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剧本甲午中日战争【实用】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一起看看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重,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知识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体现在什么事件上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引出今天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顾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示课件)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情景剧历史剧本《戊戌变法》第一幕:公车上书第一场:XXX拜师旁白: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遭到了世界列强的侵略的欺辱。
尤其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XXX、XXX、XXX忧国忧民的维新派人士掀起维新运动。
时间:1893年一天地点:XXX为家人物:XXX、XXX等XXX(上场):有人在家吗?XXX(正在屋中写字,听到声音忙放下笔):快请进来!XXX(拱手):在下XXX,XXX大名,XXX前来拜访,还请多原谅!XXX(起身离开书桌,拱手相迎):XXX不必客气,不知公子有何事来访?XXX:在下仰慕先生学问,特来请教。
XXX:噢!不知XXX都读过什么书呢?XXX(得意地):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研究过诗词格赋……XXX(打断):恕我直言,公子读的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XXX(惊讶地):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不都是这样走的吗?XXX:那是从前。
如今XXX,四万万同胞时刻蒙受着入侵者铁蹄的血腥蹂躏。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XXX:先生,外国有哪些变法的例子呢?请说来听听。
XXX:纵观欧美列强,都是因变法才得以强盛,就连那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大之路;而一代古国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所以我大清如要强盛,也须变法。
XXX:先生,作为一介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XXX: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拿起手中的笔,上书天子。
请求变法,报效祖国,走维新图存之路。
XXX:先生所言令人感动,亦使我茅塞顿开,愿拜先生为师,学维新之学。
(跪地行礼)先生请受弟子一拜!我愿追随先生著书立说,拯救国家之危局。
第二场:公车上书旁白:1894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XXX、XXX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高一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的第五节。
我的说课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
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在这以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它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结果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对战争的过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4.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让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背景。
(2).对战争的经过结合战争示意图,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让学生前后融会贯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标落实课程标准课标细化课标分解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激情投入,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
二、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1. 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代史又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堂堂泱泱大国一次次地承受着西方侵略所带来的侮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竟然败给了“蕞尔小国”小日本。
这可以说是对东方大国最后一点体面的摧毁。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打出第1张幻灯片(一)预习案◆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公车上书剧本拟定参演;康有为梁启超翁同龢谭嗣同翁同和的学生(以下简称A)路人甲众举人翁同和家的管家旁白: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群情激愤,几个爱国分子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的出路。
(众举人上)(人数看情况)众举人:(愤怒地)还我台湾!(退)(翁同和,A上)A :将出笼这个马关条约的最后通牒本,李鸿章自然有责任。
不过学生以为将这天大的责任,全推到李鸿章一个人身上,恐怕......不公平啊。
翁同和:你们几个都是我的亲信弟子,我今天就把话挑明,我们和李鸿章之间绝不是什么党同伐异,也不是什么权力争斗,事关国家兴亡,社稷存亡。
(提高音量,威严的)我等不挺身而出,更有谁人!更加上天赐良机,要整,就把他整垮!叫他永无翻身之日。
整垮了李鸿章,朝堂之上,我们才能说得起话啊。
皇上才能挺直腰板办事。
这样,也才能从根本上挽救国家啊!(此时手握拳,甩几下)管家:(恭敬)康有为求见。
翁同和:跟他说,不见。
(翁同和,A退,康有为上)管家:南海先生,我家老爷说啦,无论有什么折子,请通过工部转呈办理,不必直接找他。
康有为:还是烦请老人家再通报一声,我这万言书,如果没有翁师傅的转呈,是不能上大天聪的。
管家:听说举子们都在督察院那边,呈递请愿书呢。
南海先生,南海先生,您何必舍近求远呢?康有为:老人家,我这万言书,绝不仅是请愿书啊!再说这远近,恐怕没有比翁师傅上大更近的路了吧。
管家:只要能够上达,远也是近;如若不达,近也是远。
对不住了,南海先生。
(把道具万言书还给康有为)康有为:(拿过万言书,叹一口气)(管家退,梁启超,谭嗣同上)梁启超:老师,老师,可算找到您了。
康有为:你们怎么来了?谭嗣同:弟子们都快急死了,日本那边的事都核准了,举子们都去了督察院,恐怕要出事。
梁启超:弟子们都急着请老师示下,咱们该怎么干?康有为:士气可用,走!谭嗣同梁启超:(齐声)好!(康有为等下,众举人上)路人甲:(愤怒,希望有一个道具牌牌)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导图】]【微试题】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B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答案:D]]3.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4.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
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
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
甲午中日战争(节录)
旁白: 19 世纪末,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大盛。
为了解决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
侵略成性的日本统治集团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师——中国。
发动了一场旨在侵吞土地,掠夺财富的罪恶战争⋯⋯
第一幕:求和基调
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左宝贵叶志超等人
地点:坤宁宫西暖阁
时间: 1894 年夏
李鸿章:启禀太后,中日开战,前方战事吃紧,海军衙门上来奏折,要求增加海军军费,
以供战需。
慈禧:哦,那就拨一些过去吧。
李鸿章:是,可前一时期,各国赔款刚付清,所以国库紧张万分,海军大臣恳请⋯⋯恳请⋯⋯
(李鸿章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面带难色)
慈禧:恳请什么呀?
李鸿章:恳请太后把办60 大寿庆典维修颐和园的费用暂时移挪一用?
慈禧:什么?(把眯着的双眼猛的睁开)要挪掉这笔银子!哼!(站起,来回渡步,后
背对李鸿章站定)我好不容易办个寿宴,现在竟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告诉他们不可能,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以后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满面怒容)与日本之战,能和则和,我可不要
到时让我没了好兴致!
李鸿章:是,太后,臣一定照办!(缓缓退出)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议事厅)
李鸿章:各位将军,中日虽然交战,但是,仍然要以和为贵,国际友人正在帮我们调停,
能不战最好不战。
当前我方,应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更何况过些时日老佛爷就要搞“万寿庆典”。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可不要坏了她老人家的好兴致啊!
左宝贵叶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齐声)
第二幕:平壤失守
人物:左宝贵叶志超士兵甲
地点:朝鲜平壤城
时间: 1894 年夏
(墙外枪炮声骤紧,喊杀声震天)
士兵甲:左将军,日军已分多路围我平壤城,形势危急!
左宝贵:来,随我上城墙应敌。
(急忙出营)
(城墙上死尸累累,已有多处被炮弹击中)
左宝贵:各部听令,集中火力,向日军开炮!⋯⋯啊!开炮!⋯⋯ 啊!(做痛苦状,牺牲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砖)
士兵甲:左将军,左将军⋯⋯(失声痛哭)
士兵甲:(跑向叶志超营)叶将军,左将军他⋯⋯他⋯⋯他⋯⋯他牺牲了!(痛苦流泪)叶志超:啊!看来,此城已守不住了!来啊!我们从后城门撤退!
旁白:叶志超一路狂奔,夜行500 里;一直逃到鸭绿江边,方才敢喘一口大气,无怪乎,当时老百姓传“文官三只手,武官四只脚,四脚脱如飞,还恐被捉了”。
第三幕:黄海受制
人物:丁汝昌邓世昌士兵乙李鸿章
地点:黄海海面
士兵乙:报告提督大人,我军前方遭遇日舰袭击。
丁汝昌:好,传令下去,准备迎战!
旁白:激战中,致远号被击中且已弹尽粮绝,船体发生倾斜。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中弹了!
邓世昌:还击!狠狠的打!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
邓世昌:什么!没有炮弹了?!(神情怒视着日本的吉野舰)好!那我们就与他们同归于尽!传令下去,全力加速,目标吉野舰!(双手做转盘状)
士兵乙:(眼含热泪,但神情坚毅)是!大人!
旁白:就在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时候,不幸被敌鱼雷击中,全舰 240 余名士兵与舰同沉大海!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丁汝昌:中堂大人,我军致远号和经远号都被击沉(声音低沉),但日舰队也受到重创,我请求下令北洋其余舰只一起迎敌。
李鸿章:不可!我军已是伤亡惨重,应好好休整,我命令你将北洋舰队开入威海卫,不
许出海迎敌,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丁汝昌:是(很委屈的样子,摇摇头做无可奈何状,退出)
旁白:就这样,因为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方针,使的日本轻松获得了黄海制海权。
以至这
支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在后来的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
第四幕:屈签条约
旁白:威海一战北洋海军损失殆尽,日本军队直指京津,清政府慌忙派出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本马关乞和。
人物:李鸿章伊藤博文
时间: 1895 年 4 月
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一份早已拟好的包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割占台湾岛等共 11 条的条款文本,示意李鸿章签字,李鸿章看后大惊失色。
)
李:请允许鄙人略述己见。
首先,赔款二万万两,数额过巨,实非今日我国所能承担。
能否再减轻?
伊:如既已言明,本备忘录是在尽量予以减轻而后所拟定,实无再减之余地,尚乞谅解。
今后如战争继续,赔款数额将不止于此。
李:如我方第一次复文中所详述,核计贵国开销之数,远不及二万万两。
今提出如此苛
刻条件,以我国一国之力,无论如何亦难负担如此巨款,必借洋债。
洋债为数既多,本息甚
巨,中国实无偿还此等债务之财源。
伊:鄙人不敢遽然赞同阁下之说。
贵国土地富饶,人民众多,富源广大无比。
李:即使我国富源广大,但尚未开发,毫无办法。
伊:贵国人多,超过四亿,比我国人口多出十倍,如欲开发富源,实轻而易举。
李:虽国大人多,无人杰可奈何!
伊:国步艰难之际,英雄辈出,至执掌国政者亦有之。
即可用以开源。
李:(微笑)愿向我国进建议,礼聘阁下为鄙国宰相如何?
伊:(亦微笑)鄙人一身已献给我国天皇。
如蒙陛下恩准,不拘何时,亦不拒绝为贵国
竭尽微力。
李:今日我国实困难至极,希阁下给以充份同情与体谅。
纵令现在得以订立讲和条约,
赔款金额如此巨大,将立即为世人所知晓。
外国之资本家将乘我国困难之机,贪图非常之高利,彼时,我国必将陷入更加困难之境地。
伊:关于此事,以鄙人之地位不能进行任何谈论。
李:当然。
但另方面,若订约即不可更变,否则我国将成为不履行条约之背约行为,必
将再惹贵国以背约作为再开战端之理由。
故在尚未发生此种不幸之前,不能不再乞阁下减轻所提条件。
切望阁下斟酌我国情形,再加以考虑。
伊:条约一旦缔结,贵国则不能不认真履行。
如贵国背约,我方不得已而将再次诉诸武
力,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李:正因为如此,鄙人才不得不再请求阁下采取宽大措施,使条件减至今日我国可能履行
之程度。
伊:此备忘录之条件,已充份体谅贵国情形,在可能减轻之限度内,业已减轻,因此不
能允许再减轻分毫。
时至今日,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矣!
李:贵国为战胜者,我国为战败者。
战胜者之要求,无论何等条件,败者亦必服从。
但
以如此苛刻条件指令我国,终非我国所能忍受。
伊:如此,即当遣兵至台湾。
我一声令下,即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搭乘增援之大军,
陆续开往开战之地,到时恐北京之危实也不堪设想矣!
李:台地瘴气甚大,从前日兵在台,伤亡甚多。
台民大都吸食鸦片烟,以避瘴气。
怕贵
军不能持久。
伊:但看我日后据台,必禁鸦片。
李:台民吸烟,由来久矣。
伊:鸦片未出,台湾已有居民。
倭国鸦片进口,禁令甚严,故无吸烟之人。
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呢?
伊:还没咽下去,饿的厉害!(李默然,遂持笔签字)
(谈判结束,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握手告别,再次请求将赔款大幅减少。
伊藤摇头)
伊:送君一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笑看李反应,李面露难色)
李:鄙人对:“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
(伊大笑,遂散。
)
旁白: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纷纷反对割地议和。
台湾人民高呼:“愿
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后,台湾人民展开了英勇卓绝的反割台斗争,直至
台湾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