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64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特殊句式。
如何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特殊句式,对恰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看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的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的主要类型有: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定语“可使报秦"放在了宾语“人"之后;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中,定语“铿然有声” 放在了宾语“石”之后;3、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中,定语“能不易其志”放在了宾语“缙绅”之后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中,定语“利”和“强",分别置于宾语“爪牙"和“筋骨”之后5、中心词+数量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中,数量词定语“一双"置于了中心词“玉斗"之后。
看其是否为定语后置,可依据语法分析和其特殊标志(按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辨别。
再看状语后置(多为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谓语动词“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文言文中特殊句型的研究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编辑: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读简单的文言文”。
它包括“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实词的含义”、“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虚词的用法”和“理解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型和用法”。
能力等级为B级;“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总结内容的要点并总结中心意义”和“分析并总结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水平为C级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解释定语后句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4.仰望宇宙的大小,俯瞰品类的繁荣,享受视听娱乐,相信可口可乐就足够了。
《兰亭集》序(仰望宇宙,俯瞰繁华门类)“……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千里之马)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复习目标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固定句式(奈何)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
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且带有随文命题特点。
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
新高考Ⅱ卷①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①省略句(与之语)②固定句式(何……乎)全国乙卷①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②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①固定句式(奈……何)②定语后置句(之)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状语后置句(以法)、判断句(乃)2020新高考Ⅰ卷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被动句(为……所)知识图要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办对……怎么样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更……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非)……耶(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其……欤岂不是……么庶几……欤或许……吧(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
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式类型及其用法,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定语后置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定语后置的形式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作为标志词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马之千里者(《马说》)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2.定语后置小结(1)用“者”的后置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2)用“之”使定语后置格式:中心语+之+定语(3)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3.学以致用: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B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状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状语后置的形式例句用“于”(“乎”,相当“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2.状语后置小结(1)用“于”“乎”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2)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十以十宾3.学以致用: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C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一、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状】+谓语古文中:谓语+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状语=介词+名词(1)得双石于潭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2、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定语)+主语或(定语)+宾语】(注: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3、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谓语+宾语文言文中:宾语+谓语)(注:宾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小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即宾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啊4、无标志被动句,即无标志词,但语义是被动的闻人声亦惊起——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二、重点字词是(这)说也/ 是(这)日也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余自(从)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赴任,就职)饶之德兴尉寺僧使(派)小童持斧余固(仍旧,还是,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莫(通“暮”,晚上)夜月明不知其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浅深,偏义复词,偏指深)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汝识(通“志”,记住)殆(大概)与余同/ 殆(大概)有神护者今以(介词,把)钟磬qìng置而此独以(用)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用)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娘以(用)指叩门扉以(介词,用)手阖(关上)门问征夫以(用)前路农人告余以(介词,把)春及三、成语博闻强识:意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句式【真题演练】(2022全国乙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这些官员和百姓?”固定句式奈……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现在请让我寻找无人供养的老人、弱者,没有家的孤苦之人,评定后供给用度。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方法指导】固定句式一、判断句:基本不用判断词“是”,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2、“……者……”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3、“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4、“者也”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无标志句;臣本布衣。
(《出师表》)6、“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8、“是”字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如:“忌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疑问句:疑问词(何/谁/孰/安…)+动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否定句:否定词(不/弗/未/非…)+宾语(代词)+动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或“是”为标志:宾语+之/是+动词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2.定语后置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状语后置-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把状语摆到中心词的后边,突出状语所表达的内容。
例如: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②春天去了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鲁迅《白莽〈孩儿塔〉序》)③老爷爷多么好啊!我要是有那么一个老爷爷,我就一年〈不掉〉一回眼泪,〈一定〉!(老舍《女店员》)④我们要用带血的声音,一万次呼唤:醒来吧,总理!〈继续〉您的革命生涯〈以你对党的忠贞和崇高的政治品质〉。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