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用)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30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案标题:《秋歌,给暖暖》教学内容:诗歌赏析课程目标:通过赏析《秋歌,给暖暖》,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的抒情意境,理解诗歌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或朗读《秋歌,给暖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20分钟)1.教师解释诗歌背景:《秋歌,给暖暖》是中国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是关于秋天景色和情感的一首诗歌。
2.学生阅读诗歌文本:请学生读一遍诗歌文本,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中的意象。
4.全班讨论: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指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主题:《秋歌,给暖暖》主题是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通过诗歌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爱情的表达。
2.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抒情情感和节奏美感。
3.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帮助他们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
-诗人如何描绘秋天的景色?-诗人对暖暖的爱情表达是怎样的?-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代表了什么意义?第四步:诗歌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或景色,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写作,写一首描述秋天景色的诗歌。
2.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接触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了《秋歌,给暖暖》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诗歌赏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秋歌——给暖暖》写作特色
1.意象朦胧含蓄
《秋歌——给暖暖》创造了朦胧含蓄的意象。
诗歌虽然化用了很多古典的诗歌意象,但是其情绪是现代化的,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诗歌古典雅致而又意象朦胧,给人无限的遐想。
文中主体意象是“暖暖”。
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
2.妙用通感
通感手法的巧妙运用,给诗歌增加了韵味。
如“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琴韵原是只能通过听觉感知,诗人却以破碎形容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在古典的雅致中,感受一种破碎的惆怅,读之余味无穷。
精心校对版本。
《秋歌——给暖暖》(痖弦)赏析秋歌——给暖暖痖弦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①声远了暖暖雁子们也不在辽夐②的秋空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③了暖暖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1957年1月 9日【注释】①砧(zhēn):这里指捣衣用的石质垫板。
②辽夐(xiòng):辽远,广阔。
③十四行:即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
另一种类型称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10个音节。
【作者作品】痖弦,本名王庆麟,台湾著名诗人。
曾夺得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的桂冠,后来封笔,哑默至今。
痖弦的诗以敏锐的艺术感觉、优美的节奏饮誉诗坛,代表作有《秋歌》、《红玉米》、《我的灵魂》。
【课文赏析】这支“秋歌”的前三节,主要写秋的萧瑟:枯叶结束了在秋风中的颤抖,落了地,静卧在大地的怀里;荻花形销魄散,已从湖沼深情的秋波里消逝;初秋母亲召唤游子的捣衣声,已随时光的脚步远去;雁阵惊寒,早已飞过,辽夐的天空并未留下它们翅膀的痕迹;南国小小的山径,落寞得只剩马蹄踏花的印痕;北方幽幽的寺院,寂静得空余歌人破碎的琴韵。
但这一切,只是“我”的轻叹。
因为这秋歌里用了一连串轻灵纯美的意象,更因为“我”在吟咏秋意时,可以柔声地呼唤着暖暖。
第四节承上启下。
第一句总结了前三段所写的萧瑟秋意——“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第二句突出了暖暖:在秋的对面,在“我”的世界的另一边,暖暖婷婷而立;“我”虽满眼萧瑟荒凉,但“我”还有暖暖。
第五节卒章显志。
暖暖是驻守在“我”的内心的。
她不会随时光老去,她不会随秋风而逝;有了她,“我”的生命不会被秋霜冬雪冷却,“我”的世界不会被悲凉攻陷,“我”的灵魂的不会堕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