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定语后置句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定语后置结构入手【高频考点】(1)了解并掌握定语后置句的特点。
(2)能根据有关规律,准确判别定语后置句,并正确翻译相关文言语句。
(3)提高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能力。
【知识要点】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放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所以出现的顺序是定语+中心词。
而在文言文中,我们发现定语常常位于中心语之后,因此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定语后置。
要弄懂定语后置句,首先要掌握定语后置句的一些规律。
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结构形式: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① (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3(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 中心词+数量词。
如:⑥(古)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高中文言文定语后置归纳整理在文言文中,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这种语法现象被称为定语后置。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定语后置句型,以及相应的例句和解释。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蓝草更青。
)* 解释:此句中,“于”字用于表示来源或出处,其后为定语后置。
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能发出铿锵之声的石头,到处都是。
)* 解释:此句中,“者”字用于表示特定对象或事物,其后为定语后置。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 解释:此句中,“之”字用于加强语气,其后为定语后置。
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能够日行千里的马,一餐有时能吃掉一石粟米。
)* 解释:此句中,“之”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 解释:此句中,“之”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6. 群臣吏来而问日:“官命促尔植桑,植于后园,如何?”(官吏们来而询问:“官府命令催促你种植桑树,你打算种在哪里?”)* 解释:此句中,“何如”是询问方式或方法的,其后为定语后置。
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 解释:此句中,“美”是形容词,作为定语修饰“吾妻”,其后为定语后置。
8.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 解释:此句中,“大风浪”作为定语修饰“钟磬”,其后为定语后置。
9.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会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呢?)* 解释:此句中,“布衣”作为定语修饰“之交”,其后为定语后置。
10.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 解释:此句中,“大风浪”作为定语修饰“钟磬”,其后为定语后置。
1.翻译句子: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解析:此句的定语后置形式是:中心词+定语+者题干评注:定语前置问题评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2.翻译句子: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答案: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解析:此句的定语后置形式是:中心词+定语+者题干评注:定语前置问题评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3.翻译句子: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解析:此句的定语后置形式是:中心词+而+定语+者题干评注:定语前置问题评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4.翻译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解析:此句的定语后置形式是:中心词+之+定语题干评注:定语前置问题评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5.翻译句子: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解析:此句的定语后置形式是:中心词+之+定语+者题干评注:定语前置问题评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高中语文宾语后置句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高中语文定语后置句整理
定语后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通常位于名词之前,但在古汉语中,定语有时会出现在名词之后,形成定语后置的现象。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因此,对于学习高中语文的同学来说,掌握定语后置的规律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定语后置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1.“之”字结构:在名词后面用“之”字作为定语的后置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中
的“之”字结构就表示“千里”是“马”的定语,翻译为“千里马”。
2.“者”字结构:在名词后面用“者”字作为定语的后置标志。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中的“者”字结构表示“可使报秦”是“人”的定语,翻译为“能去回复秦国的人”。
3.数量词作定语:当数量词作为定语时,有时也会出现在名词之后。
例如:“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中的“三夫”作为“子孙荷担者”的定语,翻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4.形容词作定语:在特定语境下,形容词也会作为定语出现在名词之后。
例如:“亦雁荡
具体而微者”中的“具体而微”作为“雁荡”的定语,翻译为“(与雁荡山相比)具体而又微小”。
定语后置的用法,不仅使句子的结构更加多样,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
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定语后置常常用于强调、突出或修饰名词,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定语后置的用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和练习,熟练掌握定语后置的规律和用法。
文言文综合解例——定语后置的用法【高频考点】熟悉定语后置的结构模式,利用定语后置的规律判别句式。
【知识要点】定语后置的特点。
1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
2标志词:中心词后有“之”,定语后有“者”。
标志词可能省略。
【方法例析】材论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①?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②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
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④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⑤,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寡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⑥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⑦,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⑧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以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注释:①形:外貌。
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②画策:出谋划策。
③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④皋、夔、稷、契:皋,皋陶,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
夔,舜时期的乐宫。
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
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⑤“犹锥之在囊”二句: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囊,口袋。
末,尖端。
⑥顿:整顿,这里指拉。
⑦绝勒:断了马笼头。
绝,断。
勒,带嚼口的马笼头。
⑧骐骥与驽骀:好马和劣马。
⑨“试之之道”二句:意思是考查一个人的方法,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1. 研读短文,翻译下列句子,关注句式特点。
1且人之有材能者。
2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例题精讲】1. 结构分析:“人之有材能者”的结构:人+之+有材能+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定语后置句规律定语后置句规律:在汉语中,通常定语是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前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定语会放在中心语之后,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定语后置。
嘿,同学们,想象一下,句子就像是一辆汽车,中心语是车子的主体,而定语呢,就是给车子进行各种装饰和功能加持的部件啦。
一般情况下,这些装饰部件都乖乖地在车子前面,让车子一下子就很吸引人。
但有时候啊,这些装饰部件会调皮地跑到车子后面去,这就是定语后置啦。
比如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里的“利”和“强”就是定语,本来应该在“爪牙”和“筋骨”前面的,结果它们跑到后面去啦。
就好像一辆原本前面挂着漂亮饰品的车子,突然这些饰品跑到后面去了,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这就像是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定语这个小朋友藏到了中心语的后面,等着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呢。
再看看“马之千里者”,“千里”这个定语也偷偷跑到“马”的后面去啦。
我们可以把“马”想象成一位帅气的骑士,而“千里”就是骑士那闪闪发光的披风,平时披风都在前面飘呀飘的,现在却神奇地挂到了骑士的背后,是不是特别新奇呢。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哦。
比如我们说“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这是正常的表达。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说“那个女孩,穿红衣服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口语化的定语后置啦。
还有像“那边站着的高个子男生”和“那边男生,高个子的”,是不是很形象呢。
据统计,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定语后置句的出现频率还挺高的呢。
比如在《阿房宫赋》中就有“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样的句子,“铛”“石”“块”“砾”都是定语后置啦。
这就像是一场华丽的古代盛宴,各种精美的装饰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
总之,定语后置句是汉语语法中一个很有趣也很特别的存在。
它就像是句子世界里的一场奇妙冒险,让我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了解了定语后置句的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你对汉语语法充满好奇,不妨多去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或者查阅相关的语法书籍,说不定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语言现象呢!让我们一起在汉语的海洋里畅游,探索更多的奥秘吧!。
定语后置句例句及解析定语后置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子结构,在英文和中文中都有类似的运用。
在定语后置句中,定语(修饰成分)位于被修饰的词或短语之后。
以下是一些例句及其解析:1."I saw a man wearing a red hat." 这个句子中,“wearing ared hat”是定语后置结构,修饰前面的“a man”。
它说明了这个人戴着红帽子。
2."The book written by the famous author has become abestseller." 这句话中,“written by the famous author”是定语后置结构,修饰前面的“the book”。
它说明了这本书由一位著名作家所写,并成为了畅销书。
3."She is a woman with a beautiful smile." 在这个例句中,“with a beautiful smile”是定语后置结构,修饰前面的“a woman”。
它描述了这个女人有一个美丽的微笑。
4."We visited a town famous for its historic buildings." 这句话中,“famous for its historic buildings”是定语后置结构,修饰前面的“a town”。
它说明了这个城镇以其历史建筑而闻名。
5."He bought a car painted in bright blue." 这个例句中,“painted in bright blue”是定语后置结构,修饰前面的“a car”。
它说明了这辆车外观上涂着鲜艳的蓝色。
定语后置句结构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清晰,通过将修饰成分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后,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关系。
这种结构在描述事物特征、属性、状态等方面尤为常见。
定语后置知识点总结一、定语后置的基本情况1.定语后置的基本特点定语后置具体是指一些修饰成分(如形容词、介词短语、分词等)通常位于名词的后面,用以修饰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
这种修辞手法的存在,可以使得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修辞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2.定语后置句子的结构定语后置句子的结构通常是:“主干句+定语”,即在主干句后面直接跟上定语。
定语后置可以是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从句等形式,它们紧跟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从而突显被修饰成分的特征,加深读者对被修饰成分的认识。
3.定语后置句子的修辞作用定语后置能够丰富句子的表现形式,使句子更加真实、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文章的魅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定语后置的文学表现1.定语后置的修辞手法定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句子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当定语后置时,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突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增强修辞效果。
2.定语后置的文学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定语后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
作家通过定语后置,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定语后置还可以增加句子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加有内涵和厚重感。
三、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1.总结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定语后置的应用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修饰成分,如形容词、动词短语等,使之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展现的特征和情感;其次是要注重修辞效果,让定语后置能够为句子增色不少,为文章增添一份鲜明的特色;最后要注意修辞位置,使定语后置既能突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又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结构。
2.定语后置的运用技巧在实际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定语的顺序,使之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被修饰成分的特点;其次是要注意定语的修辞效果,使之能够加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要注重句子的整体效果,要考虑定语后置是否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简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中语文定语后置全集.doc一、定语和中心语定语是一个语法名词,在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
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
在句子中,定语用于修饰主语和宾语。
中心语是被修饰语所修饰、限制的中心成分。
中心语在现代汉语一般放在定语的后面。
构成“定语+中心语”偏正结构。
一言以蔽之,定语是修饰成分,中心语是被修饰的对象。
咱们看两个语句:(1)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2)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第一个句子,“淡黄的”和“蓬松的”都是形容词,作定语,分别修饰“长裙”和“头发”;第二个句子,也有两个定语+中心语结构,分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什么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修饰作用;露易丝·格丽克的头衔是啥?美国诗人是也。
“美国诗人”起到了修饰作用。
二、“定语后置”及其四种结构搞定了现代汉语的“定语+中心语”结构,定语后置就好解释了。
所谓定语后置,就是通常作定语(修饰语)的成分,置于中心语(修饰对象)的后面,属于文言倒装句的一种。
“淡黄的长裙”如果要用古汉语说,可以变成“长裙之淡黄”。
加一个“之”,转换一下语序,文言感扑鼻而来,令人上头。
我们能够在初中学过的文章中,找到不少定语后置的例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第一个例句,“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是两个定语后置结构,“高”和“远”都是后置的定语;第二个例句,“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结构,“千里”是后置定语,讲得花里胡哨的,其实就是千里马的意思。
当然,古汉语的“定语后置”不是乱来的,比如说“庙堂之高”不能变成“庙堂高”(否则好好的偏正结构就会变成主谓结构),得要满足一定结构,下面是满满干货:第一种:中心语+之+定语刚才讲到的《岳阳楼记》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一结构的典型。
文言文定语后置类型及例句咱今儿个来聊聊文言文里的定语后置这档子事儿。
定语后置啊,就像是把该放在前面修饰名词的东西,给放到后面去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穿衣服,本来帽子该戴在头上(正常语序里定语在名词前),结果他把帽子放到背后去了(定语后置),乍一看有点怪,可在文言文里那是有它的妙处的。
有一种类型呢,是中心语加上“之”再加上后置定语。
就像“马之千里者”,正常说那就是“千里之马”。
你看,这“千里”是形容马的,是定语,可在这儿就后置了。
这就像一个大蛋糕,正常是奶油在蛋糕上面(正常语序),现在呢,把奶油放到蛋糕下面去了(定语后置),看着新奇,实则别有风味。
还有“石之铿然有声者”,本来应该是“铿然有声之石”,这一后置啊,就给句子添了几分古雅的味道。
要是读文言文读多了,就会觉得这种语序就像老巷子里的酒香,越品越有滋味。
还有一种是中心语加上“者”字结构的后置定语。
比如说“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就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这就好比找东西,本来要找能写字的笔(正常语序),现在变成找笔,能写字的(定语后置)。
这一后置啊,就把重点先放在“人”这个中心语上了,然后再说是什么样的人。
这就像先看到一个盒子(中心语),然后再去看盒子上贴的标签(后置定语),告诉你这个盒子是干啥用的。
再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正常那就是“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这样一后置,就强调了“缙绅”这个群体,然后再描述这个群体的特征。
再有一种是中心语加上数量词做后置定语的。
像“尝贻余核舟一”,正常语序是“尝贻余一核舟”。
这就好比你有一堆苹果,你说“给我苹果一个”(定语后置),而不是“给我一个苹果”(正常语序)。
这在文言文里是一种很独特的表达方式。
那为啥文言文里要有定语后置这种语序呢?这就像一个游戏有它独特的规则一样。
一方面,这可以调整句子的节奏。
你想啊,老是按照一种语序说话,就像一首歌老是一个调,多无趣啊。
定语后置就像是给这曲子里加了个变奏,让整个句子的韵律更丰富。
第十三讲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一、概述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用来修饰中心语。
而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形成定语后置句。
正常情况下,句子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但在主谓倒装句中,谓语被提到主语前面,目的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表达特定的语气。
二、知识点讲解(一)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定语+者”(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马之千里者。
《马说》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4.数量词作定语,有时放在中心词后面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二)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汝之不惠” 是主语,表示“你的不聪明”,“甚矣” 是谓语,表示“太过分了”。
为了强调“不惠” 的程度,把谓语“甚矣” 提到主语前面,突出了愚公对智叟的批评。
2.“贤哉,回也!”(《论语》)正常语序为“回也,贤哉!”,“回” 是主语,指颜回,“贤哉” 是谓语,意思是“贤德啊”。
将谓语前置,强调颜回的贤德,表达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赞扬。
三、方法点拨(一)定语后置句1.判断句式类型例题: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是()。
A. 马之千里者。
B. 何陋之有?C. 吾谁与归?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A选项“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B选项“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C选项“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D选项是一般陈述句。
2.翻译并指出定语后置部分例题:翻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并指出定语后置的部分。
解析:翻译为“处在高高的朝廷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忧虑。
”定语后置部分为“高”修饰“庙堂”,“远”修饰“江湖”,正常语序为“居高之庙堂则忧其民,处远之江湖则忧其君”。
高中定语后置句例句1. 那教室里有个眼镜戴得像啤酒瓶底厚的学生,就是我们班成绩超棒的学霸呢,那智慧多得像满溢的水缸似的。
2. 我看到了一个头发乱得像鸟窝的家伙,那是我们小区有名的游戏迷,整天沉浸在游戏里像个被吸进黑洞的小虫子。
3. 瞧,那边有个脸圆得像个大月饼的人,他是我们学校食量惊人的大胃王,吃起东西来像龙卷风扫过大地一样。
4. 看呐,那个走路姿势怪得像只唐老鸭的男生,他可是有着像宇宙一样广阔脑洞的创意大师。
5. 有个笑声大得像打雷一样的女孩,她是我们班热情得像燃烧的火焰的开心果。
6. 我发现了一个眉毛浓得像毛毛虫的大叔,他是这个市场里算账快得像闪电的小商贩。
7. 那个说话速度快得像机关枪扫射的人,是我们公司里点子多得像星星一样的策划高手。
8. 看,那个身材瘦得像竹竿的小子,他是我们队里跑得像风一样快的短跑健将。
9. 这里有个眼睛小得像绿豆的大哥,他是那种力气大得像公牛的搬运工。
10. 那有个嘴巴大得像河马的阿姨,她是我们街道消息灵通得像个超级间谍的八卦王。
11. 有个皮肤黑得像煤炭的小伙子,他是我们篮球队里跳得像弹簧一样高的灌篮高手。
12. 瞧,那个手指粗得像胡萝卜的厨师,他是能做出像魔法一样美味菜肴的大厨。
13. 那个肚子大得像怀胎十月的孕妇的大叔,他是我们村里酒量大得像大海的酒仙。
14. 看那个鼻子长得出奇像匹诺曹(夸张说法)的人,他是我们社区里记性好得像电脑的万事通。
15. 有个耳朵大得像蒲扇的老爷爷,他是故事多得像天上星星数不清的故事大王。
16. 那个穿得花里胡哨像个移动的彩虹的女孩,她是我们社团里活跃得像小猴子一样的社交达人。
17. 我看到一个睫毛长得像小扇子的女生,她是我们年级漂亮得像仙女下凡一样的校花。
18. 那有个鞋大得像小船的哥们,他是我们球场上横冲直撞得像坦克的足球猛将。
高中语文定语后置句学习(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定语后置句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
3.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
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
5.杂彩三百匹 (孔雀东南飞)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8.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10.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1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2.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