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 格式:ppt
- 大小:7.61 MB
- 文档页数:37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
在吉祥的图案和精美的造型中,积淀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住,因此,学习本课对于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示范作品等。
学生:绘画工具、收集有关民间美术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特点,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寓意。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借物寓意。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1)什么是寓意纹样?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寓意纹样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同时,介绍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如谐音、象征、暗喻等。
(2)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例如,“连年有余”中的“莲”和“鱼”分别代表“连”和“余”,“福在眼前”中的“蝠”和“钱”则分别代表“福”和“钱”。
(3)如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吉祥题材,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梅、兰、竹、菊等花卉植物,以及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造型。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篇一: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美术教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篇二:借物寓意教案】借物寓意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借物寓意”这一美术创作手法,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物品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激发其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学生将学会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并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借物寓意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借物寓意”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如何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并运用艺术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资料以及绘画工具等。
学生需提前预习“借物寓意”的相关知识,并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同时,教室环境应布置得具有艺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借物寓意》的初中美术课程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本节课,我们以启发学生情感和思维为主线,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老师展示几幅寓意深刻的美术作品,如借物寓意山水、动物或人物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接着,老师简述“借物寓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借物寓意?它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等问题。
二、探索与发现接下来,进入探索与发现环节。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花瓶、水壶、书本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可以如何进行借物寓意的创作。
同时,老师可以分享一些成功的借物寓意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物品如何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创作,变得富有深意。
三、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件物品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手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表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
同时,可以引入竞赛机制,比如每个小组互相评价作品,看看哪个小组的作品寓意最为深刻。
四、交流与分享作品完成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寓意。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教师姓名: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感受写意画借物寓意的艺术特点,运用写意画的基本技法创作一幅扇面花鸟画教学难点根据扇面形状合理构图,感受与体验写意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师:课件、绘画工具、材料、国画作品。
生:国画用具、生宣纸。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诗词导入2、引导学生找出诗词中的景物,并体会其思想感情,从而引出课题“借物寓意”3、欣赏名家名作,体会其借物寓意1、学生朗诵喜欢的诗词2、找出诗词中描写的景物3、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体会画家以诗入画,画中有诗诗、书、画、印是构成中国画的重要因素,以诗入画表达画家情感为历代文人所推崇,画中有诗引出深意过渡自然。
发展阶段1、教师示范分析画家王冕的《墨梅图》是如何“借物寓意”的。
学生聆听,参与分析。
通过教师示范分析,使学生懂得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植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气节和追求。
2、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画家“借物寓意”课件播放家乡荷花画面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2.欣赏画家笔下的荷花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作比较教师概括:作品中的造型精确地概括形体关系,构图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用笔中锋、侧锋,轻、根据老师示范,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吴让之《蔬果图》寓意。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借物寓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借物寓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借物寓意》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以花卉、蔬果为题材的写意中国画,了解写意画的艺术特点与技法,体验写意画的绘画过程。
锻炼写意画赏析、绘画的能力,提升自身追求与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国画知识,并对作品有独特的观赏视角,但对写意画托物言志的绘画理念及绘画过程还缺少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写意画的“借物寓意的理念”与绘画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赏析、临摹作品,锻炼对写意画赏析、绘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升学生对写意画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四、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作品“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了解写意画的绘画技法难点是:学生能够完整的临摹作品并能够较为准确的赏析、评述写意画作品五、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提倡探究、实践和体验性,提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究欲望。
我主要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本课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本节课,因此,在课前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写意画范例等教具,并让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
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展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我展示《祖国万岁》向学生提问:这是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幅以万年青为题材的的写意画,题款却写下祖国万岁,以表达老先生的爱国情怀,你们知道这幅画其中的奥妙吗?当学生期待的表情中,我引出了课题《借物寓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题为《借物寓意》。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 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 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民间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纹样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创作的兴趣较高,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作能力。
在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设计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应用相关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美术中的寓意纹样,你们对这方面有了解吗?对于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些寓意纹样可以代表吉祥和幸福,比如喜鹊和牡丹。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有一些了解了。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寓意纹样的设计原则和运用方式。
2. 呈现与讲解:教师: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以喜鹊为主题的寓意纹样作品。
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了喜鹊在树枝上,它们有着明亮的色彩,好像在欢快地歌唱。
教师:非常好的描述!这个作品中的喜鹊代表着吉祥和喜庆,树枝代表着繁荣和生机。
通过这样的寓意纹样,艺术家想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