港叠加优势凸显。
作为陕西西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战场,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目标,“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以“建设东部大轴线开拓国际大通道”为己任,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五资并举,着力发展临港、电商、类金融、自由贸易、文体等核心产业,朝着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高地而奋进。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港口。
依托其完备的港口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了陕西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也是客商在陕投资的优选区域。
5月11日第三届丝博会首日,在西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宝能、国药控股两大项目落户国际港务区,总投资额达110亿元。
宝能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拟建设宝能丝路中心、宝能科技园项目、宝能冷链供应链基地项目。
宝能集团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和企业发展,双方将大力围绕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园区、电子加工、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医药集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国药控股西北医药健康总部及物流枢纽平台项目。
该项目定位为国药控股西北总部办公及物流枢纽平台类项目,业务配送网络覆盖西北五省及山西等地,项目建成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1500个。
丝博会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参加了包括2018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合作论坛等在内的22场重点活动。
吸引到包括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南非代表团、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丝博会国外媒体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研修班等在内的涉外政商、媒体团前来参观考察,为进一步扩大园区知名度、扩展对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商贸物流日益成为影响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发挥外向型经济,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措施。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立项标志着内陆城市成为“沿海地区”,改变了西安的对外贸易环境,使港口服务功能进行延伸,促进了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让西部地区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大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历程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沿海城市依靠国际航线和海岸可以建海港、开拓国际市场,古代长安通过丝绸之路也开拓了亚欧国际市场,海洋和陆地都可以开拓国际市场;西安虽然不能“搬”到沿海地区,但是国际性港口可以建设到西安。
西安拥有良好地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依托亚欧大陆桥中通道可以建设“国际陆港”,沿海建海港、内陆建陆港,同样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是2008年4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以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
2009年10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园区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园区分为八大功能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
作为以现代商贸物流为突出产业特色的省级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基础设施平台。
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式联运的功能叠加,便捷、高效运转,从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聚集和提升,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
[摘 要]作为国际性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建设有助于实现国际港口的功能内移、延伸,对于强化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国际港口型城市的作用,形成与沿海港口的有效连接,实现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的采购运输、货物中转、商品分拨的直接对接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应在对现有条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西安国际港务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以现代物流功能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便捷的公路交通为依托,集港口、通关、保税物流、普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中心和综合居住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现代物流[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1-0038-07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Hui Xilu, Chen Daolin, Song Ying, Lu Wei, Lv Nan [Abstrac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will help transfer and exte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functions, and improve Xi’an’s role of being an important city on the new Asia-Europe route. The park will realize easy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s western region and international cargo transportation.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alyzes status quo, makes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public servic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to develop the park towards a port, customs, tariff-free logistics, comm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business center, and residence combined new district.[Key words] International inland por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Master plan, Modern logistics1引言国际陆港,又称为“内陆港”或者“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陆路运输为主要途径,综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采用“多式联运”的方法,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部分道路命名更名方案一、新命名道路(一)东西走向1港兴路:该路位于北三环辅道北侧,东起港务大道,西至杏园立交,长3826米,宽50米,拟命名为港兴路。
2.上善巷:该路位于枫林九溪与金海岸小区之间,东起拟命名的濡渭大道(现称海音大道),西至满河东路,长480米,宽20米,拟命名为上善巷。
3.港兴一路:该路位于港兴路北侧,东起西韩公路,西至满河东路,长8050米,宽60米,拟命名为港兴一路。
4.韩侯路:该路位于韩信墓遗址附近,东起纺渭路,西北至西禹高速,长480米,宽30米,拟命名为韩侯路。
5.骏马路:位于原骏马村,东起广汇东侧规划路,西至港务大道,长500米,宽40米,拟命名为骏马路。
6.港丰路:位于拟命名的港兴一路与港兴二路之间,东起港务大道,西至灌河东路,长4600米,宽50米,拟命名为港丰路。
7.港兴二路:位于拟命名的港丰路与南绿茵路之间,东起西韩公路,西至灌河东路,长8020米,宽70米,拟命名为港兴二路。
8.南绿茵路:位于规划的中央绿廊南侧,东起中央绿廊东侧规划路,西至拟命名的奥体大道,长27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南绿茵路。
9.北绿茵路:位于规划的中央绿廊北侧,东起中央绿廊东侧规划路,西至拟命名的奥体大道,长27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北绿茵路。
10.港兴三路:位于拟命名的北绿茵路与港润路之间,东起西韩公路,西至灌河东路,长7920米,宽60米,拟命名为港兴三路。
11.港润路:位于拟命名的港兴三路与港兴四路之间,东起拟命名的和泰路,西至拟命名的潘渭大道(现称海音大道),长350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港润路。
12.汇通路:位于梦想公社人才公寓南侧,东起纺渭路,西至港务大道,长160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汇通路。
13.港兴四路:位于拟命名的港润路与港安路之间,东起西韩公路,西至潮河东路,长8080米,宽60米,拟命名为港兴四路。
14.港安路:位于拟命名的港兴四路与港瑞路之间,东起拟命名的和泰路,西至拟命名的潘渭大道(现称海音大道),长35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港安路。
前言2001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地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会议不仅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较高而急迫的要求,将其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整的强制性内容,而且对绿地系统规划寄予极大的期望,希望通过规划全面落实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城市各类绿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安国际港务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这一举措是随着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出台,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城市低碳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为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化的城市新区,今后如何在既有成绩基础上,选择一个落脚点,将生态城市建设推向适应低碳化趋势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编制本次《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内陆第一国际港,西部经济的动力引擎,因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类型齐全、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绿地系列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开放的绿地网络体系。
过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一直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主要范围是工厂、企业、街道、广场、居住区和公园,以及其它各种类型附属绿地。
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沿用前苏联关于城市游憩绿地的规划方法和相应的定额指标,强调城市绿地的“游憩”功能,较多考虑公共绿地的均衡布局,以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和城市生活、生产活动的安全要求,以及满足城市艺术风貌的要求。
然而,随着快速城市化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这种仅仅建成区内部的绿地系统理论和简单的“点、线、面”布局原则,正面临着深刻挑战。
西安国际港务区简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西安国际港务区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目标为建设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
2010年4月20日,西安基本信息2008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在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安发展建设大型国际陆港、打造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的重任,交付给刚刚重新组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真正的大规模、大动作推进从此时开始。
2010年7月1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竣工开通,而在此前的4月20日,西安保税物流中心正式通过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验收,作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两大基石,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竣工建成,标志着西安国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初步成型,西安的城市功能也即将迎来一个新拐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是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物流龙头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争取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市人民政府同意西安国际港务区由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建设。
秉承“十一五计划”,港务区吸引世界友人的关注。
“十二五计划”的起航,港务区再接再厉,引领内陆港新兴建设。
引来世界人民高度关注以及国家政府支持。
2010年11月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建成后,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项目位置西安国际港务区是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城市三环和西安绕城高速,规划建设范围为平方公里,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区距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西安国际港务区概况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陕西,西安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兑现西安市城市价值,进一步改善、优化陕西、西安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是陕西打造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西安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与世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毗邻而居,核心区距西安市新行政中心5公里。
园区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安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经济先导区和对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依托西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需求,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现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在内陆形成海陆联运的聚集地和结合点,形成以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码头三大支撑项目为核心,以国际物流区为支撑、以国内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区为两翼的物流体系战略格局,不仅具有普通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商检、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
并形成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成为立足西安、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地区货物的产品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转运中心、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
截止2010年6月底,西安国际港务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6亿元,实现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098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47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3.34亿元。
目前,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营商环境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2•【字号】市政办发〔2021〕44号•【施行日期】2021.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营商环境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相关部门:《西安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2日西安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发展规划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着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西安品牌,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支撑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西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追赶超越”目标和“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号工程”和“关键一招”,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系统部署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聚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经过全市上下锐意进取、不懈努力,西安市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关键指标领域工作加快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涉企监管执法不断完善,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并获评“2020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
1.关键指标领域工作加快提升参照国家、陕西省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改革。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重点项目简介汇编投资合作促进局综合部二〇一一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重点项目简介一、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 (3)二、西安保税物流中心项目 (5)三、西安公路港项目 (7)四、西安华南城项目 (9)五、西安广汇汽车物流产业园项目 (11)六、海尔(西安)产业园项目 (12)七、延长石油固体化工产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 (13)八、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西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 (15)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北大区物流中心项目 (16)十、宁夏闽宁医药新民生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化医药物流建设项目 (17)十一、物联网应用产业示范园区项目 (19)十二、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 (20)十三、中国外运西北物流中心项目 (22)十四、延长石油固体化工产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 (23)十五、上海新杰西安物流中心项目 (24)十六、出版物物流基地项目 (25)十七、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 (26)项目编号:1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铁道部下属的中外合资公司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联集)在全国布局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该项目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核心项目之一。
一、项目建设内容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占地2358亩,总投资6.8亿元,于2008年9月27日开工建设,2010年7月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包含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中铁快运、新筑货运等四个单位,分为四个货运区域,由北至南依次是国际集装箱作业区、特货装卸作业区、快运货作业区及西安铁路局普货作业区。
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近期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将逐步达到84万标箱,是西安东站、西站关闭前的8.7倍;中期2015年,吞吐量将达到138万标箱;远期2025年,集装箱中心站年吞吐量将达到310万标箱。
目前,试运营期间中心站平均每天发送和到达集装箱约185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