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温病课件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113.59 KB
- 文档页数:3
请谈谈以下病案表现出了温病临床表现的哪些特点。
李某某,男,21岁昨日“伤风”,微恶风寒,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象浮数。
今晨,自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39℃,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
遂来诊。
分析:本是风热,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
陈××,男,16岁,1974年3月24日住院。
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
痰培养:肺炎球菌。
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思考: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风温2、病因病机:病因为外感风热病邪。
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表邪未去,肺热既盛,又兼食滞中阻。
3、治则治法:解表祛邪为主。
辛凉解表,佐以导滞4、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叶;以后又去荆芥、豆豉、瓜蒌、枇杷叶,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
病案举例沈××,女,53岁,农民。
1992年2月7日急诊。
急诊号:4364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
到晚上9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39.8℃,脉搏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21000/mm3, 中性90%,淋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