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1.12 M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欣赏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作品。
1.2 教学内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介绍。
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
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评述的练习。
1.3 教学步骤介绍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评述练习。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的介绍。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步骤介绍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学生进行绘画材料的尝试和绘画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基本概念介绍。
学习使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3 教学步骤介绍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基本概念。
学生进行雕塑材料的尝试和雕塑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立体创作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应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设计和社会应用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
学习使用设计工具和材料。
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3 教学步骤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
学生进行设计工具和材料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和社会应用的实际项目,培养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章:综合与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2 教学内容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差异。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
观察不同的绘画主题,如自然、人物、建筑等。
2.3 教学步骤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实践。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绘画主题,并进行创作。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的创新程度和技巧运用。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立体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如塑造、雕刻等。
学习不同的立体创作形式,如浮雕、圆雕等。
观察不同的雕塑主题,如人物、动物、景观等。
3.3 教学步骤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实践。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雕塑主题,并进行立体创作。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雕塑立体创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
能够运用适当的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1.2 教学内容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介绍。
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评述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的欣赏。
教师展示几幅美术作品,学生运用评述方法和技巧进行评述。
1.4 作业与评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用适当的术语进行评述。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创作一幅具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2.2 教学内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介绍。
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学习。
创作一幅具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2.3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幅具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三章:雕塑与塑造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雕塑工具和材料。
掌握基本的雕塑技巧和表现方法。
创作一件具个人特色的雕塑作品。
3.2 教学内容雕塑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介绍。
基本的雕塑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学习。
创作一件具个人特色的雕塑作品。
3.3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雕塑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基本的雕塑技巧和表现方法。
学生进行雕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件具个人特色的雕塑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会运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介绍。
运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一课形的魅力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总第 1 课时主备人:张文杰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形的魅力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无规则—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总第 2 课时主备人:张文杰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形的魅力第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形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感受不同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