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法及_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11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方案介绍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雾状颗粒,使其能够被患者吸入到呼吸道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护理方案旨在指导护士正确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步骤1. 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的医嘱,了解所需的雾化药物种类和剂量。
- 检查雾化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 洗手并佩戴口罩和手套。
2. 准备药物- 根据医嘱准确计量雾化药物,并将其加入雾化设备的药物中。
- 确保药物密封良好,以防止药物泄漏。
3. 检查设备- 检查雾化设备的气流管和面罩是否完好无损。
- 测试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能正常输出细小的药物雾状颗粒。
4. 培训患者- 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和作用机制。
- 演示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并让患者自己尝试操作设备,以确保其能正确使用。
5. 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通常是坐直或半卧位。
- 让患者将面罩或口嘴放在口腔和鼻腔覆盖处,确保密封良好。
- 开启雾化设备,让患者深吸数次,使药物雾状颗粒能够充分进入呼吸道。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不适反应,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 后续护理- 清洗和消毒雾化设备,并妥善保管。
-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注意事项- 护士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认真检查医嘱,并与医生确认治疗计划。
- 护士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护士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雾化设备,并妥善保管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患者安全。
- 如发现患者有明显不适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本护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护士通过遵循该方案,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任何时候护士都应该始终独立做出决策,并遵循简单策略,以确保护理过程不涉及法律问题的复杂性。
雾化吸入的护理策略概述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向患者的呼吸道输送药物。
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器时,需要遵循一些护理策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护理策略以下是一些雾化吸入的护理策略,供护理人员参考:1. 评估患者的适用性:在开始雾化吸入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适用性。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药物过敏情况以及患者是否能够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
2. 患者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雾化吸入的相关信息,包括治疗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确保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并能够正确理解医嘱。
3.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剂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4. 调整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响应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可能需要调整雾化吸入治疗的频率和剂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理指标,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计划。
5. 监测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呼吸症状的改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考虑其他治疗选项。
6. 雾化设备的维护和清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雾化器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无菌状态。
按照厂家提供的指导,进行正确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7. 安全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遵循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避免药物浪费等。
总结雾化吸入的护理策略对于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进行患者教育和治疗效果监测,保持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做好这些护理策略,可以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 根据医嘱,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 准备所需器械:氧气供应系统、雾化器、面罩、鼻导管、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3. 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4. 调整雾化机设置:根据医嘱设定雾化时间和雾化量,设置合适的雾化器。
二、实施步骤1. 调整设备(1)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连接好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保证氧气供应正常。
(2)将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倒入雾化器中,注意雾化器内的液体量不能过多,以免影响雾化效果。
2. 为患者做好准备(1)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过程,让其尽可能配合治疗。
(2)让患者坐着或半卧位,以便进行雾化吸入。
(3)检查患者嘴巴和鼻孔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可先行清洁。
3. 安装面罩或鼻导管(1)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对于成年人可采用面罩,对于儿童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鼻导管。
(2)将面罩或鼻导管接到雾化器上,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氧。
4. 开始雾化吸入(1)打开氧气供应系统,调整氧气流量,保证雾化器内的介质能够雾化出来。
(2)向患者逐渐雾化,让其先进行深呼吸,然后佩戴好面罩或鼻导管,开始进行雾化吸入。
(3)让患者轻松均匀地吸气,持续进行雾化吸入,直至雾化介质被完全吸入。
(4)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现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向医生报告。
5. 治疗后处理(1)治疗结束后,停止氧气供应,将面罩或鼻导管取下。
(2)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面罩或鼻导管,并将其妥善保存。
(3)将使用过的雾化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6. 监测患者状况(1)治疗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如发现患者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吸入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雾化吸入健康教育一、引言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装置并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本文将介绍雾化吸入的定义、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
二、雾化吸入的定义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弱小颗粒,使其能够进入呼吸道深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通过雾化吸入,药物能够更好地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提高治疗效果。
三、雾化吸入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a. 洗手并确保雾化吸入装置的清洁。
b. 准备所需的药物和雾化吸入装置。
2. 使用步骤a. 将药物加入雾化吸入装置的药杯中,按照医生或者药剂师的建议加入适量的溶剂。
b. 将雾化吸入装置连接到气源,通常是压缩空气或者氧气。
c. 将口腔吸入器或者面罩与雾化吸入装置连接。
d. 深呼吸并缓慢吸入雾化药物,同时保持正常呼吸。
e. 持续吸入药物直至装置中的药物彻底使用完毕。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者药剂师,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2. 雾化吸入装置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
3. 使用过程中,避免将雾化吸入装置倒置或者碰撞。
4. 雾化吸入时,保持坐姿或者半坐姿,避免仰卧或者平躺。
5.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咨询医生。
五、雾化吸入健康教育内容1. 雾化吸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a. 适应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b. 禁忌症:对所使用的药物过敏、严重心脏病等。
2. 雾化吸入的常见药物:a. 支气管舒张剂:用于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难点。
b. 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呼吸道炎症。
c. 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3. 雾化吸入的效果评估:a.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如呼吸难点减轻、咳嗽减少等。
b.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呼吸功能改善程度。
4. 雾化吸入的常见副作用:a. 口干、咽干:可通过饮水缓解。
b. 嗜睡、头痛:需密切观察,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超声波雾化、氧气雾化、激素吸入等雾化吸入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1.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min。
2.预防呼吸道再感染。
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
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3.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
当雾化吸入完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即治疗矛盾现象。
雾化吸入后,再辅助肺叩打、吸痰等护理。
4.如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用液体过多,液体量应归入液体总入量内,特别是患儿,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5.哮喘患者特别是婴幼儿面罩氧气雾化吸入,由于面罩的溢气孔太少,二氧化碳不能溢出,患者实际上在面罩中重复呼吸二氧化碳,其血中PaCO2迅速上升,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哮喘病情加剧,所以雾化吸入时间不超过5—10min。
6.吸入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口腔、咽喉的局部作用,如声音嘶哑、霉菌感染等,所以用药后漱口,可明显减少副作用。
7.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标准成人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式,适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
以下是成人雾化吸入的护理标准:1.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症状及用药情况。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痰液性质等指标。
2.准备雾化吸入设备。
确保设备完整且无损坏,确认药物瓶子是否已过期。
清洁雾化器杯、面罩或嘴唇配件等。
3.洗手并戴上手套。
4.向患者说明雾化吸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5.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卧位。
6.将药物加入雾化器杯中,注意剂量和稀释比例。
7.将雾化器杯连接到雾化器的压缩机或氧气系统上。
8.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嘴唇配件。
确保面罩或嘴唇配件与患者的面部或口唇紧密贴合。
9.打开压缩机或氧气系统,开始雾化吸入。
10.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报告医生。
11.根据医嘱设定雾化吸入的时间和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0-15分钟。
12.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帮助患者咳嗽排痰。
13.完成雾化吸入后,关闭压缩机或氧气系统。
清洁雾化器杯、面罩或嘴唇配件,准备下一次使用。
14.记录雾化吸入的药物种类、剂量、时间和患者的反应。
15.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告知雾化吸入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成人雾化吸入的护理标准,护士在执行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吸入。
雾化操作流程
雾化吸入的方法如下:
1. 选取合适的体位,坐位或者侧卧位。
2. 连接雾化装置松紧带,将顶连芯装入药杯面罩插入药杯,导管分为两端,一端较长,一端较短,长的那端插入药杯,短的那端插入流量表。
3. 护士加入雾化药液,打开开关,调至流量二到六升每分,有雾气喷出。
4. 将患儿戴好面罩,遮住口鼻处,嘱咐患儿做张口深呼吸动作,至药液结束。
5. 摘取面罩,关闭开关。
在雾化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当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可先拍背咳痰,必要时咳嗽将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常规进行洗手。
3. 如无特殊情况,建议治疗前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以免雾化过程中因气雾刺激,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雾化前勿抹油性面膏,因其可能会在雾化过程中造成面部吸附更多的药物。
5. 孩子在安静时做雾化效果好。
6. 无需刻意用力呼吸。
7. 注意体位和药杯的放置。
8. 注意雾化时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生指导。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准备工作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
首先,确认雾化器和氧气瓶的连接是正确的,并确保氧气瓶充足。
检查呼吸器具,如面罩或鼻导管,确保其清洁并完好无损。
另外,准备好雾化液,如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操作步骤1.介绍自己并向病人解释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过程,让病人知道需要配合。
2.让病人坐起身或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病人能够方便地使用面罩或鼻导管。
3.打开氧气瓶,并调节适当的流量,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设置合适的氧气流量。
4.将雾化液加入雾化器的杯子中,并将雾化器连接到氧气流出口。
5.在病人的面部放上面罩,确保面罩贴合密封,并与雾化器的出口连接好。
如果使用鼻导管,则将两端插入病人的鼻孔中。
6.让病人深呼吸,吸入氧气雾化物。
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7.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定期记录相关指标,并观察病人的舒适程度。
8.在吸入完毕后,关闭氧气瓶并拆除雾化器,清洗并消毒相关器械,并存放在适当的位置。
注意事项1.在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定期更换雾化液和清洗雾化器以确保其卫生。
2.留意病人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或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确保氧气流量适当,过大的氧气流量可能导致干燥的呼吸道或氧中毒等问题。
4.定期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以确保病人持续接受氧气治疗。
5.注意保持病人的舒适度,例如提供柔软的枕头和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6.如果使用药物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总结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用于提供氧气给有呼吸问题的病人。
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准备和检查,操作步骤包括介绍、就位、调节、吸入等,注意事项包括器械的清洁、留意病人症状、适当控制氧气流量等。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需要考虑之前的治疗情况,看呼吸道是否有感染、畅通,有没有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痉挛,气道黏膜的水肿状况如何,有没有假牙和异物在口腔,应该及时的清理。
二、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采取无菌的操作,在患者的前胸、颈前放置无菌巾,可以让患者采取卧位或者坐位等。
三、准备无菌的氧气雾化设备,根据医嘱选择药液,比如布地奈德雾化液、沙丁胺醇雾化液、糜蛋白酶等。
四、安装氧气装置,将这些药液注入到雾化器内,连接雾化器和氧气装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气流量。
如果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以调节氧气流量为2L/min左右。
如果是严重的感染,以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明显,哮喘等,可以调节氧气流量为6L/min左右。
五、让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根据情况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毕后关闭雾化器,将雾化器还原消毒备用。
雾化吸入护理疗法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呼吸道、面部及口腔情况。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
3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性能。
(二)操作要点。
1.协助取舒适体位。
2.配制药液,置入雾化容器内:
①超声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雾化罐内,检查无漏水后,将其放入水槽,预热机器;
②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喷雾器药杯内;
③氧气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雾化器的药杯内。
3.设定雾化时间、调节雾量;氧气雾化吸入时,连接雾化器与氧气装置,通过调节氧流量来调节雾量。
4.放置口含嘴或面罩。
5.雾化后,协助患者擦干面部,指导或协助患者排痰。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应暂停雾化吸入,吸氧,及时通知医生。
2.使用激素类药物雾化后及时清洁口腔及面部。
3.更换药液前要清洗雾化罐,以免药液混淆。
雾化吸入法名词解释护理学标题:雾化吸入法名词解释护理学正文:雾化吸入法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法,用于将药物、营养物质或其他治疗物质通过喷雾的方式吸入肺部或呼吸道,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学中,雾化吸入法通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雾化吸入法相关的护理学名词解释:1. 雾化器:一种用于制作药物喷雾的仪器,通常由塑料、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成。
雾化器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原抗体、营养支持剂等。
2. 药物剂量:指药物在雾化吸入法中所使用的剂量。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以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3. 吸入方法:指将药物通过喷雾的方式吸入肺部或呼吸道的方法。
吸入方法可分为手持式雾化器、坐位式雾化器、吸入器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吸入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4. 吸入频率:指每次雾化吸入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吸入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进行调整,以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5. 呼吸管理:指在雾化吸入法治疗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等。
6. 护理评估:指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护理评估应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评估。
拓展:雾化吸入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治疗过程需要严格的护理控制,以确保安全、有效和副作用最小化。
因此,在应用雾化吸入法时,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管理、营养支持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
雾化吸入用药具有奏效较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的雾化吸入法有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四种。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其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目的】1.湿化气道通常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2.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4.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①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②意识状态,对治疗计划的了解,心理状态及合理程度。
③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2)向患者解释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1)患者了解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将一次性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
(3)取卧位或坐位接受雾化治疗。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1)超声波雾化吸入器一套超声雾化器1)构造:①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可输出高频电能,其面板上有电源和雾量调节开关,指示灯及定时器;②水槽与晶体换能器;水槽盛冷蒸馏水,其底部有一晶体换能器,接收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并将其转化为超声波声能;③雾化罐与透声膜:雾化罐盛药液,其底部是一半透明的透声膜,声能可透过此膜与罐的药液作用,产生雾滴喷出;④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2)作用原理: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的高频电能通过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转换为超声波能,声能震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作用于罐的药液,使药液表面力破坏而成为细微雾滴,通过导管在患者深吸气时进入呼吸道。
(2)水温计、弯盘、冷蒸馏水、生理盐水。
(3)药液:①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常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②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③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α-糜蛋白酶等。
④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常用地塞米松等。
5.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光线、温湿度适宜。
【操作步骤】步骤要点与说明1.检查雾化器。
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2. 连接雾化器主件与附件3. 加冷蒸馏水于水槽。
水量视不同类型的雾化器而定,要求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
水槽和雾化罐切忌加温水或热水,水槽无水时,不可开机,以免损坏机器4.加药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50ml倒入。
水槽底部的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雾化罐,检查无漏水后,将雾化罐放入水槽,膜而质脆,易破碎,操作中注意不要损坏盖紧水槽盖5.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处,核对患者床号、。
确认患者4.开始雾化(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3-5分钟(3)调整定时开关至所需时间。
一般每次定15-20分钟(4)打开雾化开关,调节雾量。
水槽须保持有足够的冷水,如发现水温超过将口含嘴放人患者口中(也可用面罩),指导患者 50℃或水量不足,应关机,更换或加入冷蒸馏水做深呼吸。
连续使用雾化器时,中间需间隔30分钟6.结束雾化(1)治疗毕,取下口含嘴(2)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7. 操作后处理(1)擦干患者面部,协助其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清理用物,放掉水槽的水,擦干水槽。
将口含嘴、雾化罐、螺纹管浸泡于消毒液1小时,再洗净晾干备用(3)洗手,记录。
记录雾化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的反应及效果等【注意事项】1.护士熟悉雾化器性能,水槽应保持足够的水量(虽有缺水保护装置,但不可在缺水状态下长时间开机);水温不宜超过60℃。
2.注意保护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因透声膜及晶体换能器质脆易破碎,在操作及清洗过程中,动作要轻,防止损坏。
3.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是否困难,若因粘稠的分泌物经湿化后膨胀致痰液不易咳出时,应予以拍背以协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
【健康教育】1.向患者介绍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作用原理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教给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及用深呼吸配合雾化的方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借助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一)氧气雾化器1.结构射流式氧气雾化器2.原理氧气雾化吸入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高速气流通过毛细管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邻的小罐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呈气雾喷出。
(二)使用方法【目的】同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2.患者准备同超声波雾化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氧气雾化吸入器、氧气装置一套、弯盘、药液。
5.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
【操作步骤】步骤要点与说明1. 检查氧气雾化吸入器,遵医嘱将药液稀释至。
使用前检查雾化吸入器连接是否完好,有无漏气5ml,注入雾化器的药杯2.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
确认患者3.连接连接雾化器的接气口与氧气装置的橡。
氧气湿化瓶勿放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吸入器管口使药液稀释4.调节氧气流量。
氧气流量一般为6-8L/min步骤要点与说明5.开始雾化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吸嘴放入。
深长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细支气管和肺,口中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屏气1-2s,再轻松呼气,可提高治疗效果直至药液吸完为止6.结束雾化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7.操作后处理(1)协助清洁口腔,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清理用物。
一次性雾化吸入器用后按规定消毒处理备用(3)洗手,记录。
记录容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室应避免火源;氧气湿化瓶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
2.观察及协助排痰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吸痰等方法协助排痰。
3.使用雾化器时,应取下湿化瓶。
【健康教育】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手压式雾化吸入法是利用拇指按压雾化器顶部,使药液从喷嘴喷出,形成雾滴作用于口腔及咽部气管、支气管粘膜而被其吸收的治疗方法。
手压式雾化器及吸入法操作流程【目的】主要通过吸入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或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改善通气功能,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气性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
【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2.患者准备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按医嘱准备手压雾化器(含药物)。
5.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温湿度适宜。
【操作步骤】步骤要点与说明1. 遵医嘱准备手压式雾化吸入器。
使用前检查雾化器是否完好2. 核对携用物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
确认患者3. 取下雾化器保护盖,充分摇匀药液4. 开始雾化(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将雾化器倒置,接口端放人双唇间,平静呼气。
紧闭嘴唇(3)吸气开始时按压气雾瓶顶部,使之喷药,深吸。
尽可能延长屏气时间(最好能坚持10s左右),气、屏气、呼气,反复1-2次然后呼气5.结束雾化6. 操作后处理(1)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清理用物。
喷雾器使用后放在阴凉处(30℃以下)保存。
其料外壳应定期用温水清洁(3)洗手,记录。
记录容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注意事项】1.喷雾器使用后应放置阴凉处保存,外壳定期清洁。
2.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
3.药液随着深吸气的动作经口腔吸入,尽可能延长屏气时间,然后呼气。
4.每次1-2喷,两次使用间隔时间不少于3-4小时。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手压式雾化吸入器给药方法。
2.教会患者评价疗效,当疗效不满意时,不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3.帮助患者分析并解释引起呼吸道痉挛的原因和诱因,指导其选择适宜的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四、压缩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直径3µm以下),使药物直接被吸入呼吸道的治疗方法。
【目的】同氧气雾化吸入法。
【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2.患者准备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1)压缩雾化吸入器装置1)构造:①空气压缩机:通电后可将空气压缩。
其面板上有电源开关、过滤器及导管接口。
②喷雾器:其下端有空气导管接口与压缩机相连,上端可安装进气活瓣(如使用面罩,则不用安装进气活瓣),中间部分为药皿,用以盛放药液。
③口含器:带有呼气活瓣。
1)作用原理:空气压缩机通电后输出的电能将空气压缩,压缩空气作用于喷雾器的药液,使药液表面力破坏而形成细微雾滴,通过口含器随患者的呼吸进入呼吸道。
(2)常用药物同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3)其他用物弯盘、纱布、治疗巾、电源插座。
5.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温湿度适宜。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点与说明1.检查并连接雾化器。
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以免意2.加水水槽加冷蒸馏水至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外发生声膜3.加药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50ml倒入雾化罐,检查无流水后,将雾化罐放入水槽,盖紧水槽盖4.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患者床号、。
确认患者5.铺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铺治疗巾于患者的颌下6. 开始雾化(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整定。
一般每次定时15-20分钟,雾量大小可随患开关至所需时间者的需要和耐受情况适当调节,过大会使患(2)打开雾化开关,调节雾量者不适,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3)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或将面罩妥善固定,指。
深呼吸可以帮助药液到达呼吸道深部,更好导患者做深呼吸地发挥疗效。
观察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7. 结束雾化(1)治疗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2)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8. 操作后处理(1)擦干患者面部,协助其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除(2)清理用物,放掉水槽的水,擦干水槽,将口。
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清理用物含嘴、雾化罐、螺纹管浸泡于消毒液1小时,在洗净晾干备用(3)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 使用前检查电源是否与压缩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