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_高三地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专题——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和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能源资源政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种类与特点2.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3. 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与环境问题4. 我国能源资源政策5.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和环境问题;我国能源资源政策。
2. 教学难点: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与环境问题;我国能源资源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能源资源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能源资源的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实例,提高学生对能源资源政策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能源资源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能源资源的种类与特点:介绍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能源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3.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与环境问题:讲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如油气开采、水电开发等,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污染、土地破坏等。
4. 讲解我国能源资源政策:介绍我国能源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
5.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能源资源开发案例,分析其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与评价: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能源资源形势,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和我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种类及其分布;(2)掌握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能源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方法;(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能源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能源安全,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意义;(2)煤炭的开采与加工技术;(3)煤炭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第五章: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意义;(2)石油的开采与加工技术;(3)石油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种类及其分布;(2)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源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方法;(2)能源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能源资源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方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方法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的理解;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能源资源分布图、图表等资料;(2)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资料;(3)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大全第一章:能源资源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
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3.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能源资源的定义;2. 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展示能源资源的分类;3. 分析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能源资源丰富与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4. 介绍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如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第二章: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2. 掌握煤炭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3. 认识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2. 煤炭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3.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利用地图展示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2. 介绍煤炭资源的储量及我国在全球煤炭资源储量中的地位;3. 讲解煤炭的开采技术,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4. 介绍煤炭的加工技术,如洗煤和焦化;5. 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煤炭开采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目标:1. 掌握石油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 了解石油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3. 认识石油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石油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 石油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3. 石油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石油资源的形成过程和条件;2. 通过地图展示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3. 介绍石油的开采技术,如陆地石油开采和海上石油开采;4. 讲解石油的加工技术,如炼油和裂化;5. 分析石油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石油泄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第四章: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目标:1. 理解天然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 掌握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3. 认识天然气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大全1.1.1 能源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1.2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1.1.3 学习能源资源开发的意义二、知识点讲解2.1 能源资源种类及特点2.1.1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2.1.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2.1.3 核能2.1.4 各类能源的优缺点2.2 能源资源开发技术2.2.1 传统能源开发技术2.2.2 新能源开发技术2.2.3 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2.3 能源资源政策与管理2.3.1 我国能源政策演变2.3.2 能源管理体制2.3.3 国际合作与交流三、教学内容3.1 煤炭开发3.1.1 煤炭资源分布3.1.2 煤炭开发技术及工艺3.1.3 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3.2 石油与天然气开发3.2.1 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分布3.2.2 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技术3.2.3 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3.3 太阳能开发3.3.1 太阳能资源评估3.3.2 太阳能开发技术3.3.3 太阳能开发应用实例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能源资源种类及特点4.1.2 掌握能源资源开发技术4.1.3 了解我国能源资源政策与管理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评估太阳能资源4.2.2 学会分析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4.2.3 学会评价各类能源开发技术的优缺点4.3 情感态度价值观4.3.1 增强能源安全意识4.3.2 培养环保意识4.3.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能源资源种类及特点5.1.2 能源资源开发技术5.1.3 我国能源资源政策与管理5.2.1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5.2.2 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5.2.3 能源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地图、图片等6.1.2 模型、实物等6.1.3 能源开发技术演示设备6.2.1 笔记本、笔等6.2.2 调查表、统计表等6.2.3 太阳能评估模拟软件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回顾上节课内容7.1.2 引入本节课主题7.1.3 激发学生兴趣7.2 知识讲解7.2.1 讲解能源资源种类及特点7.2.2 讲解能源资源开发技术7.2.3 讲解我国能源资源政策与管理7.3 实例分析7.3.1 分析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7.3.2 分析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7.3.3 分析太阳能开发应用实例7.4 课堂讨论7.4.1 讨论能源开发技术的优缺点7.4.2 讨论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7.4.3 讨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7.5 总结与布置作业7.5.1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7.5.2 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8.1 板书内容8.1.1 能源资源种类及特点8.1.2 能源资源开发技术8.1.3 我国能源资源政策与管理8.2 板书结构8.2.1 分段式结构8.2.2 逻辑递进式结构8.2.3 图文结合式结构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能源资源调查表9.1.2 能源资源开发技术研究9.1.3 能源政策与管理分析9.2 作业要求9.2.1 提交书面报告9.2.2 进行课堂展示9.2.3 提交电子调查表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教学效果评价10.1.2 学生反馈意见10.1.3 改进教学方法10.2 拓展延伸10.2.1 参观能源开发企业10.2.2 开展能源资源主题班会10.2.3 组织能源知识竞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教学内容中的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1.2 教学过程的知识讲解环节1.3 板书设计中的板书内容二、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2.1 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2.1.1 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地表塌陷、水污染等问题。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大全第一章:能源资源的基本概念1.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介绍能源的定义,强调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解释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2 资源的含义与分类解释资源的概念,强调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类型的资源,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第二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1 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介绍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
探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
2.2 风能的开发与利用介绍风能的基本概念,如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探讨风能的开发利用,如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与运行。
第三章: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3.1 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石油资源的基本概念,如油田的开采与提炼。
探讨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
3.2 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煤炭资源的基本概念,如煤矿的开采与利用。
探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煤炭化工产业的发展。
第四章: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能源资源的保护介绍能源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如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
探讨能源资源保护的措施,如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4.2 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应用。
探讨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五章: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与挑战5.1 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种类、分布与利用情况。
介绍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就。
5.2 我国能源资源的挑战与对策分析我国能源资源面临的挑战,如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等。
探讨应对挑战的措施,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第六章: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1 水能资源的基本概念介绍水能资源的定义,强调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解释水能资源的分类,如大型水电站和小型分布式水电站。
6.2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如传统的大型水电站建设。
介绍水能资源的利用技术,如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水电站的运行管理。
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导教案《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王彦峰学习目标1.认识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剖析地区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论。
2.认识山西省增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门路。
3.经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剖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详细措施与发展方向。
4.联合详细案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课要点1.评论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详细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课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课方法【教法】创建情形法、读图剖析法、总结概括法、启迪指引法、沟通讲话法。
【学法】情形感觉法、地图察看法、问题研究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
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 XX年山西煤炭行业税收大幅降落。
山西省国税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份,该省煤炭生产入库增值税30.8 亿元,同比降落 38.1%,减收 18.99 亿元,而与煤炭有关系的电力、焦化、钢铁、机械行业入库增值税总规模固然仅有 11 亿元,却分别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加。
作为煤炭大省,在实现工业新式化的措施上,山西省确定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路径和以实现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家产大省超越的战略初见收效,正沿着以煤化工为主的路线走多元化道路。
山西省是如何实现家产的升级改造的呢?导入二:有人说,山西有煤,是福也是祸。
山西省委主要领导以为,祸不在于山西有煤,而在于没有紧紧按照科学发展观。
昨年 8 月,山西省确定了“建设国家新式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构思,并获得中央的一定和支持。
重构能源优势的决斗快速席卷山西大地。
如何评论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省可连续发展有着如何的关系?。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能源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能源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了解能源资源分类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方法。
第二章:煤炭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煤炭矿区,了解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三章:石油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石油矿区,了解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四章:水能资源的开发1. 使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水能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水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能源资源概述1. 能源资源的定义2. 能源资源的分类3.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第二章:常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 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关于能源资源开发的学术论文、报告、新闻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网站、视频等。
4. 地图:展示各种能源资源分布的地图。
六、非常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 地热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 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七、能源资源与环境1. 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能源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3.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开发4. 环境友好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八、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策略1. 我国能源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3.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战略4.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机遇九、世界能源资源格局及我国的国际地位1. 世界能源资源格局概述2. 我国在世界能源资源格局中的地位3. 国际能源合作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4.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影响力十、能源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2. 能源资源开发的智能化、绿色化3.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全球化4. 应对能源资源开发挑战的政策与措施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常规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环境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2. 常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影响3.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影响4.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策略5.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重要性;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2. 难点:能源资源的综合评价;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策略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和数据。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讲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环境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应用。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第一章:能源资源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
2. 教学内容a. 能源资源的定义与分类b.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c.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能源资源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引入能源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分类。
b. 通过数据和实例,阐述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c. 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能源资源的丰富性和局限性。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能源资源概念、作用和我国能源资源状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掌握其主要用途,以及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
a. 化石燃料的种类与形成过程b. 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c. 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4. 教学步骤a. 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其来源和特点。
b. 通过实例,讲解化石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c. 分析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让学生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化石燃料种类、用途和我国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状况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教学目标了解水能资源的定义、分布,掌握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认识我国水能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状况。
2. 教学内容a. 水能资源的定义与分布b.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c. 我国水能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状况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教学步骤a. 引入水能资源的定义,阐述其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潜力。
b. 讲解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如hydroelectric power、tidal power 等。
知识梳理:一、能源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常规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一次能源:煤炭、风能、等可直接被人利用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二次能源:最具代表——电能,经过人类一次开发的能源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700亿吨,可开采560年(1)分布范围广——40℅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2)煤种齐全——10大煤种(3)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4)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电在我国有“煤都”之称的是——大同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最大的无烟煤产地——阳泉和晋城面临的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③单位产值的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三、能源基地的建设:(1982年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的步伐)1、扩大煤炭开采量—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结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的外运能力—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果: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由北到南:大同-秦皇岛线神木-黄骅港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措施: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结果: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四、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工业经济结构效益低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碳、铁矿、铝土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结果:①单一的经济结构变为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引水工程建设:原因:重化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年降水量少,抵消水缺乏。
缺水严重的地区:晋北和晋中最大的引水工程-------万家寨引水工程(引黄入晋)作用:缓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严重缺水的局面。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生态问题②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2、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调整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措施: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考向探究: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 .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 .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 .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下列各运输干线与山西大型煤炭的外运组合正确的是 A .大同、大秦线 B .平朔、焦作—日照 C .长冶、神黄线 D .太原、京包线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 .水—南水北调 B .天然气—西气东输 C .电—西电东送 D .煤—西煤东运 4.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5.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 .露天矿表土的剥离B .矿区道路建设C .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D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下图是 “2002年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据此回答6—7题:6.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A .甲、aB .乙、bC .丁、dD .甲、b7.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B .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C .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一致D .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下表表示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
据此回答8.表中字母与所示国家匹配正确的是A. 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德国B. 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法国C. a-加拿大、b-法国、c-德国、d-日本D. 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法国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从点是()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C.矿种多、质量好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1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能源矿产B.金属矿产C.铝土矿D.非金属矿产13.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1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D.畜牧业生产基地15、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图9是“山西省及煤炭外运铁路干线简图”,图10是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9中字母所表示的煤炭外运铁路干线名称是A ;B ;C 。
(2)山西省在对煤炭的加工转换中,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
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3)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10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6、(2009·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17、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中国光照资源图(1)按照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
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