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格式:pdf
- 大小:372.43 KB
- 文档页数:5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基于其“社会交往”理论,这一“重建”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根本因素。
另一方面,这种“重建”也并非一无是处,同样有它的积极意义。
标签: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反思;启示历史唯物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伴随理解、诠释、质疑、批判之聲,时至今日这种声音依旧绵延不绝。
曾作为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哈贝马斯,更是直截了当和激进地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重建”的构想。
一、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认为人们长期以来将历史唯物主义当做“启迪学”来理解,即不加任何反思便接受,这种现象在斯大林教条主义的束缚之下尤为严重。
对此哈贝马斯明确说道“我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看做启迪学,而看做理论,即看做一种社会进化理论。
”〔1〕139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社会进化方面是不完备的,是存在缺陷的,因此他提出了以“交往进化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进化理论,旨在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建构。
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指认和重建表现如下:首先,哈贝马斯分析和批判了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
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书中说道:“我把‘劳动’或曰目的理性的活动理解为工具的活动……另一方面,我把以符合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
”〔2〕49简言之,“劳动表示工具或策略行为的随意形式;相互作用则表示,在共同的,即主观上相互理解和相互制约的规范下,主体之间(至少有两个主体)的相互行为。
”〔3〕而“马克思是在社会实践的一般标题下把相互作用归之劳动,即把交往活动归之为工具活动。
”〔2〕33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没有分析“相互作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其“社会劳动”仅具有工具的性质,而把交往活动和相互作用归为这种工具性的活动是十分不合理的,这忽略了相互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其次,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批判。
我们知道,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哈贝马斯认为生产关系并不直接依赖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并不直接依赖于经济基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道德和伦理方面等关系并非是被国家机器和法律制度所中介了的物质关系的反映,这种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经验与认识结晶为人们应当遵循的规范。
中国军转民66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在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力,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社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哈贝马斯认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存在缺陷,已经不符合时代背景,需要通过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交往行为代替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概念,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危机。
哈贝马斯提出的重建也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强调了主体地位与对话的重要性,对人们自觉生成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突出理念提供了理论启发。
关键词:哈贝马斯;马克思;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行为理论列宁说过,我们绝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如果不愿意落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因此历史解释的出发点只能立足于对社会关系形成过程的解释。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自称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他试图通过运用交往行为理论去解决历史唯物主义的困境,并找出新的社会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出路。
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哈贝马斯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他对社会、文化、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两种学习机制作为社会动力的研究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与完善都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一、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阐释哈贝马斯以交往概念作为基础,提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果,其中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取代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的理论核心、用生活世界和系统的范畴取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哈贝马斯主张以抽象的社会组织原则作为社会形态划分的准则,并提出道德实践领域的“学习机制”,认为“学习机制”才是推动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
(一)以“交往”为理论核心范畴哈贝马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出发,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理论进行了重建。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者作者:王朝元来源:《大学教育》2012年第07期[摘要]哈贝马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理论界,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社会最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贡献和影响巨大。
人的行为是在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当下主要有经济、合理性、合法性和动机等四种危机。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批判性到规范性,最后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放弃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
哈贝马斯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交往行为)以期解决对“生产力崇拜”问题。
他走向一条与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路相反的交往行为理论之路,从而达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关键词]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7-0032-03尤尔根·哈贝马斯(Habermas, Jürgen 1929—)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处于关键位置,标志着社会批判理论的转型和新生。
一方面,他一改早期批判理论排斥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的态度,吸收其他理论的长处,着手理论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在理论旨趣上,他不再坚持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走向为现实制度合法性的辩护。
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是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现代性规划的规范性社会理论。
哈贝马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理论界。
他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哲学、解释学、历史科学等领域中有着深厚的造诣。
英国社会学家约翰·雷克斯认为,哈贝马斯的造诣之深可与黑格尔相媲美。
哈贝马斯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社会最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贡献和影响巨大。
一人的行为是在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换成哈贝马斯的术语就是:正确、有效的实践依赖于对既存社会现实的充分认识。
哈贝马斯认为,批判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危机理论,即对社会危机进行反应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采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形式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
显然,这是一种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收稿日期:2013-10-24作者简介:马兰云(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㊂第13卷 第1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3N o .12014年2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F e b .2014㊃哲学政治与思想教育研究㊃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 重建马兰云(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摘要: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将交往行为看作是历史观的出发点,将学习机制看作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并对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新内涵做了深刻阐述㊂我们在肯定哈贝马斯促进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哈贝马斯努力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补充㊂关键词:交往行为;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学习机制中图分类号:B 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4)01-0001-02 一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背景(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背景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呈现出了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所赖以创立的现实基础消失了㊂与此同时,西方流传的马克思主义 过时论 也一度兴起,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㊂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理论也被其后的 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所歪曲㊁修改,被弄得面目全非㊂所以,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集大成者,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作为自己哲学建构的最高层次㊂他所说的 重建 不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 复兴 ,而是根据自己所建构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进行否定性的重建㊂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和20世纪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陷入危机的思考,他以沟通行为理论来实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㊂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哈贝马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是不能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的㊂因此,只有改变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其目前的形式,使用新的理论演进的社会科学和结构主义的观点,才可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㊂在哈贝马斯看来, 任何一种社会理论,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社会中的其他理论,都不能全面解释社会进化或者提出社会进化的构思㊂它们都只能说明某一社会想象领域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解释类的历史的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主要适用于解释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 ㊂因此,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只是站在纯经济的角度来看,具有明显的片面性㊂在他看来,应该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社会进化的理论,因为社会进化理论相对于其他理论更能告诉人类社会历史㊂(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背景哈贝马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在看待历史观问题上,他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只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学说而不是看作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以此否认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世界观的唯物辩证法的存在㊂与他的前辈相比,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影响更大,内容也更加全面彻底㊂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重要之处在于要将批判理论奠定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使之置身于 哲学和科学之间㊂从早期对实践的重视到后来对作为中介的语言的发现,他将以语言为中介的一般交往理论作为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基础㊂这种把语言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加以理解的思路,正是哈贝马斯要着力发扬的㊂他通过对实用主义和解释学的研究,认为一切意识活动都只能在言语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理解,从而开始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所谓 重建㊂二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其反思按哈贝马斯的话说: 我们所说的重建是把一个理论拆开,用新的形式重新加以组合,以便更好的达到对这种理论所确立的目标,这是对待一种在某些方面需要修正,但其鼓舞人心的潜在力量仍旧没有枯竭的理论的一种正常的态度㊂ 因此,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他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㊁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和意识形态理论等问题㊂他否定社会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交往行为看作是历史观的出发点,而道德实践知识的学习机制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力量㊂在意识形态方面,他在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深刻内涵㊂㊃1㊃(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从未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一种自然属性,在他看来,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劳动的两个基本特征,而社会属性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更大㊂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到: 社会性劳动不仅是人类在其生活生产过程中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是个人之间的社会化协作㊂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㊂ 由此我们看到,马克思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同样的,同时承认劳动具有社会性㊂而且,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明显具有主观色彩,在对待马克思的态度上,把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混淆,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变体与马克思的经典原著混淆,这也是有失公允的㊂(二)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哈贝马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为一种社会进化理论㊂为了更好地说明交往行为在社会进化中的角色,哈贝马斯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学习机制㊂他提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习机制,尤其强调道德实践领域的学习对社会进化起着决定性意义㊂ 当社会系统发生问题时,当社会再生产成为问题时,即当马克思所描述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时,社会变革的问题就产生了㊂而社会变革必须借助于社会学习机制,变革就是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水平,并通过学习机制形成一种新的规范结构㊂ 在哈贝马斯看来,生产力本身不能解释自己的进化,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进化学习㊂这是因为工人的教育㊁知识的积累和组织与管理水平的完善,生产力的 三要素 可以通过学习获得㊂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看生产率的提高,而更注重道德实践知识的增长㊂因此,哈贝马斯拿道德知识和实践来衡量社会历史唯物主义㊂事实上,我们承认个人学习机制的重要性,但这种学习机制也是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只能发挥着起搏器的功能㊂哈贝马斯把学习作为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因素,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第一性㊁社会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其实是在用历史进化的二元论思想来取代马克思的生产力标准㊂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处理上有些偏颇㊂(三)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论点与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新的统治形式或控制形式的观点密切相关㊂对这种观点系统表述的应当归功于哈贝马斯,他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㊂他指出新的意识形态即科学技术只是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才履行了意识形态的职能,他还说明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㊂因此,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化 的重要条件,国家干预为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化 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㊂这样科技合理性的观念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并正扩大为生活方式㊂他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并没有像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那样停留在一般的批判和谴责的层面上,而是细致地做了分析和限定㊂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技术统治论的实质,更加接近于20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使其理论表述更加中肯和深刻,为我们研究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㊂只是其中蕴含的 乌托邦 色彩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差距,这未免使其理论具有了一些理想色彩㊂三㊁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的现实意义我们在驳斥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并不否认他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所带来的贡献㊂概括来讲,哈贝马斯的哲学是富有建设性意义的,不仅体现在他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所创立的一系列新范畴,更重要的是他试图为现代社会提供一个非病理性的㊁正常的社会评判标准㊂首先,哈贝马斯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作为一种分析社会现实生活的理论框架,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㊂通过上述论证,我们看到他的确发现并把握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特点,并引入学习机制来阐释社会进化,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从而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材料㊁新情况,开阔了研究视野,促使我们去修正原有理论中一些跟不上时代的部分㊂其次,在当今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盛行,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降格为物的关系,导致了人的全面物化,使人成为工具㊂全面地屈从于技术社会的统治,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平淡㊂在此情况下,哈贝马斯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对唤醒人们自我意识㊁激发人们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㊂四㊁结语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由于物质匮乏和阶级冲突等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人类理性关注的中心,而以主体间交往行为的活动则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以交往理论为基础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有一定意义的㊂只不过,他的理论不可能从根本上颠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与修正㊂参考文献:[1]陈振明.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木生㊃2㊃马兰云/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 重建。
作者简介:陈舒雄(1995— ),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政治哲学。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基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深入分析的。
哈贝马斯认为,与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不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一、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现实前提: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具体体现在:“第一,国家干预的活动增加了,国家的这种干预活动必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第二,科学研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密切,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得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
”在哈贝马斯看来,不同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规定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消极性质”,即是说,国家承担了一种消除社会功能失调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这种新的变化表明,国家不再是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成为超越了阶级界限的协调各阶级利益的强大力量。
同时,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呈现出日益依赖的趋势,也就是技术的科学化倾向。
虽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存在着通过采取技术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但这种技术革新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创造与发展,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还具有自发性和间接性。
然而,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则不同,技术进步被越来越运用于生产过程,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
哈贝马斯指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作用就发生了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不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是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一起成为了资本主义统治合法化的基础。
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条件也就不存在了。
”“马克思本人在考察中所得出的剩余价值来源,即直接的生产者的劳动力,就愈来愈不重要了。
”哈贝马斯指出,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这种新的变化,马克思的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失去了他的现实的合法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性和社会动员性失去了重要的社会条件,其本质内蕴自由特质将不复存在。
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最主要理论流派,也是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理论流派。
它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同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同修正马克思思想中过时的观点结合起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方面取得了极为突出的理论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异常关注。
他认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这些新现象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解释的,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以交往进化理论为中心的社会进化理论。
一、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研究阶段出版了题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文集,在《导论》中表示:“尽管交往理论决定了它所解决的问题首先带有哲学的性质,即这些问题涉及的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但我仍然注意到了交往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问题的密切联系。
”1哈贝马斯深感马克思及其继承者所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传统中,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平衡未能很好的掌握。
他期望在交往理论体系的哲学框架中重新梳理其社会理论,并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在1981年出版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序言中,哈贝马斯简要的概括了交往行为理论的三个相关主题:交往理性以及两个层次的社会概念,即生活世界与系统,并指出:“现代病就病在具有交往结构的生活领域听任具有形式结构的独立的系统的摆布。
”2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哈贝马斯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理性特征,而推崇“交往理性”,关注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就能从逻各斯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
哲学揭示出了一种早就在日常交往实践中活动的理性。
”31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4页.2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4页.:生活世界奉行的是交往理性。
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全面的概述和评价。
哈贝马斯,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这一理论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现代化和深化。
文章将首先介绍哈贝马斯及其理论背景,然后详细阐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以及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修正。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其思想内涵提供基础。
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哈贝马斯的批判目标主要集中在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生产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层面的过度关注。
他认为,这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特别是那些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重要交往活动。
在哈贝马斯看来,这些交往活动在构建和理解社会现象时,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强调,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其他维度,如文化、语言、沟通等。
他强调,这些非生产性的交往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影响着生产活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因此,他提出,应该将这些交往活动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
同时,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理解上。
他认为,马克思对于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主要关注于物质生产劳动,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劳动,如精神劳动、交往劳动等。
这种对劳动的片面理解,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某些社会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
在哈贝马斯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在价值指向上与他的交往理论背道而驰。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物质生产力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因此,他试图通过引入“交往行为”“学习机制”“社会的组织原则”和“规范结构”等范畴,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以更全面地揭示社会的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