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61.25 KB
- 文档页数:2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日期:2009-05-31来源:点击:84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瑞海黄晓玲赵薇一、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一)教育管理体制法国是一个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中央、大区、省和市镇。
法国共有22个大区,每个大区辖2-7个省,全国共有96个省,3.6万多个市镇。
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
教育部是国家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
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是教育部派驻地方的直辖机构。
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学校是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最基本单位,小学从属于市镇,初中从属于省,高中从属于大区,但国家仍负责决定教育组织和教学内容,发放教职工工资等。
在中小学,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国家的作用法国对教育的管理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1982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部分教育权利下放给地方,并采取一系列集中化措施。
法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为国民教育部和高教与科研部,主要负责:(1)制定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大的方针、政策;(2)执行议会通过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3)审核并拨放教育经费等。
(4)此外还设有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
咨询机构的职责是向部长通报情况并提出建议;督导机构的职责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省、学区和大区及全国的教育进行评估。
2、地方的作用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中小学的教育。
具体为市镇负责小学;省负责初中;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
市镇有权决定增设初级学校和班级,但涉及教师编制问题需与国民教育部协商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地方与中央分级负责中等教育规划的制度:大区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和数量需求问题,即本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中期规划问题,需根据拟增设、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数量来制定教育投入的规划;省级负责初级中学的修建和装备及运转费用,大区负责高中的上述费用;由国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学校人员的编制,同时由国家根据地方的建议,确定每年新建学校的数量。
19世纪初法国教育领导体制及特点
19世纪以后,法国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政权更替频繁,先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以及第三共和国等,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
拿破仑执政时期,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设帝国大学,统辖全国的教育事务。
帝国大学下设几十个大学区,分管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
当时的初等教育仍以读写算和宗教教育为主。
19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1833年,《基佐教育法》颁布实施,要求各乡、镇、省分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必须取得国家考试证书;增开教学科目,但宗教课仍属必修课。
此法颁布后,初等教育发展迅猛,数量大大增加。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两次颁布《费里教育法》,实施义务、免费、世俗的初等教育,奠定了现代法国初等教育的基础,公立小学开始超过私立小学而成为法国初等教育的主体。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实科教育得到加强,先是采取文、理分
科制,后又设立专门的实科中学,出现了古典内容和实用学科并重、传统中学和实科中学并存的局面,既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又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输送实用人才,形成了双轨制的教育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几经改革,但古典主义的传统始终不曾丢弃。
[在此处键入] https:///classtopic/detail/90492法国留学-一张图弄懂法国教育制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留学法国,高考之后,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及以上,那么对于整个法国的教育体制又了解多少呢?法国教育制度是高度中央集权的、组织化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等教育(enseignement primaire)2.中等教育(enseignement secondaire)3.高等教育(enseignement supérieur)--学士学位/本科(Licence et Licence Professionnelle)--硕士学位(Master)--博士学位(Doctorat)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公立学校占优势(私立学校也存在,特别是天主教中小学校在全国自成体系),而高等教育[在此处键入] https:///classtopic/detail/90492则兼有公立和私立成分。
[在此处键入] https:///classtopic/detail/90492初等教育(enseignement primaire)许多父母尽早(大约3岁)将孩子送到通常附属于当地小学的幼儿学校(maternelle)。
但是这个阶段是非义务的,法国的学校教育只是要求6岁儿童必须进入小学就读第一年。
儿童离开幼儿园之后,就进入小学(école primaire)。
[在此处键入] https:///classtopic/detail/90492中等教育(enseignement secondaire)法国的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之后4年的初中(collège)和初中之后3年的高中(lycée)。
[在此处键入] https:///classtopic/detail/90492高等教育(enseignement supérieur)法国的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院(grande école)和大学(université)。
法国教育制度法国属于中心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治理上长期实行高度的中心集权制。
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规定中小学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合同制;设立“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定期审查修改教育内容,改革学制,简化考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从教,建立教师培养学院,强调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消除教育治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加强技术教育上,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法国强调教育治理要统一,教育部垂直治理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结构全国统一,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为四年制,高中为三年制。
初中分为适应阶段、中间阶段和专业定向三个阶段。
高中阶段分为确定阶段和最后阶段。
尽管法国基础教育是统一治理,但在小学、初中拓宽知识的基础上,高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共有文科、经济与社会、科学三大类专业和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工业科学和技术、实验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社会科学四个技术专业供学生选择。
法国的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作,但对进入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政府为其打通了进入普通与技术高中的通道。
近年来,法国借鉴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教育治理经验,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
地方教育行政分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治理,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省负责初中;市镇负责小学和幼儿学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中小学的教育规划,分级负责中小学的基建和日常教育经费投入及其日常教学治理。
例如,里昂玛利王市政府拨付学校的日常经费,以一所只有200名学生的小学为例,一年就支出40万法郎。
与此同时,在人事治理上实行减政放权,将中小学教师由国家治理改为由学区治理;赋予小学教师新的职责,教师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上有更大的自主权。
其他诸如学制、教学大纲、教材治理等方面也逐步下放权力,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形成了教育治理体制的多样化。
法国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
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摘要: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因而国家应直接干预教育,这构成了法国教育行政的指导原则。
这种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与确立,是宗教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法国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成因一、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及特点现代教育行政体制是随着现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而出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前,西方各国教育主要掌握在宗教团体和私人机构手中,国家很少直接干预国家的教育发展。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出于经济发展对于受教育劳动者的渴求和稳固政权的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教育事业纳入国家的管辖范畴。
由于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不尽相同,教育行政体制的模式和具体内涵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对教育行政体制有不同的说法和见解,这里仅择其一种,陈述如下:“具体来说,教育行政体制就是教育行政权利的确立与划分、教育行政机构之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之隶属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而这些制度所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领导教育。
”关于教育行政体制的分类,不同的划分标准,形成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理论体系。
从教育行政权力在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出发,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本文主要从此种划分方式出发,探讨法国的教育行政体制。
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直线式的领导制度。
所谓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就是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一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奉命行事,以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决定为己任,地方自主的思想居于次要地位。
具体讲,包括以下特征:教育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的领导权力很小,一般只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奉命行事;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管理活动比较整齐划一;教育的基本法律和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并且对地方的教育事业具有绝对约束力;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由国家承担。
很高兴为您撰写关于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的文章。
在开始前,我想提醒您,法国政治结构和教育控制是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主题,因此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
1. 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在探讨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法国的政治体系。
法国政治体系被称为半总统制,由总统和议会共同执政。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和政府的首脑。
法国的教育制度则由法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这种分权的教育控制体系是法国政治结构的一个特点。
2. 教育控制下的教育体系在法国,教育制度一直秉承着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的特点。
教育是法国政府的责任,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学校课纲和考试内容,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标准和质量。
法国政府还下设教育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教育事务。
地方政府则负责学校设施和师资的管理,但教学内容和标准仍由中央政府控制。
3. 教育控制对教育内容的影响在教育控制下,法国的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的传授,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荣誉感,高考成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种教育控制下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方面确保了教育的统一性和高水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诟病的教育压力和应试教育的现象。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中,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既有利于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标准,又存在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足。
教育控制下的教育内容偏向于传统学科,缺乏对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我认为在教育控制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以简单介绍法国政治结构和教育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了教育控制对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影响。
我也共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为您对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符合您的要求,如果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也欢迎提出交流探讨。
简答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 -回复
在法国的政治结构中,教育控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法国教育制度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并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监管和评估。
法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几个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由中央政府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但地方政府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法国的教育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教育法规的制定: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法规,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标准等。
这些法规对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具有约束力。
2. 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央政府负责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包括教师编制、教育经费等。
地方政府负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分配,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合理利用。
3. 教育监管和评估:中央政府设立了教育部门,负责对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监管和评估。
他们负责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范。
4. 教育改革的推动:中央政府负责推动教育改革,对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些改革通常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商和合作,共同参与教育改革的实施。
总的来说,法国的教育控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中央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法规,分配教育资源,进行监管和评估,推动教育改革;地方政府则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负责教育资源的二次分配和具体的教育实施。
这种集中的教育控制体系旨在确保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合理性。
18,19世纪法国教育立法的背景。
法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法国拥有一套完善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密不可分。
法国的教育体制为中央集权制,在法国,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教育内容甚至教学方法都要由中央统一规定,地方学前教育必须接受国家的指导和监督,地方办学必须遵循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
此外,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多为公立性质,各阶层儿童大都进入由教育部管辖的母育学校和幼儿班,接受免费学前教育。
纵观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课程设置,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之处。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课程应该逐步向系统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发展,将课程立足于儿童,致力于发展儿童的能力,让儿童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生活。
同时,应将课程立足于本土文化,体现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多样性。
集权与自治——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作者:邱小芳张小东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5期摘要:自巴黎大学建立以来,法国大学已有了800多年的历史。
在这800多年里,法国大学为了实现思想自由、探寻大学精神,不断追求大学的自治;然而,法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会因为其自治的弊端而走向集权。
集权与自治,似乎截然对立的两种管理理念在当代法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中试图得到调节。
梳理其800多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于我国而言颇具启发性意义。
关键词: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大学自治中央集权一、法国大学自治的传统法国的高等教育之起源,应以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的建立为标志,而巴黎大学便是追求自由、实现自治,也为法国大学的自治奠定了传统。
从11世纪起,各地学者来到巴黎西岱岛上大教堂附近的主教学校讲学布道。
为了摆脱教主的控制和干涉,师生们从岛上向塞纳河左岸转移,开辟新的教学场所,即后来的“拉丁区学校”。
特别是1170—1190年,在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下,拉丁区的学校为了争取自治权,教师们组织成立了“巴黎教师学生团体”。
这个团体后来被称为“大学”。
这种主要由教师管理的治学模式是巴黎大学被称为“先生大学”的原因。
当时由教师组成的“教授会”(faculties)负责挑选学生,学业完成时授予不同的学位。
应该说,当时的“教授会”是大学自治的核心,尽管这时还不具备现代大学的全部特征。
这一时期大学自治的权力,包括“学衔的独自授予权,具有象征法人资格和自治权的印章,大学人员与神职人员地位等同,不纳税金、不服兵役等,他们甚至可获教会法院的轻罪豁免,并有罢教权”。
可以说,在黑暗的中世纪,大学成为唯一的净土,大学成为具有独立行使自治权的学术机构,这种情形几乎一直保留到法国大革命前。
至大革命前,一方面随着大学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扩大,大学从一开始的共同生活与研究场所变成纯粹讲学之所,但“另一方面各学院自置产业,权力逐步操纵在少数有权势的学者手中,大学的发展走向衰落”。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
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
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新教: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
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
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
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
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三)启蒙时代教育思想在18世纪法国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
以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为骨干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教育理想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整个西方近代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法国的学校管理制度法国的学校管理制度一、法国的学校管理体系概况法国的教育管理体系分为中央教育管理体系和地方教育管理体系。
中央教育管理体系由教育部负责,地方教育管理体系由地方政府负责。
中央教育管理体系由教育部(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领导,负责全国的教育政策和统一的课程设置。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包括颁布教育法规定,制定教育政策,管理全国的学校网络,监督学校教育质量等。
法国的教育部隶属于政府,教育部长由总理任命,负责推动和执行教育政策。
地方教育管理体系由地方政府负责。
法国地方政府根据中央的教育政策进行本地区的教育规划和组织。
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有地方教育厅(rectorat)和地方教育局(inspection académique),负责监督和管理本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二、法国的学校类型和组织结构法国的学校分为公立学校(écoles publiques)和私立学校(écoles privées)两种类型。
公立学校是法国教育体系的基石,由国家提供资金和教育资源支持。
公立学校按照学段可分为小学(école élémentaire)、中学(collège)和高中(lycée)三个阶段。
小学为6至11岁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中学为11至15岁的学生提供中等教育,高中为15至18岁以及以上年龄段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
私立学校由私人或宗教组织负责管理和运营,按照学段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教育中心(établissements d'enseignement)、教会学校(écoles conventuelles)和独立寄宿学校(écoles internats)等。
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课程设置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认可和监督。
法国的学校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由校董会(conseild’administration)、教委会(conseil de classe)和行政领导等多个层级组成。
《教育社会学》法国政治结构下的教育控制
法国历史悠久,拥有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而教育在这个政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教育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法国政治结构下,教育控制有三种方式。
首先,由于法国政治体系对中央集权政府的控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受到国家的直
接管理。
教育系统的运行也受到了不同层面的政治控制,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国家级各种法
律法规的控制。
这些法律法规控制着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影响到教育体制的各个
方面,确保国家建立和维持一个完整和有效的教育系统。
其次,教育政策也在本地政治结构中受到控制。
法国通过地方政治机构,如省级政府、各
级政府、管理委员会等,控制本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如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投入
领域、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教师教育方面等。
地方政治机构对地方教育政策具有控制性作用,通过若干措施,促进教育发展,强化当地教育政策,全面提高本地教育水平。
第三,法国的政治结构控制着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师
的雇用和资格的认定都受到国家的直接参与和制约,对教育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法国的政治结构对全国教育的统一监管,教育的有效实施受到政治管理的支持和鼓励,也受到了保证。
总之,法国政治结构对教育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于一体,国家级
政府对教育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实施影响性控制,通过本地政治结构实施灵活的控制,促进
教育的发展,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管理研究
对的权威。
学区和省级教育行政机构属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其中学区是教育部派在地方的直辖机构,与地方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学区在管理基础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并且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
[5]在省一级设有国民教育处,最高领导是学区督学,主要管理本省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领导机关的日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的教育部内分为监督部门、行政业务部门和咨询部门,集中央集权、专家领导和教育行政独立为一体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在世界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中独树一帜。
三、法国中央教育集权型行政体制的成因
法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适合了法国的国情,并在法国的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是法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综合影响的产物,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半总统制政体是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政治基础
教育是政治的工具。
政治不仅影响和控制教育,而且要求教育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为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培养人才。
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影响甚至决定了这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那么,一般来说,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权也集中于中央政府。
[6]正如美国教育学家阿普尔所言:“我坚决认为教育并非一个价值中立的事业,就教育制度的本质而言,无论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到,他们已经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活动。
”
法国自古就有建立集权型国家的传统,特别是1958年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半总统制政体得到确立,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国家元首在法国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中居主导地位,不仅享有传统的总统权力,还享有解散议会等单独采取的非常权力,总统还有选择、任命总理和政府其他成员的权力。
由此可见,法国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就是半总统制型政治体制在国家教育管理方面的生动体现。
几百年来天主教一直是法国的国教,法国宗教势力强大,独霸国家教育,这种局面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有所改观,法国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是当权者与教会势力争夺国家教育权不断斗争的历史产物,是两种势力在教育领域进行政治博弈的结果,这种教育体制的形成既是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势力的具体体现,又是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必然趋势。
正如18世纪法国教育家拉夏洛泰所言:“我要求承认,法国民族需要一种只依靠国家的教育,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
”
(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物质保证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的政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的大力支持,需要物质资本来支撑。
所以应当承认,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
法国是市场经济机制发育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高度开放,奉行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经过二战后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法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和科技大国。
2003年法国GDP总量达15515亿欧元,约为美国经济总量的16%,约为我国经济总量的1.35倍。
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我国的中央教育权力下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财力不足。
经济实力是政治领导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实力办好国家的教育,中央才可能对教育实行绝对的控制和领导。
但这并不是说经济发达一定会形成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例如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但它是典型的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
(三)独特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央集权教育型行政体制的确立
文化是一种亘古绵延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砺。
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
法国人以浪漫著称,渴求自由,“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法国人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对政治也不十分热心,并且不想经常参与政治活动,认为那些都是政治家的事情。
所以,渴望浪漫和缺乏纪律意识的文化传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深深扎根于法国人思想方式中的罗马天主教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和等级森严的管理体制;反对分封制的传统则使作为欧洲大陆的法国人持有十分清晰地“国家”观念,“公民社会”观念则相对淡弱;屡遭外国侵略的历史又使法国人对民族凝聚力怀有特别的关注。
追溯历史,法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著作中都闪现着民族主义和国家至上的爱国情结。
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狄德罗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将教育交由政府管理;拉夏洛泰更是明确指出:每个民族都有教育自己人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办学是天经地义的事。
考察现实,这种民族意识得到了有效地传承。
在关贸总协定开放服务市场的谈判中,美国坚持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纳入自由贸易范畴,引起法国强烈反对。
法国倡导“文化例外”原则,要求保护本国民族文化,也是法国国家民族主义的生动体现。
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传统,在集权型行政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3.
[2]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
[3]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9:368.
[4]肖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31.
[5]霍益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5.
[6]马凤岐.教育政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9.
(责任编辑/宋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