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2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了解护理效果,为今后此类疾病护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7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耐受性优者、差者分别占92.11%,0.00%,对照组手术耐受性优者、差者分别为78.95%、13.16%,两组比较,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为P<0.05,。
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耐受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出院。
关键字:护理措施;结肠癌;围手术期;手术耐受性结肠癌是由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肠黏膜上皮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多发生在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膳食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偏重于油腻、精细食物,且吸烟、饮酒率不断上升,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作息时间不规律,多种因素之下,我国结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1]。
结肠癌有相当高的致死率,仅次于肺癌、肝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
结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较慢,患者有所察觉并入院就诊时多已经到中晚期。
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经手术根治后容易转移和复发。
在疾病治疗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对76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已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76例。
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54.3±5.3)岁;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横结肠癌6例,升结肠癌20例。
结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46例患者术前进行饮食以及肠道准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临床好转出院。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配合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肠癌常发年龄41~50岁,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结肠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对46例结肠癌患者实施了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年龄60~75.4岁,平均64.2岁;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7例,46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排便习惯的改变。
以腹泻者居多,便秘伴腹泻者次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为结肠癌。
其中27例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
20例患者出现贫血,32例患者表现为脓血或黑便,31例患者有体重下降。
左半结肠切除11例,右半结肠切除21例,横结肠切除10例,单纯造瘘术4例。
全部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临床好转出院,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一般会存在紧张、恐惧、信心不足,担心疾病预后,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解释手术必要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2.1.2 饮食指导患者术前流质饮食,必要时可以静脉补液以补充营养,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这样可以增强手术耐受力,进一步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3 肠道准备控制饮食,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流质饮食,患者术前1d禁食;术前3d患者口服肠道抗生素,同时给予患者口服维生素K;,术前3d,让患者每晚用番泻叶泡饮,护理人员术前2d每晚给予患者用肥皂水灌肠,术前1d晚清洁灌肠。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观察并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取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结肠造口皮肤炎症、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晚期病人常见的症状有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腹部肿块,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所致症状及肠梗阻、肠穿孔[1]。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所处的环境、心理、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2]。
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开展对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的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32~68岁,平均年龄(49.0±5.1)岁。
实验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1~69岁,平均年龄(50.3±4.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程度等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研究方法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实验组研究方法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方法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口服肠道抗生素和清清肠道,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结果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情况减轻或消除。
结论系统化的围手术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是必须的,能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结肠癌;围术期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肝脾曲、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以41~6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家族性息肉已被公认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总结我科收治的44例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实施根治手术的44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28例,女16例。
年龄36~74岁,平均54.6岁。
其中,22例均有腹痛、腹泻、腹部不适、饱胀感、便中带血、黏液血便,12例伴有贫血、消瘦及腹部肿块,9例以肠梗阻、便秘为主要表现,1例仅以反复便血为主要表现。
本组患者由于加强了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情况减轻或消除,住院天数为12~15 d。
2 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备皮范围要广,但要注意脐部清洁。
依照肥皂水-双氧水-碘伏的操作程序,尽量减轻棉签对脐孔皮肤的摩擦刺激。
术前常规禁食,行胃肠道的准备,一般在术前3 d用碱性肥皂水清洁灌肠(2次/d),并嘱患者口服甲哨唑(1次/d),以杀灭肠道内细菌,降低术后感染概率。
2.2 术后护理2.2.1 体位麻醉清醒后6 h,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盆腔、腹腔引流,同时要经常移动身体受压部位,并进行按摩。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我科于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0里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造瘘14例,I期切除吻合26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无造瘘口肠管坏死,均经相应处理痊愈,患者护理满意率92.5%。
结论: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勤于病房,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顺利早日康复。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64-01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盲肠、肝脾曲、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以41~6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结肠癌的中期或者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扰,且人们越来越重视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1]。
当前治疗结肠癌主要以手术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2]。
手术具有风险性,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加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疗效,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我科收治40例结肠癌患者,具体护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经结肠镜及病理确诊,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8.5岁;肿瘤部位:乙状结肠16例、结肠肝曲9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5例、升结肠4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术前产生负面情绪,如忧虑、恐惧、甚至绝望,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不良情绪的原因,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深刻体会到家人以及社会的支持,为患者增加治愈信心,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预防的治疗效果[3]。
173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现 代 护 理结肠癌是胃肠道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明显升高之势,目前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已上升为第4位(男性)及第6位(女性)[1]。
而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了78例结肠癌患者,下面将我们对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78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0.3岁。
其中右半结肠癌21例,横结肠癌20例,左半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23例。
经钡剂灌肠、腹部CT 、B超、结肠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合病史、体征诊断为结肠癌,并经病理切片证实为结肠癌。
1.2 结果7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
手术平均时间179min;平均住院天数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d。
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3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输导,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配合治疗。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将一般心理护理和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人,将心理咨询技巧应用于个性护理之中,根据病人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2]。
对术前十分紧张的患者,护士可动员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教,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告知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等。
2.2 饮食护理结肠癌患者由于食欲长期下降,腹泻与肿瘤的慢性消耗,术前的营养欠佳,因此术前需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提高病人手术的耐受以利于术后的康复。
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营养丰富的少渣饮食,必要时静脉滴注全血或人血白蛋白,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3]。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例结肠癌患者术前行口服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住院期间有无肠梗阻发生,有无淋巴漏的发生,管道的护理,以及饮食指导。
结果20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出院。
结论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这一崭新手术方式成功的重要保障。
标签:围手术期护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结肠癌的外科手术方法数十年来未达成一致,各方学者认识水平不一,手术质量无法控制。
2009年由德国外科医生(Bokey,Hohenberger)提出了一种新的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理念,能显著的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我们称之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1]。
与此同时,也给护理专业增加了新的课题和研究对象。
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成功的为20例结肠癌患者实施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过严密观察和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结肠癌患者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
年龄42~87岁,平均66岁。
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各10例;高分化腺癌3例,中-低分化腺癌17例;根据AJCC7th分期,I期结肠癌2例,II期结肠癌5例,III期结肠癌13例。
1.2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取平卧位。
手术严格按照CME的要求进行,具体包括:①沿胚胎发育解剖,锐性分离脏层、壁层筋膜,尽量保持脏层筋膜的完整性;②按照淋巴转移途径,在彻底分离脏层、壁层筋膜后,清扫区域淋巴组织;③充分暴露中央血管,确认结构后高位结扎;④整块切除肠管和系膜组织[2,3]。
手术均由2~3位同年资的医师团队组成,术者由同一医师担任,两组所有结肠癌手术均为当日第一台手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1.3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顺利,均获成功,手术后3d内,结肠癌CME 手术患者腹腔引流液(295.8±49.90)ml,结肠癌CME手术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分别为(8.81±0.76)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4.26±0.29)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5.26±0.27)d,20结肠癌CME手术患者术后未发生肠梗阻、淋巴瘘,吻合口瘘。
结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针对结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关系以及探究效果。
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并且各组病例45例。
展开不同的护理举措,将常规护理方案应用于参照组患者,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举措应用于研究组患者,分别观察及统计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通过进行相异方案的护理方式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研究组优势更加明显,P值小于0.05;同时,经过实施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发症病例数,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病例更少,P值均小于0.05。
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结肠癌患者护理期间,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不仅减少住院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结肠癌作为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存在预后效果差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通常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处于进展期阶段。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不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且更加年轻化[1]。
治疗结肠癌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至关重要,同时配以科学的护理干预举措推动获得良好的预后、减少并发症情况也是关键。
本研究针对结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举措得到显著的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90例结肠癌患者,均为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病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腹痛、贫血、饱胀感以及黏液血便等。
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均具备病例45例,患者享有知情权。
在研究组中,患者年龄最长者为70岁,最小者为28岁,平均(48.7±3.2)岁,包含22例男性以及23例女性,并且具有横结肠癌患者11例、降结肠癌患者10例以及9例为左半结肠癌患者、15例为乙状结肠癌患者;在参照组中,患者年龄最长者为68岁,最小者为32岁,平均(49.5±2.8)岁,包含26例男性以及19例女性,并且具有横结肠癌患者12例、降结肠癌患者13例以及10例为左半结肠癌患者、10例为乙状结肠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