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5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什么叫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将穿刺导管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内,通过使用测压装置连接压力传感器,接到心电监护仪上,直接显示患者实时血压数值的一种监测方法。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1)复杂大手术后的患者。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3)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4)需经常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
(5)心肺复苏术后的危重症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无创袖带测压在哪些方面有区别?(1)区别: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可以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并且能持续、动态准确地反映危重症患者实时的血压变化。
(2)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优点:①对于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及早发现其动脉血压的改变;②对于需要经常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③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曲线的改变来判断患者实时的心肌收缩力。
不是,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有相对禁忌证的,例如,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血管疾病者均不适合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哪些组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一共含有四个组件,包括测压装置、加压包、压力传感线和心电监护仪。
动脉穿刺前需要做哪些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及其心理状态。
(2)评估动脉穿刺的部位。
①梯动脉:为首选,易于定位,侧支循环丰富。
②股动脉:搏动清晰,易于穿刺,但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不便于保留。
③肱动脉:穿刺难度较大,但易于固定保留,且并发症少。
④足背动脉:极少栓塞,夹层动脉瘤患者常备选此血管进行穿刺,便于医生在术中比较患者上下肢的血压。
(3)评估监护设备。
①心电监护仪需配备压力模块。
②压力传感线与压力模块相互匹配,可正常连接。
③加压包充气良好、无漏气。
穿刺置管前应做好哪些准备?(1)环境准备:病室内清洁、整齐、安全。
(2)物品准备:压力模块、压力换能器、加压包、压力传感线、肝素盐水(配制方法为从12500U∕2mL肝素钠中取0.33mL加到50OmLo.9%NaCl中,即4U/mL肝素盐水)、无菌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手套、合适型号的动脉套管针、透明敷贴、InIL的注射器、1%的利多卡因等。
XXXX医院临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并发症处理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BP )定义、原理和方法1.定义: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脏或血管腔内直接测定血压的方法。
2.原理: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血压。
3.方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包括二个组件:电子系统和充液导管系统。
穿刺成功后将动脉导管与充液导管系统相连,然后通过换能器将充液系统与电子监测系统相连接,调零后即可直接连续测量动脉血压了。
二、IBP适应症1.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2.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3.低温治疗或需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4.严重低血压、休克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患者。
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的患者。
6.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7.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
三、IBP禁忌症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对已使用抗凝剂患者,最好选用浅表且处于机体远端血管;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四、IBP优点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五、IBP缺点费用较高;动脉穿刺相关性并发症;出血,血肿;血栓形成,气体栓塞,动脉栓塞;动静脉痿;感染。
六、NIBP与IBP测量值比较无论是正常血压者还是高血压者,间接测压法所得的收缩压结果均较实际值低,在高血压病人中相差约10mmHg,有明显动脉硬化者(动脉波形图呈大动脉弹性减退)这种差距更大(可达30mmHg ),在正常血压者中约为6mmHg。
七、IBP测量(穿刺)部位桡动脉:为首选途径,因桡动脉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穿刺易于成功。
但应首先进行Allen试验。
股动脉:其他动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加强固定。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目的1、持续、动态、直接监测动脉压力的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根据动脉波形变化判断心肌收缩能力。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力的变化。
4、可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病人痛苦。
二、用物准备动脉套管针(根据病人血管粗细选择)、12号或16号普通针头,5ml 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1%普鲁卡因;压力连接管、压力换能器、连续冲洗系统、监护仪、常规无菌消毒盘、小夹板及胶布等。
三、操作流程1、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2、有创动脉压测定↓↓↓↓↓↓四、简要说明1、概述有创动脉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
适用于休克、危重症、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重大手术或存在高循环功能障碍风险的手术病人的血压监测。
常用于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包括桡动脉、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其中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股动脉。
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m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mmHg。
2、动脉内压力图形的识别正常动脉压力波形分升支、降支和重搏波。
升支表示心室快速射血进入主动脉,至顶峰为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降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当心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时,主动脉瓣关闭与大动脉弹性回缩同时形成重搏波;之后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至最低点,为舒张压,正常为60~90mmHg。
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随着动脉管径和血管弹性的降低,动脉压力波形也随之变化,表现为升支逐渐陡峭,波幅逐渐增加,因此股动脉的收缩压要比主动脉高,下肢动脉的收缩压比上肢高,舒张压所受的影响较小,不同部位的平均动脉压比较接近(图3-1-1)。
3、异常波形意义(1)低血容量或心肌收缩功能低落:上升或下降支缓慢,顶峰圆顿,脉压缩小及随呼吸波动的不稳基线,重脉切迹不明显。
(2)主动脉瓣狭窄:收缩相延缓,重脉切记不易辨认。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收缩相上升,舒张相降低,重脉切迹消失。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操作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种监测动脉血压的操作程序,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动脉血压的动态变化,协助病情分析。
该程序可间接用于判断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以及心脏压塞等情况。
适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以及需反复采集动脉血患者,避免频繁穿刺带来的疼痛、损伤、感染等。
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物品、肝素注入、ALLEN实验、穿刺前准备、穿刺、固定传感器位置、调节零点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测压管通畅、妥善固定套管针和延长管、使冲洗压力始终保持在150-300毫米拱柱、管道内有回血时及时进行快速冲洗并保证肝素盐水24小时更换一次等。
该程序可用于心脏病患者手术后以及其他重症患者,及时反映病情的发展状况,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调节。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应用无创动脉血压(NIBP )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参数,然而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病患者,NIBP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动态地、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血压水平,必须进行有创动脉血压(IBP)监测。
IBP是一个基础血流动力学参数,常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尤其在危重病方面。
IBP原理及方法:原理: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血压。
方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包括二个组件:电子系统和充液导管系统。
穿刺成功后将动脉导管与充液导管系统相连,然后通过换能器将充液系统与电子监测系统相连接,调零后即可直接连续测量动脉血压了。
IBP适应症:1、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2、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3、低温治疗或需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4、严重低血压、休克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患者。
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的患者。
6、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7、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
IBP测量(穿刺)部位:1、桡动脉:为首选途径,因桡动脉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穿刺易于成功。
但应首先进行Allen 试验。
2、股动脉:遇有其他动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但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加强固定。
3、尺动脉:Allen试验证实手部供血以桡动脉为主者,选用尺动脉提高安全性,但成功率低。
4、足背动脉:是下肢胫前动脉的延伸,较细。
5、肱动脉:穿刺点在肘窝部,亦有阻塞前臂和手部血供的危险。
什么叫做Allen试验?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采用Allen试验进行。
具体方法:(1)抬高上肢,检查者用手指同时压迫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以阻断血流。
(2)让患者放松,握拳动作数次,待静脉充分回流后将手伸展,此时手掌肤色发白。
(3)放平上肢,操作者手指松开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患者手部颜色恢复情况,0~6s表示尺动脉侧支循环良好,7~14s属可疑,≥15s属尺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禁止选用桡动脉穿刺置管。
Allen试验的好处:Allen试验简单方便,适合于临床应用,但是由于检查中主观因素过多,所以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原理及方法
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使用无创动脉血压(NIBP)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学参数,然而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NIBP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动态的、准确的反应患者实际的血压水平,必须进行有创的动脉血压(IBP)监测。
IBP是一个基础血流动力学参数,常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危重病方面。
原理;它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c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cmHg.)
方法:包括两个组件:电子系统和充液导管系统。
穿侧成功后将动脉导管与充液导管系统相连,然后通过换能器将充液系统与电子系统相连接,调零后即可直接连续测量动脉压力了
二、适应症
1、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2、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3、低温治疗或需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4、严重低血压、休克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患者。
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的患者。
6、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7、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
8、选择性造影,动脉插管化疗时。
三、禁忌症
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2、凝血功能障碍:对已用使抗凝剂患者,最好选用浅表且处于肌体远端血管;
3、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
4、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5、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四、优点
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五、缺点
1、费用较高
2、动脉穿刺相关性并发症
3、出血,血肿。
4、血栓形成,气体栓塞,动脉栓塞。
5、动静脉瘘。
6、感染。
六、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
1、桡动脉:为首选途径,因桡动脉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穿刺易于成功。
但首先应该警醒Allen 试验。
2、股动脉:遇有其他动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但应该注意预防感染和加强固定。
3、尺动脉:Allen试验证实手部供血以桡动脉为主者,选用尺动脉提高安全性,但成功率低。
4、足背动脉:是下肢胫前动脉的延伸,较细。
5、肱动脉:穿刺点在肘窝部,亦有阻塞前臂和手部血供的危险。
七、Allen试验
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采用Allen试验进行,具体方法:(1)抬高上肢,检查者用手指同时压迫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以阻断血流。
(2)让患者放松,握拳动作数次,待静脉充分回流后将手伸展,此时手掌肤色发白。
(3)放平上肢,操作者手指松开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患者手部颜色恢复情况,0~6s表示尺动脉侧支循环良好,7~14s属可疑,≥15s属尺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禁止选用桡动脉穿刺置管。
Allen试验简单方便,适合于临床应用,但是由于检查中主观因素过多,所以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Allen试验的改良方法:血氧饱和度检查:把血氧饱和仪指套接于患者待测手掌拇指上,首先记录基础血氧饱和度波形图,然后压迫同侧桡动脉以阻断桡动脉血流并观察此时血氧饱和度值及波动曲线。
也可以在拇指携带血氧饱和仪的情况下进行Allen’s试验,在松开尺动脉后,观察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情况,以协助判断桡、尺侧支代偿情况。
八、操作方法:
1、桡动脉穿刺方法:
(1)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一小枕手背屈曲60度。
(2)摸清桡动脉波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动脉波动最清楚的远端用1%普鲁卡因做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
(3)用带有注射器的套管针从引针孔处进针,当针头穿过桡动脉壁时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脱空感,并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
此时即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度角,再将向前推进2mm,使套管针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腔内,用手固定针芯,将套管针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
2、稀释肝素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肝素2500单位首次测压前要先调试监测仪零点,首先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校正压力零点,调节压力换能器平齐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
应用加压包使肝素液持续滴注,压力应在300mmHg,滴速在3ml/h。
九、动脉内压力图形的识别:
1、正常动脉压力波分升支、降支和重搏波。
升支表示心室快速射血进入主动脉,至顶峰为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降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当心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时,主动脉瓣关闭与大动脉弹性回缩同时形成重搏波;之后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至最低点,为舒张压,正常为60-90mmHg。
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随着动脉管径和血管弹性的降低,动脉压力波形也随之变化,表现为升支逐渐陡峭,波幅逐渐增加,因此股动脉的收缩压要比主动脉高,下肢动脉的收缩压比上肢高,舒张压所受的影响较小,不同部位的平均动脉压比较接近。
2、异常波形意义
低血容量或心肌收缩功能低落:上升和下降支缓慢,顶峰圆钝,脉压缩小及随呼吸波动的不稳基线,重脉切迹不明显。
主动脉瓣狭窄:收缩相延缓,重脉切迹不易辨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收缩相上升,舒张相降低,重脉切迹消失。
升压及强心药物:动脉压上升。
扩血管药物:舒张相下降迅速。
心包填塞:脉压缩小。
心律失常:持续的动脉压力线消失。
3、如何判断波形传输的准确性
通过方波试验(Square Wave Test )即打开压力记录走纸,使用快速冲洗装置冲洗管道1S以上并迅速复原,走纸上显示一个快速上升的方波,并快速下降低至基线以下(下降支)后再升至基线以上(上升支)(图3-1-2)。
下降支、上升支消失提示管路中有血、气,导管顶端贴壁,管道太软(图3-1-3)。
下降支、上升支增加提示管道太长或过多的三通,管道冲洗不勤(图3-1-4)。
图3-1-2一个快速上升的方波,并快速下降低至基线以下(下降支)后再升至基线以上(上升支)
图3-1-3下降支、上升支消失
图3-1-4下降支、上升支增加
4、影响波形传输的因素
管道堵塞:血栓;管道中有血或气泡;管道扭曲。
管道太长。
太多连接处。
连接不紧密。
换能器损坏
5、常见动脉波形故障
波形低平:管尖贴壁;部分堵塞;三通或换能器中有血、气;管道太软。
数值过高或过低:换能器位置。
无数值:三通转向错误;Scale选择不对。
十、护理要点
1、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菌治疗巾内。
2、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以保证测定数值的准确,交换病人体位时始终保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
3、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1%肝素盐水定时冲洗,加压气袋的压力要大于300mmHg.
4、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血栓堵塞现象。
处理: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打折调至正常,若有堵塞应先抽回血再进行冲洗,防止凝血块冲入动脉内,并用酒精消毒,待干后贴上皮肤保护膜。
5、动脉测压管内严禁进气,应定时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
6、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异常、局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端坏死)。
7、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
8、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皮肤保护膜,消毒穿刺点,范围应大于皮肤保护膜的范围。
9、当病人病情平稳后,不需要测压时应及早拔除测压管,拔管时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0、拔除的动脉测压管应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11、应固定牢固,防止躁动患者自行拔出。
十一、并发症的预防预防:
1、动脉内血栓、气栓的形成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
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
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
2、预防出血和血肿动脉测压装置中任一环节连接松脱,都可导致快速出血,凝血机制障碍或应用抗凝剂后均增加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将测压系统完全暴露,便于直观。
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地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
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3M无菌敷料1次,如有漏血、漏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置管时间不宜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