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专题整合7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专题七 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并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1)鸦片战争(2)《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丑条约》二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19世纪中期,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并于1871年占领伊犁。
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第2讲辛亥革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合肥质检)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选B。
随着近代商会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自由等观念不断发展,这样就有利于民主革命进程的发展,故B项正确;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洋务运动后期即已出现,故A 项错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A.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D。
由材料“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
该漫画反映了( )A.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B.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C.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D.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解析:选B。
据图片有人听见“逊位”的声音,结合标题“但闻心语响”可知,民众期待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新的社会,故选B项。
4.(2019·清远期末)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第5讲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并不断深化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2.具体表现:(1)政治上: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
(2)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开始步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继出现和并存。
3.考点解读1.政治上:注意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影响。
注意掌握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的背景、概况、作用等。
2.经济上:注意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背景、表现、特点、作用。
3.思想上:注意分析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影响。
高考真题探究考点探究一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例题1】(2013·天津)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例题2】(2013·新课标全国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例题3】(2013·广东)“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例题4】(2013·海南)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