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6节: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是一种以不断试错和改进的方式进行决策的方法。
其基本含义是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不宜一次性做出完美决策,而应该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每一步都根据当前情况做出最适合的决策,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
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包括:(1)灵活性原则:随着情况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决策方案;(2)适应性原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做出最适合的决策;(3)普及性原则:需要让所有相关的人员都参与到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以确保多角度的考虑;(4)小步骤原则:需要将大的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问题逐步解决,便于控制决策进程和风险;(5)综合原则:需要考虑不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做出综合考虑的决策。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20世纪 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 ,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
渐进主义认为,现实政治的渐进性决定政策分析的渐进性,决策者面对已有的基本的价值共识,只着意于对现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
二是在政策方案的抉择上。
渐进主义认为,政策制定并不是取得可用理性标准来判断的解决方案,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协商所达成的某种和解、调停和协议。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Lindblo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 9 4 5 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 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 ;1 9 5 4 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1 9 6 0 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 ;1 9 6 3 年~ 1 9 6 4 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 9 6 8 年~1 9 6 9 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1 9 7 2 年~ 1 9 7 3 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1 9 7 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 ;1 9 8 0 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很有影响。
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
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
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 、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3 、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
4 、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致于冒险。
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 )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 )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一、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一)定义: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1、渐进主义的优点有:(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2、渐进决策的原则有:(1)按部就班原则。
“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林德布洛姆注意到了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原则。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二、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与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一致的,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
2、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
如果每年通过新政策,会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之间严重的政治紧张,因此除非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组之外,过去成功的政策在若干年内要维持下去。
3、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备选方案不能在满足需要时,才会冒险寻求较为根本的政策改革。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一、生平与著述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二、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一)、传统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④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①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②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③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④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⑤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⑥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⑦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在西蒙看来,政治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中应以“满意”来代替“最佳”。
(三)、林德布洛姆提出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1、价格体系:价格最先由供给与需求决定。
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
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由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
在控制中,下层级层层贯彻上层级的指令,而其本身无多大自主权。
3、多元体制:在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并且各有其自己的政治领袖。
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4、议价: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
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衷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
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渐进主义”含义:从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
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做了微小的调节———————————————(四)、“渐进主义”方式的优点: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浅析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作者:宋子力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11期【摘要】渐进决策产生干改进“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的内容之上,并与二者一同成为影响现代政治决策的三大模式。
其基本原则是按部就班、质变到量变和稳中求变。
我国特殊的国情、历史文化导致我国的改革开放选择的就是“渐进决策模式”,我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已面临“深水区”的困境,这就要求决策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稳中求进,避免失误。
【关键词】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洛拇;改革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决策作为重要的政治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面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然而,全面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在现实运用中存在着种种困难。
而1953年后的几十年间,林德布洛姆在仔细研究了理性决策模式的框架与其中的不足后,创新地从另一个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了后来享誉世界政治界的渐进决策理论。
我国特殊的形势与国情等决定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采取渐进式决策法,由点到面,平稳推行,其主要表现是:在改革开放步骤的选择方面,是分步到位,逐步推进;对于推进改革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发展过程,是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改革采取整体推行渐进式改革、局部采取激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互协调。
事实雄辩地证明,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法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不谋而合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毋庸置疑,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然而在取得华丽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阶层流动固化;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在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在结合当前国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改革进程,同时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更加合适的改革路径,在巩固三十多年来的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改革。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视阈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作者:梁甜甜来源:《商业经济》 2021年第5期[作者简介] 梁甜甜(199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梁甜甜(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 渐进决策理论是林德布洛姆在分析与批判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理论,该理论充分运用到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采用渐进方式对户籍制度逐步改革有其必然性,也存在动力和阻力因素。
通过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进行思考,发现渐进决策理论存在局限性,户籍制度改革还有需要完善之处,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渐进决策理论;户籍制度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1)05-0132-02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概述(一)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理性决策理论在西方行政学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理性决策理论难以满足现实中决策的需求。
由此,西蒙批判理性决策理论,进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但是西蒙没有完全跳出理性决策基本框架的怪圈。
于是在有限理性决策背景的指导下,1959年,林德布洛姆进一步分析和批判了完全理性模式,认为决策只有满意,没有最佳。
1963年,林德布洛姆在他的《决策的策略》一书中,将政策分析模型称之为“断续渐进主义”,标志着林德布洛姆的“渐近调适”模式基本定型,它从一个新的决策角度对政治和行政决策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渐进决策理论体系。
(二)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涵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既有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的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1]。
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没有穷尽的,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决策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2]。
七、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渐进调适”的科学》(也译作:《“竭力对付”的科学》)和《决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的是他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他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决策有关的具体问题的目标;(3)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以得到的;(4)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5)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6)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即理性决策模式旨在追求“最佳”决策。
林德布洛姆对这一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
(3)决策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决策集团内部各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因而在进行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时就必然会出现意见的不一致,但是依靠分析并不能解决决策者的价值观和意见的不一致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价值观是不能被证实的,分析的方法既无法证明人的价值观,也无法命令人统一他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决策标准上,决策者们也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
有人认为,所谓的“公共利益”可以作为政策制定的标准,但林德布洛姆认为,公共利益也很难作为政策制定的标准,因为人们在什么构成公共利益这一问题上尚未取得普遍一致的意见。
林德布洛姆主张用他的渐进主义模型来取代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型,认为前者可以避免后者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前者更多地描述了行政官员实际决策时所采用的方式。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20世纪 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 ,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
渐进主义认为,现实政治的渐进性决定政策分析的渐进性,决策者面对已有的基本的价值共识,只着意于对现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
二是在政策方案的抉择上。
渐进主义认为,政策制定并不是取得可用理性标准来判断的解决方案,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协商所达成的某种和解、调停和协议。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Lindblo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 9 4 5 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 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 ;1 9 5 4 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1 9 6 0 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 ;1 9 6 3 年~ 1 9 6 4 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 9 6 8 年~1 9 6 9 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1 9 7 2 年~ 1 9 7 3 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1 9 7 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 ;1 9 8 0 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丁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丁煌林德布洛姆(C.H. Lindblom)是美国政治学家,于1959年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这是一种分步决策的方法,主要用于应对复杂的政策和组织挑战。
该理论认为,当决策者面临复杂问题时,渐进决策能够促进合作,提高决策的质量,并在长期内逐步解决问题。
渐进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部分一致性”(Incrementalism),即通过渐进的调整和改变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一次性的彻底改变。
丁煌林德布洛姆认为,当决策者面临多个利益相关者和多个政策选择时,完全理性的决策是不可能的。
相反,他们通过一系列小步骤来逐渐改变政策,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利益冲突。
渐进决策的核心特点是以折衷为基础,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达成决策。
决策者不追求最佳解决方案,而是追求一种“满意的结果”。
这种满意的结果是通过权衡和调和不同利益和价值观来实现的。
渐进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问题:决策者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成因,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范围。
在这个阶段,决策者可能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并收集信息。
2.评估政策选择:在这个阶段,决策者需要评估不同的政策选择,并分析它们可能引起的后果和影响。
这个过程通常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决策者会考虑各种提议和改进。
3.协商和妥协:决策者在此阶段积极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和妥协,以达成一致的决策。
这个过程通常是复杂而困难的,因为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可能会产生冲突。
4.实施政策:一旦决策达成一致,决策者将开始实施决策。
这可能需要一系列渐进的步骤,并可能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和修正。
渐进决策理论的优势在于其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它能够应对复杂的问题和变化的环境,并在长期内逐步解决问题。
此外,渐进决策还鼓励合作和沟通,有助于构建共识和减少冲突。
然而,渐进决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它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成一致和实施决策,这可能使决策过程变得缓慢和冗长。
此外,由于协商和妥协的需要,渐进决策可能导致权衡和妥协的结果,并可能无法达到最佳解决方案。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20世纪 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 ,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
渐进主义认为,现实政治的渐进性决定政策分析的渐进性,决策者面对已有的基本的价值共识,只着意于对现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
二是在政策方案的抉择上。
渐进主义认为,政策制定并不是取得可用理性标准来判断的解决方案,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协商所达成的某种和解、调停和协议。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Lindblo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 9 4 5 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 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 ;1 9 5 4 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1 9 6 0 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 ;1 9 6 3 年~ 1 9 6 4 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 9 6 8 年~1 9 6 9 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1 9 7 2 年~ 1 9 7 3 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1 9 7 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 ;1 9 8 0 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二、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一)、传统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④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①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
②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④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⑤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⑥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⑦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在西蒙看来,政治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中应以“满意”来代替“最佳”。
(三)、林德布洛姆提出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
1、价格体系:价格最先由供给与需求决定。
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
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由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
在控制中,下层级层层贯彻上层级的指令,而其本身无多大自主权。
3、多元体制:在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并且各有其自己的政治领袖。
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4、议价: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
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衷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
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渐进主义”含义:从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
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做了微小的调节———————————————
(四)、“渐进主义”方式的优点: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
素,比较其利弊;
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五)对传统政策分析方法的批驳:
1、过于强调理论在政策研究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理论中引申出一般规则;
2、过于强调价值,将价值当作方案抉择的标准;
3、过于强调所有重要变量,要求对变量一一广泛综合的分析。
(六)渐进分析方法的优点(详细看书)
1、它不依赖理论作为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由于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是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
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只注重政策制定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变量和少数几个方案,作片段分析;
3、他认为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成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策的标准;
4、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较有把握,较符合实际,并且与现实差距不大,较容易控制,不至于冒太大的风险。
(七)、传统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特征:
1、明确区分目标与行动,将目标当作全面政策分析的前提;
2、在目标与手段的分析中,先确立目标,再寻找手段;
3、认为“好”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4、主张综合或全面的分析;
5、它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
(八)、连续有限比较模式(“渐进调试”模式)的特点:
1、不区分目标与行动,认为它们是联系着的;
2、不区分目标与手段,认为这种区分是不适当的且有限的;
3、认为“好”的政策是由“共识”所产生的;
4、它主张有限分析,忽略了重要的后果、可行方案和价值标准;
5、主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
——————————传统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即“全面分析”的含义:小心和全面地对所有可能的行动途径及这些途径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并且用价值观对这些结果加以评估,在各种不同的行动途径中作出选择——————————————————————————————继续渐进主义的特点:只做因时间差距进行边际的选择,只考虑有限的政策方案和有限的行动后果,只在于调适目标,重新检查资料,作连续不断的补救性的分析评估及社会片段分析。
———————————————————————
(九)、渐进分析的三个层次
1、简单的渐进分析:指对与现状有差距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择其一而予以简化和重点性的策略研究,它所提出的几个可行性方案与现实差距甚微,所作的决策与现行的状况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断续渐进分析:指每一项政策制定之前,在社会上已达成基本的共识,政策制定只能根据情况变化所产生的边际差距,在有限的可行性方案中,分析其后果,并重新检查资料,片断性地,连续地和修补性地调适目标。
3、策略分析:指针对复杂问题,直接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策略,它实际上是简化了的科学分析方法,是由简单的渐进发展而来的,它将断续渐进方法纳入自身之中,将它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三、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传统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与其他问题相区别,或者至少与其他问题比较,它是重要的;
2、引导决策者作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将它们加以排列;
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策者一一加以考虑;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调查、研究;
5、每一决策方案和它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
6、决策者将采用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一方案。
(二)林德布洛姆对其的批判: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
(这是因为:一方面,决策有受到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决策也要受到费用的限制。
)
3、决策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决策集团内部各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因而在进行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时就必然会出现意见不一致,但是依靠分析并不能解决决策者的价值观和意见的不一致的问题。
)
(三)渐进决策的含义:
含义: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四)渐进决策的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稍加修改)
2、积小变大
3、稳中求变
决策过程要按部就班和积小变大的原因在于要保证决策过程的连续性,而政策上大起大落不可取,欲速则不达,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由小变大。
(五)、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1、政治的一致性:与渐进的政治和政策的渐进修改相对应
2、技术上的困难:决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即技术来充分掌握各方面信息
3、现行计划的连续性:原来决策造成的现行计划消费了巨大资本和精力,排斥巨变
四、渐进决策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合理性:认识论上,注重历史与现实条件;方法上,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
2、现代管理理论关于决策产生的条件:
(1)、外部条件和要求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化;
(3)、决策者本人富有想象的创见。
3、局限性:
(1)、比较保守,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现行政策。
(2)、忽视渐进决策运用的时间地点和客观条件,排斥其他决策模式(激进决策即剧变,变革),并不普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