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氧气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将液态药物转化为雾状,然后与纯氧混合后呼吸进入肺部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治疗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二、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故障,请及时更换或修理设备。
2.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物。
通常情况下,液态药物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稀释。
3.准备雾化器:将雾化器组装好并连接到氧气源上。
确保所有连接都牢固无误。
4.准备面罩或鼻塞: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塞,并确保其清洁卫生。
三、使用步骤1.连接设备:将氧气源连接到雾化器上,并打开氧气源开关。
确保从面罩或鼻塞处可以看到氧气流动。
2.添加药物:将需要使用的药物加入雾化器中,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稀释。
注意,不同的药物可能需要不同的稀释比例。
3.调节雾化器: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需要,调节雾化器的流量和颗粒大小。
通常情况下,哮喘患者需要较小的颗粒大小,而COPD患者需要较大的颗粒大小。
4.戴上面罩或鼻塞:将面罩或鼻塞戴在患者脸上,并确保其紧密贴合。
如果使用面罩,请确保其覆盖住嘴和鼻子;如果使用鼻塞,请确保其插入到鼻孔中。
5.开始吸入:打开雾化器开关,并开始吸入。
呼吸应该平稳而深沉,以便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肺部。
四、注意事项1.使用前请咨询医生: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和处方。
不要自行决定使用何种药物或调节何种剂量。
2.注意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使用后,请及时清洁设备,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如有任何问题或故障,请及时更换或修理设备。
3.注意药物的储存和稀释:药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稀释。
不要自行决定药物的剂量或稀释比例。
4.注意呼吸方式: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应该保持平稳而深沉的呼吸,以便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肺部。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 根据医嘱,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 准备所需器械:氧气供应系统、雾化器、面罩、鼻导管、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3. 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4. 调整雾化机设置:根据医嘱设定雾化时间和雾化量,设置合适的雾化器。
二、实施步骤1. 调整设备(1)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连接好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保证氧气供应正常。
(2)将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倒入雾化器中,注意雾化器内的液体量不能过多,以免影响雾化效果。
2. 为患者做好准备(1)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过程,让其尽可能配合治疗。
(2)让患者坐着或半卧位,以便进行雾化吸入。
(3)检查患者嘴巴和鼻孔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可先行清洁。
3. 安装面罩或鼻导管(1)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对于成年人可采用面罩,对于儿童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鼻导管。
(2)将面罩或鼻导管接到雾化器上,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氧。
4. 开始雾化吸入(1)打开氧气供应系统,调整氧气流量,保证雾化器内的介质能够雾化出来。
(2)向患者逐渐雾化,让其先进行深呼吸,然后佩戴好面罩或鼻导管,开始进行雾化吸入。
(3)让患者轻松均匀地吸气,持续进行雾化吸入,直至雾化介质被完全吸入。
(4)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现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向医生报告。
5. 治疗后处理(1)治疗结束后,停止氧气供应,将面罩或鼻导管取下。
(2)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面罩或鼻导管,并将其妥善保存。
(3)将使用过的雾化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6. 监测患者状况(1)治疗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如发现患者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吸入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
设备检查:
确保雾化器正确组装,连接管道密封性良好。
使用前详细阅读雾化器使用说明书,确认设备无损坏。
药液准备:
确认药液未过期或污染。
新的雾化器或面罩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等对着空气先雾化3-5分钟。
操作中
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无法坐立的患者可以采取竖抱或半卧位。
氧流量控制:
掌握氧流量的大小,避免过大压力导致管道脱落。
呼吸配合:
雾化过程中尽量配合呼吸动作,使药物充分进入呼吸道。
面罩使用:
使用面罩时,面部不能抹油性面霜,雾化结束后立即清洗脸部。
面罩与面部应有约0.5 cm缝隙,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操作后
清洁护理:
雾化结束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残留。
使用面罩吸入者应及时洗脸。
设备清洁:
每次治疗后,雾化器(包括雾化面罩/咬嘴等)应充分清洗干净,避免感染。
面罩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和更换。
注意事项
雾化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雾化。
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改善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何正确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前需要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
每次使用前,应将雾化吸入器拆开清洗,包括雾化杯、雾化管和面罩等部分。
使用温水和肥皂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确保无残留物。
使用后,应将设备晾干,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细菌滋生。
其次,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
首先,将已经清洗干净的设备组装好,确保密封性能良好。
接下来,将医生开具的药物溶液倒入雾化杯中,不超过标线。
然后,将设备连接到氧气源,控制好气流大小。
最后,佩戴面罩,将面罩覆盖在口鼻部位,开始吸入。
另外,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吸入过程中要保持平静,深呼吸,并避免呼吸急促或过度用力。
其次,吸氧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同时,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此外,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的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谨慎。
最后,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时要注意维护设备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设备的氧气管道和雾化杯是否有堵塞或损坏的情况,以确保正常工作。
此外,雾化吸入器的零部件要和设备配套使用,不可随意更换或混用,以免影响雾化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需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卫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吸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设备的维护和安全性。
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以确保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适合的氧气浓度:氧气雾化吸入可使用不同浓度的氧气,一般为24%至100%。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氧气浓度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2. 使用正确的装置和设备:氧气雾化吸入通常使用支气管雾化器来将液体氧转化为气体形式。
确保雾化器的正常功能,正确连接氧气气源和管道,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清洁和消毒:氧气雾化吸入设备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滋生。
每次使用后将雾化器及其他相关物品用温水清洗,并定期进行消毒。
4. 避免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氧气浓度可能导致氧中毒,引起头晕、呼吸困难、皮肤灼伤等症状。
而过低的氧气浓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需遵循医生的指示来调整合适的氧气浓度。
5. 避免停用氧气雾化吸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尽量避免中断或突然停用。
如果需要中断或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以便适时调整。
6. 定时检查氧气供应: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需定时检查氧气供应装置的氧气剩余量。
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氧气耗尽而中断治疗。
7. 注意使用时间和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推荐,合理安排氧气雾化吸入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不宜过度使用或过于频繁,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和可能的并发症。
8. 避免交叉感染:氧气雾化吸入设备是一种共享设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使用前应确保设备经过消毒,并避免多人共用设备。
9. 关注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后,应密切关注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咳嗽加重、喘息加剧、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10. 定期复诊和检查: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需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和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超声波雾化、氧气雾化、激素吸入等雾化吸入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1.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min。
2.预防呼吸道再感染。
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
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3.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
当雾化吸入完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即治疗矛盾现象。
雾化吸入后,再辅助肺叩打、吸痰等护理。
4.如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用液体过多,液体量应归入液体总入量内,特别是患儿,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5.哮喘患者特别是婴幼儿面罩氧气雾化吸入,由于面罩的溢气孔太少,二氧化碳不能溢出,患者实际上在面罩中重复呼吸二氧化碳,其血中PaCO2迅速上升,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哮喘病情加剧,所以雾化吸入时间不超过5—10min。
6.吸入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口腔、咽喉的局部作用,如声音嘶哑、霉菌感染等,所以用药后漱口,可明显减少副作用。
7.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标准成人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式,适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
以下是成人雾化吸入的护理标准:1.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症状及用药情况。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痰液性质等指标。
2.准备雾化吸入设备。
确保设备完整且无损坏,确认药物瓶子是否已过期。
清洁雾化器杯、面罩或嘴唇配件等。
3.洗手并戴上手套。
4.向患者说明雾化吸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5.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卧位。
6.将药物加入雾化器杯中,注意剂量和稀释比例。
7.将雾化器杯连接到雾化器的压缩机或氧气系统上。
8.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嘴唇配件。
确保面罩或嘴唇配件与患者的面部或口唇紧密贴合。
9.打开压缩机或氧气系统,开始雾化吸入。
10.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报告医生。
11.根据医嘱设定雾化吸入的时间和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0-15分钟。
12.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帮助患者咳嗽排痰。
13.完成雾化吸入后,关闭压缩机或氧气系统。
清洁雾化器杯、面罩或嘴唇配件,准备下一次使用。
14.记录雾化吸入的药物种类、剂量、时间和患者的反应。
15.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告知雾化吸入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成人雾化吸入的护理标准,护士在执行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吸入。
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吸入氧气以改善呼吸困难。
然而,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也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和指导,按照医嘱的剂量进行雾化吸入。
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的剂量。
2. 氧气雾化器应该经常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
每次使用后,应按照说明书清洗并晾干。
3. 雾化吸入时,要确保面罩或呼吸器与患者的面部贴合良好,以确保药物被充分吸入。
4. 雾化吸入后,应避免立即饮水或吃东西,以防止药物的效果被稀释或冲掉。
5.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7. 如果出现显著的不适或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与医生联系。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注意事项还应当遵循医生的指导。
化疗药物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评估病房内的氧气吸入装置及气动雾化吸入装置性能是否完好。
2.观察患者的体力状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
【护理措施】
1.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氧气雾化吸入的目的、过程、将会遇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
2.治疗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前,避免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
3.治疗前协助患者尽量咳出痰液或吸净痰液,以免妨碍雾滴深入肺内。
4.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应暂停吸入治疗,并分析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如适当调节雾量或缩短吸入时间。
5.雾化吸入的药物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
6.雾化吸入结束后,病室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护士要注意自我防护,带防护口罩,及时洗手。
【健康指导】
1.患者雾化吸入前用牛奶漱口后咽下。
雾化吸入后用牛奶反复漱口,漱口后将牛奶吐掉,不得咽下。
2.雾化吸入时,嘱患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吸气时用口,呼气时用鼻,吸气末稍停片刻,使雾滴吸入更深。
3.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及冲洗口腔前不得吞咽口水及痰。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准备工作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
首先,确认雾化器和氧气瓶的连接是正确的,并确保氧气瓶充足。
检查呼吸器具,如面罩或鼻导管,确保其清洁并完好无损。
另外,准备好雾化液,如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操作步骤1.介绍自己并向病人解释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过程,让病人知道需要配合。
2.让病人坐起身或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病人能够方便地使用面罩或鼻导管。
3.打开氧气瓶,并调节适当的流量,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设置合适的氧气流量。
4.将雾化液加入雾化器的杯子中,并将雾化器连接到氧气流出口。
5.在病人的面部放上面罩,确保面罩贴合密封,并与雾化器的出口连接好。
如果使用鼻导管,则将两端插入病人的鼻孔中。
6.让病人深呼吸,吸入氧气雾化物。
根据医嘱或护理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7.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定期记录相关指标,并观察病人的舒适程度。
8.在吸入完毕后,关闭氧气瓶并拆除雾化器,清洗并消毒相关器械,并存放在适当的位置。
注意事项1.在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定期更换雾化液和清洗雾化器以确保其卫生。
2.留意病人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或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确保氧气流量适当,过大的氧气流量可能导致干燥的呼吸道或氧中毒等问题。
4.定期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以确保病人持续接受氧气治疗。
5.注意保持病人的舒适度,例如提供柔软的枕头和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
6.如果使用药物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总结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用于提供氧气给有呼吸问题的病人。
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准备和检查,操作步骤包括介绍、就位、调节、吸入等,注意事项包括器械的清洁、留意病人症状、适当控制氧气流量等。
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
雾化吸入用药具有奏效较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的雾化吸入法有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四种。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其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目的】1.湿化气道通常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2.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4.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①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②意识状态,对治疗计划的了解,心理状态及合理程度。
③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2)向患者解释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1)患者了解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将一次性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
(3)取卧位或坐位接受雾化治疗。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1)超声波雾化吸入器一套超声雾化器1)构造:①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可输出高频电能,其面板上有电源和雾量调节开关,指示灯及定时器;②水槽与晶体换能器;水槽盛冷蒸馏水,其底部有一晶体换能器,接收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并将其转化为超声波声能;③雾化罐与透声膜:雾化罐盛药液,其底部是一半透明的透声膜,声能可透过此膜与罐内的药液作用,产生雾滴喷出;④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小儿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优点及护理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悬液,再随呼吸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状喷出,随患儿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具备见效快、操作简便、局部病灶药品浓度高、药品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另外,所吸入的药物不仅会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也会被肺组织吸收,进而实现全身性治疗。
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氧气雾化吸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
1用物准备1.1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器(nebulizer)包括盛接药物的储药罐、雾化面罩二部分。
雾化器储药罐下有连接氧气湿化瓶的连接管,雾化吸入器必须专人使用,常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雾化吸入器在使用15次以后要进行更换,防止因长期使用引起塑料老化影响疗效。
1.2吸氧装置一套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内不加水。
1.32ml注射器用于抽吸药物。
1.4药品按医嘱备药。
2操作方法2.1按医嘱抽药液,小儿雾化的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布地奈德等,注入雾化器的储药罐内。
2.2将雾化器储药罐与吸入面罩旋紧连接,然后下端再与氧气装置的延长导管相连,注意连接应紧密,防止漏气。
2.3调节氧气装置,氧流量调至6L~8L,储药罐有雾化气体出现,下端无药液漏出,即雾化器安装完毕。
2.4雾化器应垂直拿,将雾化面罩罩在小儿脸上,让药液随小儿的呼吸吸入呼吸道。
2.5雾化结束,移去面罩,关掉氧气,取下雾化装置。
2.6协助患儿漱口,擦脸。
整理、消毒用物[1]。
3优点3.1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儿的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临床治疗更为有效。
3.2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他给药方式的1/10,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尤为重要。
3.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需要考虑之前的治疗情况,看呼吸道是否有感染、畅通,有没有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痉挛,气道黏膜的水肿状况如何,有没有假牙和异物在口腔,应该及时的清理。
二、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采取无菌的操作,在患者的前胸、颈前放置无菌巾,可以让患者采取卧位或者坐位等。
三、准备无菌的氧气雾化设备,根据医嘱选择药液,比如布地奈德雾化液、沙丁胺醇雾化液、糜蛋白酶等。
四、安装氧气装置,将这些药液注入到雾化器内,连接雾化器和氧气装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气流量。
如果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以调节氧气流量为2L/min左右。
如果是严重的感染,以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明显,哮喘等,可以调节氧气流量为6L/min左右。
五、让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根据情况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毕后关闭雾化器,将雾化器还原消毒备用。
氧气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的应用及护理氧气雾化吸入是现代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应用氧气雾化吸入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进入呼吸道。
其特点是可以调节雾量大小均匀,药液可随着深而慢的吸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变通气功能等目的。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们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50例,最大程度地达到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4~82岁,平均68. 5岁。
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有罗音或哮鸣音。
1. 2 方法所有患者经确诊后根据病情给予抗炎、平喘、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氧气雾化吸入。
雾化器一人一个,专人使用。
常用药物为普米克令舒、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或盐酸氨溴索。
根据医嘱将待吸入的药物稀释至4~6ml放入贮液罐;连接氧气并调节气体的流量(常用4~6 l/min);持续吸入直至药液喷完为止,一般需15~20min;治疗结束,分离面罩雾化器,关闭氧气,协助患者漱口,清理用物。
一般2次/d,或根据病情使用, 3~7d 为1个疗程。
2 护理2. 1 患者及环境的准备病区保持整洁,室温控制在18 ~20℃,相对湿度在55% ~60%,杜绝在室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卉等物品。
将喷嘴或面罩与患者相连;嘱患者缓慢呼吸,用口吸用鼻呼。
2.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吸入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雾化前应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雾化中应及时清除痰液,以免发生窒息。
2. 3 采用合适的体位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
因此在患者体力许可条件下尽量采取坐位。
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使膈肌下移,胸腔扩大,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治疗效果[1]。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
一、氧气雾化吸入的定义: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
2.解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三、用物雾化吸入器,氧气吸入装置1套(不用温化瓶)或压缩空气机1套。
四、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2.解痉药物,如氨茶碱,舒喘灵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如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
4.减轻水肿,如地塞米松等。
五、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2、氧气雾化吸入器连接完好,不漏气。
抽吸并稀释药液在5ml以内,注入雾化器,药量在规定刻度内。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儿,作好解释,以取得合
作。
初次治疗,应教给患儿家属使用方法。
4、连接氧气装置与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调节氧流量达6~8L/min,一般10-15分钟即可将5ml药液雾化完毕
5、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指导患儿手持雾化器,口含嘴放入口中,嘱患儿紧闭口唇深吸气,呼气用鼻,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及肺部,更好地发挥药效。
如此反复至药液吸完。
6、吸入完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
7、协助病人清洁口腔,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观察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洗手并记录。
六、做氧气雾化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雾化器应垂直拿。
婴幼儿可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2.氧流量调至4~5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禁止在有氧设备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3.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4.年龄较小患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哭吵。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
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6.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或漱口,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