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3
有关校内新闻稿件写作及发布规范的说明(2)8.新闻报道要严把文字关,努力做到准确无误。
如报道学校各级领导讲话,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说”等中性词汇。
叙述应使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我们”、“我院”等第一人称。
(六)单位名称9.新闻标题中的部门和单位名称可使用简称;新闻正文中的部门和单位名称一般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再次出现时可使用简称。
10. 新闻稿件的题目和内容,工”、“工大”等(群众团体如工会、团委、学生会前可加“校”)等字眼,应代之以“我校”、“学校”,需特别指出的或引语除外。
单位名称后不加该单位所属部门、科室名称。
(七)排序11.新闻中涉及校外人物姓名,一般应在征求校内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酌情处理。
新闻中涉及校外两个以上人员排序时,一般应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12.新闻中涉及中央、省、市两个以上部门排序时,一般应以中央、省、市有关政府网站中部门排序为准。
13.新闻中涉及校内两个以上部门排序时,一般应根据新闻事件性质并参照学校机构排序的有关文件处理。
14.新闻中涉及校内两个以上人员排序时,校领导排序一般以学校主页中“学校领导”栏目为准,根据新闻事件性质并参照部门排序酌情处理。
(八)字数15.通讯类不超过3000字,言论类不超过1500字。
四、新闻发布的格式要求1.文字要求。
做好文字校对工作,确保新闻发布没有错字、多字、少字、语病、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存在。
2.新闻图片要求。
新闻稿件尽量配发相关图片,图片一般在1~3张,重要新闻稿件最好不超过6张。
图片内容要紧扣新闻主题,突出主要人物和新闻事件的进程。
图片要求清晰,色彩、亮度适中。
上传的图片宽度定为600像素。
一般以场景照片、动态照片为主,重要事件或人物需添加文字说明。
图片居中,与上下文空一行的距离,并与图片说明空一行的距离。
3.文中的小标题要居中、字体加粗。
并与上下文空一行的距离。
4.字体字号要求。
(包括小标题)。
【发布单位】:XX单位【发布日期】:XXXX年XX月XX日【通知正文】:各科室、各部门:为加强我单位差旅管理,规范差旅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公务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现将《XX单位差旅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我单位差旅活动,明确差旅审批、报销流程,加强差旅费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所发生的差旅费用。
三、制度内容(一)差旅审批1. 出差人员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出差申请,填写《出差审批单》,明确出差事由、时间、地点、人数、预算等。
2. 部门负责人对出差申请进行审核,确保出差事由合理、预算合理,并在《出差审批单》上签字同意。
3. 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由部门负责人将《出差审批单》报送至办公室审批。
4. 办公室对《出差审批单》进行审核,如有异议,退回相关部门重新申请。
5. 办公室审批通过后,将《出差审批单》返还给出差人员,出差人员凭《出差审批单》办理出差手续。
(二)差旅报销1. 出差人员返回单位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向财务部门提交差旅报销申请,并提供相关票据。
2. 财务部门对报销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票据真实、完整、合规。
3. 审核通过后,财务部门按照差旅费用标准进行报销。
4. 报销费用应在报销申请提交后的5个工作日内支付。
(三)差旅费用标准1. 交通费: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2. 住宿费:根据出差地点、级别、标准执行。
3. 伙食补助费: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4. 驻地内交通费:根据实际情况,经审批后方可报销。
四、监督管理1. 各部门应加强对差旅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出差事由合理、费用合规。
2. 办公室、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差旅费用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出差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告的特性与格式
通告是一种公告或通知,通常被用来向公众或特定的群体传达信息。
下面是通告的一
些特性和常见格式:
特性:
1. 公开性:通告通常是公开的,旨在向更广泛的人群传达信息。
2. 简洁明了:通告通常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使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表达要点。
3. 直接性:通告的语言通常直截了当,直接传达要点,避免冗长或模糊的描述。
4. 准确性:通告必须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错误或误导。
5. 及时性:通告通常关于当前或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尽快发布以确保信息迅速传达。
格式:
1. 标题:通告通常以一个清晰、简洁的标题开始,用于概括通告的内容。
2. 发布单位:通告应明确发布单位的名称,以使人们知道信息来源。
3. 日期和时间:通告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时间,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4. 主体内容:通告的主体部分应包含详细而清晰地描述要传达的信息,包括相关背景、要点和相关细节。
5. 联系方式:通告应提供发布单位的联系方式,以便读者可以提出问题或获得更多信息。
6. 署名:通告通常包括发布单位的署名,以确保信息的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通告的具体格式可能因不同的组织或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通告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因此格式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信息的清晰和易读。
上级发布通知的格式通知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管理工具,用于向下级单位或个人传达上级的指示、要求或决策。
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纪律。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上级发布通知的格式。
首先,通知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
标题应该使用精炼的语言,避免使用过长或模糊的词语,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通知的主要内容。
其次,通知的正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发布时间和地点:通知应该明确指出发布的时间和地点,以便下级单位或个人能够及时了解和接收通知。
2. 发布单位:通知应该清楚地标明发布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以便下级单位或个人能够及时与发布单位联系。
3. 接收对象:通知应该明确指明接收对象的范围,包括下级单位或个人的名称、职务或部门,以确保通知能够准确传达给相关人员。
4. 主要内容:通知的主要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
通知应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或指示,确保下级单位或个人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按照通知执行。
5. 附件和参考资料:如果通知涉及到附件或参考资料,通知应明确指出附件的名称、数量和具体内容,以便下级单位或个人能够及时获取相关资料。
最后,通知的结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签署人和签署日期:通知应该由发布单位的负责人签署,并注明签署日期,以确保通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盖章:通知应该由发布单位加盖公章,以确保通知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分发和执行:通知应该明确指出下级单位或个人应如何分发和执行通知,以确保通知能够准确传达和及时执行。
综上所述,上级发布通知的格式对于有效传达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纪律至关重要。
一个清晰、简明的通知格式能够帮助下级单位或个人准确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和要求,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协调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正确运用上级发布通知的格式。
新闻发布会流程介绍
1.填表申报:发布单位提前3天填报新闻发布会审批表,提交至新
闻办审批、备案
2.审批答复:区政府新闻办2个工作日内答复,并发布预告
3.如批准:则拟定方案:发布单位与区政府新闻办商定新闻发布会
工作方案(时间、地点、支持人、参会人员、议程安排、现场布置、媒体宣传、经费预算等有关事项)
4.准备材料:支持词、发布词、答记者问等材料,由发布单位撰
写,交区政府新闻办审定后,由发布单位负责打印。
5.布置会场:由发布单位负责,区政府新闻办指导
6.联络媒体:落实记者名单,沟通提问或报道事宜,由区政府新闻
办负责
7.通知参会:通知其他参会人员,由发布单位负责。
8.会议签到:新闻媒体由区政府新闻办负责,其他人员由发布单位
负责。
9.会后:整理发布会有关资料,适时在区政府及新闻网站公开,由
区政府新闻办负责。
一、总则为规范应急处置预案的发布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下统称“发布单位”)编制和发布应急处置预案。
三、预案编制与审查1. 发布单位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2. 应急处置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适用范围;(2)事件分类;(3)应急组织体系;(4)应急响应程序;(5)应急处置措施;(6)应急保障措施;(7)应急恢复与重建;(8)预案实施与培训。
3. 应急处置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提交给同级应急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四、预案发布时间规定1. 紧急情况下的预案发布:(1)发生突发事件,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发布相关信息。
(2)发布时间:自事件发生或发现之日起,应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应急预案。
2. 常规情况下的预案发布:(1)发布单位应按照以下时间节点发布应急处置预案:1)新编制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在编制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发布;2)修订后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在修订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发布;3)废止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在废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布。
(2)发布时间:应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预案的发布工作。
3. 特殊情况下的预案发布:(1)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重要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按以下要求发布:1)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在编制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发布;2)涉及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处置预案,应在编制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发布。
(2)发布时间:应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预案的发布工作。
五、预案发布方式1. 发布单位应通过以下方式发布应急处置预案:(1)政府网站、新闻媒体;(2)应急管理信息系统;(3)公开信箱、公告栏等。
单位信息发布管理制度1.制度目的为规范单位信息发布管理行为,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及时,同时保护本单位的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2.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信息发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宣传资料、新闻稿、广告、社交媒体、公告、通知等。
3.制度责任人(1)信息发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单位信息发布计划、编写信息发布手册、审核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等。
(2)信息发布审核人:负责审核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对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做出审查意见,并将审核记录进行备案。
(3)信息发布负责人:负责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并严格按照审核记录执行。
(4)信息发布执行人:负责具体执行信息发布工作。
4.信息发布标准(1)信息发布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夸大。
(2)信息发布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的规定,不得包含不良信息。
(3)如涉及公司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必须经过审核,并确保不泄露。
(4)信息发布负责人必须对信息发布的时间、地点、范围、形式进行严格管控,确保信息发布的不被误解或误传,做到信息发布有条理、有效和方便。
5.信息发布流程(1)信息发布申请与审核:信息发布执行人提交信息发布申请表,信息发布审核人审核信息发布申请表。
(2)信息发布计划制定:信息发布主管部门按照审核记录制定信息发布计划和编写信息发布手册。
(3)信息发布执行:信息发布负责人根据信息发布计划组织信息发布工作。
(4)信息发布校验:信息发布审核人对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做出校验意见,并将审核记录进行备案。
6.准则与要求(1)信息发布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
(2)信息发布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夸大。
(3)信息发布负责人要保证信息发布时间、地点、范围、形式的规划和控制,确保信息发布不被误解或误传。
(4)信息发布执行人必须按照信息发布计划执行,严格遵守审核记录和企业文化的要求。
7.制度执行与监督(1)本单位信息发布制度由信息发布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标准中发布单位与发布部门的区别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布单位指的是制定并发布标准的组织或机构,而发布部门则是发布单位中的具体部门或机构。
在标准制定中,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首先,发布单位是指负责制定标准并最终发布的组织或机构。
发布单位通常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标准化组织,如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行业标准化协会等。
发布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符合国家或行业要求的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发布单位通常由专业的标准化团队组成,包括标准化专家、技术人员等,他们负责制定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技术评审和审查,最终确定标准的最终版本。
与发布单位相对应的是发布部门,发布部门是发布单位中负责具体标准发布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发布部门通常是发布单位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类似于标准化工作的执行部门。
发布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发布单位的要求,负责标准的具体发布工作,包括组织标准稿件的排版、印刷、销售和推广等。
发布部门通常由专业的编辑、出版、销售等人员组成,他们负责确保标准的出版质量和效率,保证标准能够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发布单位负责制定标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发布部门则负责标准的实际发布工作,二者需要密切合作,确保标准的顺利制定和发布。
在一些大型标准化组织中,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可能分设在不同的部门或机构中,彼此独立但又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说,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在标准制定中扮演着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角色。
发布单位是制定标准的主体,负责标准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发布部门则是发布单位的执行部门,负责标准的具体发布工作。
两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确保标准的顺利制定和应用。
在标准化工作中,发布单位和发布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至关重要,是保证标准化工作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发布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文号】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46号【发布日期】 2011-01-14【生效日期】 2011-06-01【效力】【备注】《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1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黄奇帆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第三节食品摊贩第三章食品检验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条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部署、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4-02-27
【生效日期】1984-0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3);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4);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成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长度│米
│m
质量│千克(公斤)
│kg
时间│秒
│s
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
│cd
┴─────
表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平面角│弧度
│rad
立体角│球面度
│sr
─┴──────
表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其他表示式例
─────────────┼──────┼────┼────────────
频率│赫(兹)│Hz│s的-1次方
力;重力│牛(顿)│N│kg·m/s的2次方
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Pa│N/m的2次方
能量;功;热│焦(耳)│J│N·m
功率;辐射通量│瓦(特)│W│J/s
电荷量│库(仑)│C│A·s
电位;电压;电动势│伏(特)│V│W/A
电容│法(拉)│F│C/V
电阻│欧(姆)│Ω│V/A
电导│西(门子)│S│A/V
磁通量│韦(伯)│Wb│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T│Wb/m的2次方
电感│亨(利)│H│Wb/A
摄氏温度│摄氏度│℃│
光通量│流(明)│lm│cd·sr
光照度│勒(克斯)│lx│lm/m的2次方
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Bq│s的-1次方
吸收剂量│戈(瑞)│Gy│J/kg剂量当量│希(沃特)│Sv│J/kg
─────────────┴──────┴────┴────────────
表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
────────
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
─────┼────────┼─────┼─────────
────────
│分│min│1min=60s
时间│(小)时│h│1h=60min=3600s
│天(日)│d│1d=24h=86400s
─────┼────────┼─────┼─────────
────────
│(角)秒│(″)│1″=(π/648 000)rad
│││ (π为圆周率)
平面角│(角)分│(′)│1'=60″=(π/10 800)rad
│度│(°)│1°=60'=(π/180)rad
─────┼────────┼─────┼─────────
────────
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1r/min=(1/60)s的-1次方
─────┼────────┼─────┼─────────
────────
长度│ 海里│n mile│1n mile=1852m
│││(只用于航程)
─────┼────────┼─────┼─────────
────────
│││1kn=1n mile/h
速度│节│kn │=(1852/3600)m/s
│││(只用于航行)
─────┼────────┼─────┼─────────────────
质量│吨│t │1t=10的3次方kg
│原子质量单位│u │1u≈1.660 565 5×10的-27次方kg
─────┼────────┼─────┼─────────────────
体积│升│L,(1)│1L=1dm的3次方立方米=10的-3次方立
│││方米
─────┼────────┼─────┼─────────────────
能│电子伏│ eV│1eV≈1.602 189 2×10的-10次方J
─────┼────────┼─────┼─────────────────
级差│ 分贝│ dB│
─────┼────────┼─────┼─────────────────
线密度│特(克斯)│ tex│1tex=1g/km
─────┴────────┴─────┴─────────────────
表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
所表示的因数│词头名称│词头符号
─────────────┼────────────┼───────────
10的18次方│ 艾(可萨)│E
10的15次方│拍(它)│P
10的12次方│太(拉)│T
10的9次方│吉(咖)│G
10的6次方│兆│M
10的3次方│千│k
10的2次方│百│h 10的1次方│十│da 10的-1次方│分│d 10的-2次方│厘│c 10的-3次方│毫│m 10的-6次方│微│u 10的-9次方│纳(诺)│n 10的-12次方│皮(可)│p 10的-15次方│飞(母托)│f 10的-18次方│阿(托)│a
─────────────┴────────────┴───────────
注:1.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
2.<>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3.()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4.角度单位度分秒的符号不处于数字后时,用括弧。
5.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1为备用符号。
6.r为“转”的符号。
7.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8.公里为千米的俗称,符号为km。
9.10的4次方称为万,10的8次方称为亿,10的12次方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