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实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56.63 KB
- 文档页数:6
774例放谢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
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全市市、县、区、乡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均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了检查。
结果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224‰和13.21%,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1,2]之内;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36%和3.1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1,2];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不同性别、工种、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774名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放射单位领导及从业人员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43-01人类对辐射甚为敏感,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因此把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特检指标之一,对于诊断放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岳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列为常规监测项目之一。
2013年10月,在广安市卫生局执法总队统筹安排下,我们对广安市(含市、县、区、乡)77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现就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广安市放射诊断、同位素、工业探伤三种工种的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其中男620人,女154人。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情况分析目的:对医院90名放射接触的医务人员肝功能、血脂、血常规中微核细胞数等13项外周血指标进行分析,评估放射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将放射接触的医务人员(观察组)外周血各项指标与同院非放射接触的医务人员(对照组)外周血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放射接触的不同科室进行比较,同时将放射接触的医务人员按照接触年限15年进行分组分析。
结果:男性组的淋巴细胞构成、血小板、肌酐和胆固醇等四项指标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女性组的淋巴细胞构成、血红蛋白等两项指标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介入科、医学影像学科、核医学科和放疗科各间医务人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细胞数和微核细胞转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工作年限,对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和微核细胞数转换率等四个指标进行比较,各工作年限间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指标的差异与工作年限无关。
结论:各科室间部分检测指标间有差异,但检测数据中的每个个体的数值均于正常范围内,个别医务人员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数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来说放射人员各项指标较好,需继续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标签: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指标;统计分析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放射诊断、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等电离辐射技术的应用,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者日益增多,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也日益加重。
人体的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机体受到小计量的照射,造血系统可出现一定损害表现为WBC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数增加,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畸变等[1-3]。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职业接触电离辐射人群,主要指两部分,一是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者,二是工业探伤者[1]。
现如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被广泛用于电离辐射领域,旨在掌握相关人员的身体状态[2]。
本文为了探讨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发生情况,对2017年9月-2018年7月选取的放射工作人员118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9月-2018年7月选取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118名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不接触放射线的健康者74名作为对照组。
所有人员均不吸烟、不饮酒,无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史。
研究组男67例,女51例,年龄20~56岁,平均(36.94±6.14)岁;放射工龄2~29年,平均(13.49±1.38)年。
对照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20~58岁,平均(37.54±5.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每一对象取肝素抗凝静脉血0.3mL,添加至混合培养液4mL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24h后,添加0.05mg/L秋水仙素,继续培养到52h。
常规制片,Giemsa染色,观察染色体为(46±1)且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细胞,详细记录染色体型畸变的非稳定性畸变情况,如着丝粒环(r)、双着丝粒立体(dic)、无着丝粒断片(ace)等,同时,记录大片断的易位(t)等稳定性畸变。
②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备: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除了培养时间设定72h、不加秋水仙碱,其余操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的培养一致。
制片时,加入低渗液后,立即进行预固定,促使细胞膨胀,保持胞浆完整。
滴片时,在常温或者冰冷条件下,细胞悬液滴在浸泡过的洁净玻片上,再进行Giemsa染色。
每一例对象观察转化的淋巴细胞各1000个,用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表示结果。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正式版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辐射损伤临床检验中,方法简便的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作为我国诊断职业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xx年10月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现将微核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185名,男性142人,女性43人。
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2.50岁。
工龄0.5~35a,平均工龄7.76a。
主要接触的射线有X射线和?射线。
对照组选不接触射线的健康医务工作者74人。
男性56人,女性18人,年龄20~55岁。
1.2 方法取静脉血约0.3ml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瓶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制备),将培养液摇匀置(37.0±0.5)℃培养箱内培养,52h后收获细胞,常规低渗、固定、制片,Giemsa 染色,镜检,每例标本在油镜下计数1000个胞浆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
微核判定标准:游离于胞浆中,与主核完全分离,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主核一致,直径小于主核的1/3。
所有的阳性结果均由2人以上观察鉴定,计数淋巴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率以千分率表示。
YF-ED-J772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在辐射损伤临床检验中,方法简便的淋巴
细胞微核检测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
作为我国诊断职业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指标之
一。
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我
们于20xx年10月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
健康体检,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
析,现将微核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185
名,男性142人,女性43人。
年龄19~60
岁,平均年龄32.50岁。
工龄0.5~35a,平均工龄7.76a。
主要接触的射线有X射线和?射线。
对照组选不接触射线的健康医务工作者74人。
男性56人,女性18人,年龄20~55岁。
1.2 方法取静脉血约0.3ml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瓶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制备),将培养液摇匀置(37.0±0.5)℃培养箱内培养,52h后收获细胞,常规低渗、固定、制片,Giemsa染色,镜检,每例标本在油镜下计数1000个胞浆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
微核判定标准:游离于胞浆中,与主核完全分离,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主核一致,直径小于主核的1/3。
所有的阳性结果均由2人以上观察鉴定,计数淋巴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率以千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的微核检测结果放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60‰和1.36‰。
而对照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0.76‰和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各工龄组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4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结果
男、女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论
微核率检测是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敏感指标之一,当射线作用于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时,
可导致染色体损伤、断裂,产生断片,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时,这些断片可滞留在胞质中形成微核。
因此,微核率的高低可以间接反应机体的吸收剂量。
本次调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1.6‰和1.36‰,虽在正常值(≤3‰)范围内,但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影响。
不同工种、不同工龄和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无显著性差别,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
一般来说,射线工作者的工龄越长,受照的累积剂量越大,微核率也应明显升高,也有文献报道随着工龄的增加微核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本文结果未发现有随工龄增加而微核率升高的趋势。
据蒋本
荣等报道动物全身照射后,微核率立即升高,一个半月后急剧下降。
由此看来,微核指标反映近期受照情况较灵敏。
因此,笔者认为,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中,利用微核监测近期的放射防护状况和评价辐射效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王恩楷,张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