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164.3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

思想家名句出处

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 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

C.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 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来看,先秦时期思想里已

经包含有民本思想,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涉及提高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史记秦本纪》明确记载,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甘肃天水征服邦、冀二族之后,分别以

其族名在该地首次设立了县。这表明当时

A. 采用新的地方管理体制

B. 中央集权统治覆盖甘肃天水

C. 郡县行政组织已经建立

D. 秦武公利用宗法制稳固统治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分别以其族名在该地首次设立了县”可知,秦武公在甘肃天水设立了县,

而县的出现,标志着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开始,故选A。公元前688年为春秋时期,中央集权

并未实现,排除B;郡县制是在县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而郡县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继宗

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也并未提及郡,故无法确知

郡县行政组织是否已经建立,排除C;县的设立即是对宗法制的一次破坏,排除D。

3.下图是陕西绥德不同地方发现的两块汉代画像石。据此推知,汉代

A. 传统耕作方式开始在我国出现

B. 犁耕技术在绥德地区得到推广

C. 绥德农业生产技术在全国领先

D. 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在逐步形成

【答案】B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二者共同反映了人们在使用二牛抬杠进行耕作,这说明犁耕技

术在绥德地区得到推广,故B正确;传统耕作方式即铁犁牛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全国领先”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形成,排除D。

4.下面是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7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南北经济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B. 政策导向是人口变化的重要原因

C. 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人口占比的根本变化

D. 人口比例变化体现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答案】D

【详解】材料数据表明,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

比重下降;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

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故D正确;

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无法体现南北

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争,B错误;西汉、唐代的政治中心在

陕西长安,北宋都城在开封,政治中心是东移,C错误。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

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A

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

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

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 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 项排除。

【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

13世纪以来中国

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

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

6.纂辑《天下郡国利病书》时,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由此可知,顾炎武A.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B. 倡导废除土地私有C. 尤为注重实学研究D. 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答案】C

【详解】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表明顾炎武注重实学研究,故

C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排除

A ;材料表明顾炎武

关注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问题,不能反映顾炎武倡导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B ;顾炎武

的思想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范畴,

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顾炎武的思想分析解答即可。

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