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详解及实例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42.19 KB
- 文档页数:7
微灌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微灌工程是一种以微量水分滴灌、喷灌、雾化等方式进行农田灌溉的技术。
通过微灌系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精确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微灌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工程的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微灌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1 工程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微灌工程的设计工作。
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确定灌溉区域的划分、水源的选择、管道的布设等设计参数。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土壤的类型、作物的需水量、地形地貌等因素,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2 材料准备进行微灌工程施工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主要包括滴灌管、喷灌头、连接器等。
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腐蚀性、耐压性、耐用性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2.3 施工人员培训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流程、材料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范等。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3. 施工流程微灌工程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土地准备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农田进行土地准备工作。
包括平整土地、清除杂草、清理农田中的障碍物等。
确保农田的表面平整和通畅,便于施工操作和管道敷设。
3.2 管道敷设管道敷设是微灌工程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灌溉系统的效果。
在进行管道敷设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管道的路径和布设方式。
一般情况下,管道敷设采用蜿蜒曲折的方式,保证水分能够均匀分布到每个作物根系区域。
3.3 连接设备在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连接设备的安装。
包括滴灌头、喷灌头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
在连接设备时,需要注意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固,以避免因连接不牢固而发生漏水等问题。
3.4 进行试验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主要是检查管道的压力是否正常、滴灌头或喷灌头的喷水是否均匀等。
灌溉实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灌溉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实验效率,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灌溉实验中心的所有实验活动,包括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设备的运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所有相关环节。
第三条灌溉实验中心负责对本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实验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实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等。
第五条实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并且对实验活动负有连带责任。
第六条实验设备的管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并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七条实验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保障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实验设备的管理第八条实验设备的管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更新等。
第九条实验设备的采购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要求提供合格证明和质检报告。
第十条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当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十一条实验设备的更新应当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必须符合实验中心的要求和标准。
第十二条实验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的,应当及时报修并且停止使用,待维护人员检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三章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第十三条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必须穿戴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具,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第十四条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并且禁止随意更改实验设备的参数或者操作方式。
第十五条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危险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实验,并且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第十六条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应当密切注意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且停止使用实验设备。
第四章实验活动的组织和协调第十七条实验活动应当由专门的实验组织协调人员进行统一调度和组织,保障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微喷灌溉施工方法一、引言微喷灌溉是一种常用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喷头将水雾状喷洒到作物根部,能够有效地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本文将介绍微喷灌溉的施工方法,包括喷头布置、管道敷设、水源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喷头布置1. 喷头的布置密度微喷灌溉的喷头布置密度直接影响到灌溉效果。
一般来说,喷头的间距应根据作物的栽培方式和生长特点来确定。
例如,对于较大的农田作物,喷头的间距可以适当加大,而对于果树等需要较为密集灌溉的作物,喷头的间距则应适当缩小。
2. 喷头的高度喷头的高度一般应与作物的根系分布相匹配,以确保水雾能够充分覆盖作物的根部。
在布置喷头时,应注意避开作物的叶面,避免直接喷洒到叶片上,以免引起病害。
三、管道敷设1. 管道的选择微喷灌溉系统中的管道应选择优质的塑料管材,如PVC管或PE管。
这些管材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能够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 管道的敷设方式管道的敷设方式应根据地形地势和作物的分布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地下敷设或地上敷设的方式。
地下敷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管道受损的风险,但施工较为复杂;地上敷设则施工简单,但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四、水源选择1. 自流水源对于有自流水源的地区,可以直接利用自流水进行微喷灌溉。
在选择自流水源时,应注意水质的清洁程度和适用性,以及水源的稳定性和供水能力。
2. 泵站供水对于无自流水源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泵站将水源引入到微喷灌溉系统中。
在选择泵站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面积来确定泵站的供水能力。
五、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微喷灌溉施工之前,应首先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确定灌溉区域、布置方案等。
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地的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土地、清除杂草等。
2. 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喷头的固定和调试,确保每个喷头的喷洒范围和喷水量均匀一致。
此外,还应注意管道的连接和密封,以防止漏水和渗漏。
六、总结微喷灌溉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能够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大棚温室蔬菜灌水使用大水灌溉,存在着用水量大、病虫害严重、降低室温、影响蔬菜品质等缺点。
随着人们要求食用更安全、有营养的高品质蔬菜的趋势,微水灌溉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菜农所采用。
下面中国农资网就微灌和大水灌溉进行一下分析:大水灌溉和双翼软管微滴灌两种技术简介:大棚渗水灌溉是大棚渗水灌溉在全国各地试验,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其做法为:用管径为10—15毫米、管壁上扎有间距为35厘米、孔径为12毫米的水平单眼塑料细管做毛管,每1米间距布设1条,埋入地下8—10厘米土壤中,两侧种植蔬菜。
毛管首部与管径为38毫米的塑料支管用三通连接,支管首部安装同径闸阀并与水源接通。
蔬菜灌溉时开启闸阀即可。
这种灌水方法,棚内设施投资约需570元/亩,是一项人人会做,家家能用的廉价灌溉新技术。
双翼软管微滴灌是使用双翼软管微灌带作灌水器,广泛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等小面积田地,一家一户单独作用,符合目前我国农村现状。
棚内灌水系统应该如何布置,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一般为南北向,种植畦较短,因而灌水毛管的布置长度一般为6—8米,而支管布置为东西向,长度为日光温室长度。
日光温室内蔬菜种植一般为每一双垄铺一地膜,地膜下设一条毛管或微灌带,有时也布置两条毛管。
双垄的中心距常为1米左右,因而典型的滴灌毛管布置间距为1米。
管径一般选用支管为25—40毫米,毛管选用10—5毫米。
供水设施可在大棚首建池或使用能为大棚灌水提供一定压力和调蓄能力的集中供水设施。
在棚内首部安装控制阀,对集中供水还需安装计量水量的水表。
大棚日光温室蔬菜灌水用滴、渗灌(统称微灌)主要有以下优点: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20%左右,可大大减少蔬菜病虫害。
使用微灌几乎不会引起地温下降,有利于作物生长。
微灌灌水还可结合施肥,把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
微灌比大水漫灌节水50%—90%,节能30%。
微水灌溉,病虫害少,用药就少,食用蔬菜安全且品质好。
使用微灌技术,大棚蔬菜成本降低,可提高收入30%—60%。
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核心提示: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施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的土壤,经常维持较低的水压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微灌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器的工作压力一般为50~150千帕;灌水均匀度高,可达80%~90%以上;增产,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
但微灌系统投资一般要远高于地面灌;灌水器出口很小,易堵塞,故对过滤系统要求高。
微灌系统组成: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量测仪表等。
微灌系统形式: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
一、小管出流灌溉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国产微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灌水器易被堵塞的难题和农业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打破微灌灌水器流通的截面通常尺寸,而采用超大流道,以塑料小管代替微管滴头,并辅以田间渗水沟,形成一套以小管出流灌溉为主体的符合实际要求的微灌系统。
小管出流灌溉是利用4毫米的小塑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以细流(射流)状局部湿润作物附近土壤。
对于高大果树通常围绕树干修一渗水小沟,以分散水流,均匀湿润树周围土壤,小管灌水器的流量为80~150升*/小时。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堵塞问题小,水质净化处理简单;(2)施肥方便;(3)省水;(4)适应性强;(5)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该技术特别适合于果树的灌溉。
二、滴灌整个系统从首部输配水管网至灌水器,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比较国内外各家产品的性能做出合理设计和最佳组合。
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滴灌灌水器的流量为2~12升*/小时。
滴灌与其他灌溉方式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蒸发损失小;(2)因为是局部湿润土壤,省水;(3)可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进行自动控制;(4)可结合灌溉施肥,打药;(5)不板结土壤,改变作物根部环境;(6)因适时适量灌水,可达到增产、优质的效果。
微喷灌工程管护制度一、引言微喷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采用微型喷头进行均匀细微的喷洒,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
为了保障微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管护制度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微喷灌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管护制度,以确保微喷灌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微喷灌系统的设计1. 灌溉水源:微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从水源出发,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根据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源。
同时,要充分考虑供水管道的输水能力和流量波动情况,保证水源的稳定性。
2. 管网设计:微喷灌系统的管网设计应考虑到灌区内各个角落的水力平衡和压力均衡,减小管道阻力和泄漏,避免过大的管道弯曲和压力损失。
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合理设置管道布置方案,确保灌区内各处的灌水均匀性。
3. 喷灌器具选择:在微喷灌系统设计中,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微喷喷头和灌水配件,保证灌溉水分均匀喷洒到每一颗植物的根部。
同时,要考虑到喷头的耐磨性和防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
4. 控制系统设计:微喷灌系统的设计中应包括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自动灌溉的精准控制,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植物需水量进行智能调节,提高灌溉效率和节水效果。
同时,要设置灌区内的阀门和水表等设备,便于运行和维护。
5. 安全设施设计:在微喷灌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灌区内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如防洪设施、防污染设备和紧急停机装置等,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灌水事故和意外发生。
三、微喷灌系统的安装1. 管道安装:微喷灌系统的管道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管道的连接牢固和密封性良好,避免管道漏水和压力损失。
要注意管道的埋设深度和坡度,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和结霜。
2. 喷头安装:微喷灌系统的喷头安装要根据设计要求定位和固定,确保灌水均匀喷洒到每一颗植物的根部,避免浪费水源和影响灌溉效果。
要注意调节喷头的灌水量和喷射方向,适应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需求。
微灌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等。
以下是微灌工程施工方案的一个范例。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农场微灌工程,主要包括500亩农田的微灌系统建设。
微灌系统包括水源首部、输水管道、滴灌带等。
水源首部选择潜水泵,水泵流量为25m³/h,扬程为30m。
输水管道采用PE管道,直径为110mm,滴灌带采用PE管,直径为16mm。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根据设计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标准。
2. 材料准备:提前采购所需的PE管道、滴灌带、水泵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
3. 设备准备:准备挖掘机、推土机、吊车、PE管热熔机、剪刀、扳手等施工设备。
4. 人员准备:组织具有相关经验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水源首部施工:首先挖设泵坑,安装潜水泵,连接电源电缆。
然后安装压力表、流量计等监控设备。
2. 输水管道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管道沟槽,管道铺设顺序从水源首部向农田方向进行。
管道铺设完毕后,进行试压,检查管道是否漏水。
3. 滴灌带施工:将滴灌带铺设在农田内,滴灌带间距均匀,确保灌溉效果。
4. 回填及夯实:管道施工完成后,进行回填,回填土要分层夯实,确保管道安全。
四、施工安排1. 施工队伍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水源首部、输水管道和滴灌带的施工。
2. 施工顺序:首先进行水源首部的施工,然后进行输水管道施工,最后进行滴灌带施工。
3. 施工时间为每天8:00-18:00,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进度计划1. 第1-3天:完成水源首部的施工。
2. 第4-6天:完成输水管道的施工。
3. 第7-10天:完成滴灌带的施工。
4. 第11-15天:进行系统调试,确保工程质量。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详解及实例说明典型滴灌系统示意I水泵/_r 腿肥设备MB"I控tl 器* ; •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1、收集资料首先要手机当地气象资料,包括常年降水量、降水月分布、气温变化、有效积 温等。
其次要收集主要作物种植资料,包括播种期、需水特性、需水关键期及根系 发育特点、种植密度、常年产量水平等。
最后要收集土壤资料,包括土壤质地、田 间持水量等。
2、确定微灌灌溉定额灌溉的目的是补充降水量的不足,因此从理论上讲,微灌灌溉定额就是作物全 生育期的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差值。
表示为:式中:W 总 灌溉定额(mm 或m 3); P w 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mm 或m 3);R w 作物全生育期的常年降水量(mm 或m 3) 过邂誥 阀门 増n 泵一 :二」阀门、反坤洗迈遞系统r r ■浦灌苦确定日光温室的灌溉定额时因为没有降水量,主要考虑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P w,可以通过作物耗水强度计算。
P w =(作物日耗水量x生育期天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水定额主要依据土壤的存贮水能力,一般土壤存贮水量的能力顺序为:黏土 >壤土〉砂土。
以每次灌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计算,黏土的灌水定额最大,其次是壤土、砂土。
灌水定额计算时需要土壤湿润比、计划湿润深度、土壤容重、灌溉上限与灌溉下限的差值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参数。
3、确定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通常以m 3/亩或mm 表示。
每次灌水量因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和土壤现时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每个作物生育阶段的灌水定额都需要计算确定。
灌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为:M = 1000< ph Y (B max- 0min )/ vj p式中:M ——灌水定额(mm );p ——土壤湿润比(% ),参见表1-1 ;h ——计划湿润层深度(mm );Y——土壤容重(g/cm 3),用于计算该土壤中土壤重量,因为田间最大持水量为重量含水量;9max ――灌溉上限,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表示(%),下同;0min 灌溉下限(% );n――灌溉水利用系数,微灌条件下一般选取0.9〜0.95 ;p——灌溉水的密度,一般取1.0g/cm 3;1000 ―― 单位换算,将米换算为毫米。
4、确定灌水时间间隔灌水时间间隔取决于上一次灌水定额和作物耗水强度。
当作物确定之后,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要想获得相同的产量,总的耗水量相差不会太大,所以灌溉频率应该是砂土最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小,灌水时间间隔应该是黏土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小。
灌水时间间隔(灌水周期)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T=M/E式中:T――灌水时间间隔(d );M 上一次灌水定额(mm );E——作物需水强度或耗水强度(mm/d );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不同,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也不同,表1-6 提供了一些果树、蔬菜作物的耗水强度。
在实际生产中,灌水时间间隔可以按作物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分别计算。
灌水时间间隔还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露地栽培的条件下,受到自然降水的影响,灌水时间间隔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干旱少雨阶段的微灌管理。
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灌水时间间隔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在遇到低温时,作物耗水强度下降,同样数量的水消耗的时间延长。
遇到高温时,作物耗水强度增加,同样数量的水消耗的时间缩短,因此,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气候和土壤含水量来增大或缩小灌水时间间隔。
5、确定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是指完成一次灌水定额时所需要的时间,也简介地反映了微灌设备的工作时间。
在每次灌水定额确定之后,灌水器的间距、毛管的间距和灌水器的出水量都直接影响灌水延续时间。
计算公式为:t=w S e S r /q式中: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w ——灌水定额(mm );S e――灌水器间距(m);S r ---- 毛管间距(m);q --- 灌水器流量(L/h )。
对应成龄果树,一棵树安装n 个滴头灌溉时,则式中S e 为果树的株距(m ),S r 为果树的行距(m )。
6、确定灌水次数当灌溉定额和灌水定额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灌水次数了。
用公式表示为:灌水次数=灌溉定额/灌水定额采用微灌时,作物全生育期(或全年)的灌水次数比传统地面灌溉的次数多,并且随作物种类和水源条件等而不同。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直接影响灌水次数。
应根据墒情监测结果确定灌水的时间和次数。
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微灌计算应用时,可以根据作物生育期分别确定灌水次数,累计得出作物全生育期或全年的灌水次数。
7、确定灌溉制度根据上述各项参数的计算,可以最终确定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某种作物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使作物的灌溉管理用制度化的方法确定下来。
由于灌溉制度是以正常年份的降水量为依据的,在实际生产中,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需要根据当年的降水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实例:番茄日光温室栽培滴灌方案日光温室中由于不受降水量的影响,滴灌方案制定时主要考虑作物的需水特性、滴灌管的供水能力、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栽培技术和灌水深度等。
由于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不同,计算灌水定额时要分段计算。
1 、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在日光温室中种植番茄,品种为L402 ,目标产量10000kg/ 亩。
种植行距80~90cm ,小行距60cm ,每畦栽两行,株距30cm ,每亩定植2800~3000 株。
系统首部在日光温室内东(或西)侧时,采用©40mm的PE管作支管,东西向铺设;用©16mm (或©12mm )、滴头间距为30cm的内镶式滴灌管,滴头流量2.5L/h 。
每行作物一条毛管,南北顺作物铺设。
土壤湿润比为90% ,土壤容重1.49g/cm 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 。
番茄的生长周期:幼苗期40d ,幼苗到开花结果期约为15d ,结果采收期约150~180d 。
番茄日耗水量:苗期0.5mm/d ,开花到结果期:1.46mm/d ,结果采收期:2~3mm/d 。
2、苗期灌溉定额、灌水定额、间隔时间、延续时间和灌水次数苗期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5% ,计划湿润深度为0.2m 。
(1)计算灌溉定额W 苗总=P w -R w 日光温室不受降水的影响,决定苗期灌溉定额的因素就是苗期的作物需水量。
通过计算,总需水量为:W=(作物日耗水量X苗期天数)/微灌水利用系数=0.5 X 40/0.95=21 (mm )(2)计算灌水定额M=1000 x土壤湿润比x计划湿润深度x土壤容重x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x(适宜相对持水率上限-适宜相对持水率下限) / 微灌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的密度M=1000 x 90%x 0.2 x 1.49 x 25% x-6(08%5%)/0.95/ 1 .0 = 1 7.6(mm) 将灌水量单位由mm 转化为m3,M 2= 1 7.6/ 1 0 0 0*666.7= 1 1 .7m 3/亩,取整数12 立方米/亩。
(3)计算灌水时间间隔T=上次灌水定额/作物日耗水量二仃.6 - 0.5=35.2,四舍五入法取35天。
(4)计算灌水延续时间t=灌水定额x滴头间距x毛管间距/ (微灌水利用系数x滴头流量)=17.6mm x 0.3m x 0.7m/(0.95 x 2.5L/h )=1.56 ( h)(5 )计算灌水次数灌水次数二灌溉定额/灌水定额=W/M=21 - 17.6=1.19 (次) 2次(仅限于当季第一个生育期) ,需与下一生育期耦合。
根据计算结果,苗期进行灌水2 次,灌水间隔为35 天,每亩灌水定额为12 立方米。
本生育周期余5 天,这5 天耗水量=5 x 0.5=2.5mm ,剩余水=1量7.6- 5x0.5=15.1mm 。
3、开花到结果期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延续时间、间隔时间和灌水次数开花结果期日耗水量为1.46mm/d ,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85% ,计划湿润深度为0.3m 。
(1 )计算灌溉定额W 苗总=P w -R w 日光温室不受降水的影响,决定苗期灌溉定额的因素就是苗期的作物需水量。
通过计算,总需水量为:W=(作物日耗水量x开花结果期天数)/微灌水利用系数=1.46 x 15/0.95=23 ( mm )(2)计算灌水定额M=1000 x土壤湿润比x计划湿润深度x土壤容重x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x(适宜相对持水率上限-适宜相对持水率下限) / 微灌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的密度M=1000 x 90%x 0.3 x 1.49 x 25%x-6(58%5%)/0.95/1.0=21.2(mm) 将灌水量单位由mm 转化为m3,M2=21.2/1000*666.7=14.1m 3/亩,取整数14 立方米/亩。
(3)计算灌水时间间隔T=上次灌水定额/作物日耗水量=21.2 - 1.46=1415,取(5天。
上一生育周期剩余水量=17.6- 5x 0.5=15.1mm ,上一生育期最后一次灌溉在本生育周期还可维持天数=15.1 - 1.46=1001天,,本生育期第10天灌溉,灌水定额21.2mm ,余五天,耗水量为5*1.46=7.3 ,余量为21.2- 7.3=13.9mm 。
(4)计算灌水延续时间t=灌水定额X滴头间距x毛管间距/ (微灌水利用系数x滴头流量)=21.2mm x 0.3m x 0.7m/(0.95 x 2.5L/h )=1.87 ( h)(5 )计算灌水次数灌水次数二灌溉定额/灌水定额=W/M=23 - 21.2=1.08 (次)1次,需与上、下一生育期耦合。
根据计算结果,开花结果期进行灌水1 次,每亩灌水定额为14 立方米。
本生育期第10 天灌溉,灌水定额21.2mm ,余五天,耗水量为5*1.46=7.3 ,余量为21.2-7.3=13.9mm 。
4、结果采收期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时间间隔和灌水次数结果采收期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2%~95% ,计划湿润深度为0.3m 。
前3 个月作物日耗水量取2mm/d ,后2 个月取3mm/d 。
(1 )计算灌溉定额W 苗总=P w -R w 日光温室不受降水的影响,决定苗期灌溉定额的因素就是苗期的作物需水量。
通过计算,总需水量为:前3个月灌溉定额W=(作物日耗水量X结果采收期天数)/微灌水利用系数=2 X 90/0.95=189.5 ( mm )后2个月灌溉定额W=(作物日耗水量X结果采收期天数)/微灌水利用系数=3 X 60/0.95=189.5 ( mm )(2 )计算灌水定额M=1000 X土壤湿润比X计划湿润深度X土壤容重X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X(适宜相对持水率上限-适宜相对持水率下限) /微灌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的密度M=1000 X 90%X 0.3 X 1.49 X 25%X-7(29%5%)/0.95/1.0=24.3(mm) 将灌水量单位由mm 转化为m3,M2=24.3/1000*666.7=16.2m 3/亩,取整数16 立方米/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