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共7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71
腹痛,伴痉挛性左下腹痛,便后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性疾病。
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免疫、遗传、食物过敏、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属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风”“肠僻”、“久痢”等范畴。
[诊断要点]1.起病可急可缓,病程迁延,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也可呈慢性持续性活动表现或暴发型经过。
2.活动期为脓血便,次数不定,常伴痉挛性左下腹痛,便后缓解,个别暴发病例可有高热、水泻、便血、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缓解期大便次数减少,多为糊状便,无脓血。
粪培养始终无特异性致病菌生长。
3.肠外表现,常见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炎、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结膜炎等。
4.钡剂灌肠可见肠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状样外观,肠壁因多发性溃疡呈锯齿状,或有多数假息肉形成的充盈缺损,晚期肠管狭窄缩短呈铅管状。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结肠有弥漫性病变。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肠镜及黏膜活检或钡灌肠所见,并可除外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感染性肠炎、肠结核及克隆病者,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阳性,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结肠黏膜多属正常。
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镜检,阿米巴阳性率较高。
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克隆病:发热,腹痛明显,而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粪便一般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x线钡餐检查、直肠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4.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x线钡剂灌肠与结肠镜检查活检可确诊。
5.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黏膜活检可发现血吸虫卵。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
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下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过敏和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病情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等。
(2)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隐痛或绞痛。
直肠受累时有里急后重。
(3)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为血水样便。
腹泻的量、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便血量也反映病变的轻重。
(4)肠外表现:部分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关节炎等。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快,血浆蛋白低,α和γ球蛋白可增高。
(2)大便检查黏液脓血便,有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复培养阴性。
(3)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颗粒状。
有散在的糜烂、溃疡,覆有黏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可见直肠溃疡、假息肉及黏膜桥形成。
(4)黏膜活检:呈炎症反应,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性等。
(5)X线检查:钡剂灌肠示肠袋分布失去正常的规律性与对称性,或变浅甚至完全消失,成为边缘平滑的管状肠腔。
黏膜皱襞紊乱,可完全消失、变平。
肠管边缘模糊,出现纤细或粗大的锯齿状边缘。
有假息肉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影。
3.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假性息肉、癌变及结肠狭窄、肠梗阻、肛门脓肿及瘘管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或严重者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热量的食物。
对重症伴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1)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及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要注意大剂量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1.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持续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肠病。
其典型病理特征为粘膜表面溃疡和炎性浸润,可累及结肠的一部分或整个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2.1 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腹部胀气和便秘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各异,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清蛋白、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
特异性标记物如抗肠抗体、抗核抗体也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2.3 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炎症程度、溃疡和病变范围。
另外,还可以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其他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腹部CT等也可辅助诊断。
3.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
3.1 药物治疗3.1.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硬脱氧硫酸氨基酚)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的进展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3.1.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是用于重度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选择性治疗。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和促进肠道组织修复来减轻症状和改善病情。
3.1.3 抗生素抗生素(如甲硝唑和氟喹诺酮类)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在感染和复发病例中。
它们可以减轻炎症、消灭病原体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3.2 营养支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消瘦。
对于轻度病例,通过注意饮食习惯和饮食调整可以改善症状。
对于重度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