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型与工艺的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6
桩基的选择,说清楚了就这么简单一、桩基的选择原则1.选择桩型和工艺时,应对建筑物的特征(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岩土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别、地下水位标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法的特征、制桩材料供应条件、造价以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后,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适宜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2.桩基选型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环境因素、造价因素、工期因素、安全因素。
二、按地质条件确定桩型时1.对于砂层或硬土层、岩层埋深较浅的地质情况,可优先选择灌注桩。
2.淤泥质土层较厚的地质情况不适宜采用灌注桩,以免造成缩径夹泥等现象,应选择能保证桩身质量和成型的预制桩。
3. 在石灰岩作持力层、“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等地质条件下,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施工。
4. 土层及软岩可适用于旋转挤压灌注桩。
5.冲孔灌注桩一般适用粘土、粉土、砂土、填土、部分卵石、碎石土及风化岩层,能穿透旧基础,建筑垃圾及大孤石等障碍物。
6. 螺旋钻机钻孔:适用于一般粘土层、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不适于淤泥质土,对于含建筑垃圾的杂填土层、大卵石层,成孔难度大。
7. 旋挖钻机一般适用粘土、粉土、砂土、填土、部分卵石、碎石土及岩层。
8. 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
9. 持力层为岩基可选择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其它桩型很难进入岩层)。
10.岩溶地区选择桩型,首先考虑有无办法避开复杂地质环境,其次考虑能否分散载荷到溶岩上,最后才是选择“一桩一柱”的桩型。
当上覆土层足够深和能提供高桩侧摩阻力的黏土层时,可选择合适的单桩承载力和桩径,采用摩擦桩,不触及基岩,从而避开岩溶;如基岩埋藏较浅或上覆土层无法提供有效的桩侧阻力,只能按端承桩设计桩基时,就应该考虑分散上部结构的荷载减少溶洞塌的风险,采用低承载力的群桩加局部或整体筏板的做法;在溶岩浅埋、地下水又不丰富时,可选择挖孔桩,但应做好超前钻探,探明下卧溶洞的分布,承载力不能取大;岩溶地区地下水较丰富,采用灌注桩较难保证桩身质量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预制桩和预应力管桩;岩溶地区地质复杂,岩面高低变化极大,且溶洞内多有填充物,尚无可靠的物探办法能充分探明地下岩溶的分布以规避桩底存在溶洞的风险,应慎用一柱一桩。
桩基施工的技术要点解析桩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处理方法。
它通过设置桩体,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下层,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在桩基施工中,有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需要特别注意,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一、桩的选择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工程所在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
常见的桩型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和灌注桩等。
不同的桩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
在选择桩型时,还需要考虑桩的直径、长度以及承载能力等因素。
二、桩身的施工桩身的施工是整个桩基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桩身的垂直度和偏差。
为了保证桩身的垂直度,可以采取测量和调整的方法,及时纠正偏差。
此外,还需要注意桩身的设备和工艺,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桩的埋入深度桩的埋入深度是桩基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合理的桩的埋入深度可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桩的埋入深度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的稳定性以及桩的承载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桩的埋入深度应达到稳定土层或强层,以确保桩基的牢固性。
四、桩基的检测桩基的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桩身的质量和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动探、静载试验和超声波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确保桩基的安全和可靠性。
五、桩基的施工安全桩基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和评估,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在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总结:桩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处理方法,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一系列的技术要点。
选桩、测量、施工、检测和安全是桩基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要点,才能够保证桩基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胜任桩基施工任务。
桩基施工方案一、前言桩基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起到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桩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合理的桩基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桩基施工方案的选择1. 桩基种类选择桩基根据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桩锚、摩擦桩等。
在选择施工方案时,需要根据工程地质、荷载要求、施工周期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适合的桩基种类。
2. 施工工艺选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孔凿、钢筋加固、注浆等环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正确的施工工艺可以保证桩基的质量和承载力。
另外,在确定施工方案时,也要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
三、桩基施工方案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现场勘察、设计方案的论证、施工材料的准备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2. 施工操作根据桩基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施工操作。
包括桩基孔的开挖、钢筋的布置、混凝土的灌注等过程。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质量检验在完成桩基施工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对桩基的形状、尺寸、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桩基符合设计要求。
4. 现场整理完成桩基施工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
清理施工遗留物,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四、总结桩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制定合理的桩基施工方案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在选择桩基种类和施工工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20桩基施工方案桩基施工方案是指在进行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采用桩基的方法进行加固和支撑。
桩基施工是指在地基土中预制好的一种沉桩式基础处理措施。
根据工程需要,桩基可以分为浅层桩和深层桩,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螺旋桩、沉管桩等多种类型。
桩基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确定,包括桩基类型、桩基布置、桩基施工工艺等内容。
一、桩基类型选择1.灌注桩:适用于一般土层和不太复杂的施工条件,可根据工程要求调整直径和长度。
2.钻孔灌注桩:适用于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钻孔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螺旋桩:适用于较软土层和不太深的地层,施工速度快,适合短周期工程。
4.沉管桩:适用于水下桩基施工,可分为湿式沉管桩和干式沉管桩。
二、桩基布置1.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情况确定桩基的布置和数量。
2.根据桩基的承载力和工程要求进行分组设计。
3.桩基的间距应符合要求,避免桩基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桩基施工工艺1.桩基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内容。
2.测量桩基布置位置和高程,确保桩基的准确定位。
3.桩基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和不同工况下的变形情况。
4.桩基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桩基施工工艺,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桩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检查桩基的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验收记录。
四、桩基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安全防护用具。
2.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保障施工安全。
3.定期检查桩基施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状况,确保施工安全。
总之,桩基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做好详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桩基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摘要:桩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承载和传递建筑物荷载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桩的类型及其施工工艺,帮助读者了解桩的基本知识和施工要点。
一、引言桩是一种承受和传递建筑物荷载至地下土层的基础设施。
桩能够有效分散建筑物的荷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并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和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
二、桩的类型1. 钢筋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型,它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该桩型适用于土层较软的情况,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2.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通过灌注混凝土来形成桩身的桩型。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并具有一定的抗侧移能力。
该桩型施工简便,成本较低。
3. 预制桩:预制桩是在施工现场外部生产好的桩型,然后通过挖掘孔洞的方式进入地下。
这种桩型可以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定制,并且施工速度较快。
4. 螺旋桩:螺旋桩是一种通过旋转钻机将钢管螺旋进入地基土层,并通过连续螺旋进入的方式来稳固桩身的桩型。
这种桩型适用于较深的地下层,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三、桩的施工工艺1. 桩基处理:在桩的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处理以保证桩基的牢固性。
处理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移除碎石和杂物、平整土面等。
2. 桩基布设:根据设计要求,按照相应的桩基布设图纸进行桩身的布设。
在布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桩的间距、深度和方向等参数。
3. 桩身施工:根据桩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桩身的制作。
钢筋混凝土管桩和灌注桩通常使用模板来制作桩身,而预制桩则需要通过挖孔的方式进行安装。
4. 后续处理:桩身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和加固。
养护是为了保证桩身的强度和稳固性,而加固则是为了增加桩的承载能力。
四、总结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选择桩型和施工工艺时,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只有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桩基施工中的桩型选择与施工工艺技术比较引言:桩基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形式,承受着巨大的荷载和变形,因此桩型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技术的比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桩基施工中的桩型选择和施工工艺技术进行比较,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第一部分:桩型选择1. 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常见的桩型之一,具有强度高、可塑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在各种土壤条件下均适用,特别是对于承受大荷载的工程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然而,钢筋混凝土桩施工周期较长,且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成本较高。
2. 预应力灌注桩预应力灌注桩以其承载能力强、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其施工工艺是在桩孔中预制钢筋骨架,然后将混凝土灌注于桩孔中,最后通过预应力张拉控制桩身形式。
预应力灌注桩适用于各种地基土层,对于较大直径和较高荷载的工程尤为适用。
然而,预应力灌注桩容易受到施工环境限制,无法在狭窄空间内施工。
3. 微桩微桩由于其施工方便、成本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工程实践中备受青睐的选择。
微桩适用于狭窄空间、承受较小荷载的工程,尤其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微桩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对于承受大荷载的工程并不适用。
第二部分:施工工艺技术比较1. 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作为常见的施工工艺技术之一,以其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钻孔灌注桩通过钻孔、灌注混凝土等步骤完成,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桩型,且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环境的破坏小。
然而,钻孔灌注桩存在施工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的问题。
2. 挤浆灌注桩挤浆灌注桩与钻孔灌注桩相比,其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挤浆灌注桩通过挤浆机将浆液注入桩孔,形成一条连续的桩身。
挤浆灌注桩适用于各种基质土层,尤其是非饱和土层,而且其承载能力较高。
虽然挤浆灌注桩施工速度快,但挤浆设备的投资相对较高。
3. 钢管灌注桩钢管灌注桩以其自重大、承载能力强、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桩型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原则
(1)因荷载制宜即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大小是控制单桩承载力要求的主要因素。
(2)因土层制宜,即根据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和桩端持力层深度等,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方案桩结构的承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桩的类型。
(3)因机械制宜,即考虑本地区桩基施工单位现有的桩工机械设备;如确实需要从其他地区引进桩工机械时,则需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
(4)因环境制宜,即考虑设桩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打入式预制桩和打入式灌注桩的场合,就要考虑振动、噪声以及油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泥浆护壁钻孔桩和埋入式桩就要考虑泥水、泥土的处理,否则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因造价制宜,即采用的桩型,其造价应比较低廉。
(6)因工期制宜,当工期紧迫而环境又允许,可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因其施工速度快;再如施工条件合适,也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因该桩型施工作业面可增多,施工进程也较快。
总之,在选择桩型和工艺时,应对建筑物的特征(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岩土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别、地下水位标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法的特征、制桩材料供应条件、造价
以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后,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引言桩作为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在建筑和结构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桩的类型及其施工工艺是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桩的类型桩的类型按照材料可以分为木质桩、钢质桩、混凝土桩和复合桩等。
各种类型的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 木质桩木质桩是由木材加工制成的一种桩基础形式。
其特点是价格相对较低,易于加工和安装,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但由于木材容易腐朽和受潮,因此在湿地或含潮湿环境下使用时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2. 钢质桩钢质桩是由钢材制成的一种桩基础形式。
其特点是强度高、稳定性好、抗腐蚀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下的桩基础设计。
钢质桩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钢板桩、钢管桩和H型钢桩等不同类型的设计。
3. 混凝土桩混凝土桩是由混凝土浇筑成形的一种桩基础形式。
其特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造价相对较低。
混凝土桩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灌注桩、预应力桩和旋喷桩等不同类型的施工。
4. 复合桩复合桩是将不同材料的桩进行组合制作而成的一种桩基础形式。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提高桩的抗力和承载能力。
常见的复合桩类型有钢混凝土组合桩和木钢复合桩等。
二、桩的施工工艺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桩基础设计、桩的预制和桩的安装等环节。
以下是桩的施工工艺的基本步骤:1. 桩基础设计在进行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桩基础设计。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例如土质条件、荷载特点和建筑形式等,选择适合的桩类型和数量,并确定桩的布置方案。
2. 桩的预制桩的预制是指在实地施工之前,将桩预先制作好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桩类型,预制的过程也有所不同。
例如,木质桩需要在工厂进行合理的防腐处理和切割加工;混凝土桩需要进行模板搭建和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3. 桩的安装桩的安装是指将预制好的桩进行定位和安装的过程。
安装桩的具体步骤包括选址、定位、堆载和夯实等环节。
在进行桩的安装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桩的竖直度和水平度等要求。
复合地基设计桩型的合理选用一、前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做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方案在地基处理中用的非常普遍。
复合地基的桩型很多,不同的桩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是不同的,实际工程中如何针对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桩型是方案选择的核心。
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讨论。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一)复合地基承载力可用下式表示:,)1(------------------∆+=f f f ak spk )2(------------------∆+∆=∆z j f f f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承载力提高幅度; -∆j f 挤密分量; -∆z f 置换分量。
(二)按挤密和振密效果可将被加固土分为:(1)挤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土、粉细纱);(2)可挤密土(如塑性指数较小密度不大的粉质粘土);(3)不可挤密土(如饱和软粘土、密度大的粘土、砂土)。
(三)施工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1)无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2)有振动挤密作用的施工工艺(四)桩体可分为四种: (1)散体桩(如碎石桩);(2)低粘结强度桩(搅拌水泥土桩、石灰桩等);(3)中等粘结强度桩(夯实水泥土桩);(4)高粘结强度桩(CFG 桩)。
从(1)到(4)桩的置换能力逐次增强。
方案选择的实质是根据给定土性和承载力提高幅度,选择施工工艺和桩型: (1)对无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挤密分量0=∆j f ,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高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2)对有振动挤密的施工工艺: 首先看土性:(a ) 若土为不可挤密土 则有挤密分量0=∆j f ,同样承载力提高幅度唯一地取决于置换分量,即z f f ∆=∆,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低时,可选择散体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当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较高时,可选择中等或高粘结强度桩。
桩基础设计1、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进行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对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复合桩基,宜考虑由桩群、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承载力群桩效应。
(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可液化土、极限承载力小于5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土层中的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混疑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的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
(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等。
2、桩基设计的基本资料(1)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位,试桩资料或邻近类似桩基工程资料,液化土层资料等。
(2)建筑物情况:包括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结构类型、安全等圾,变形要求和抗震防灾烈度等。
(3)建筑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包括相邻建筑物情况,地下管线与构筑物分布,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及周围环境对施工的要求等。
3、桩基的一般构造要求(1)混凝土预制桩①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 ;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的外径不宜小于300mm 。
②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一般不宜小于0.80%,当采用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4%。
桩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 。
在打人桩桩顶2~3d 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③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
(2)混凝土灌注桩①长径比应符合如下规定:对穿越一般粘性土、砂土的端承桩,宜取l /d<60;对穿插越淤泥、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端承桩,宜取l /d<40。
②一级建筑桩基,应配置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钢筋笼,其主筋采用6~10根φ12~14,配筋率不小于0.2%,并锚入承台30倍主筋直径,伸入桩身长度不小于10倍桩身直径,且不小于承台下软弱土层层底深度;③二级建筑桩基,根据桩径大小配置4—8根φl0~12的桩顶与承台连接配筋,锚入承台至少30倍主筋直径且伸人桩身长度不小于5d ,对于沉管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承台软弱土层层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