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考试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1.对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有()方面的作用。
多选A 增强城市的特色与活力B 代表城市身份的象征C 促进旅游和消费D 高密度地区空间调节的因素您的答案: A B C D正确答案: A B C D2.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
多选A 城镇化发展B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C 产业园区建设D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您的答案: B C D正确答案: B C D3.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改革推动中国城市模式的变革。
多选A 经济体制改革B 税制改革C 土地制度改革D 住房制度改革您的答案: B C D正确答案: B C D4.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等现实问题。
单选A 产业园区B 产城融合C 出让土地D 招商引资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5.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单选A 30%~35%B 35%~40%C 40%~45%D 45%~50%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6.2010年1月住建部与珠海市共建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7.()是导致农业根基不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的产生。
单选A 工业化发展水平滞后B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C 农业化发展水平滞后 D 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8.2011年8月住建部、财政部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并正式启动了7个绿色小城镇和绿色村庄试点项目。
标志着低碳生态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村的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0.粤东西北各市城区的人均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均高于5平方米/人。
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作者:————————————————————————————————日期:2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B、交通的集聚C、市场的集聚D、产业的集聚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A、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5、“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6、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马恩B、凯文·林奇C、塞尔D、恩格斯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A、柯布西耶B、简·雅各布斯C、埃比尼泽·霍华德D、奥姆斯特德二、多选题(共6 小题,每题5 分)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新型城镇化总论》在线考试考核作业第1 题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5分)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 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第 2 题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左边的磁铁:城市-靠近大都市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B. 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C. 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相结合,发展经济,减少绿地、物价高D. 以上表述都正确第3 题“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5分)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第 4 题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5分)A. 柯布西耶B. 简·雅各布斯C. 埃比尼泽·霍华德D. 奥姆斯特德第 5 题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国家。
(5分)A. 英国B. 雅典C. 美国D. 德国第 6 题以下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B. 与“传统城镇化”本质区别而言C. 以第三产业为支柱D. 借鉴欧洲国家大都市的实践经验第7 题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
(5分)A. 手工业城市B. 农业城市C. 工业城市D. 商业城市第8 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 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 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 以上表述都正确第9 题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5分)A. 生产的集聚B. 交通的集聚C. 市场的集聚D. 产业的集聚第10 题以下关于“城市病”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城市间市场、交通、信息网络的碎片化B. 基本民生水平过高C. 创造力较低,核心价值明确D. 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急剧下降第11 题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开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试题(A)2014工作单位姓名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城镇化率。
2、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国将形成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将是两纵三横。
3、新型城镇化之“新”,体现在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方面,就是不仅要改革“市管县体制”,逐步推行城镇化,而且要深化城市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4、中国城市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市政决策处于城市管理的领导核心地位。
5、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房地产业扮演了支柱产业的角色。
6、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方式,不仅要完善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还要创新城市社会治安。
7、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必须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四种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8、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9、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应该以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
10、青岛行政中心东移和广州天河体育场建设等案例证明了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适用性。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的核心是( A )A人口城镇化B城市群C综合承载能力D城镇化质量和水平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所讲的底线主要指( C )A土地价格不能城乡两条线B土地用途可以灵活多样C农民基本权益不能受损D土地出让方式要统筹规划3、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 D )A职能的厘清B机构的完善C人员的配置D权力的划分4、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包括( A )A基本休闲服务B基本发展服务C基本环境服务D基本安全服务5、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我国登记户口的基本形式将会是( B )A以实际出生地点登记B以经常居住地点登记C以籍贯所在地点登记D以工作职业所在地点登记6、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 C )A建设性基础设施B辅助性基础设施C工程性基础设施D社会性基础设施7、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样化,应当重点探索的方式是( A )A合同外包B特许经营C凭单制度D志愿服务8、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创新效应主要包括( C )A长板效应B刺猬效应C收入效应D拐点效应9、城市新区开发的意义不包括( D )A提高城镇化水平B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效能C提振国民经济D扩大城市规模10、在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直接入市交易的土地是( B )A农村集体生产性建设用地B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C农村集体生活性建设用地D农村集体后备性建设用地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出的典型特点是:起步较晚、水平较低、速度较慢。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测试题及答案第1 题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5分)A. 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B. 加强惩罚措施的制度C. 建立非正式的制度D. 需要从小学生抓起第2 题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
(5分)A. 扭转城乡发展的新城偏向B. 扭转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偏向C. 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偏向D. 扭转社会发展的民主偏向第3 题“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
(5分)A. 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B. 灵活地取消农业税C. 变通农村发展的政策D. 不要把农民束缚在土地经营上第4 题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
(5分)A. 户籍制度B. 社保制度C. 医疗制度D. 养老制度第5 题深化农村流通体制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现代流通体制()。
(5分)A. 商品有利于向城市流动B. 农民在市场中地位提升C. 公平竞争D. 没有政府管理约束第6 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的是()。
(5分)A. 新农合B. 城镇居民医保C. 城镇职工医保D. 商业保险第7 题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
(5分)A. 统筹城乡发展B. 统筹区域发展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8 题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一体化是指土地、资本、劳动、管理四大生产要素在()合理配置。
(5分)A. 城乡区位之间B. 工农产业区之间C. 城乡居民之间D. 以上答案皆正确第9 题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5分)A. 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B. 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制度C. 建立全国统一的居住证管理为主的制度D. 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管理为主的制度第10 题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中,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分)A. 政府引导B. 覆盖全民C. 可持续D. 以上答案皆是第11 题未分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属于要重点强化五大要素市场建设的是()。
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
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 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 、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 、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 、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 、以上表述都正确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 )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 、生产的集聚B 、交通的集聚C 、市场的集聚D 、产业的集聚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的集聚与扩散。
A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 、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D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5、“大都市区”是在( )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6、马克思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 、马恩B 、凯文·林奇C 、塞尔D 、恩格斯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A 、柯布西耶B 、简·雅各布斯C 、埃比尼泽·霍华德D 、奥姆斯特德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
A 、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 、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考试: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试卷年份:2015年∙题量:10题∙答题时间:分钟∙总分:100分∙合格线:分1【单选】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 A. 产业的集聚∙ B. 市场的集聚∙ C. 交通的集聚∙ D. 生产的集聚∙ A∙ B∙ C∙ D∙正确答案:A2【单选】以下关于“城市病”表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急剧下降∙ B. 创造力较低,核心价值明确∙ C. 基本民生水平过高∙ D. 城市间市场、交通、信息网络的碎片化∙ A∙ B∙ C∙ D∙正确答案:A3【单选】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
∙ A. 民族国家∙ B. 奴隶国家∙ C. 城邦国家∙ D. 部落国家∙ A∙ B∙ C∙ D∙正确答案:C4【多选】2002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三种类型。
∙ A. 不发展国家城市化∙ B. 转型国家城市化∙ 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D. 发达国家城市化∙ A∙ B∙ C∙ D∙正确答案:B C D5【多选】城乡之间的3个“等值化”包含()。
∙ A. 城市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的社会地位完全平等∙ B.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 C. 投入农业和投入其它产业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等)的回报应基本等值∙ D. 城市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基本等值∙ A∙ B∙ C∙ D∙正确答案:A B C6【多选】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阶段。
∙ A. 区域的后工业化时期阶段∙ B. 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 C. 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 D. 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 A∙ B∙ C∙ D∙正确答案:A B C D7【判断】《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 A. 正确∙ B. 错误∙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8【判断】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1929年大伦敦规划中,( )首次提出要在伦敦外围建设“绿色腰带”,以让城市人更便利地享受自然。
A 、RaymondUnwin 爵士B 、埃比尼泽·霍华德C 、恩温D 、勒·柯布西耶2、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 )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
A 、珠三角地区B 、粤东地区C 、粤西地区D 、粤北山区3、城市设计主要在( )方面影响能源消耗。
A 、建筑朝向和设计(建筑形式)以及绿色网络B 、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C 、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和交通业能源消费情况D 、城市的节能减排设施4、健康城市是( )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
A 、联合国B 、亚太经合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世界卫生组织5、( )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
A 、珠三角地区B 、粤东沿海C 、粤西沿海D 、粤北山区6、广东省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 能耗须下降( )。
A 、0.13 B 、0.15C 、0.18 D 、0.217、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知,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为( )张。
A 、25 B 、30C 、35 D 、401、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下列( )属于“五省八市”。
A 、广西、辽宁、湖北、陕西、云南B 、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C、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D、天津、重庆、广州、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2、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
A、城镇化发展B、交通基础设施建设C、产业园区建设D、中心城区扩容提质3、广东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
A、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B、工业化与城镇化欠协调C、民生设施不足D、环境污染严重4、关于碳排放权问题的国际重大事件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第 1 部分:单选题
第 1 题: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B. 城邦国家
第 2 题:以下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表述正确的是A.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
史观
第 3 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A. 牢固树立以
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第 4 题: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C. 工业城市
第 5 题: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D. 恩格斯
第 6 题:广东省城镇化的重心应转移至B. 粤东西北地区
第 7 题: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B. 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
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
第 8 题:17 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 A. 英国
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D、生态基础
设施与环境
2、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
()。
B、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D、工业化水平相适
应的要素和产业
4、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C、埃比尼泽·霍华德
第 2 部分:多选题
第 9 题: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 A.城市是独特的历
史现象 B.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 C.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D. 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
第 10 题: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 A.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B.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 C.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 D. 区域的后工业化时
期阶段
第 11 题:城乡之间的 3 个“等值化”包含(B.投入农业和投入其它产业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等)的回报应基本等值C.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 D.城市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的社会地位完全平等
第 12 题:13 至 14 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A.贸易C.市民 D.市政府)
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
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
2、当城市集群发展成为“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后,会出现以下()基本形态
A、产业空间结构以“夹工夹农夹三产”
B、城市空间结构以“夹城夹镇夹村落”
C、生态空间结构以“夹山夹水夹绿带”
3、2002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三种类型。
A、发达国家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C、转型国家城市化
第 3 部分:判断题
第 13 题:在老城区的改造上可以不必考虑保留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等。
错误
第 14 题: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
正确
第 15 题:目前已成型大都市连绵区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
正确
第 16 题:经济系统由社会分工与经济联系构成的各类经济网络构成。
正确
第 17 题:高德步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错误
第 18 题: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确
第 19 题:城市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复杂系统。
正确
第 20 题:3 月 16 号,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正确
1、“退二进三”和“退二还一”是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双重再集聚的关键。
对
2、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对
3、在中心城区以建设成片绿地,推进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这与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内在要求是不谋而合。
对
4、新型城镇化“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城市地带。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