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三字经”——以《长相思》《泊船瓜洲》教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3.62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人教9册《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本文是关于人教9册《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单元导入】故乡,一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乡情是游子的眷恋,款款的乡意是醇香的浓茶。
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记的还是故乡情。
细细品味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你们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对比阅读后,你们还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比如,从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从回忆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喜欢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
”你们都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古诗词三首【知识在线】一、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luòyángyúshùhépànwénzhàng二、判一判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判“√”。
1、《泊船瓜洲》写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2、《秋思》《长相思》都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长相思》是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
()三、说一说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风一更,雪一更,。
四、理一理在下面的诗句中,有四句属于同一首诗,请理出来,说出诗题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间小溪泛尽却山行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钟山只隔数重山两个黄鹂鸣翠柳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悲不见九洲同【思维体操】五、课文在线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书:a、装订成册的著作;b、信;c、文件;d、写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
()(2)欲作家书意万重。
()(3)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套黑乌鸦的系列丛书。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教案教学设计张敏【教学要求】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1、教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至今,从未间断。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画出不懂的问题。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
(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古诗词三首授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经过看说明,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马虎,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意思。
4、领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推断作者是经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授课重难点:领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推断作者是经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授课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授课时间:两课时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1、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
泊:停船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当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听闻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当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1、齐读古诗2、生根听闻明理解整首诗的马虎。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领悟诗情:人在途中,心系家乡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诚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
(板书: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聚会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望给象征着聚会的明月吧!三、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秋思》一、复习导入1、背诵《驳船瓜洲》。
2、北宋王安石在《驳船瓜洲》中倾诉了自己还未远离他乡,就希望着回家之时,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中感情寄望在象征着聚会的明月身上。
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诗人又是看到什么想起自己的故乡呢?3、读课题,释题,知诗人。
二、学习古诗1、齐读古诗,学习生字“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9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幻灯片)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
)“瓜洲”是在什么地方?(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
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
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陈学应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教案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一、学习《泊船瓜州》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⑴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⑴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⑶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同桌互读,练说。
⑸指数名学生说。
⑹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⑽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一、学习《泊船瓜州》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⑴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⑴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⑶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同桌互读,练说。
⑸指数名学生说。
⑹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⑽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