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2(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37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白居易及其文学成就。
介绍《种树郭橐驼传》的文学背景和主题。
探讨文章中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1.3 教学活动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教师讲解作者生平和文学成就。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章:文章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层次。
探讨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种树郭橐驼传》所传达的环境保护理念。
学会从文化经典中吸取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2 教学内容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环境保护思想。
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环境保护。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保护相结合。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从《种树郭橐驼传》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故事。
4.2 教学内容分析《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创新元素。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创作成果。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启示。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启示。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分组讨论与环境意识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6.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探讨郭橐驼种树故事对现代环境问题的启示。
分析个人和社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种树郭橐驼传(之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筛选、提取课文的信息要点,懂得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阅读时筛选课文重要信息,提取课文要点的能力;使学生理解种树之理与为官治民之道的内在联系。
授课方法:引导阅读讨论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介绍人物身世2、引出种树行家3、畅谈种树经验4、官府繁政扰民5、问者意外收获对比映衬郭橐驼勿虑勿动去不复顾莳若子置若弃顺天致性他植者爱之忧之旦视暮抚爪其肤摇其本勤虑害树长人者好烦其令旦暮来呼小人病且怠繁政扰民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说》。
提问:文中捕蛇的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那含有巨毒的蛇?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捕到那种蛇可以抵交赋税,说明当时的赋税比毒蛇还要毒)教者: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是柳宗元散文的重要特点。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写的寓言故事,看看与《捕蛇者说》有什么异同?二、解题1、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幻灯片1)2、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2)从《捕蛇者说》我们知道,中唐时期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名目繁多,真比毒蛇还毒。
文章就是针对当时这种苛捐杂税,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3、解题:从文题看,文章似乎写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种树的故事,这个人有什么值得柳宗元为之立传呢?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教者范读课文,学生练读,齐读2、布置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学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课文思路层次3、正音释义:出示幻灯片3,指名认读、教读,解释词义4、组织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教者明确并显示幻灯片 4 :①介绍人物身世②引出种树行家③畅谈种树经验④官府繁政扰民⑤问者意外收获四、重点研读1、先后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树后应采取什么态度?(2)其他种树人怎样种树?结果如何?(3)郭橐驼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繁令扰民的?学生讨论,随机出示幻灯片。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种树郭橐驼传》;(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涉及到的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3)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2)培养学生勤劳务实、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原文及翻译;2. 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的分析与欣赏;3. 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农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 文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3. 课文中所体现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原文、翻译及文言文词汇的解释;2. 讨论法:用于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 实践法:用于农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及作者;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原文,解释文言文词汇,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农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技巧的分析与欣赏能力;3. 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原文及其翻译;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农业知识资料;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2. 农业知识资料;3. 教学课件;4. 教学道具。
《种树郭橐驼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2.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3.探究作品主题。
教学重点1.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2.探究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捕蛇者说》反映了“苛政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种树郭橐驼传》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二、课文探究1.作者为什么称传主为“橐驼”,而不用原名?从中可以看出郭橐驼是怎样的人?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豁达——身残而自信之人。
甚善。
名我固当。
舍其名,自谓“橐驼”。
2.郭橐驼种树的本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
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侧面烘托郭橐驼种树本领的高超。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此。
3.郭橐驼和其他人种树有什么区别?他种树的秘诀是什么?秘诀: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4.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二者有何相通之处?5.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本文是作者针对当时繁政扰民有感而发的,旨在告诫统治者要按照规律治理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和老庄意义上的“法自然”不同,目的还是在于“经世济民”,为国献策。
6.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叙事说理于一体借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揭示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2)婉而多讽“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3)兼有传记和寓言的特点写作时借鉴了一些人物传记的写法,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
借郭橐驼之口讽喻时弊,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
(4)对比和类比的说理方式①叙事性对比郭橐驼和“乡人”的对比突出郭橐驼的乐观豁达。
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说明郭橐驼的技艺高明。
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一种“顺性”,一种“动摇根本”,突出“顺性”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教课目的:1、认识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领会本文寓言式人物列传委宛、委宛的讽谏特色及对照与映托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概括“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课重点: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教课难点: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课课时: 3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重点:疏导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两位共同倡议了“古文运动”,柳宗元 , 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响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日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看法。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 ( 公元 773 一 819 年) ,字子厚 , 原籍河东 ( 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 ) 人,世称“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自小喜爱念书, 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高深的古代辞赋 , 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二十一岁考中进士。
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
顺宗时,和刘禹锡一起参加了太子服侍王叔文领导的主张改革的政治公司。
“永贞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损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真理性散文都拥有朴实的唯心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
如《封建论》、《夭对》等。
柳宗元的文学性列传散文, 多数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 , 都写得精深动人 , 表现了作者自己的正直品行 , 寄望了他的政治主张 , 反应了社会现实 , 能够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以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目许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痛。
从这些诗篇里,我们能够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到到如何残忍的伤害!三、初读课文,要求:1、借助书下说明,疏导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四、检查初读掌握状况:1、请一世朗诵课文,师纠正读音及停留,评论朗诵状况2、请一世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教师作出弃取,分类板书,而后达成以下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