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故居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31
画家故居-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教案前言本教案是针对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材中的“画家故居”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家故居的建筑结构和特点,了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同时通过绘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故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2.学习观察、感受和创造的绘画思维方式3.学习使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建筑的美感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材2.绘画工具:铅笔、颜料、画笔、画布等3.图片资料:画家故居官网或相关书籍中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画家故居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画家故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简单介绍画家故居的背景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1.线条练习–让学生观察画家故居建筑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梳理线条的方向、粗细、弯曲等特点,练习描绘建筑形象的基本线条。
–让学生在画布上模仿画家故居的线条,用铅笔进行练习,并进行纠正和改善。
2.色彩表达–让学生观察画家故居的色彩特点,了解建筑色彩的基本用途和表现方式。
–让学生选择画家故居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进行模仿,并在画布上进行颜料的混合和调试,表达出建筑的色彩美感。
3.创作实践–让学生设计一座自己心中理想的建筑,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让学生使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达,展示出自己对建筑美感的理解和表达。
总结回顾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品评与欣赏,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评价和改进建议。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评估1.考核学生对画家故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
2.考核学生在线条和色彩表达上的表现和技能。
3.给学生设计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和点评,了解学生对建筑美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情况。
教学拓展与延伸1.对于学生家乡或周边的多样性建筑,可以在学生的绘画上进行表达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地域特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故居》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画家故居课题:《画家故居》课业类型:欣赏课课时2教材分析: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为绘画史谱写乐章的画家,是他们不懈的创新,开辟了中国画的新纪元。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入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2.重点、难点。
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