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麻醉維持 可以採用吸入麻醉或靜吸複合維持麻醉,低 體重新生兒對吸入麻醉藥的需要量比正常新生兒低,且麻醉 藥物過量(心血管功能不穩定)與藥物不足之間的範圍很窄 ,同時可以間斷給予芬太尼和肌松藥。低體重新生兒的藥物 半衰期比成熟兒長、藥物清除率低,達到相同的麻醉深度比 成熟兒需要更少的麻醉藥,故要控制靜脈麻醉藥及吸入麻醉 藥的用量。另外,早產低體重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較高,圍 術期為避免視網膜出現病變,應該使用氧氣-空氣混合後吸 入, 不提倡純氧吸入。 建議術中維持SpO2在85%以上, PaO2在60~80mmHg 比較合適。
❖ (3)術前應糾正患兒已經存在的脫水、電解質紊亂或感染 等,盡可能調節患兒到最佳狀態再行手術。
❖ 三、麻醉方法和裝置
❖ 麻醉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手術部位、時間及患兒情況而定。
❖ 1、骶管阻滯
❖ 骶管阻滯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與全麻同時使用,操作簡便且風 險低、術後蘇醒恢復快,有術後鎮痛的作用。
❖ (1)新生兒骶裂孔到蛛網膜下間隙,比成人更為平直,可 以滿足上腹部手術;
1、術後呼吸暫停
低體重新生兒,尤其是有窒息史的新生兒,術後發生呼吸 暫停的幾率增加。術後呼吸暫停可持續 15~20 秒,伴心動 過緩與血氧飽和度降低 ,多在術後 2 小時發生,但也可在術 後 12 小時發生。
術後應加強心肺功能的監測直至術後24h,協助患兒安全 度過窒息的高風險時期
❖ 2、低血壓
❖ 低體重新生兒心血管系統的發育不全、代償能力差,易誘發 低血壓。因此維持血容量正常是術後的關鍵,必須及時確定 術後是否有繼續失血。
❖ 2)迴圈式帶活瓣回路 應注意: ①在保證管徑足夠大的前提 下,主張選擇無套囊的氣管導管,一般少有漏氣;
②一般選擇限壓定時通氣模式,調整通氣壓力、呼吸頻率和 氧濃度,嚴密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使其維持在35~ 40mmHg, 可以避免單位時間內氣道壓過高引起肺損傷(肺 氣壓傷),同時也可避免容量控制模式時因機器的壓縮容積過 大而使有效通氣量不足。 即時的血氣監測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