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汉思维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41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英汉思维差异学习汉语语义流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强调从整体直观出发,属于后重心。
句尾封闭,语义由后向前延伸。
英语语义流程: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信息呈现按“倒金字塔”逐次减弱,先概括后细节,先一般后具体,先判断后阐述,属于前重心。
一、英语思维特点1、英语思维受“主客二分”思想影响,具有分析型、逻辑性、外倾式、抽象化、个体性、写实性、细节化、直接性等特点,属于“法治化”语言,具有“理性”特点。
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句法完备,逻辑严密,用词求异,表意精确,富有变化,具有“显山露水”的特色。
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句尾可无限延伸。
2、英语名词性结构多(句子呈现静态特征),介词结构多,物称结构多,被动结构多。
静态结构多,抽象性表达多,长句多,从句多,用抽象的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形式化和逻辑化特点,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3、英语句子呈现“焦点式”特点,句子组织结构是树状或葡萄型结构。
即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和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附加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搭建,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手段(关联词、语法手段)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状结构。
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二、英语的布局谋篇以直线为主,段落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属于直线式的篇章结构。
三、1、英语: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崇尚一种“人文序列”,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
2、而中国人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
从空间上来说,美国人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国人通常是远远地走来,一步步贴近自我。
行为习惯差异在行为方面,东方人一般含蓄内敛,上课的时候大多数中人、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是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师教什么就吸收什么。
老师常常会说你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他,但基本上没有东方人会这样做。
而那些西方人却十分活跃,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话,一个高鼻子男人经常挑剔地说老师的发音不正确而他的才是正确的。
于是老师会跟他探讨这两种读音的不同。
这使我们课程的进度大减,我们这些东方人对他都很有意见,觉得他既然认为自己的正确就不要来这里上语言课好了。
但老师却似乎很喜欢他,又一次他没来上课,老师还一个劲问他为什么没来。
另一个黑人女人,我不知她究竟来自哪个家,上课的时候带来一把大扇子,一边摇扇子一边咬手指一边听课。
如果她单纯是摇扇子倒是没什么,可恨的是她手上戴了两个铃铛,所以我们的两小时人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或背单词,西方人边喝咖啡吃曲奇饼边调课时便都伴着她摇扇子的铛铛声度过。
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
她还打断老师的讲课,质问为什么这个课程没有咖啡和点心,老师为此还向她道歉,说下次他会为我们准备。
从此以后我们的课程都增加了免费的咖啡和点心,东方侃老师的发音。
有时我会想如果在国内,在我的小学或中学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横飞过来的粉刷打中,然后会被老师揪到后面罚站一两节课或者课后冲厕所。
但在美国,难以想象的是,我的的确确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比喜欢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东方人多一些。
西方人比东方人快乐,他们无论何时相聚都能开怀大笑,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处于最自然最轻松最快乐的状态。
而很较真的东方人,往往看起来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哀愁。
因为东方人常常强调严谨容不下过失,这就造成了东方人习惯为“责任”而活,而方人习惯为“兴趣爱好”而活的不同局面。
中西语言思维习惯差异不同地域的语言思维是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
中国传统习惯为从总与中国传统不同,西方人习惯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体上看问题的整体思维模式。
英汉思维对比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姓名:乐燕平学号:201220500218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
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一、引言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
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
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
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
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
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相差很大。
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
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
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中学生汉英表达之思维差异的比较语言表达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
学习一门外语,就是要学习它的语言思维。
当我们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维时,却仍然用汉语思维,把汉语逐字逐句译成英语,这样说出或写出的句子、文章只能是汉化的英语。
在十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我深刻体察到,很多中国学生不习惯用英语思维,学习遇到很大障碍。
初学英语者,必须了解汉语与英语表达的思维差异才能扫除学习障碍,获得进步。
作为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少犯甚至不犯汉化英语的错误。
那么,英汉表达究竟有什么思维差异?一、汉英词汇使用概念差异汉英词汇使用问题主要从英语的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并在使用时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词义:以名词、代词、介词、动词、形容词为例(1)、名词:汉语中有些名词,在英语中虽有对应的词,但英语表达往往有其不同的特点。
比如:①她怀中抱着一个婴儿。
She is carrying a baby in her arms。
②她口头上答应帮助我。
She promised to help me with words。
析:①中arms意为“臂,胳膊,但不能说成in her chest。
②句中“口头上”不能说成with her mouth。
(2)、代词:先看例句①This is John speaking(电话用语)我是约翰。
②What have you done with our goods。
你把我们的货怎么样了?析:①句在特定场合下,用指示代词表达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②句译文的“怎么或怎么样”象英语中的how,但都不能使用how,而要用what,然而许多学生都用how,他们只知道一一对应,不了解英语的差别。
这主要是因为受英语结构作用的影响而致。
(3)、介词:汉语表达中有些介词译成英语时因受意义或结构的制约有较灵活的用法,这一问题困扰了不少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