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35.04 KB
- 文档页数:2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一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纤维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制酸剂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得大部分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可以痊愈,需要外科手术的溃疡患者显著减少。
外科治疗主要用于溃疡穿孔、溃疡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药物治疗无效及恶变的患者。
【病因与发病机制】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和黏膜防御机制的破坏,某些药物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也参与溃疡病的发病。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
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近70%的胃溃疡患者中检出HP感染,HP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累计危险率为15%~20%;HP可分泌多种酶,部分HP还可产生毒素,使细胞发生变性反应,损伤组织细胞。
HP感染破坏胃黏膜细胞与胃黏膜屏障功能,损害胃酸分泌调节机制,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最终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被清除后,胃、十二指肠溃疡易被治愈且复发率低。
2.胃酸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在经常与胃酸相接触的黏膜。
胃酸过多的情况下,激活胃蛋白酶,可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自身消化。
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兴奋性过度增高有关,也可能与壁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壁细胞对胃泌素、组胺、迷走神经刺激感性增高有关。
3.黏膜屏障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胆汁酸盐、酒精等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H+逆流入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胃黏膜水肿、出血、糜烂,甚至溃疡。
长期使用NSAID 者胃溃疡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4.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吸烟、心理压力和咖啡因等。
遗传因素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O型血者患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比其他血型者显著增高。
正常情况下,酸性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和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胃十二指肠疾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嘱卧床休息,暂禁食。
2、禁烟酒保证睡眠,预防受凉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3、积极完成各器官功能检查及各项生化检验。
4、指导病人进行术前适应性锻炼:做有效的咳嗽咳痰,练习床上解大小便等。
5、术前备皮,保持手术区皮肤清洁干燥。
告知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6、遵医嘱安置胃管尿管,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腹腔污染。
防止术中误伤膀胱。
术后护理:1、术后应去枕平卧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偏向一侧,防止麻醉未醒引起误吸,头晕等不适,待血压平稳后可稍摇起床头,半卧于床上,可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心电监测,有利于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可促进伤口的恢复。
3、嘱病人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医生同意后方可进食,胃肠减压者妥善固定好胃肠减压装置,防止翻身时脱出,注意勿使引流管弯曲折叠,保持通畅,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4、协助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
卧床期间,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术后第一日,可坐起在床上做轻微的活动,第二日可在床边活动,活动量应根据病人耐受力而定,循序渐进。
5、拔除胃管或肠道功能恢复后,遵医嘱进食应少量多餐,从流质食物慢慢过度到普通食物,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后过度到均衡饮食,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腌、薰食物,避免过冷、过烫,过辣及油煎炸食物。
6、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性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外科护理学》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十二指肠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发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炎、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如果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护士要负责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手术前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
另外,还要为患者安排术前洗胃、术前禁食等。
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护理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另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卧床护理,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饮食护理: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饮食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要根据病情,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
对于溃疡病人,要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建议低脂、低盐、高蛋白的饮食。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人,则要减少油腻、酸性食物的摄入,建议小而频繁的进食。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4.药物管理: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常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护士要负责对药物的管理。
包括给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等。
护士还要向病人详细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5.定期复查: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
护士要负责安排患者进行各项复查,如胃镜检查、呼气试验、血常规等,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护士要全面负责、细致入微。
在日常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在饮食护理中,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药物管理中,要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在心理护理中,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常规一、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以及遗传素质、应激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胃溃疡疼痛规律:进食一疼痛一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规律:进食一舒适一疼痛。
饥饿痛;夜间痛。
伴随症状:呕吐、反酸、嗳气、食欲减退。
【特殊检查】 X线钡餐、胃镜等。
【治疗要点】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二、术前护理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少量多餐,术前3天进少渣,2前1天进流食,术前12h禁食禁饮。
术前晚洗肠,术晨置胃管。
3、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神志、生命征、末梢循环情况、尿量等,若休克发生,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4、并发症的护理(1)合并幽门梗阻: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术前晚用300~500m1温生理盐水洗胃,记录胃潴留量,以减轻胃粘膜水肿,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2)合并出血:术前应给予输血、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合并穿孔:应禁食、补液、胃肠减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术后组织器官处于负氮平衡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知识。
(二)护理措施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较重或有休克者,应定时观察病人的神志、体温、尿量等。
3、体位生命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腹腔引流,防止膈下脓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利于呼吸;减轻伤口张力,减轻疼痛,使病人舒适。
4、营养支持术后24~48h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当天进少量开水,4~5汤匙/次,第2天半量流食,第3天全量流食100~150m1/次,避免牛奶、糖、豆浆等产气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宜,第4天半量半流食如稀饭,第10~14天进软食。
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理解并关心患者,告知患者疾病和治疗的有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
术前12h禁食、6h禁饮。
(3)术日晨留置鼻胃管: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腹腔污染。
2.术后(1)体位护理: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可给予半卧位。
(2)生命体征监测: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测1次,至平稳后改为2h测1次。
每4 小时监测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2次,如3d后仍有高热,应通知医师处理。
(3)吸氧:持续吸氧2~5L/min,至平稳。
(4)饮食护理: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拔出鼻胃管后当日每1~2小时饮温水20~30ml,遵循序渐进的原则,进食流食、半流食直至普食。
忌生冷、油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并每天记录在体温单上。
(6)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渗血情况,及时换药,预防伤口感染。
(7)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必要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痰,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切口定期换药,保持敷料干燥,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预防切口感染及肠瘘;协助患者翻身并活动肢体,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禁饮、禁食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
(8)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鸡蛋、牛奶、鱼类、水果、蔬菜等),少食多餐。
3.心理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护理查房术后第一天,护士应该首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以检测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
护士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不适和疼痛,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水平。
患者术后应保持卧床休息,一般24小时内不允许摄取任何食物或水。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排便情况,以确保术后肠道功能正常。
如果患者排气情况正常,可以给予适量的饮水,但需要谨慎防止饮水引起恶心和呕吐。
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者可逐渐恢复胃肠功能,可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液体饮食,如流质的糖水、清汤等。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需要定期更换患者的手术创口敷料,观察创口的愈合情况。
如果创口有渗液、红肿或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的患者常常感到虚弱和乏力,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量的活动和体力恢复锻炼。
护士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恢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除了以上护理内容,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和药物治疗。
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护士可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和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查房的最后一步是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饮食调整等内容,回答他们可能有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的护理查房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术后康复情况,并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和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护理查房的目的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康复指导(2013版)一、概念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
二、术后护理1、饮食护理(1)拔除胃管后,当日给少量饮水或米汤,每次4~5汤匙,1~2小时1次;(2)如一切正常,第2日可给半量流汁,每次50-80ml,每2小时1次;(3)第3日可进全量流汁,每次100-150ml左右;(4)第4天可进半流质。
(5)两周后可进软饭。
食物以温、软、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宜。
2、鼓励早期活动: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1次;术后1天坐起作轻微活动,第2天协助患者下床、床边活动,第3天病室内活动。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1)术后胃出血:手术后24小时内从胃管内流出少量暗红或咖啡色胃液,属于术后正常现象,但短时间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黑便,需警惕休克发生。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在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症状,需立即手术治疗。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发生在术后5-7天,多产生局部脓肿、腹膜炎,甚至形成外瘘,可给以禁食、胃肠减压、引流、营养支持,经久不闭合或引起严重腹膜炎时,需再次手术治疗。
(4)术后梗阻:共同症状是大量呕吐,不能进食。
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
(5)倾倒综合症:表现为术后早期进甜流质饮食后10-20分钟,出现剑突下不适、心悸、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常伴肠鸣及腹泻。
术后早期告诫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餐后平卧10-20分钟,餐时限制饮水。
(6)低血糖综合症:发生在进食2-4小时,表现为心慌、无力、眩晕、出汗、手颤、嗜睡,也可导致虚脱。
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比例,出现症状进食糖类即可缓解。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与急性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引起的失血、失液有关。
2.疼痛与化学性物质或炎性刺激有关。
3.营养不良与出血、机体能量消耗过多有关。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术后长时间卧床,禁食有关。
6.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与手术、感染有关。
7.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禁食水、放置胃管有关。
【术前护理】1.饮食要少而精,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主食以软饭、面食为主,少食多餐。
部分幽门梗阻病人可选用少量流食。
并发出血、穿孔、完全幽门梗阻者要禁食。
2.洗胃幽门梗阻病人术前3日用高渗温生理盐水洗胃,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保持体液平衡,提高术前抵抗力,以便接受手术。
【术后护理】1.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冲洗胃管,胃管要固定牢固。
嘱病人不要将痰液咽下以免阻塞胃管。
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引流量。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口腔内无异味。
胃管一般7天以后拔除。
2.饮食术后禁食,静脉补充液体。
拔除胃管后,可少量饮水,每次4~5汤勺,2小时1次。
如无不适反应,第2日可进流质饮食,如糖水、橘汁,每次50~80ml,每日6次。
第3日改为半流食,每次100~150ml,避免选用胀气的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宜。
如一切正常,第4日可食用稀粥等低脂肪半流食,逐渐过渡,10~14日可食用软食。
主食与配菜都应软烂易于消化,每日5~6餐,忌食生、冷、油炸、刺激性及易胀气的食物。
3.活动应视病人个体差异而定。
早期活动可增强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
鼓励和协助病人床上活动和半卧位。
4.并发症的观察(1)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应立即通知医生,立即输液输血,决定是否手术,采取急救措施。
(2)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满和呕吐。
采取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等措施,观察病情变化。
(3)吻合口瘘:常出现在术后4~6日,表现为持续发热、腹胀、腹痛、局限性腹膜刺激征。
1.一般护理
手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和腹腔引流液性质和量,胃肠减压期间静脉输液。
2.胃管与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进饮食,先从少量流食开始,如无恶心、腹胀等情况,逐渐增加到全量流食,术后1周可改半流食。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吻合口出血:一般术后24小时内,自胃管可吸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量为100~300ml,若术后从胃管内持续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或便血,应考虑吻合口出血。
先行非手术治疗,禁食、止血药物、输血等,若无效,需再次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Ⅱ式术后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腹膜刺激征,需立即手术,多发生于术后3~6天。
(3)吻合口破裂或瘘:少见,多发生于术后3~5天,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应立即手术。
(4)梗阻:术后梗阻的共同特征是呕吐,但呕吐物特点不一,吻合口梗阻的呕吐物不含胆汁,输出段梗阻呕吐物既有胆汁也有食物。
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呕吐物含胆汁而无食物,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呕吐物无胆汁。
前3种梗阻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洗胃、补液等,而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应及早手术。
(5)倾倒综合征:常发生在毕Ⅱ式术后,由于食物排空过快,吸收大量细胞外液,肠腔突然膨胀等引起。
表现为进食后10~20分钟,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心悸、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伴肠鸣及腹泻。
术后早期指导病人少食多餐,餐后平卧20~30分钟,避免过甜、过热流食,进食时不要喝水,通常通过饮食调节,逐渐自愈。
例题:
某女,45 岁,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手术后第5 天,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有腹膜刺激征,应考虑?
A.倾倒综合征
B.吻合口瘘
C.上消化道出血
D.低血糖综合征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正确答案:E。