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分权的⽃争第⼀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1)建⽴于公元前2070年,第⼀个国家政权(2)政治状况:A、国家政权,公共权⼒出现 B、王位世袭制确⽴⼆、商:1、内服外服制度:商王控制着⽀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A.内服: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附属国管辖地区。
商王的控制⼒有限,原有的社会结构,承担对商应尽义务,⾃主权,常处战争状态2、神权⾊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周:1、分封制:封邦建国(1)确⽴:周公修改内外服制度,⼤举分封。
(2)⽬的:拱卫周王室,巩固统治(3)分封对象:A、同性亲族(主体)B、异姓封国:功⾂、姻亲、殷商旧族、古⽅国等(4)分封内容:“授⼟”、“授民”、物资、武装等(5)承担义务:服从命令、军事义务(戍守王畿和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交纳供赋(特产、⼈⼝和俘虏等)(6)作⽤影响:A、扩⼤势⼒范围B、明确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属关系,确⽴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加强了统治效果。
C、形成贵族集团内“周王—诸侯—卿、⼤夫—⼠”等级序列2、宗法制(1)⽬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财产和⼟地继承⽭盾(继承依据:⾎缘的亲疏)(2)特点:A、⾎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B、核⼼:嫡长⼦继承制C、体系:⼤宗、⼩宗相对的。
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属关系D、层层分封,森严等级(3)作⽤:A、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B、凝聚宗族、防⽌内部纷争、C、强化王权D、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起。
3、礼乐制(1)表⽰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2)⽬的:维护等级制度,防⽌“(3)作⽤:规定各级贵族的政治、⽣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的⼯具4、分封、宗法和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缘基础和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两者互为表⾥,相互依存。
(2)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具。
第⼆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建⽴⼀、从群雄割据到⼤统⼀1、群雄割据(1)原因:诸侯国⼒量强⼤,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的破坏(2)春秋(奴⾪制的⽡解时期):诸侯擅⾃分封、⼩宗取代⼤宗的现象、诸侯争霸战争等。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岳麓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
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
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二、学生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背景,汉景帝、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建立,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能力与方法1.记忆汉武帝、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和制定的重要制度。
2.理解汉、唐、宋时期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格局演变的规律与特征。
3.学会分析和论证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辨证关系,从而明白现在我国的国家统一与分裂割据的关系,明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复习】一、中央制度演变的史实:(一)汉代汉武帝时——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立中朝(内朝):新的决策机构。
目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执行机构(二)唐代中央:三省六部制1、三省:①三省职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②三省关系:2、六部:属于职责3、三省六部制作用(三)宋代中央:削弱宰相权利,实行二府三司制①二府:中书门下:掌管枢密院:掌管②三司:名称:掌管(四)元代中央:废三省,实行一省制。
只设六部归于只设一省的原因:提高行政效率。
二、地方制度演变的史实:(一)汉代地方:1、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2、汉武帝时①划分13个州,设置刺史:职责②针对诸侯国-----推恩令:(二)唐代唐代后期,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后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局面。
(三)宋代地方:①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利②派文臣做地方州军长官,削弱武夫悍将的权利,并设通判以监督州郡长官③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归中央(四)元代地方:设行省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在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问题)四、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③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④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但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重要问题】一、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历史影响?1、了解背景——七国之乱2、措施:中央地方3、影响:积极:消极:二、请问宋初是如何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作用?1、背景: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