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实名推荐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实名推荐制”

自实施自主招生制度以来,全国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招收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为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2009年年底,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结合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全国部分省区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举措已实行了2年,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这2年中实行的效果。

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就是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可以由校长直接保举优秀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面试,面试合格者可以在高考录取时获得降分的优惠。“中学校长推荐制”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可以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中学和学生能够把精力从被动应付考试逐步转化为主动培养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使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北大接受教育。

这项新措施实施的关键,在于中学校长能够真正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把那些综合素质优秀、学科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推荐给北大。这项政策除了对现行高考招生制度进行补充,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学校长肩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言行将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应当是社会最值得信赖的群体之一。

然而在这2年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了不少问题。

其一,有的推荐程序太过笼统。在161位校长所列的推荐程序中,有的学校抄照北大的实施方案并无细化,有的学校只有一句话,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陈建华的推荐程序是“学生报名,学校综合考评”;更甚者,推荐程序一栏空白,如重庆市梁平中学校长余孝明的推荐、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校长王德清的推荐。如此笼统甚至空白的推荐程序,如何能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其二,有的推荐理由过于简单。既然是向北大实名推荐优秀学生,推荐理由显然非常重

要。应该说,多数推荐者写得比较详细,但也有的推荐者写得十分简单,甚至只有一句话。如贵州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陈建华推荐的学生王言泽,理由只有六个字:“综合成绩优秀。”这也太过随意了吧

其三,不少推荐理由过于夸张。且不说在推荐理由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字,简单且大量罗列各种考试、比赛的名次,在161位校长所列的推荐理由中,诸如“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潜质巨大”、“杰出代表”、“才华横溢”、“极强的责任心”、“极富培养前途”、“北京大学未来的骄傲”等夸张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也许被推荐的学生的确优秀,但是,这些夸张的修辞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有些“华而不实”了。

仅从这三方面看,北大今年的校长实名推荐,有些就给人太随意的感觉。是中学校长觉得不重要,还是北大也不看重推荐的理由既然是向公众公开的,严谨细致也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本分,但有些推荐很草率,也太不应该了。而且,在2年的实施中,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名单中大多是各省会城市的重要名校,而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却没有出现在其名单中。北京大学人才选拔具体标准却模糊不清,这不免有失公平。校长推荐制所遭遇的诚信软肋,很难用打补丁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在个人诚信难以确保的前提下,让学生记录自身道德水准,实在不够高明。

校长推荐制推出时就饱受争议。当时,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称其为“一道美妙而难念的经”,北大出身的美国学者薛涌也称此举有悖于国情。揣其大意,推荐制固然符合自主招生理念,但在现实中难免遭遇水土不服。也早有人质疑:谁来保证校长推荐的公正性这一质疑暴露了校长推荐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即校长推荐制的根基在于个人诚信,而这恰是目前国内社会的一大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制很难实现其制度设计初衷。

原本事情很简单,校长(或经过集体评议)觉得哪个人可获推荐,直接签名就行。由于害怕有失公正,如今不得不进行规则细化。相关细则不仅包括被推荐学生的入选条件,还制定了相应遴选程序,比如规定中学应成立专门监督机构。

这样一来,中学校长推荐制实际上就成了中学推荐制,校长签字就是一个象征。最终,肯定还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最容易进入推荐名单。校长推荐的制度悖论,至此表露无遗。个人认为,虽然“校长实名推荐制”与我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我觉得这个制度本身是好的,僵硬的高考模式,实在是苦了广大的考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偏才和怪才来说,和一些在高考

中没有发挥好的真正人才来说,只是怕这个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不到严格的执行,而最终走向腐败而已。而对于名校推荐,中国卧虎藏龙的地方很多,何况是学校呢,要推荐就得全面推荐,为什么一定要名校推荐呢。而且教育的现状就是大多数学校“以分论人”的习惯一直存在,名校推荐的大多数成绩优异出众的,而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才人。成绩出众并不代表品德高尚,校长推荐,只能从他的个人观点和自身价值去评判,校长推荐制所遭遇的诚信问题,没有监督机构去监督与审核,这就会造成推荐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或许我是多虑,但现在社会诚信缺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推荐其中的“暗箱”操作可能会出现,而且现在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问题也引起了重大的关注。

但2012年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经过2010年在全国13个省市试点以及2011年在全国推广后,在总结前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大决定2012年在全国继续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北大招办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26所中学递交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