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原理图设计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11
电气接线作业指导书(二)引言概述:电气接线作业指导书(二)是为了提供电工在进行电气接线作业时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确保电气接线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指导书以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为基础,分为五个大点,包括接线工具准备、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接线操作步骤、接线后的检测与测试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本指导书的阐述,电工可以了解电气接线作业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正文:一、接线工具准备1. 确保所使用的接线工具完整、无损坏,如螺丝刀、剥线钳、扳手等。
2. 保持接线工具的清洁,并及时清理工具表面的杂物和油污。
3. 确保接线工具的使用寿命,在出现磨损或损坏时及时更换。
二、接线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电气接线的相关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
2. 确认电源是否已断电,并使用电压检测仪验证电源是否安全。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危险物品。
4.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三、接线操作步骤1. 根据电气设备图纸和接线图纸,确定接线的位置和方式。
2. 使用正确的接线方法,如螺丝接线、插座接线等。
3. 确保接线端子与导线紧固可靠,并进行必要的标识和固定。
4. 在接线过程中,严禁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方法,如使用手指直接触碰导线。
四、接线后的检测与测试1. 在接线完成后,进行可视检查,确保接线端子无松动、接线标识无误等。
2. 使用万用表或其他测试设备对电路进行测试,验证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如果接线出现问题,及时排除故障,并重新进行检测和测试。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接线松动:检查并重新紧固接线端子。
2. 接线错误:参照接线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正确接线。
3. 接线标识混乱:更换清晰明确的接线标识,并重新进行标识。
4. 接线故障: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总结:电气接线作业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任务,正确的接线操作能够确保电路安全运行。
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接线工具的准备、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接线操作步骤、接线后的检测与测试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电子电路作业指导书1. 引言电子电路作为电子学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2. 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电路分析2.1.1 根据给定的电路图,利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2.1.2 利用Kirchhoff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并绘制相应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2.2 电路设计2.2.1 根据给定的电路功能需求,设计满足指定要求的电路电路。
2.2.2 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数值。
2.2.3 利用仿真软件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并分析仿真结果。
2.3 实验操作2.3.1 根据给定的实验电路图,完成电路的搭建和连接。
2.3.2 通过实验测量,获取电路中各元件的实际数值,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3.3 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
3. 学习资源推荐3.1 参考书籍:《电子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设计》等。
3.2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等提供了一系列与电子电路相关的优质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参与学习。
3.3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Proteus、Multisim等常用的仿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4. 学习方法与建议4.1 注重理论学习:首先要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
4.2 多做电路分析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电路分析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4.3 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搭建和连接电路,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4 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和探讨电子电路的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
5. 注意事项5.1 作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明确作业目标和任务。
5.2 作业要按要求完成,并且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电气作业指导书(配电箱类)一、目的:对机组控制箱内元器件布置进行规范,对员工配盘操作给予指导。
二、适用范围:螺杆机组控制箱的(Y-△转换PLC控制)配盘、接线、控制。
三、底板元器件布置说明:(多机头螺杆机电气元件的增加根据图纸确定)四、具体步骤:1、线槽的固定(1)将线槽安装并紧固在底板上,注意位置要调正。
(2)依据图纸中元器件的尺寸与数量裁剪导轨,并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底板上。
2、安装元器件(1)将塑性断路器、绝缘子、电源开关固定在底板第一排。
(2)将电源保护器、空气开关、EVD模块、温度采集模块、CPU 模块固定在地板第二排。
(3)将电动机保护器、主接触器、次接触器固定在底板第三排。
要求电气元件固定牢靠,不倾斜。
3、接线(1)配线导线一律采用国标绝缘铜线,导线截面按照图纸要求来配线(导线的型号根据设备功率选择)配线标准如下:序号电路颜色1 交流三相电源R相黄色S相绿色T相红色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安全用接地线黄绿双色2 交流单相电源相线红色零线淡蓝色3 直流电路正极棕色负极蓝色接地中间线淡蓝色(2)接线下料:根据电气元件在柜、箱内的位置,确定下料长度并裁剪。
挂线号:将导线拉直,两端套上线号,并弯曲。
a主电路接线根据所选电缆线,配上合适的铜线鼻,用液压钳压紧,连接后导线与绝缘层之间的距离为1~2mm,不允许出现松动,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涂上锡膏,用锡焊焊实。
缠上电气胶带或伸缩管。
b控制线路接线根据所选导线,选用合适插头压紧。
走线:将走向相同的导线分层次长外短内梳理分明,捆扎成束。
线束应尽可能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如电阻、指示灯、变压器),并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线槽内导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导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导线可以不绑扎。
注意:a、交、直流混合时,应分开走线,对高频信号接点,应采取屏避措施。
b、电缆线承受负荷较大,不允许出现接头。
导线尽量不允许出现接头,若有接头出现,须套伸缩管或用电气胶带缠绕两层。
电气作业指导书范本第一章:引言本指导书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电气作业而编写的。
它涵盖了电气作业的基本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清晰、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气作业相关知识,并能够独立进行作业操作。
在阅读本指导书之前,请确保您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电气知识和基础技能。
第二章:任务概述2.1 任务目标本次电气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路图设计和搭建的基本技巧,了解电气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2.2 任务要求(1)根据给定的电路图,准确组装电气元件;(2)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电路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3)排除电路中的故障,确保电路能够稳定运行。
第三章:所需材料3.1 电气元件本次作业所需的电气元件如下:- 电阻器- 电容器- 电感器- 变压器- 开关- 电源- 灯泡等3.2 工具设备本次作业所需的工具设备如下:- 钳子- 鉗子- 万用表- 示波器- 电路板- 接线端子等第四章:作业步骤4.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际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仔细阅读电路图,理解电路结构和连接方式;(2)检查所需元件和工具设备是否齐全;(3)确保实验台面整洁,仪器设备正常。
4.2 电路搭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电路搭建:(1)根据电路图,选择适当的电路板进行搭建;(2)将电气元件正确连接到电路板上,注意极性和连接方式。
4.3 电路调试进行以下操作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1)连接电源,确保电路电源部分正常工作;(2)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数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波形,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4 故障排除如果发现电路有故障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故障排除:(1)逐个检查电路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2)通过更换元件或调整参数等方法,逐步找出故障原因。
第五章:注意事项5.1 安全问题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务必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避免火灾和电击等危险;(2)正确使用工具设备,避免意外伤害;(3)在进行高电压实验时,佩戴绝缘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具。
原理图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电子设计工程师所画的电原理图,使之正确、完整、易读、并符合LAYOUT 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电子设计工程师绘制的原理图。
3﹒使用单位的选择绘图单位一律使用公制。
在绘图时建议栅格设定为10:10。
4﹒绘制原理图的格式原理图要画在公司统一的图纸格式上,5﹒组件NAME的命名x x x x元件序號模塊序號元件類別第一码为组件类别,指明该组件是电阻、电容,或是其它组件,第二码为模块序号,指明该组件在电路的哪一个模块,第三码指明了该组件在电路中的排列序号。
例:R301,说明该组件是电阻,在电路的第三个模块中,组件序号是01。
组件类别应按下面方法定义:组件类别命名1. 电阻R2. 可变电阻VR3. 电容 C4. 可变电容VC5. 二极管 D6. 稳压二极管ZD7. 齐纳二极管ZNR8. 三极体Q9. 场效应管Q10. 开关SW11. 钩键开关HK12. 集成电路U13. 扬声器SP14. 麦克风MIC15. 蜂鸣器BZ16. 电感L17. CONNECTOR CN18. ADAPTER ADP19. 接口JACK20. 电池BA TT21. 晶振X22. 变压器T6﹒组件标称值6﹒1﹒对于同一种器件的标称值的书写方式及大小写要统一。
例如100K的电阻,标称值可以写成100K OR 100k, 但在同一张图中,一定使用同一种标示方法。
再如0.1u的电容,可以写成0.1u OR 104,但也要统一,否则,在做BOM LIST时,会将这些组件认为是不同标称值的组件。
7﹒绘制原理图的步骤7﹒1﹒选择作业模式7﹒2﹒叫入组件依次叫入所需组件。
7﹒3﹒摆设组件位置利用MOVE/ 将组件依线路图之位置,进行摆设。
7﹒4﹒线路连接7﹒4﹒1﹒连接线路使其具有电气特性;7﹒4﹒2﹒定义相关NET。
注意:在模块式图纸设计中,一张整图被分成许多模块,由几个人分别画出,最后再整合,注意NET名不能冲突,即:不是同一个NET,不能用同一个NET名。
电路模拟设计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简介本次电路模拟设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设计电路,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要求,使用电路设计软件完成指定电路的仿真设计,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电路参数调整和优化。
二、作业要求1. 电路设计软件选择与安装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软件,并确保其已正确安装并能正常运行。
2. 电路仿真设计学生根据指导书提供的电路原理图,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电路原理图,确保设计的电路符合要求。
(2)合理选择元器件,确保电路参数满足要求。
(3)设置仿真参数,包括输入信号频率、幅度等,确保仿真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电路性能。
3. 仿真结果分析学生需要仔细观察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图的观察和分析。
(2)各元器件电流、电压大小的观察和比较。
(3)电路工作状态的判断和评价。
4. 电路参数调整与优化学生根据第三步的仿真结果分析,对电路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调整的方向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数值。
(2)调整输入信号频率、幅度等参数。
(3)优化电路拓扑结构,提升电路性能。
5. 仿真结果验证学生需要重新运行仿真,确保对电路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后,仿真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若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调整。
6.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部分:(1)实验目的和原理(2)电路仿真设计步骤和流程(3)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4)电路参数调整与优化的过程和结果(5)仿真结果验证(6)实验心得体会和存在问题的讨论三、作业提交学生需要将实验报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提交。
作业截止日期为指导书中明确的日期,逾期将影响评分。
四、评分标准本次作业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 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2. 仿真结果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度3. 电路参数调整与优化的合理性和效果4.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5. 作业提交的及时性五、作业指导书编写说明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对学生进行电路模拟设计作业的指导。
电气工程作业指导书1. 引言电气工程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帮助他们在电气工程课程中顺利完成作业。
本指导书将涵盖作业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作业目的本次电气工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气工程的核心原理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作业要求3.1. 题目选择选择一个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作业题目。
可以选择具体的电路分析、电路设计、电路故障诊断或电路优化等方面的题目。
确保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作业内容根据选定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a) 问题描述:清楚准确地描述所选题目的背景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的本质;b) 电路分析或设计:根据所选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电路分析或设计,包括电路的拓扑结构、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参数的计算等;c) 模拟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电路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其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d) 结果分析:学生在完成电路分析或设计后,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3. 提交要求要求学生将作业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以下内容:a) 题目及背景描述:简要说明选择的题目和相关背景信息;b) 电路分析或设计:详细叙述电路的拓扑结构、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参数的计算等;c) 模拟实验结果:展示模拟实验的结果,包括电路图、电压、电流、功率等相关数据;d)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包括结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等;e) 参考文献:列举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确保学术诚信。
4. 注意事项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学术诚信,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确保自主完成: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作业,确保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严禁剽窃抄袭:学生提交的作业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任何形式的剽窃抄袭都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c) 保持良好记录:学生需要保留好作业的草稿、实验记录和参考资料,以备查证和复查之需;d) 遵守截止日期:学生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延迟提交将会影响成绩评定。
电气作业指导书范本1注意事项:1. 本指导书适用于电气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2. 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电气知识和相关证书,并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3. 在进行任何电气作业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指导书的所有内容。
第一章:作业准备1.1 作业计划在进行电气作业之前,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信息,并将计划提交给上级审核。
1.2 安全措施缜密机构作业前必须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如戴好防护帽、穿好防护服,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1.3 工具和设备检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备,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1.4 通知与沟通在作业开始前,通知相关人员,明确作业的开始时间和地点,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各方了解作业要求和安排。
第二章:作业流程2.1 电气设备状态确认在进行任何电气作业之前,确保电气设备处于停电且安全状态,使用电气测试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确认。
2.2 接地和短路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和短路处理,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
2.3 施工操作按照作业计划进行施工操作,包括安装、维修、更换电气设备等。
2.4 作业检查在作业完成后,进行详细的作业检查,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应急处理3.1 安全事故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2 电气事故如发生电气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如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等。
3.3 事故报告每起安全事故都必须填写事故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四章:作业完成4.1 清理工作在作业完成后,清理作业现场,清除工具和设备,并将其妥善存放。
4.2 审核和验收作业完成后,上级领导或相关人员将对作业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作业符合要求。
4.3 作业记录对作业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作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所用工具和设备等信息,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归档和备查。
总结:本指导书提供了电气作业的详细指导,包括作业准备、作业流程、应急处理和作业完成等内容。
*********************有限公司文件名称:电气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号:部门:发布实施****************有限公司电气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电气接线作业,确保电气接线质量,使电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符合工艺整齐美观要求.2、范围本公司生产的各类设备电气接线通用技术要求。
3、岗位职责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保证电气性能.4、使用工具或材料剥线钳、压线钳、斜口钳、尖嘴钳、螺丝刀、线材、接线鼻、手电钻、气动枪等5、导线(1)导线绝缘颜色(遵循GB2681—81)三相火线:黄(A相)、绿(B相)、红(C相)零线:蓝色地线:黄绿控制火线:红色控制零线:蓝色 24V+(24v):黄色 24V-(GND):浅蓝色(2)导线规格的要求①电源线和控制线使用BVR导线,电机线使用RVV电缆,地线使用BVR黄绿双色导线,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
各导线线径应严格按照电气图纸标示执行。
②各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过载继电器电源输入和输出所用使用的线径必须一致。
电气作业指导书6、工艺总要求:①三按生产:按工艺、按标准、按图纸②操作方法:选择正确的材料和正确的使用工具。
③安装要求:横平竖直、安装牢固、做好通风、远离热源。
④接线要求:横平竖直、弧度一致、接线牢固、主次分离、不露铜丝、号码清晰方向一致。
⑤环境卫生:动前整理、完后清扫。
电气作业指导书7、电控盒操作步骤:(1)线槽的安装线槽安装步骤:①测量定位:首先根据电控盒电气器具的位置,确定线路走向及固定点,固定点应均匀分布。
②线槽敷设:选用线槽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型号、规格相应的产品③线槽固定:固定线槽时应先固定线槽两端,再固定线槽中间所需工具:型材切割机手电钻十字批头自攻螺丝工艺要求:①线槽应光滑,无锐边、毛刺,断缝应平直。
②线槽布局一定要合理、美观。
③线槽固定牢靠,横平竖直,线槽接头间隙不大于2mm。
电子电路设计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子电路设计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重要且基础的一部分。
通过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践提升其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概述本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实现特定的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1. 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对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进行求和操作,并输出结果。
2. 采用门电路和触发器构建电路,要求使用器件种类尽可能少,且电路结构简洁清晰。
3. 实现电路功能后,完成仿真验证,并对电路进行性能评估。
三、设计步骤1. 确定电路需求- 确定加法器输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记为A和B。
- 确定加法器输出:四位二进制数,表示A和B的和,记为S。
2. 逻辑设计- 根据电路需求,设计适合的电路结构。
- 采用逻辑门实现加法操作,如半加器和全加器。
- 根据四位数相加的规则,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逐位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电路实现- 选择合适的器件,如逻辑门和触发器等,并进行电路拓扑布局。
- 根据设计的逻辑电路图,进行电路布线和焊接。
-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4. 电路仿真和性能评估- 利用模拟软件,如LTSpice等,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 输入一系列不同的二进制数,观察输出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 对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如延时、功耗等。
四、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1. 作业要求- 按照给定的电路需求和步骤,设计并实现一个四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
- 需提供电路原理图、电路布局图以及相应的仿真结果。
- 完成思路和设计思想的书面说明。
2. 评分标准- 电路功能实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电路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度。
- 电路仿真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
- 对电路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思想的描述清晰、准确。
五、参考资料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杨洪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三版),米尔斯、格鲁布斯基、怀特,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电气原理件设计的基本要求2.1.电气原理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2.2.电气原理件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
2.3.电气原理件应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4.在对样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沿用件、新件和改制件。
2.5.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2.6.产品设计中应考虑到产品电流、电压、功率要求、工作条件、各子系统之间信号的传输方式及信号要求。
3. 检查分析3.1应符合技术协议及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
3.2电气原理设计首先检查蓄电池、发电机与整车电气负载的匹配情况。
3.3 电气原理设计应检查接线及工作原理是否正确,与客户提供资料有无不符。
3.4 电气原理设计应检查保险及线径选择是否合理。
3.5 电气原理设计应检查有无短路现象。
3.6 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4. 设计要点4.1 各子系统都要落实配套,并按配套厂现有技术条件进行设计。
4.2 保险容量应按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来进行。
4.3 线径的可通过电流应大于窜联保险的4.4 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系列化,通用化等设计技术,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4.5 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借用其它车型的成熟附件(如点烟器等),以降低本车的设计成本。
5.电源启动系5.1电源起动系主要是确定起动机、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点火开关等电器件的型号和规格大小5.2电路边界条件:常规用电器的电源受点火开关控制,电子钟、防盗系统等带记忆功能的电器件工作电源由蓄电池直接供电,无需点火开关控制。
5.3设计过程:第一步:确定起动机的功率参数起动机的作用是产生驱动发动机曲轴的转矩,由直流电机和传动机构组成。
其功率一般由发动机参数来决定。
额定电压分为12V、24V前者主要用于轿车及其它小型机动车,后者主要用于卡车和客车。
第二步:确定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它性能参数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向起动机提供大的起动电流、向整车用电器提供电源和在发电机发电时充当电容蓄能。
具体参数要根据所选起动机的起动特性曲线来定。
第三步:确定发电机的功率及其它性能参数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向汽车的用电设备(起动机除外)供电,当蓄电池的电量不足时向蓄电池供电。
具体容量规格要根据整车电器配置来定。
目前发电机主要都是采用整体式交流发电机,无需外接调压器。
第四步:确定点火开关电气参数、档位关系以及是否带钥匙忘拔等功能。
第五步:以上电器件确定后,根据引脚定义进行电气连接,绘制电源起动电气原理图。
第六步: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合理。
如点火开关触电容量较小时要考虑增加起动继电器和卸载继电器。
6.点火系统6.1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电喷ECM等组成。
6.2电路边界条件:电喷ECM接收空调的有关信号从而控制电子冷却风扇的转速和压缩机的开停以及怠速补偿。
6.3设计过程:第一步:确定电喷ECM的型号,与空调厂家、发动机厂家协商确定控制方案。
第二步:根据电喷ECM的引脚定义及已确定的控制方案进行电气连接。
第三步: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保险容量是否合适。
7.ABS系统7.1电子防抱死系统是汽车安全系统之一,该系统通过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可缩短制动距离且保证操纵稳定性。
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压力调节器、控制ECU、指示灯和压力控制回路等构成。
该系统具有紧急制动控制功能,相当于传统的点刹。
7.2电路边界条件:ABS从制动开关取信号,如果在装有缓速器的客车或卡车上还要考虑ABS与缓速器不能同时起作用。
第一步:产品选型。
对于轿车整个制动回路采用的是液压系统,那么就得选用液压控制的ABS。
对于客车或卡车由于是气制动回路,那么就得选用气压控制的ABS系统。
第二步:产品定型后,我们根据配套商所提供的ABS控制ECU的引脚定义、功率大小等确定所需保险容量及与其它电器件的连接关系。
第三步:检查接线是否错误,保险容量是否合适。
5.1 电源启动系统由蓄电池、组成。
8. 空调系统电气设计8.1 空调系统电气部分包括空调控制面板、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阳光传感器、压力开关、各风门执行电机。
8.2 电路边界条件:与电喷ECU有AC请求信号、压力开关信号、蒸发器温度信号;与底盘系统有冷却风扇公用;。
8.3 设计过程: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空调的类型和档次,如手动空调还是自动空调。
第二步:熟悉造型效果图及油泥模型,了解、分配面板上各操作开关的功能。
第三步:设计空调电气控制方案,与甲方、空调组、空调厂、电喷厂共同确定控制方案。
并会签会议纪要。
第四步:设计空调原理图第五步:检查8.4 设计的结构参数:8.4.1空调鼓风机电流为20A左右,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调风开关的触点容量。
8.4.2当点火开关从ON旋到ACC档时,应考虑鼓风机能自动关断或延时关断。
8.4.3压缩机工作时,无论调风开关是否打开,鼓风机都应同步旋转,若此时调风开关为关闭状态,鼓风机应低速旋转。
8.4.4 制冷过程中,因车辆加速、爬坡、冷却液温度过高、压力开关跳开、蒸发器结霜等原因造成压缩机退出运行时,鼓风机应保持原运行状态。
9. 安全气囊系统电气原理设计9.1 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气囊ECU、时钟弹簧(螺旋线圈)、引爆器等组成。
引爆其一般有主驾驶员侧、副驾驶员侧、侧气帘、安全带预紧器等9.2 电路边界条件:与组合仪表之间有故障指示信号的传递、与诊断接口诊断信息、有车速信号输入、有制动信号输入、传递等。
9.3设计过程: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安全气囊系统的类型和档次。
第二步:与甲方、气囊厂共同确定输入输出信号形式、协议及控制方案。
并会签会议纪要。
第四步:设计原理图第五步:检查9.4 注意事项:9.4.1安全气囊供电应非常可靠,在时钟弹簧处需采用双电源供电。
9.4.2 有的气囊ECU内置碰撞传感器,ECU应布置在车辆中部,以保证传感器的灵敏度,常见布置在仪表台下地板正中。
9.4.3 传感器应固定牢固可靠,不能在任何方向有松动,以保证传感器对加速度的敏感性。
10. 灯光系统电气设计10.1 灯光系统主要由组合开关、灯光控制开关、灯具等组成。
10.2 电路边界条件:指示信号至组合仪表10.3 设计过程:第一步:认真分析法规GB4785对小灯、尾灯、近光灯、远光灯、前后雾灯的约束第二步:确定各灯泡的型号、瓦数等。
第三步:分析组合开关中灯光控制电路。
第四步:电路设计1.小灯控制,小灯与仪表照明、示廓、尾灯等是同步打开或关闭,用同一个开关来操作,另仪表照明因有量度调节,需增设量度调节旋钮。
小灯打开是大灯和雾灯开启的必要条件,常在组合开关的机械结构中实现,一般无需用电路逻辑关系来实现。
2.大灯控制,超车档为瞬时开闭远光灯起示警作用,此时不受小灯控制。
3.雾灯控制,后雾灯必须安装,前雾灯选装,必须在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打开时后雾灯才能打开。
后雾灯可以独立于任何其它灯关闭。
4.转向灯控制,车辆同一侧的转向灯应同步打开或关闭,并同步闪烁。
转向灯闪烁频率60±30HZ,当前或后任一转向信号灯发生故障时,该转向指示灯或熄灭或以另一种明显不同的频率闪烁。
第五步:检查检查电路连接有无逻辑错误,与所选开关接线要求是否一致,检查电路控制逻辑是否符合国家法规要求,检查保险容量选取是否适当,检查线径选择是否适当,检查电路是否做到最简洁。
10.4 设计的结构参数:灯光系统控制有正控式和负控式,以负控式常见。
各灯泡功率数:近光灯55W 远光灯60W 位置灯5W 前转向21W 侧转向5W 前雾灯51W 制动灯21W 牌照灯5W 倒车灯21W 后雾灯21W11. 雨刮系统电气设计11.1雨刮系统由控制开关(一般为组合开关)、间歇控制器、刮水电机和洗涤电机组成。
11.2 刮水电机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有停止、高速、低速、间歇、点动几档,有些雨刮系统间歇档的速度可调。
洗涤电机只有一个转速,而且是点动控制。
11.3 电路边界条件:雨刮系统对外只需要和电源系统连接好,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边界条件。
11.4 设计过程第一步:控制开关(一般为组合开关)的选择。
要注意线路的最大工作电流不能超过控制开关的最大工作电流。
第二步:根据所选择的控制开关对其功能进行反测绘,并与配套厂提供的资料相对比,必要时可与电机组成控制线路进行通电测试,以观察雨刮电机是否始终停在一个位置,也就是风窗玻璃的下部,洗涤电机是否正常工作。
第三步:确定洗涤电机和刮水电机的功率参数及工作电压。
第四步:设计雨刮系统原理图。
第五步:检查。
重点要注意雨刮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否和控制开关的档位相符。
还要检查线径和保险容量。
12. 音响系统设计12.1 音响系统主要由收放主机(根据不同配置有卡带机、CD机、VCD、DVD等等)、天线和天线组成。
12.2 设计过程: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音响系统的类型和档次,如CD机还是DVD,单碟机还是多碟机,天线是否自动天线第二步:熟悉造型效果图及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配置,注意其安装形式,了解、分配面板上各操作开关的功能。
第三步:与甲方、配套厂、造型组共同协商选型及配置(包括联系各配套厂,索取资料,并择优推荐给甲方)。
第四步:在配套厂已确定的情况下,将配套厂提供的电路控制图连接到整车电气原理图中。
第五步:检查13. GPS系统设计13.1 GPS系统主要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组成,我们通常的设计是针对用户设备的设计,也就是地面接受机,主要有主控单元、车载电话单元、DVD视听单元、防撞雷达、后视摄像头、LCD显示屏及翻转屏单元。
13.2 边界条件:与车载电话、后视摄像头、报警开关、DVD雷达防盗系统等都有接口。
13.3 设计过程:第一步: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
第二步: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
第三步:根据效果图及技术协议对产品选型,与甲方协商配置及联系资料,第四步:将甲方确定的配套厂资料连接到原理图上,根据提供的引脚定义,并根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在电源处加以适量的电路保护第五步:检查各处电路连接,确保无误。
14. 车载冰箱设计14.1车载冰箱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主要有三种:电子制冷加热冰箱、不使用电源的冷热保温箱、汽车车载压缩机冰箱。
14.2 设计过程:第一步:对技术协议有清楚的理解,明白该车的市场定位,及针对客户,对非电源式冰箱只需考虑安装即可,对耗电型冰箱首先是选型,了解功能,这其中包括与各方面的协调与联系工作第二步:对配套厂提供资料作详细消化,根据功率计算应加保护装置,一般只需考虑保护、提供电源即可。
15.组合仪表设计15.1设计方法过程:第一步:查看组合仪表的效果图,掌握整车电气配置。
第二步:结合设计任务书了解组合仪表需要指示或显示一些什么物理量或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