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73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汀优秀教学设计一、课标的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六、教法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能源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能源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了解能源资源分类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方法。
第二章:煤炭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煤炭矿区,了解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三章:石油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石油矿区,了解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石油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四章:水能资源的开发1. 使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让学生掌握水能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水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一课时〕地理教研组杨其孝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以山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这也是课标要求。
教材首先说明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接着又说明我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作为非可再生资源的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显得很重要。
本节内容很好地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以某区域作为案例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分析其开发条件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区域与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根本知识: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某区域开展的影响,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学会比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并能初步归纳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备分析本节案例的知识根底。
学生已有的根本技能: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根本的读图能力,并能够从相关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还比拟欠缺;对知识的归纳能力与逻辑推导力还不够。
3、教学目标〔1〕能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并能掌握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法和规律。
〔2〕能通过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与资料,分析我国是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能通过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理念。
4、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课堂总结PPT投影知识总结框架反应训练见PPT投影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能源的分类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5、课后反思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并引导学生能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能源资源概述1. 能源资源的定义2. 能源资源的分类3.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第二章:常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 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关于能源资源开发的学术论文、报告、新闻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网站、视频等。
4. 地图:展示各种能源资源分布的地图。
六、非常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 地热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 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七、能源资源与环境1. 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能源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3.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开发4. 环境友好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八、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策略1. 我国能源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3.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战略4.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机遇九、世界能源资源格局及我国的国际地位1. 世界能源资源格局概述2. 我国在世界能源资源格局中的地位3. 国际能源合作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4.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影响力十、能源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2. 能源资源开发的智能化、绿色化3.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全球化4. 应对能源资源开发挑战的政策与措施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常规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它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2、产业结构的调整教学难点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意图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过渡过渡1.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差异?2. 以上能源按性质划分把它归类、分属哪种类型?3. 煤炭在我国最大的分布区在哪个省?(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一个煤炭基地的形成,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一、资源开发条件教师布置任务:结合图3.1分析归纳,资源开发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看书归纳)(板书)1.资源状况(1)储量(2)分布状况(3)质量(4)开采条件2.市场条件3.交通条件思考: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较少,没有形成能源基地,分析原因?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其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重视能源基地的建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优势呢?(板书)二、能源基地建设教师引导回答47页活动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板书)1、扩大煤炭开采量图文分析学生讨论做活动题过渡过渡小结作业板书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你知道煤炭的有哪些用途吗?(板书)三、能源综合利用教师引导看图3.7 并结合文字回答问题“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的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学生讨论)能源在开发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则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应如何做到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呢?(板书)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板书)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这节课学习的是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基本思路是资源---开发---问题---解决,这也是我们学习区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三篇能源资源是指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四)重点、难点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引入神舟6号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下面看看同学们的记性如何,还记得多少能源资源的知识。
从学生关心的大事和身边的事情入手。
学生回答 1、按性质分类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⑵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按利用状况分类:⑴常规能源: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⑵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检阅学生对旧知识的认识程度。
小结煤炭在世界能能源消费结构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引入新课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分析出分布最集中的是山西省。
说明以山西为案例的原因。
学习主题Ⅰ:资源开发条件阅读分析 P46图3.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阅读P46页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板书系统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⑴储量丰富⑵分布范围广⑶媒种齐全⑷煤质优良⑸开采条件好方法指导⑴探明储量2700亿吨,按2002年开采规模可开采560年(共和国成立56周年,10个56年。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其环境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2. 常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影响3.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影响4.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策略5.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重要性;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2. 难点:能源资源的综合评价;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策略在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和数据。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讲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及环境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应用。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的分类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掌握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分析评价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北方煤炭资源、西南水电资源、东南沿海油气资源等。
3. 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及原理:开采、加工、转化等。
4. 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破坏等。
5.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开发: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能源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开发。
2. 难点: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原理,能源开发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能源资源开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能源开发利用的模拟实验,加深对能源开发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
3. 实验器材:能源开发利用的模拟实验器材。
4.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便于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介绍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北方煤炭资源、西南水电资源、东南沿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精选教案范文第一章:能源资源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
2. 教学内容a. 能源资源的定义与分类b. 能源资源的重要性c.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能源资源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引入能源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分类。
b. 通过数据和实例,阐述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c. 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能源资源的丰富性和局限性。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能源资源概念、作用和我国能源资源状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掌握其主要用途,以及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
a. 化石燃料的种类与形成过程b. 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c. 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4. 教学步骤a. 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其来源和特点。
b. 通过实例,讲解化石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c. 分析我国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状况,让学生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化石燃料种类、用途和我国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状况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教学目标了解水能资源的定义、分布,掌握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认识我国水能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状况。
2. 教学内容a. 水能资源的定义与分布b.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c. 我国水能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状况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教学步骤a. 引入水能资源的定义,阐述其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水能资源的潜力。
b. 讲解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如hydroelectric power、tidal power 等。
2020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能源分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2013年山西煤炭行业税收大幅下降。
山西省国税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该省煤炭生产入库增值税30.8亿元,同比下降38.1%,减收18.99亿元,而与煤炭相关联的电力、焦化、钢铁、机械行业入库增值税总规模虽然仅有11亿元,却分别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作为煤炭大省,在实现工业新型化的举措上,山西省确定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路径和以实现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跨越的战略初见成效,正沿着以煤化工为主的路线走多元化道路。
山西省是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的呢?导入二:有人说,山西有煤,是福也是祸。
山西省委主要领导认为,祸不在于山西有煤,而在于没有牢牢遵循科学发展观。
去年8月,山西省确立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构想,并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
重构能源优势的决战迅速席卷山西大地。
如何评价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讲授新课】第1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自主学习: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①__________能、风能、②____________能、潮汐能、③__________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优质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对能源资源开发问题的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资源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3. 我国能源资源政策。
教学难点:1.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2. 我国能源资源政策。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教学课件;3. 相关能源资源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教师简要介绍化石能源、renewable energy和核能等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教师讲解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如煤炭开采、水电开发等。
(3)我国能源资源政策教师介绍我国能源资源政策,如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规划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能源资源案例,如山西煤炭开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三、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 思考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中国能源消费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中国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引出能源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提高学生对能源资源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 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4.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利用5. 案例分析:我国某能源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源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 难点: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利用中的实际问题。
2. 利用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引入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资源的地域差异。
2. 讲解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其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各类能源资源的优势与局限。
3. 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地域差异。
4. 讲解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能源资源开发中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6. 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某能源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源资源利用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能源资源开发案例,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能源资源种类、分布、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能源资源分布图:展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域分布。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能源资源的分类、开发的基本原则和节能减排的措施;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对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的分类、开发的基本原则和节能减排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的分类、开发的基本原则和节能减排的措施。
四、教学过程1. 交代课题:让学生们了解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梳理知识:小组内讨论,分析能源资源的分类、开发的基本原则和节能减排的措施,并对比分析;3. 表演课:学生模拟能源资源的开发,进行表演,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 总结练习:学生做小练习,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
五、板书设计能源资源的分类1. 可再生能源:水力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2. 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原则1. 节约优先:以节约为核心,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2. 合理开发:合理规划、科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3.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节能减排;4. 环境保护:开发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措施1.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设备能效、改善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2. 改善煤炭质量:改善煤炭质量,降低热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 推广清洁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石油、天然气等消耗;4. 加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的习惯,减少能源浪费。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原理及其环境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能源资源的种类: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2.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我国能源结构及开发利用现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 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原理:煤的气化、液化,油的提炼,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4. 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破坏、生态失衡等。
5. 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源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状况及其环境影响。
2. 难点: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原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能源资源开发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3.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提高课堂互动性。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能源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2. 第二课时:讲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原理及其环境影响。
3. 第三课时:分析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5.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总结能源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能源资源种类、开发利用状况、技术原理和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的清晰度。
4. 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计划的制定。
地理学科中的能源资源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能源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2.熟悉能源资源的开发方式和技术手段,掌握能源工程的基本知识。
3.掌握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了解能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开展能源资源开发研究的能力,提高对新能源技术和政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能源资源基础知识概述能源资源概念、种类、分布、储量及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2.传统能源资源开发介绍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现状和前景。
3.新能源资源开发介绍新能源资源开发,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现状和前景。
4.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介绍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影响及其评估方法。
5.能源可持续利用介绍可持续能源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和技术对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模拟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和互动学习,以帮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实践应用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手段1.PPT演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演示,方便学生理解和高效记忆教学内容。
2.实验配备相关实验设备,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实践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讨论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开展知识互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源资源的种类及开发方式,新能源技术和政策的研究和应用,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2.教学难点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与传统能源的对比和应用。
五、学习评估与方法1.考查方式平时考查和期末综合考查相结合。
2.考查内容课堂讨论、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论文等。
3.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讨论表现等。
4.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多种趣味性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爱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一、课标的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六、教法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八、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九、教学过程(设计)本节需用2课时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包括的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XX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分布广②煤种全③质量优④开采易一、课标的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六、教法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八、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九、教学过程(设计)本节需用2课时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包括的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XX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分布广②煤种全③质量优④开采易一、课标的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六、教法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八、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九、教学过程(设计)本节需用2课时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包括的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XX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分布广②煤种全③质量优④开采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