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1.72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于结直肠肿瘤手术(腹腔镜)前后的效果。
方法:对70例近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病患进行护理观察,为前期手术的30例采取一般护理(一般组),为后期手术的40例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康复组),观察两组术后效果。
结果:康复组较一般组术后效果理想(p<0.05),一般组中有6例(20%)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用时为(9.4±1.6)天,康复组中有2例(5%)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用时为(6.8±1.5)天。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结直肠肿病患在腹腔镜手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为了减小术中创伤、方便术中操作,临床已经将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中。
微创技术的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患的痛苦,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为了使病患更好、更快的康复,临床提出并制定了快速康复护理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化护理,使创伤降至最低,避免出现应激反应,提高病患的免疫能力,减少康复时间[1,2]。
本文将对70例近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病患进行护理观察,以评价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70例近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病患进行护理观察,均龄51.6岁(37—77岁),31例女,39例男。
合并病症:2.9%(2/70)乙状结肠腺瘤,5.7%(4/70)右半结肠癌。
前期手术的30例为一般组,均龄50.8岁,16例女,14例男;后期手术的40例为康复组,均龄52.1岁,15例女,25例男。
两组可为效果对照组。
1.2方法一般组采取一般护理,给予心里护理、禁食、留置引流管及体征监测等措施;康复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准备护理,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情况评估,分析相关资料,评估治疗风险,根据病患的体质、年龄等的不同估计手术时间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了解护理效果,为今后此类疾病护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7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耐受性优者、差者分别占92.11%,0.00%,对照组手术耐受性优者、差者分别为78.95%、13.16%,两组比较,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为P<0.05,。
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耐受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出院。
关键字:护理措施;结肠癌;围手术期;手术耐受性结肠癌是由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肠黏膜上皮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多发生在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膳食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偏重于油腻、精细食物,且吸烟、饮酒率不断上升,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作息时间不规律,多种因素之下,我国结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1]。
结肠癌有相当高的致死率,仅次于肺癌、肝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
结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较慢,患者有所察觉并入院就诊时多已经到中晚期。
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经手术根治后容易转移和复发。
在疾病治疗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对76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已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76例。
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54.3±5.3)岁;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横结肠癌6例,升结肠癌20例。
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肠癌病人护理中实施的价值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结肠癌病人的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计纳入本院结肠癌患者96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
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2022年1月-6月间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性护理措施;另外48例于2022年7月-12月接受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其围手术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
对比2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研究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SP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KPS评分(82.64±3.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3±3.17)分,并且研究护理总满意度93.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2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结肠癌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围手术期护理;卡氏健康评分;护理满意度结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与直肠的交界处,好发于中年男性,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低纤维素饮食和高脂肪有关。
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无特殊的临床表现,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排黏血便或黏液便等症状,当疾病发展到晚期时则会出现黄疸、腹腔积液等肝肺转移的征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患者的病灶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其生存率。
但手术治疗毕竟属于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式,容易刺激机体应激反应的出现,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科学优化原有的常规护理措施,以减少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
现本研究将其运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护理中,旨在分析其对结肠癌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体重下降、静脉输液时间等方面要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6-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是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对于患者进行的一种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其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具有心理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护理费用低等优点。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32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6例,治疗组男9例,女7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4.21±6.54)岁,患者肿瘤距离肛门位置5.6-11.4cm,平均距离(7.54±1.45)cm。
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3.22±6.45)岁,患者肿瘤距离肛门位置5.3-11.5cm,平均距离(7.45±1.51)cm。
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伤口愈合速度。
【关键词】围术期;结肠癌;护理;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8-02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且处于41-50岁之间的患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1]。
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详细情况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6例结肠癌患者,以上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的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肿块、贫血及消瘦的症状。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48±2.3)岁;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36-82岁,平均年龄为(49±1.8)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的结肠癌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据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
结肠癌的治疗
方法很多,而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
复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快速康复护理的概念
快速康复护理(ERAS)是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
患者手术后的不适和并发症,并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快速康复护理强调多学科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通过多种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快速
康复。
这些措施包括术前教育、术中液体管理、术后镇痛、早期活动、轻食喂养等。
二、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在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具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前教育:在手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包括手术的注意事项、术
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等,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术前术后的情况,增加对术前术后的
安全感,有利于减少术后焦虑和恢复时间。
2. 术后镇痛:快速康复护理注重术后镇痛管理,采用多种镇痛方式,如神经阻滞、
静脉输注止痛药等,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康复。
3.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进行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降低深
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4. 饮食管理:在手术后早期,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避免长时间禁食,有助于促进
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5. 康复训练: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生活自理
能力训练等,有利于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
1. 临床效果评价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证实。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一项对210例结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天,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一项对100例结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实施快速康复护
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患者满意度评价
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结肠癌患者通常能够更快地康复出院,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支出,同时也能够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一项对100例结肠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实
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满意度较高,其中有86%的患者表示对快
速康复护理非常满意。
3. 医疗资源利用评价
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减
轻医疗负担。
一项针对300例结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平均住院
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4天,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四、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患者的住
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推广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加强护理团队的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进一步
提高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的康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