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领导理论 (2)
- 格式:ppt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二章领导行为重点:领导理论、管理方格图、领导者的决策风格本章教材无变化历年分值(2-5分),单、多选、案例题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领导理论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一、特质理论著名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约尔(Thomas Carlyle)传统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特质理论不足表现在:(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忽视了情景因素(4)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二、改变型领导理论伯恩斯把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和改变型。
(一)交易型领导者的特征和方法1.一致性的奖励:承诺为努力提供奖励,为好绩效提供奖励,赏识成就。
2.差错管理(积极型):观察和寻找对于标准的背离,采取修正行动。
3.差错管理(消极型):仅在标准没有满足时进行干涉。
4.放任:放弃责任,避免做出决策。
(二)改变型领导者的特征和方法1.魅力:提供任务的愿景,潜移默化自豪感,获得尊敬和信任。
2.激励:持续的高期望,鼓励努力,用简单的手段表达重要的意图。
3.智慧型刺激:提升智慧,理性和谨慎的解决问题。
4.个性化关怀:给予个人关注,个性化地对待每名员工的培训和建议。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的基础上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P13表2-2四、路径——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是由罗伯特·豪斯提出的,该理论采纳了俄亥俄模型的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的思路,并同激励的期望理论相结合。
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是一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不断创新发展的独立学科。
2.设计思路:本课程讲授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为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领导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领导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在能力层面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领导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并能根据其原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态度层面上,使学生了解领导科学与艺术在各种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领导者。
三、学习要求- 5 -本课程主要讲授领导学的基础理论,领导的具体方法与艺术。
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领导科学与艺术之前,应对政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有较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讨论。
本课程将包含随堂提问、分组讨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阶段性课程作业。
按照课程进度,任课教师以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境理论等主题会阶段性的布置作业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根据完成质量计入成绩考核。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一)一、领导的内涵1.领导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努力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亦称领导工作。
(动词属性)2.领导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
亦称领导者。
(名词属性)3.领导的内涵的理解a.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
所有参加社会活动的人都彼此存在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都会感到领导的存在和重要。
b.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
领导者要组织和协调,被领导者要执行。
c.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
领导者采用什么手段激励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体现了领导的方法和艺术。
d.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领导的目标是通过指挥或影响下属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完成组织目标。
二.领导和管理的关系▪联系: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有较强的复合型和相容性。
▪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不同的。
管理者是被组织正式任命的,而领导者既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
三、领导的作用指挥: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协调: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部门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激励: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激励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充分发掘他们的工作动力。
(二)一、领导的本质领导就是使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领导并非孤立地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强逼他人实行某种行为。
因此,领导意味着追随者愿意接受引导或影响,在接受某人为领导者时,组织成员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自愿放弃某些决策自由,如果组织成员中某人不愿放弃时,他不会感到满意。
第二章领导行为高频考点: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一、交易型1.强调个人在组织中的权威和合法性;2.强调任务的明晰度、工作的标准和产出;3.关注任务的完成及员工的顺从;4.依靠组织奖励和惩罚影响员工绩效。
二、变革型1.关注理想和组织价值观并激励追随者;2.能够制定明确的发展愿景;3.依靠领导风格影响员工绩效。
交易型变革型奖励:承诺奖励、赏识成就魅力:提供愿景,尊敬信任差错管理(积极型):根据标准,不断修正激励:高期望、鼓励努力差错管理(消极型):在背离标准,进行干涉智慧型刺激:提升智慧、理性、谨慎放任:放弃责任,避免作决策个性化关怀:个性化对待,培训和建议高频考点:路径——目标理论1.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2.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3.应用(1)下属工作结构化,支持型领导带来高绩效;(2)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导式领导显得多余;(3)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4)外控型下属对于指导式领导更满意。
高频考点:管理方格图及生命周期理论(一)管理方格图管理心理学家布莱克和默顿的管理方格理论,把领导风格画成一个二维坐标方格。
纵坐标“关心人”,横坐标“关心任务”,对应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
在方格中有五种基本风格,描述了关心人和关心任务的交互作用。
维度纵坐标是“关心人”;横坐标是“关心任务”(1,1)无为而治既不关心人,也不关心任务(9,9)最理想的领导风格既关心人,也关心任务(5,5)中庸式工作需要和满意水平之间求得平衡(1,9)乡村俱乐部更关心人的需要,但对任务漠不关心(9,1)“任务”领导风格极度关心任务,却对人漠不关心(二)生命周期理论——是管理方格理论的扩展核心观点影响领导者风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度,即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但责任的能力与意愿。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第一章导论1.领导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领导活动的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5.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l.领导权力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领导科学与艺术复习题第一章领导与领导科学1.你是如何理解领导内涵的?答案:“领导”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
这里所讲的“领导”是指领导活动,其字面含义主要是“率领”和“引导”的意思。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就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客观环境制约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简而言之,领导就是合群共事、率众达标、协力创业的社会实践过程。
它决定做什么事是正确的,并使别人把正确的事情办成。
在我国,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领导者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2.领导与管理有何不同?答案: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主要区别是: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管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如国民经济管理学、部门经济管理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学等,是研究经济管理的规律性、探讨经济系统、单位内部诸因素之间最佳结合形式和规律的。
而领导科学研究的则是对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的活动如何进行宏观指导的问题,如何保证重大决策的优化问题,揭示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第二,在研究的内容上,管理科学主要研究如何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合理地进行配置和使用。
而领导科学则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活中的群体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行为引导与激励等问题。
第三,表现形态不同。
管理工作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性的,所以,管理科学相对而言已形成比较定型的专业理论,更接近硬科学。
第四,应用的范围不同。
管理科学是较专业化的“将才”理论与方法。
领导科学也是—种专业理论,但是这种专业要比别的专业面宽得多,是“帅才”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领导理论3.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主要理论有那些?答案: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
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适合当领导,即作为领导者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修养,或者当了领导之后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第一节 领导理论【知识点】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 1.主要观点(1)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2)领导者的行为如果想要被下属接受,就必须能够为员工提供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既有关于现在的,也有关于未来的。
(3)领导的激励作用在于:①使绩效的实现与员工需要的满足相结合。
②为实现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4种)★假定领导者具有变通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表现出以下不同的领导行为。
【举例】✧领导说:小王,按照我给你的格式做一个年度推广计划。
✧领导说:小王,你做一个年度推广计划,需要什么资料和我说。
✧领导说:小王,现在需要做一个年度推广计划,你有什么想法。
✧领导说:小王,年度推广计划对是目前公司的头等大事,我相信你可以圆满完成任务的。
3. 权变因素(2因素)★(1)下属控制之外的环境因素:工作结构、正式的权力系统、工作团队等。
(2)下属的个人特征: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1)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支持型的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工作任务明确,提供支持即可)。
(2)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导式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员工都会做,领导指导多余)。
(3)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而外控型下属对指导式领导更为满意(员工自己有主意,领导需参考;员工自己没主意,领导需指导)。
4.理论逻辑如果领导者能够补偿员工或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则会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足度。
如果工作结构明确、任务清楚,员工有能力和经验处理工作,则不必浪费时间进行指导,否则会被视为多余。
【真题:2013/2014年单选题】根据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的领导行为属于()。
A.指导式领导B.参与式领导C.独裁式领导D.支持型领导【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可得出参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