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509.50 KB
- 文档页数:1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穿戴防护设备、洗手要求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以期提高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一、穿戴防护设备1. 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和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
2. 对于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隔离衣、帽子和口罩等防护设备,确保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在高风险操作中,如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等,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以保护眼部和呼吸道的安全。
4. 在执行防护设备的穿戴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防护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正确佩戴。
二、洗手要求1. 医务人员在入院前、入院时、接触患者前、接触污染物前和接触洁净物后,都应进行手卫生操作。
2. 手卫生包括常规洗手和手消毒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3. 在进行手卫生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将双手彻底清洗至少20秒,并确保洗手液充分覆盖双手各个部位,包括指间、指背、指尖等。
4. 医务人员应经常修剪指甲,避免长指甲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并保持双手皮肤的干燥状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采取隔离措施1. 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确定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的隔离级别,根据隔离级别的不同,医务人员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在隔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防护设备,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医务人员应定期更换隔离衣和防护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隔离期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将防护设备进行正确处置,避免再次污染环境和传播细菌。
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护指南一、总则为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保障患者和自身健康,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所有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及后勤人员等。
二、传染病防护基本原则1. 加强业务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2. 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程序,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 环境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消除传染病传播途径。
5.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各类传染病防护措施1. 呼吸道传染病(1)佩戴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2)保持距离: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
(4)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处理,使用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
2. 消化道传染病(1)加强饮食卫生:食物应煮熟煮透,避免生食。
(2)个人卫生: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饭前便后洗手。
(3)物品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4)环境卫生:加强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接触性传染病(1)佩戴手套:进行有可能接触到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操作时,应佩戴手套。
(2)防护用品:根据需要穿戴隔离服、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3)物品专用:患者使用过的医疗设备、器械应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4)手卫生: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处理。
4. 血液传染病(1)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防护用品:穿戴隔离服、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3)物品消毒:患者使用过的针头、输液器等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一、目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三、依据[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2] 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3] 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2009[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四、内容(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一、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臵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三、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C 。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五、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有效防护: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纱布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
2.4 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纱布口罩应每天清洗、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5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