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14.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59张)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59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37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山东刘秀珍【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备考指要】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们的思想探索呈现出西方化和反西方化的两个面相:迎受西方现代性而变革传统,抵抗西方侵略性而复兴民族。
他们对西方认识经历了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变化,他们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层面。
虽然这些先进的思潮都曾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
2.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考点1 “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倡导者──《海国图志》(1)林则徐:近代中国__________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编编撰成《________》,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阐述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
考点2 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的形势。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3.严复说:“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他认为西方各国“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严复认为( )4.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5.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华夷之辨”的需要7.19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
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
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单选题1.梁启超说:“假如从历史上抽掉几个最伟大的名字,或者某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心态有所不同,那么历史的而貌也就会大为不同。
”据此可知粱启超()A.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B.与康有为等依靠光绪皇帝进行变法C.与立宪派积极响应武昌首义D.发表《异哉所谓固体问题者》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2.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A. 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B. 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 号召人们顺应优胜汰无所作为D. 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3.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B.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 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4.1893年,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列举了大量生物进化论的通俗比喻,对人类“优胜劣汰”观进行了批判。
严复将其前半部分“翻译”为《天演论》,提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
在此严复()A. 择取西学理论宣传维新B. 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C.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D. 借助儒学反对君主专制5.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
据此可知中国()A. 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 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 近代外交的屈辱性D. 奉行传统外交理念6.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A. 属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B. 旧民族主义的局限不免带来认识上和论说上的混乱C. 由清未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D.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12.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专题概览[考纲要求] 1.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魏源⎩⎪⎨⎪⎧ 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洋务派⎩⎨⎧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微点拨] 正确认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的“师夷”体现了其思想的开放性,“制夷”体现的则是其爱国性,二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3.影响⎩⎪⎪⎨⎪⎪⎧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 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 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 主流。
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 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 国真正强盛起来。
[微点拨] 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二、维新思想成熟(君主立宪)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