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8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的一部分,发生于1901年的戊戌年,因此得名。
本文将介绍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1 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年到1895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让台湾,赔款近百亿两白银。
1.2 国际压力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各国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的侵略,并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解构和批判。
这个时期被称为“百日维新”,文化大革命,秉承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出理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倾向。
1.3 倭寇的肆虐:自甲午战争以来,一些不明身份的倭寇纷纷侵扰,给民众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内容2.1 组建新军:戊戌变法的重要举措是组建了新式军队以应对严峻的国家危机,现代性和航海的发展与持续,新的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机械化发展的发明与运用都为组建新军队提供了技术上的必要条件.2.2 实行科举:在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得到了一些调整,不论贫富都有机会参加考试。
2.3 推行宪政:虽然戊戌变法的宪法没有得到实施,但在理念上逐渐接受了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宪政会议也在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开会,推动了宪政的发展。
2.4 推进工业发展:广州,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了许多新的工厂和工业企业来支持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三、影响3.1 振兴国家、推动科技发展: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次全面的变革,而新政不仅为社会稳定的维持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也激活了社会发展的多项因素,包括消极经济和文化现象的淘汰、创新思想的更新、城市化的推进、文化复兴等。
3.2 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更新: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开始获得海外信息和知识。
一些学者和学生开始到国外留学回来后带着新知识,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使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赶上西方。
3.3 逐步推进宪政:戊戌变法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实践过程中的宪政意识,帮助了中国形成了逐渐向前的宪政概念,并为未来的宪政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供您参考: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
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5.结果:由于触及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最终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支持;二是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7.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总结,供您参考。
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发生和实施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不仅改善了中国政治体制,推进了新文化运动,而且在许多方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知识点。
一、戊戌变法背景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当时的中国因为长期被列强压制,人民生活困苦,社会混乱不堪,国家经济彻底崩溃。
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呼吁革命和改革,希望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
国内各种改革派对当时的满清政府强烈施加压力。
二、戊戌变法内容戊戌变法的实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宪政体制、设立议会等。
2. 发展经济:提倡工商业、鼓励科技创新。
3. 推行教育:修订教材、兴办学堂。
4. 推进军事改革:新建武装力量,改革军队编制等。
这几项内容充分体现了戊戌变法的整体思路和改革方向。
三、戊戌变法的失败尽管戊戌变法有诸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它的实现过程时断时续、推进缓慢。
1. 保守势力的干扰:清朝皇族和大臣等官僚阶层不支持变法,反而有意制造阻碍,制造分裂局面。
2. 外部压力的影响:当时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资源,甚至反对中国政府实施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变法很难持续推进。
3. 统治者本身的局限性:时人对变法的立场、态度和实际操作,中途出现的问题以及统治者的局限性等,都限制了变法的全面推动。
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没有成功,一些变法派被迫辞职甚至亡命海外。
然而,戊戌变法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未能实现全面的改革,但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2. 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
3. 拓宽了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开始有了更为现代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