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资 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战后余波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 条约》的签订,损 害了俄、德、法三 国在华利益。
2、实质:帝国主 义在华利益之争。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 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 直接原因
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客观原因:清政府无法承担反帝重任。 (3)直接原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 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 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 取不干涉政策。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16世纪大将军丰臣秀吉 发动侵朝战争,扬言其目的是“直捣大明国”。17世纪 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在其作品中让日本人 占领了南京。19世纪初学者佐藤信渊设计了一个入侵 和占领中国的“秘策”, 提出先攻取满洲,然后“经略” 整个中国。1855年,维新先驱吉田松阴提出“垦虾夷,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君临印度”的狂妄设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