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营养物质。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功能。
(2)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美食的视频,展示各种丰富的食物。
(2)提问学生: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讲授新课(1)蛋白质①展示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图片,如鸡蛋、牛奶、鱼肉等。
②讲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强调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③介绍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功能,如构成细胞、修复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
④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蛋白质缺乏或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糖类①展示米饭、面包、水果等富含糖类的食物图片。
②讲解糖类的分类,如单糖、双糖和多糖。
③阐述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提供能量、储存能量等。
④引导学生思考糖类摄入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3)油脂①展示食用油、肥肉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图片。
②讲解油脂的分类,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
③说明油脂在人体中的功能,如储存能量、保护器官等。
④强调过量摄入油脂对健康的危害,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4)维生素①展示各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图片,如蔬菜、水果等。
②介绍维生素的分类,如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
《4.1 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41 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单糖、二糖和多糖的代表物。
(2)简述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肪、磷脂和固醇的功能。
(3)阐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4)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区分 DNA 和 RNA 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大分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多糖的种类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米饭、面包、牛奶、鸡蛋、油脂等,提问学生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从而引出生物大分子的概念。
2、糖类的教学(1)展示各种糖类的图片,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
(2)讲解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概念和代表物,以及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3)让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食品、提供能量等。
3、脂质的教学(1)展示各种脂质的图片,如脂肪、磷脂、固醇等。
(2)讲解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如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脂质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平衡。
4、蛋白质的教学(1)展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讲解氨基酸的种类和特点。
(2)通过动画演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展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图片,讲解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
(4)结合实例,讲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如催化、运输、免疫等。
高中生物氨基酸讲课教案
授课对象:高中生物学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能够分辨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氨基酸的分类和常见氨基酸;
3. 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氨基酸模型或图片;
3. 氨基酸的结构式和功能介绍。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氨基酸的结构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氨基酸的认识和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常见氨基酸,阐述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和重要性;
3. 互动讨论:与学生互动讨论氨基酸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辨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
4. 总结梳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氨基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
1. PPT课件展示;
2. 互动问答和讨论;
3. 氨基酸模型或图片展示。
教学评估:
1. 课堂互动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氨基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实验,观察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为氨基酸讲课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教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分类和合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同时强调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2.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由氨基酸经物质合成而成,不同的氨基酸的排列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蛋白质的分类:根据形状和功能可分为纤维蛋白和球蛋白。
3.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合成,包括mRNA的合成、tRNA的作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引发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
2. 学习:介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 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氨基酸的合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蛋白质的分类和合成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总结:进行小结,强调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1. 编写一份关于蛋白质的小结;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蛋白质的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机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3次课2学时12、0.1mol/L盐酸溶液300mL13、0.1mol/L氢氧化钠溶液300mL14、0.05mol/L碳酸钠溶液300mL15、甲基红溶液20mL(三)器具水浴锅、温度计、2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吸管、试管及试管架实验容1.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二、实验步骤:《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5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6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7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8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9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0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1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3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5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6 次课2学时。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民教育出版社上册)一、课程标准分析、教材以及学情分析《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属于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二级主题化学物质与健康中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层次。
从知识内容看,这一部分内容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范畴。
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内容较多,但课题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时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要尽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相关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应回避复杂的结构问题,将重点放在常识性介绍这些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上。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不仅关注有什么营养素,还要关注营养素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认识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过对比食谱、分析数据、观察比较图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交流表达和从众多知识中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渗透元素观、变化观、实验观、能量观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健康,热爱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关蛋白质的学习。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热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四、教学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教学活动板块:了解“食之营养”、认识“食之健康”和学会“食之搭配”,让学生既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又享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观察世界,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化学教学策略。
01初中化学《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蛋白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归纳,提高总结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从众多知识中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蛋白质的组成和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难点】蛋白质的组成和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请说一说你们早上吃的什么?【学生回答】①鸡蛋、包子、粥。
②豆浆、油条。
【提出问题】其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回答】蛋白质、糖类、脂肪。
【教师引导】这些营养物质各起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展示一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图表,介绍人体所需要的六种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教师引导】首先一起学习一下蛋白质与人体营养的关系。
【提出问题】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由什么构成?【学生回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提出问题】哪些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学生回答】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以及蛋清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许多植物(比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提出问题】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有哪些?能总结出几点?【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并且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K J的能量;酶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具有选择性。
【提出问题】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代谢途径是怎样的?在营养方面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学生回答】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另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六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主要来源。
3、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生理功能。
(2)知道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主要来源。
2、难点(1)理解蛋白质的变性以及维生素的分类和作用。
(2)认识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一些与化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化合物。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细胞的正常运作需要各种物质的支持。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进去的这些东西到底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五、知识讲解(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中必需的氨基酸有 8 种。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肉、毛发、指甲等。
(2)催化作用,许多酶都是蛋白质,它们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能调节血糖浓度。
(5)免疫作用,抗体能抵抗病原体的侵害。
3、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受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条件下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
(二)糖类1、糖类的分类糖类通常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课时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基本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教科书(2019) 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中的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是“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因此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尤其氨基酸结构的学习为第2课时学习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及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阐明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 归纳概括氨基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3. 归纳概括氨基酸的种类及分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和“思考与讨论”的表达交流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层层递进地获得有关氨基酸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的程序学习阶段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情境引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
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
通过人体组织缝合线的吸收,建立“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设问】(1) 为什么这种动物胶原蛋白的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2) 这种胶原蛋白缝合线能直接被人体组织吸收吗?若不能, 那如何被吸收?结合初中课本有关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引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位”的基本观念2. 总结氨基酸的种类与分类【设问】那么我们人体到底有多少氨基酸?有哪些氨基酸呢?【展示】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1种。
【总结】这21种氨基酸根据人体自身能否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3. 引导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提高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糖类: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蛋白质: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3. 氨基酸: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4.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教学难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和代谢过程。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2. 第二课时: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3. 第三课时: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代谢过程。
4. 第四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引导学生关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性。
2. 探究糖类: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糖类含量,了解糖类的来源和作用。
3. 探究蛋白质: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4. 探究氨基酸:让学生了解氨基酸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
5. 小组讨论:探讨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五课时《蛋白质氨基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知道蛋白质的生理作用;2、了解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蛋白质性质的探究,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生活常识;2、通过蛋白质的学习,提高对“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感受生命的复杂、脆弱,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教学难点】辨析盐析与变性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板书:蛋白质氨基酸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像动物的肌肉、血液、人体中的酶、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以及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等都含有蛋白质。
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
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
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共同了解蛋白质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播放:蛋白质的功能讲述:蛋白质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
因此,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板书:一、蛋白质的组成:C、H、O、N 高分子讲述:蛋白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婴幼儿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年人一天要摄入60~80g蛋白质。
鱼类、鸡蛋、乳制品都是优质的高蛋白食物。
PPT展示:鱼类、鸡蛋、乳制品图片讲解: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蛋白质确实是维持我们正常生命活动的大功臣。
那么,同学们动脑思考蛋白质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蛋白质进行解毒。
譬如,用鸡蛋清或者牛奶解毒。
这是利用了蛋白质的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蛋白质的性质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取1mL鸡蛋清溶液于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振荡至出现沉淀。
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3)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专题3 第二单元第5课时蛋白质和氨基酸导学案第5课时蛋白质和氨基酸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和用途a b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a b能力要求1.知道蛋白质的存在、组成及特征性质。
2.知道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熟知常见氨基酸及其结构特点。
一、蛋白质的性质1.存在与组成(1)存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
3.蛋白质的变性(1)按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加热后,鸡蛋清沉淀,凝结的鸡蛋清放入蒸馏水中不溶解加入CuSO4溶液后,鸡蛋清沉淀,凝结的鸡蛋清放入蒸馏水中不溶解加入乙醇的水溶液后,鸡蛋清沉淀,凝结的鸡蛋清放入蒸馏水中不溶解实验结论加热、CuSO4溶液、乙醇都能使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2)蛋白质的变性是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酸、碱、重金属盐、有机物(乙醇、苯酚、甲醛等)的情况下,蛋白质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的过程。
(3)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化学变化过程,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杀菌消毒。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颜色反应: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鸡蛋清溶液变黄色,利用此性质可以鉴别某些蛋白质。
(2)蘸取少量鸡蛋清或取一根头发,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闻气味。
可以闻到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用此性质可鉴别毛料纤维和合成纤维。
5.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能保证身体健康。
(2)动物的毛、皮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应用于工业上。
(3)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比较(1)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是可逆过程。
盐析析出的蛋白质,加入较多量的水,还会溶解。
利用盐析可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2)蛋白质的变性是一种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
这种变化使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或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生理功能会随之改变。
要认识蛋白质,必须首先认识氨基酸。
【思考】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哪些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6~88,完成自主学习】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1.组成和结构(1)组成氨基酸可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H被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乙醇CH3COOH(2)结构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其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氨基酸2.氨基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两性在氨基酸分子中,________是酸性基团,________是碱性基团,甘氨酸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②成肽反应在____________的存在下加热,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之间通过一个分子的__________和另一个分子的__________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
例如:ⅰ成肽反应是分子间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ⅱ两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二肽, 多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多肽。
ⅲ多肽的性质: 因肽键的存在, 多肽能进行水解二、蛋白质的结构1.蛋白质的组成(1)蛋白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从________到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含有________,少量蛋白质还含有微量Fe、Cu、Zn、Mn等。
(2)蛋白质是由多种________通过分子间缩合脱水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________,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其他高聚物一样,蛋白质也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第5课时蛋白质和氨基酸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了解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酶一、蛋白质1.存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例如: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及酶、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等物质中都富含蛋白质。
2.组成(1)组成元素: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2)物质类别: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3.性质(1)盐析①条件:加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NH4)2SO4溶液、Na2SO4溶液等。
②结果: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③特点:加水稀释时,沉淀逐渐溶解,为可逆过程。
(2)变性①条件: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福尔马林(36%~40%甲醛溶液)等。
②结果:蛋白质的性质改变并发生凝聚(即发生变性),失去生理功能。
③特点:加水稀释时,沉淀不再溶解,为不可逆过程。
(3)水解: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氨基酸。
(4)其他: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某些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显黄色等,也是蛋白质具有的特性。
通常利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二、酶1.化学本质: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2.催化特点(1)条件温和。
(2)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3)具有很强的催化效能,催化反应速率大。
1.目前多地爆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致人死亡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下列措施不能使H7N9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是()A.高温煮沸B.用甲醛溶液浸泡C.多次水洗D.紫外线照射解析:选C。
高温煮沸、甲醛溶液浸泡、紫外线照射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2.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
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
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丝织品A.①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2024年高二第一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树立高尚的审美标准。
2、彰显艺术学科特色,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情操与个人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鉴赏技巧,拓宽视野,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音乐欣赏教学应侧重于聆听,引导学生基于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评价,使其在音乐欣赏实践中逐渐熟悉、理解和鉴赏音乐。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直观性的音乐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听觉审美体验。
3、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推荐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音乐实践,提升创新意识。
1、加强教学管理,突出重点,把握高考关键。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勤于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质。
3、强化教学研究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团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四、教学内容1、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包括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并介绍相关音乐常识。
2、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及其表现力。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演变。
4、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5、所选欣赏内容应为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
6、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的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关注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本教学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2,蛋白质和氨基酸教学设计篇一:2015高中化学 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5高中化学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1、为什么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的哪些地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如何鉴别棉布(纤维素)和毛料纤维(蛋白质)?蛋白质能溶于水吗?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些蛋白质的水溶性。
2、什么是蛋白质的盐析?盐析的过程可逆吗?其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有哪些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如何分离和提纯蛋白质呢?3、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过程可逆吗?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条件有哪些?4、蛋白质能与水反应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什么?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5、什么是氨基酸?氨基酸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哪些官能团?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推测氨基酸具有哪些性质呢?有什么用途?1、下列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 淀粉B 氨基酸C油脂D 蛋白质2、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几十亿年前的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当时无臭氧层),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乐与硝基化合物可能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物质是()A 醇类 B 羧酸类 C 糖类 D氨基酸3、关于氨基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基酸都是晶体,一般不溶于水B.氨基酸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D.天然蛋白质水解最终可以得到а-氨基酸、в-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蚕丝、病毒、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使人中毒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任何盐溶液,都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微热条件下,任何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都会显黄色5、下列物质中与甘氨酸互为同系物的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C2H5ONO2B.C2H5NO2C.CH3CH(NH2)COOHD.C6H5-CH2CH(NH2)COOH6、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A.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B.不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C.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D.不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7、回答下列问题:(1)从鸡蛋白的溶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有和。
教育实习教案
(2014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102
实习生:吴倩芸学号:10630118
实习学校:萧山五中
实习课程:化学
实习学校教师:炳木(签名)高师指导教师:俊(签名)授课时间:2013 年9 月日
浙江师大学制
溶液变蓝。
那么第二支试管的操作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检验葡萄糖
师:如果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就说明存在葡萄糖,也就说明淀粉水解,但是是部分水解还是全部水解我们并不知道,还要结合第一支试管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
那为什么第一支试管中不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要加入NaOH呢?
生:第一支试管中碘水会和NaOH反应,不需要加NaOH,而第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淀粉水解时加入的酸,否则会后新制C u(O H)2反应,难以出现砖红色沉淀。
师:事实上①试管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生:对照实验
[归纳小结]
[过渡]淀粉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制备葡萄糖,还可以用来酿酒。
5.淀粉酿酒
师:阅读书本76页最后一段,了解一下酿酒的方程式。
C6H12O62C2H5OH+2CO2↑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过渡]学习完糖类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蛋白质和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质含有蛋白质?
生:鱼、牛奶、大豆、病毒……
师: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如:动物的肌肉、毛发、皮肤、血液等,植物中也很丰富,比如大豆、花生、谷物等,当然还有微生物,像细菌、病毒等,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其生理功能也不同。
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那么蛋白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蛋白质的组成
[PPT展示]蛋白质组成元素、化学组成
师:蛋白质主要由C、H、O、N、S、P等元素组成,它的结构非常复杂,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酒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